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中國1995年發行郵票

《桂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介紹中國珍貴的植物資源,於1995年4月14日發行的,志號為1995-6的特種郵票

郵票全套四枚,圖案分別描繪了一枝盛開的金桂、一枝盛開的銀桂、一枝盛開的丹桂和一枝盛開的四季桂

發行背景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中國特有植物。桂花品種一般歸納為“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四個主要品種群。桂花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形美觀,花朵如米粟,簇生於葉腋,芳香飄逸,是中華民族喜愛的傳統名花。
1995年4月14日,為了介紹中國珍貴的植物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桂花》特種郵票。

制票參數


志號1995-6印刷版別膠版印製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設計者朱力釗背面刷膠[G]發行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
圖序圖名面值發行量規格整張枚數齒孔度數
4-1金桂20分5249.25萬枚40mm×30mm50(5×10)P12
4-2銀桂20分5246.75萬枚40mm×30mm50(5×10)P12
4-3丹桂50分3149.25萬枚40mm×30mm50(5×10)P12
4-4四季桂1元2701.75萬枚40mm×30mm50(5×10)P12

票面圖案


郵票全套四枚。金桂(4-1)圖案描繪了一枝盛開的金桂;銀桂(4-2)圖案描繪了一枝盛開的銀桂;丹桂(4-3)圖案描繪了一枝盛開的丹桂;四季桂(4-4)圖案描繪了一枝盛開的四季桂。

郵票賞析


這套郵票的四枚圖案,採用水彩畫技法,利用特寫寫真,又結合中國畫傳統的折枝形式,對花、葉和枝進行了大膽的藝術處理,構圖簡明,主題突出。設計者充分發揮真實、準確的色彩關係,使畫面具有一種色彩空間和空氣的變化感,生動地表現出了桂花在陽光下那種豐富的色彩變化,突出展現了桂花的嬌艷。郵票背景採用中國畫傳統的“計白當黑”方法,用一個單純色彩向一角推移,到了一個角形成光點,若將4枚圖案按照(4-1)上左、(4-2)上右、(4-3)下左、(4-4)下右次序排列,便形成一個如一輪明月般的光環,創造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正是桂花飄香時”的意境。
桂花[中國1995年發行郵票]
桂花[中國1995年發行郵票]
• 金桂(4-1)
金桂初開時,花呈黃白色,后漸變為深黃色,香氣濃郁。花易脫落。金桂葉為深綠色,質地較厚,呈長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畫面上這枝盛開的金桂,在明媚的陽光下,金光燦燦,清新活潑,花上的蕾殼依稀可見,濃郁的清香沁人心牌,令人陶醉。
• 銀桂(4-2)
銀桂初開時,花呈白色或黃白色,后漸變白淡黃色,香氣濃郁。花易脫落。葉為淺綠色,質地較薄,呈長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設計者準確地抽提住了這枝銀桂盛開的瞬間姿態,襯以淡藍色背景,那種皎潔,那種嬌嫩,那種雅緻,令人心馳神往。
桂花[中國1995年發行郵票]
桂花[中國1995年發行郵票]
• 丹桂(4-3)
丹桂初開時呈橙黃色,漸變為橙紅色,香氣適中。花不易脫落。葉為深綠色,呈長橢圓形至橢圓形。畫面上這枝盛開的丹桂,在正午陽光照下,光芒閃爍,艷麗、熱情的風姿和神采躍然紙上。
• 四季桂(4-4)
初開時,花呈白至黃白色,后變為淡黃色,香氣由淡至中。花易脫落。葉為淺綠色,呈橢圓形至長橢圓形。畫面上這枝盛開的四季桂,玲瓏可愛,嫵媚多姿,風采翩翩。

版本信息


1995年9月14日至18日,郵電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舉辦了“中國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融郵票與錢幣,展覽與銷售為一體的大型國際性博覽會,其舉辦適逢聯合國第四次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各國政府和郵政部門、造幣廠、集郵界、集幣界對此都十分重視。中國郵電部為此發行了《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北京· 1995》小全張,分為有齒和無齒兩種。小全張圖案為《桂花》全套四枚郵票。
桂花有齒小全張
桂花有齒小全張
桂花無齒小全張
桂花無齒小全張
郵票志號1995-19M印刷版別膠版設計者朱力釗
背面刷膠[G]小全張規格143mm×85mm印製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圖序圖名面值發行量齒孔度數
(一)有齒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北京1995 (內含4枚《桂花》郵票)1.90元2482.76萬枚P12
(二)無齒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北京1995 (內含4枚《桂花》郵票)1.90元56.7萬枚——
(備註:有齒售價:3元。無齒售價:50元。)

郵票價值


“桂花無齒小全張”因發行量少,僅發行了56.7萬枚,對當時冷清不振的郵市,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被郵人戲稱為“短腿效應”,“桂花無齒小全張”也就成了“短腿效應”的開山鼻祖。之後,在郵市轉熱,進行炒作時,“桂花無齒小全張”一路上揚,最高每枚市場價曾高達600元左右。後來郵市變“熊”,儘管“桂花無齒小全張”是“短腿效應”的鼻祖,其市場售價也未能抵擋一路下滑的命運,到2004年已跌至每枚售價200元左右。

