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撒鎮

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轄鎮

勐撒鎮隸屬於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全省首批1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位於耿馬縣城東北方向,距縣城38公里,總面積535平方公里。居住著傣、佤等14種少數民族,羊耿公路穿境而過。耿馬第三大壩子—勐撒壩像一塊綠色翡翠鑲嵌在崇山峻岭之中,是勐撒鎮發展生態農業的天然寶地。常住人口29474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全鎮9個村委會均設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點,配備1名以上的村醫。其中有2個村委會建有村衛生室,其餘7個村委會村衛生室建設已列入規劃中。

2007年度,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2.4%。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發展完善。

經濟


勐撒鎮
勐撒鎮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6822萬元,比去年6259萬元增長8.9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91元,比2005年的1624元增167元,增長10.3%;糧食總產量達11943噸,比去年的11465噸增478噸,增長4.17%;人均有糧達330公斤;肉類總產量達1615噸;全年完成財政收入56萬元;完成財政支出239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完成大春種植53225畝,產量為8744噸。其中:水稻18802畝,產量為4568噸(其中雜交水稻11997畝,產量為3140噸,優質稻6805畝,產量為1428噸);旱谷4400畝,產量549噸;玉米完成播種面積15623畝,產量為2756噸;雜糧種植8130畝,產量537噸;薯類種植2500畝,產量181噸;豆類種植3770畝,產量197噸。完成小春種植19070畝,其中:小麥11890畝,產量2371噸;薯類種植2054畝,產量377噸;豆類5126畝,產量407噸。全鎮茶葉面積累計達2.8萬畝,其中高優茶園1.2萬畝,茶葉價格穩中有升,群眾種茶管茶積極性增強,2006年干毛茶產量1610噸,較上年增23.09%,茶葉基地高優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完成春蔗種植9157畝,累計有甘蔗33760畝,其中高優蔗園28042畝,甘蔗產量14.4萬噸;優質米基地建設穩步推進,全鎮優質米基地面積達6805畝,以82-2為主的優質米優勢品牌逐漸形成。畜牧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養殖大戶不斷增多,大牲畜存欄10612頭,出欄1205頭,出欄數較上年增1.6%;生豬存欄19671頭,出欄11964頭,存欄比上年增0.3%,出欄比上年減12.7%;家禽存欄73439隻,出欄58557隻。積極發展核桃產業,2006年種植核桃5423.7畝;發展烤煙1182畝,產量3600擔;並為種植烤煙的農戶免費提供1500畝麥種;2005年至2006年種植亞麻1699.6畝,收穫亞麻干莖482噸,2006年至2007年發展736畝,無償補助農戶機耕費29440元;示範種桑養蠶180畝。

社會


人口衛生

勐撒鎮
勐撒鎮
截止2007年,勐撒鎮有中心衛生院一所,醫院佔地面積11畝。配有手術室、急救室、診察室、病房、清毒室等及相應基礎設備,有病床26床。醫院編製23人,有職工1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6人;工勤人員2人。主要開展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醫療服務。能進行B超、化驗、X光、心電圖等檢查診斷。外科主要實施下腹部手術。此外,能正常開展急救、牙科、計劃免疫等醫療服務。
各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點配備有簡單的村級醫療設備和藥箱,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性,其中有4個村委會設備不齊全且老化,但都能開展最基本的門珍服務。
勐撒鎮計劃生育機構設有行政機構和服務機構,計生工作站為行政機構,編製1人,實有工作人員2人;計生服務所為服務機構,編製5人,實有5人,其中持有醫師資格證2人。計生服務站建築面積440平方米,配備有女扎手術、放環、人流、B超等器械設備,能正常開展女扎、放環、人流、取環等手術。
 2021年7月,耿馬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勐撒鎮常住人口29474人。

