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文廟

澧州文廟

澧州文廟位於澧縣澧陽鎮古城西路,始建於宋代,明初遷建於今址,現存建築系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四年(1844)重建,佔地8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000多平方米。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2A級旅遊景區。開放以來,接待國內外觀眾100多萬人次。2007年澧縣文廟經過一次大的修繕。

景點維修


澧州文廟
澧州文廟
澧州文廟始建於宋代,距今有500多年歷史。它坐落在澧州古城,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是湘北最大而且保護最完美的古建築群。自明清以來,廟宇經過了十多次的重建和維修。使之成為了湘鄂邊署目前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偉的仿故宮式古建築群。

建築布局


現存的澧州文廟佔地8000多平方米,建築布局在南北中軸線上,自南往北依次是頭門、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六進,大成殿前置有東、西二廂房和鐘鼓二樓亭,所有建築被高大宮牆環繞,整個布局整齊、嚴謹、合理,廊廊相通、檐檐相連、其勢恢弘、其構精巧、其彩富麗。現在除欞星門不復存在外,其它的建築依然如舊。

文廟景點


澧州文廟
澧州文廟
頭門,最早修於1882年,后被毀。2005年在縣委、縣政府的精心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文廟經過較大規模的修復,頭門也在這次維修中恢復。門前的一對石獅是明代華陽王府的遺物。華陽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曾經謫守在澧州。
東邊的字幅“德侔天地”是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字幅“道冠古今”,是贊孔子思想、言行都是蓋世之冠。
狀元橋,是文廟的重要組成部分,置於泮池之上,泮池取名為論語中“重遊古泮”之句,古泮也就是學校的意思。相傳只有當地中了狀元回家朝拜孔子,或皇帝巡視祭孔子時,才能踩過此橋。橋孔是半圓形,它聚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精華,從這座橋上走過,可以增長智慧。
大成門是文廟的第三道門,又稱戟門,系道光帝時修建,其結構為單檐硬山式,門面寬三間。平時只能開啟東西二側門,中門要待當地中了狀元了之後祭奉孔子時才能開啟。在大成門前後台階和大成殿露台前各嵌一塊五龍陛,大成門前的龍陛為明代浮雕五龍丹犀,大成門後面和露台前是清代鏤空的五龍戲珠石雕。為什麼是五龍呢?因為在這國古代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皇帝可以用九龍,省一級用七龍,澧州當時是州,就只能用五龍,大成門柱基全為石雕動物,前面兩對是獅子和大象,後面一對是麒麟,這些都是清代時工匠們的傑作,他們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每一件都是難得的工藝品。
大成殿原名宣王殿,是文廟內的主體建築,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全殿佔地600多平方米,蓋黃色琉璃瓦,殿四周有迴廊,全殿由四十八根大型杉木立柱構成,檐下斗拱交錯,梁坊均油漆彩繪,門上浮雕戲曲人物、花草鳥獸等紋飾,其工藝惟妙惟肖。原殿內正中央供奉的就是孔子圖像,現塑造的孔子銅像,為儒商王煥慶先生捐贈。此銅像高4.2米,總體重2.8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孔子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