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盡美

王盡美

王盡美(1898~1925),中共“一大”代表,山東黨的創始人。原名瑞,字灼齋,山東莒縣(今屬諸城)枳溝鎮大北杏村人。1918年考入濟南省立第一師範讀書。在校期間,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發起組織勵新學會,主編《勵新》半月刊。1920年9月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后又組織共產黨小組。

1921年7月,和鄧恩銘一起代表山東共產黨小組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任中共山東區支部書記。1923年2月回山東負責黨的工作,主辦《晨鐘報》、《現代青年》、《十日》等報刊。

遵照黨的指示,曾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1924年1月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致力于山東統一戰線工作。1924年11月,中共山東省地方委員會成立,當選為書記。1925年初,赴青島領導工人運動和國民會議運動。1925年8月19日在青島病逝。

人物關係


概述


王盡美
王盡美
1921年春,王盡美髮起創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7月,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山東區支部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分部主任。1922年1月,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7月,在上海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被留在中央負責領導工人運動。參與制訂《勞動法大綱》,先後領導山海關、秦皇島等地的罷工鬥爭,並為開灤五礦總同盟罷工指揮部的成員之一。1922年11月,在山海關領導建立黨的組織。1923年2月,被反動當局逮捕,經工人營救獲釋。后重回山東,主持山東黨的全面工作。1924年1月,參加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1月,任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1925年1月,出席中共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2月,抱病組織青島國民會議促成會,參與領導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
王盡美
王盡美
他逝世后,青島黨組織及在青工作的戰友為他舉行了追悼會,黨組織負責人宣讀了他的臨終遺囑。1959年,中共山東省委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將王盡美遺骨遷到濟南英雄山 (四里山) 烈士陵園。1971年,中共諸城縣委在北杏村前的喬有山上修建了王盡美烈士紀念館。他的故居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加以保護。建國后毛澤東在青島視察工作時,曾特意向山東黨支部的負責同志講起王盡美,說:“你們山東有個王盡美,是個好同志。“1961年8月21日,董必武去武漢途中,深情地懷念起王盡美,在列車上揮筆寫了一首《憶王盡美同志》的詩:“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舟泛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

人物貢獻


他和鄧恩銘等人還先後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濟南共產主義小組,是主要負責人。1921年7月,和鄧恩銘代表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其他代表一起創建了中國共產黨。此後,回到濟南,擔任中共山東區支部書記。在他的領導下,青島、張店、淄博、益都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地方組織。1922年1月,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與他人等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受到列寧的接見。6月回國。7月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向大會彙報了共產國際會議精神。會後,在黨中央與鄧中夏一起負責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領導工作,參與了制定《勞動法大綱》。還是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支部的負責人,並創辦了該支部的機關刊物《山東勞動周刊》,任主編。在《山東勞動周刊》第一號里,發表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支部宣言》、《礦業工會淄博部開發起會志盛》兩篇文章,揭露了帝國主義和本國資本家對工人殘酷的剝削與壓榨,指出了工人聯合和組織起來的必要性,號召工人要“為整體的利益團結起來”。
王盡美
王盡美
1922年夏,成功地領導了濟南理髮業工人大罷工,爭得了理髮工人組織工會的合法權利。接著,在當時北方黨組織負責人李大釗的安排下,到山海關組織以京奉路為重點的工人運動。在山海關以學徒身份作掩護,深入工人群眾,開辦工人夜校,宣傳革命道理,整頓和健全了山海關工友俱樂部,領導成立了“秦皇島礦務局工友俱樂部”。是年10月領導了山海關京奉路工人罷工鬥爭,並為工人起草了罷工宣言。經過9天的鬥爭,罷工取得了勝利。罷工后發展了一批先進分子入黨,建立了山海關最早的黨組織。接著,又同鄧培、羅章龍等人領導了秦皇島開灤五礦總同盟罷工。
1923年“二七”慘案后,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遭通緝,並一度被捕。幸得工友俱樂部和工人糾察隊積極營救,始得脫險。二月下旬,黨組織決定他立即離開山海關。回到山東,擔任黨的領導工作。同年秋,一度去北京,任全國鐵路總工會幹事。1924年11月,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被選為書記。在山東期間,除奔走於濟南、青島、淄博及津浦、膠濟線兩側宣傳革命,發展黨的組織外,還主辦了《晨鐘報》、《現代青年》、《十日》等報刊。中共三大以後,根據黨的決定,曾於1923年10月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努力促進國共合作。1924年1月,以山東代表的身份去廣州參加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會上結識了孫中山先生。會後回到濟南,在國民黨山東臨時黨部任執行委員,積極幫助國民黨在山東建立基層組織。並充分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條件,擴大共產黨的政治影響迅速發展黨的組織,進一步開展工人、農民、學生和婦女運動。
1924年底,受孫中山約見。孫中山以個人名義委派他等人士為國民會議宣傳員特派員,在山東宣傳和籌備召開國民會議。1924年11月,中共山東省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被選為書記。1925年初到青島,一方面以孫中山特派員的身份公開活動,宣傳召開國民會議的意義,促進國民會議運動的發展;一方面與青島黨的地下組織取得聯繫。還與鄧恩銘一起領導了青島及膠濟鐵路工人的罷工鬥爭,並領導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為革命嘔心瀝血,在1924年10月曾染肺結核但仍忘我地為革命奔波。1925年3月1日,去北京參加了國民會議促進會全國代表大會。

