東峪村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陳家莊鄉下轄村

東峪村位於五台縣陳家莊鄉東南部,氣候溫和,盛產核桃,區位優勢明顯。該村有魅力的自然風光,現有人口404人。

基本概述


五台縣東峪秋景
五台縣東峪秋景
東峪村臨河靠坡,灌溉方便,農業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但是人均耕地偏少,種植業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兩委成員的動員下大力發展養殖業、乾果經濟林種植業等,人均收入有了顯著提高。

歷史名人


胡潤:五台東峪村元寶財神
胡潤,明嘉靖年間人,山西五台縣陳家莊鄉東峪村“元寶財神”。胡家家譜記載胡潤,潤爺,字濱陽,少年家微,長居東峪,勤儉為富,潤達不吝,故多功德於寺觀廟宇道路,積德行善,幫助接濟貧困人家,鄉人感其功德,將其塑像於陡寺——福田寺大佛殿內東隅,歿后葬於耿家莊西山之陽。胡潤享譽移城河、滹沱河流域,他的許多故事至今流傳在民間,是一位歷史名人。
人物傳說
發 跡
胡潤出生在一個貧寒人家,少年就開始勞動,能吃苦,經常到村東北山上楊門將塔耕種黃土地,那時降水比較豐富,每年穀子長得不錯,穗大顆粒飽滿,有一年秋,穀子又喜獲豐收,快收割前,常發現有一頭大扛尖牛吃穀子,他一發現就攆,一攆牛就朝廣銀溝方向跑,攆了幾次也未攆上,他為此十分生氣,下決心逮住這頭大扛尖牛,於是他整天蹲在地里等著,終於又等到大扛尖牛到他地里吃穀子,他急忙跑過去攆,眼看的就要攆上了,牛一頭鑽進地里不見了,他很奇怪,立即把牛鑽進去的地方做好標記,返身回去拿來鍬,挖開看,不多時,就挖出一大瓮元寶,從此發了大財。
六道半巷子
胡潤娶妻成家后,先後生育七個兒子,兩個女兒,他發大財后,大興土木,修蓋房屋,計劃一個兒子修一道巷子,使每個兒子及其後代都有充足寬敞的房子,規劃很宏偉。當第七道巷子修到一半時,他的一個女兒問他,你修下這麼多巷子,賣時怎麼賣?他一聽,心立即涼了半截,“哎,出了敗家子了”,他心裡這麼想。於是停止了修蓋,六道半巷子一直流傳至今。在眾多山村中,能像東峪村這樣整齊的街道,古時並不多見。
修繕陡寺福田寺
陡寺福田寺距東峪一公里,唐朝修建,分前寺、后寺,共七個大院,九十多間房子,佔地近20畝,有彩塑75尊,壁畫400多平方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八角閣、大佛殿馳名遠近,其中八角閣裡麵塑的四大天王神像,腳踩八怪,威武高大,亦五台山之所未有。整個寺廟建築群,重檐斗拱、雕樑畫棟、紅柱放光、綠瓦覆頂,有幾株古槐香桐點綴其間,更顯得古樸幽深,富麗典雅。這裡每年舉辦的四月十八古廟會是五台縣四大古會之一。
到了胡潤時,由於年代久遠,有的房屋已破舊漏水,甚至倒塌,胡潤出錢對整個寺廟進行了維修,費用一共是一斗四升銀子,施工人員要工錢,胡潤叫手下在大佛殿地上撬起九塊磚,就地挖出一斗四升銀子打了工錢。陡寺(斗四的諧音)即由此得名。後人為紀念這位修繕寺廟有功的“元寶財神”,把他塑像在大佛殿里東十八羅漢一側。
鑿通石窟