文化教育

勐撒鎮將“科教興鎮”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兩基”工作於2006年10月通過省級驗收,基礎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
教育硬體建設逐漸夯實
全鎮分新鎮、洛凌、戶肯3個片區中心學校。共有初級中學2所,34個教學班;有完小13所,36個教學點,共166個教學班。小學佔地面積185389平方米,生均佔地40.85平方米;中學佔地面積74632平方米,生均佔地40.02平方米。小學校舍面積21332平方米,生均為4.7平方米;中學校舍面積5663平方米,生均為3.2平方米。全鎮中小學有教學樓16幢13847平方米,宿舍樓3幢1086平方米,學生食堂10間1069平方米,廁所24間1078平方米。全鎮中小學教學用房基本達標,合格率在96%以上。
中小學的課桌椅配備率達100%,且每年都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更新。小學有圖書29504冊,生均6.5冊;初中有圖書15950冊,生均10冊。小學教學儀器配備達三類,合格8所,配備率32%;中學教學儀器配備達標,配備率100%。各村完小都配有電腦、電視機、收錄機等設備,並建立衛星接收和遠程教育系統;中學配有計算機、計算機室,教育科技化邁出新步伐。
師資力量不斷加強
全鎮小學教師233人(有166個教學班,編比1:1.40),其中專任教師233人,學歷合格223人,學歷達標率95.71%;中學教師91人(有34個教學班,編比1:2.67),其中學歷合格90人,學歷達標率98.90%。
教育質量和普及程度明顯提高
7-12周歲總人口4012人,在校395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入學率98.4%。13-15周歲人口總數1785人,在校生1710人,初中入學率95.79%。2006學年度小學輟學率0.33%;中學輟學率2.97%。7-15周歲殘疾兒童5人,入學3人,殘疾兒童入學率60%。15周歲總人口456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數451人,完成率98.9%。
轄區所有的教學點都能按國家和省的要求開齊課程,開設率在95%以上。2006學年度中小學生畢業率均達100%,體育合格率達98%以上。教育教學始終把德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來抓,德育工作成效明顯。

基礎設施

水利設施
截止2007年11月,全鎮有水庫5座,其中小一型均質壩水庫1座;小二型均質壩水庫4座。水庫總庫容267.2萬立方米,總面積468.1畝,年供水量211萬元立方米,灌溉面積7800畝。有小水壩22座,總庫容14萬立方米,總面積78.7畝,灌溉面積4430畝。有排灌溝渠137條共225公里長,其中三面光渠12條,土渠125條,灌溉面積2.34萬畝。
五通情況
截止2007年11月,全鎮9個村委會均通車路,其中3個村委會處於國道(羊耿線二級柏油路)兩側,通路條件較好;4個村委會入村主幹道為彈石路面;其餘2個村委會入村主幹道為沙土路面,計劃於2007年底啟動彈石路面改擴建工程。全鎮135個村民小組中有130個村民小組通車路,其中27個村民小組入村道路建成硬板水泥路。
全鎮9個村委會135個村民小組全部實現通電,電力受益農戶5956戶27343人。
全鎮9個村委會均實施了人畜飲水工程,135個村民小組中有95個小組實現自來水受益。
全鎮設有廣播電視站1座。建成廣播電視村村通機站12座;光纖傳輸閉路電視覆蓋新鎮片區和16個村民小組,有線電視用戶達1383戶,有線電視可轉播35套節目;全鎮9個村委會1392戶農戶安置小型地面衛星接收設備,並完成“轉星調整”工作,接收衛星轉播電視節目28套以上,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確保了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
勐撒鎮
勐撒鎮
全鎮9個村委會101個村民小組實現通電話,農村電話用戶799戶。全鎮9個村委會均實現手機信號覆蓋,農村手機用戶多於電話用戶,並逐年遞增,手機使用向普及趨勢發展。
沼氣池建設
截止2007年11月,全鎮有沼氣池1209口,涉及7個村委會。通過實施沼氣池建設項目,進一步改善了農村能源結構,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
街道建設
截止2007年11月,勐撒鎮分新街與老街兩個集貿市場,新街地處勐撒新鎮(勐撒新鎮1992年搬遷新建),為全鎮的政治文化中心,新鎮農貿市場佔地面積8.6畝,計劃明年進行改擴建。新鎮街道呈井字形布局,共長1789米。老街位於勐撒城子村,街道即村內主幹道硬板水泥路,共5293平方米。
休閑娛樂設施
勐撒鎮休閑娛樂場所較有特色的是撒馬壩農業生態觀光示範園,距鎮政府東邊3公里處,建有農家園、香豬養殖廠、游泳池、茶室、果園及現代農業種植大棚等,集現代生態農業種植和休閑觀光旅遊於一體。
鎮文化活動站,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建成后將為廣大群眾文化生活和休閑娛樂提供良好場所。
公共衛生設施
為改善群眾公共衛生條件,勐撒鎮逐年對農村公共衛生設施進行改造,截止2007年11月,共改公廁3間,私廁296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