真偽鑒別


有齒小全張

有齒小全張真偽鑒別
有齒小全張真偽鑒別
“桂花有齒小全張”發行以後,因發行量大,在郵市上便出現打折出售。1997年郵市升溫,出現炒作時,“桂花有齒小全張”在郵市上最高售價曾一度飆升為每枚35元左右。造假者為牟暴利,便乘機利用高科技製版,採用銅版紙彩色膠印,偽造出較逼真的贗品,在郵市上魚目混珠,欺騙不明真相的集郵者和郵資票品投資者。鑒別方法如下:
1.看紙質
有齒小全張真品採用專用郵票紙印製,紙質堅韌挺括,吸墨性能好,背面刷有背膠;偽品採用銅版紙印製,紙面光亮,較厚,無背膠。
2.看版別和刷色
有齒小全張真品採用10色膠版印製,郵票圖案上的底色、小全張邊飾底色以及郵票上的銘記、面值、志號等都採用專色、專版印製;偽品也採用與真品相同的印刷工藝印製,製作逼真,只有用高倍放大鏡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其與真品在有的刷色上採用的網紋夾角存有不同,如紅色,真品網紋夾角為45°,而偽品則為75°。
3.看小全張邊飾圖和底色上的黑線條
有齒小全張真品邊飾圖玉兔、月亮和雲朵採用銀墨專版印製;邊飾底色上的黑線條,採用細小的斜向左上方的黑色網點構成;偽品邊飾圖王兔、月亮和雲朵也採用銀墨專版印製,但不如真品精細,銀墨灰暗,不明亮;邊飾底色上的黑線條,採用平直的較大的黑色網點構成。
4.看暗記
有齒小全張真品中(4-4)面值1元票,“1”字下部變窄,這是暗記,偽品中“1”字則上下一樣寬窄。

無齒小全張

由於“桂花無齒小全張”市場價格較高,造假者利用高科技,用真品“桂花無齒小全張”進行翻拍製版仿造了足可以假亂真的偽品。偽品用郵票紙膠版印製,紙質堅挺,有背膠,刷色同真品一樣,票幅與真品相同,甚至連小全張上的斷線暗記都相同。更使人驚訝的是,真品“桂花無齒小全張”為加強防偽能力,採用10色印製,其中有6種刷色用專版專色印製,而偽造者為使偽品獲得以假亂真的效果,也不惜成本,採用與真品一樣的10色印製。因此,它比前面介紹的“桂花有齒小全張”偽品,在偽造技術與技巧上,要高超得多,並且十分專業,就是有一定鑒定真偽經驗的集郵者,在沒有真品用來進行對比鑒定的情況下,也難辨真偽。鑒別方法如下:
無齒小全張真偽鑒別
無齒小全張真偽鑒別
1.看版別網紋特徵
無齒小全張真品、偽品均採用膠版印製。真品與偽品儘管用相同版別印製,因偽品在製版時無原設計圖稿,只能用真品進行翻拍,因此在網紋夾角、網點粗細上存在較明顯的差別:真品“桂花無齒小全張”邊飾底色採用15°網紋夾角專版專色印製,底色上印的淺黑色條紋,呈左上旋,由3個黑網點組成;偽品“桂花無齒小全張”邊飾底色則採用45°網紋夾角專版專色印製,網點也較真品粗大,底色上印的淺黑色條紋,雖也呈左上旋,但不是均由3個黑色網點組成,有的為3個網點,有的則為1個網點或2個網點組成,黑色網點損失嚴重,因此條紋較淺淡。
2.看郵票圖案上的銘記
無齒小全張真品郵票上的中文銘記“中國郵政”,在筆畫特徵上與偽品存在差別:真品(4-1)銘記中的“政”字,其最後一筆捺划的起筆處,呈尖頂狀,偽品則呈平頂狀。
3.看刷色
無齒小全張真品採用10種顏色印製,偽品也如法炮製,因此,僅從表面上看刷色,幾乎無區別,但用高倍放大鏡來觀看,其刷色的網紋夾角和粗細,就一目了然:真品刷色中的紅色網紋夾角為45°,偽品則為75°;4枚郵票的4種專色,其網紋夾角和粗細真品與偽品有區別,如(4-2),真品藍色網紋夾角為75°,網紋較細密,偽品網紋夾角則為15°,網紋較粗疏。
4.看郵票上桂花名稱和小全張志號
無齒小全張真偽鑒別
無齒小全張真偽鑒別
無齒小全張真品每枚郵票上的桂花名稱文字筆畫,很有特徵,特別是“桂”字,具有的特徵更為明顯,而偽品則與真品存在明顯的差別。
5.看小全張左邊的邊飾圖
無齒小全張真品左邊在兔、月亮、雲朵邊飾圖案採用銀墨專色印製,銀光明亮;偽品也採用銀墨專色印製,但銀光較灰暗。在邊飾圖案中,雲朵紋線真品的線條與偽品線條存有細小差別。
6.看紙質
無齒小全張真品紙質與偽品僅存有細微差別,紙質都挺括,但偽品紙較真品略厚,因此,更顯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