石窟位於五台縣東南水灣村附近滹沱河邊交通要道上,在胡潤鑿通石窟前,這裡一直是東西交通的天塹,古時候雨水多,河水大,這裡一年兩次汛期,一次是春季冰消融化形成的凌汛,一次是雨季洪水汛期,每到汛期,河床上河水暴漲,洪水洶湧,石窟附近河邊上,是幾十丈高的懸崖峭壁,令人頭暈目眩,行人無法攀援行走過去,兩次汛期給當地出行的人們造成近半年的困難,多少代多少能人志士站在這裡只能望河興嘆,望懸崖興嘆。
石窟距東峪村三十多公里,傳說有一年,胡潤的一個女兒由一個長工護送,出門走親戚,當走到石窟時,天色已晚,大雨傾盆,不多時,山洪暴發,河水猛漲,胡潤的女兒與長工前過不了河、繞不過山,後退不回來,只好在附近崖堂了住了一夜。第二天才啟程到了親戚家。
走親回來,胡潤得知女兒旅途的遭遇后,小心翼翼的試探著問女兒,“他(長工)沒有把你……”,“乾柴見火,豈能不著”,嬌生慣養的女兒回答說。胡潤一聽,腦袋翁的一下,差點氣得暈過去,此事讓胡潤下決心鑿通石洞,使過往行人不用再愁過河,直接從石窟中行走,於是,他雇了石匠,吩咐挖一斗渣子給一斗米,最後終於鑿通了石窟,使天塹變成通途。兩個石窟高約三米,寬約三米,長近三十米,騾馬馱著東西可通過,是胡潤造福人間的一件功德事,一直被人們稱道傳頌。
與親家比富
胡潤的一個親家是高洪口村的,是當地有名的大財主,距東峪村36公里,一次宴席上,親家兩個幾盅酒下肚,心情便興奮起來,借著酒勁豪氣衝天,胡潤對親家說,“我一個元寶挨一個元寶,一直能排到你高洪口”。親家不甘示弱的說,“我一布袋一布袋的紅小豆,一直能排到你東峪村”。可見胡潤當時富甲一方。
藏寶廣銀溝
胡潤生前把他的巨額銀兩埋藏在東峪村靠山後的廣銀溝,民間流傳:“九麻盒(兩頭小,中間大的罈子)、十八瓮(銀子),能賣了打墒的牛,也甭賣了廣銀溝”。界限東起崖堂門,西至黑石頭約一公里。輩輩都有人刨尋銀兩,但從未聽說有人尋見。
建避伏寨
胡潤還在村西北靠山上一個叫鳳凰頭上的地方修建起避伏寨,用於夏季伏天避伏居住,以度過烈日炎炎的伏天,現今寨上還遺留有碾磨等。
胡庭棟——七代醫教世家
1933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學校,曾經擔任多個學校的延綿最長的教育世家是東峪村胡庭棟,自曾祖胡禮謙起,直到他的兒媳李麗華,女兒胡效蓮已五代任教。至今已經是七代醫教世家。他本人精通書法、戲曲、繪畫、中醫、針灸、樂器、石工、木工、藥材種植、科學種田等無所不通,博學多才。
胡庭棟
胡庭棟
七代醫教世家
民國時期教齡最長的教師是東峪村胡禮謙之後代,從20歲左右教私塾,一直到86歲還在外河府村小學任教,當年逝世。
五台縣,東峪口鄉胡庭棟系五代教育世家。自胡庭棟的曾祖父開始至其女兒止,整整五代任教,連同兒媳、女婿15人。茲重點介紹如下:
第一代
胡禮謙(又名九緒)生於咸豐四年(1854年),卒於1939年。光緒年秀才,熱愛教書,一生從事教育,初執教於私塾,后在小學。胡禮謙治學嚴謹,誨人不倦,頗負盛名,鄉里稱道。並精醫道。他告誡子孫,有學問不要當官,不要經商,教書、行醫,教育人、搭救人就是最理想的職業。在他的教育影響下,教書、行醫世代相傳。他在86歲高齡,還在外河府村任教,當年逝世。其生三子,長子、三子均終生從事教育工作。(第二子少亡)。
第二代
胡俊(又名正丙)胡禮謙長子,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卒於1943年。一生任小學教員。教學吃苦認真。亦通醫道,尤擅長針灸。生三子一女,除第二子務農兼行醫外,長子、三子以及女兒、女婿(武九昌)都是小學教員。(三子胡維國19歲死於明查灣村教員崗位上)。