王盡美烈士紀念館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無私奉獻的共產黨人,1991年5月,經中央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中共濰坊市委批准修建了王盡美烈士紀念館,7月1日奠基動工,1992年7月1日建成並對社會開放。該館位於諸城市區南風景秀麗的三里庄水庫壩北高坡,地勢高闊,環境優美,南眺馬耳山、常山與水庫萬傾碧波輝映,蔚為壯觀;北瞰密州古城全貌盡收眼底,山光水色,古今建築融為一體,實為諸城絕勝景觀。紀念館園內遍植翠柏蒼松,各類花木錯落有致,蔥蘢簇秀,草坪如茵,總佔地面積為45000平方米,紀念館建築面積為810平方米,綠化面積達80%以上。該館建築造型新穎典雅,主館坐落一正方形台基上,為正方體兩層平頂樓式建築,建築高度13.74米,四面大門互相對稱,內外花崗岩石貼壁,象徵王盡美千秋永在,萬古不朽。大門兩側的兩面象徵黨旗,53級石階寓意王盡美是一大代表,25年把27歲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陳雲同志為紀念館題寫館名,門廳迎西鑲嵌著董必武同志《憶王盡美同志》的詩篇。
王盡美
王盡美
館內上下兩層,樓下一廳四室展出王盡美烈士生平事迹,廳內聳立著高2.8米的王盡美大理石雕像,對面映壁上石刻《國際歌》,昭示王盡美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光輝一生,圍繞廳周設四個展室,其中一、二、三展室以184幀極其珍貴的歷史照片、圖片和實物展示了王盡美同志短暫而光輝的革命生涯和建立的豐功偉績。第四展室陳展著江澤民、彭真、烏蘭夫、徐向前、聶榮臻、谷牧、胡喬木等17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和14位老一代革命家和山東省委領導人的親筆題詞,以及建國后出版的介紹王盡美的革命業績書籍刊物。
紀念館二樓為通間大廳,為諸城市地方黨史展覽,展示珍貴歷史史料照片、文獻資料照片265幀。分四個歷史時期全面系統概括地介紹了諸城地方黨組織的創立、發展及領導人民同國內外敵人進行長期艱苦卓絕鬥爭的光輝歷史,以及建國后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館內布展布局設計、展帶裝修形式朴雅整肅,展示內容主題鮮明史料準確詳實。該館已經成為諸城市對外聯絡的窗口、政治活動的中心、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

王盡美故居


王盡美故居是三間土牆草房,原為地主“見山堂”柴園偏房,光線昏暗,低矮潮濕。1918年後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倒塌。1960年,在舊基上重新修復,四周築起圍牆。1977年,山東省政府將其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王盡美故居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王盡美紀念館建築面積816平方米,為方形結構,主體高17米,由陳雲題寫館名。門廳內鑲嵌著董必武《憶王盡美同志》詩,大廳立有王盡美烈士全身雕像。共設四個展室,分別陳列烈士革命鬥爭的史料、圖片、遺物,江澤民、陳雲、徐向前、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以及關於烈士的回憶文章與文藝作品。館前有27級石階和4個太平壇。27級石級表示烈士27年的奮鬥歷程,4個太平壇象徵烈士參加中共“一大”、“二大”、國民黨“一大”和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這四次重大革命活動。紀念館設計新穎,造型典雅,環境優美,所處地勢很高,可以俯瞰諸城市區全貌。每年接待各界人士約兩萬人,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道德理想教育的好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