胡炬(又名正春)胡禮謙三子,生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卒於1954年。五台中學畢業。一生從教,品學兼優,鄉里爭聘。其學生稱讚他“德高望重,堪為師表。”胡炬醫學亦精,尤善書畫,他寫的草字,如龍飛鳳舞,剛勁瀟灑,別具風格。
胡炬書法作品
胡炬書法作品
他特別擅長作“魁星奪鬥”、“壽星佬騎鹿”、“張果老騎驢”、“孫中山跨馬歸國”等字畫。至今凡是他活動過的地方,不少人家還珍藏他的字畫和書法墨跡。其生三女,次女胡英昭是小學教員(早亡)。長女婿、三女婿,均一生從事教育工作。(現已退休)。
第三代
胡維洲,胡俊長子。生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卒於1950年。陝西榆林抗日軍政大學畢業。畢業后不願在軍政界幹事,甘心當小學教員,他教學對學生不體罰,循循善誘,教學有方,群眾稱他是“娃娃頭”。曾經擔任五台縣老三區教育幹部,在1939-1949年間任區教育助理員。
其亦懂醫學,善寫隸書。生四子,長子一生任教,次子初是民辦教師,后務農。(三子,四子行醫務農)。
胡芳芝 胡俊女,生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卒於1992年,壽92歲。小學執教30餘年,晚年從醫。
第四代
胡庭棟 胡維洲之子,生於民國21年(1932年),山西師範畢業。一生任教小學,教學善於啟發學生,教學成績頗佳,多次被評為模範教師。現已退休。
第五代
胡效蓮 胡庭棟女,生於1955年,高中畢業,初任民辦教師,後轉正。1985年被評為地區級模範。五台二中當英語教師。在教學崗位上嘔心嚦血,患白血病。卒於2003年。
胡效玲 胡庭棟侄女,1962年生,任民辦教師,已經13年。
李麗花 胡庭棟兒媳在晉中市(原榆次市)中學任教。
第六代
羅漢鑫 胡效蓮之子,忻州師專畢業,在安徽任教。
附教育世家簡表
胡禮謙{長子:胡俊{長子:胡維洲{長子:胡庭棟{女兒:胡效蓮侄女:胡效玲兒媳:李麗花
三子:胡維國 女兒:胡芳芝 女婿:武九昌
三子:胡炬{二女:胡英昭 長女婿 三女婿
整理完畢,思緒難平,即興作詩10首:
3五代園丁贊
第一代 胡禮謙贊
胡翁鄉里頗享名,
“猢猻堂”里度一生;
教育子孫傳家寶,
粉筆另加一根針。
第二代
胡俊贊
儉樸有古風,渾如田家翁;
生平無他好,醫病更育人。
胡炬贊
淡泊名利不憂貧,德高望重一園丁;
腹中才華眾生贊,筆下龍蛇滿座驚;
處世一生無愧色,執教百里有贊聲;
先生更是精醫道,療疾濟困留美名。
第三代
胡維洲贊
耿入官場謀虛名,粉筆生涯寄此身;
一生坎坷名不濟,桃李芬芳慰忠魂。
胡維國贊
斯人穎悟時人欽,教壇初涉顯名聲;
年尚弱冠玉帝召,“白玉樓”上鑄偉文。
胡芳芝、武九昌贊
鴛鴦講台感情深,誨人不倦育靈魂;
教界名儒有千萬,如君夫婦有幾人。
第四代
胡庭棟贊
善於鑽研尤愛生,培林育苗耕耘勤;
問君辛勞何如是:恪守家教祖遺風。
第五代
胡效蓮贊
業績卓著貴創新,光榮榜上有芳名;心血汗水灑大地,結出碩果滿園春。(資料來自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五台老三區教育史料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