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仙溪鎮的結果 展開

仙溪鎮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轄鎮

仙溪鎮,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位於安化縣境東部腹地,居芙蓉山系與五龍山系之中,東臨大福鎮、清塘鋪鎮,南與梅城接壤,西抵梅城、滔溪兩鎮,北接長塘鎮。有伊水及其支流圳上溪、漳溪、老龍溪、九渡水、大溪、富溪流經全境。全鎮面積280.19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36766人(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該鎮原為仙溪鄉,1985年改為建制鎮。2003年共有耕地3.7萬畝,人均耕地0.92畝,其中稻田0.46畝,旱土1.6萬多畝,平均海拔185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行政區劃


下轄1個社區,20個村。
序號名稱
1仙溪社區
2山口村
3宋坪村
4泉塘村
5九渡水村
6圳上村
7圳中村
8大橋新村
9仙峰村
10山漳村
11河東村
12三豐村
13三星村
14龍豐村
15華天村
16大溪村
17鑫都村
18沿峰村
19芙蓉村
20仙中村
21九龍村

自然資源


該鎮地上資源豐富,盛產松、杉、竹、油茶、油桐、藥材、棕;水能資源也較為豐富;但地下資源貧乏,除石灰石儲量豐富外,只有少量零星的錳、鎢、銻、金、水晶、石煤等。在改革開放中,經濟和社會事業步入快速發展軌道。2004年該鎮財政收入8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8元。
仙溪物產豐富。全鎮有林地面積33.7萬畝,木材蓄積量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3%,楠竹5.5萬畝。地上資源豐富,盛產杉、松、竹及梓樹、樟樹等雜木,擁有歷史悠久的茶葉、桐油、棕片、花生、藥材、生漆、土紙、山蒼子及黃姜、烤煙、野菜等土特產。鎮境芙蓉山特產“雲霧毛尖”享譽海內外,曾於民國時期在巴黎世博會獲得金獎。仙溪黑茶同樣暢銷國內外。另外,石灰石儲量豐富,並蘊藏少量的錳、鎢、銻、金、水晶等礦產。

地理環境


位置境遇

仙溪鎮原為仙溪鄉,1985年改為建制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3′49.22″~110°45′53,北緯28°10′22.7″~28 °19′24.3″,夾在芙蓉、五龍與大峰山之間,群山簇擁,峰迴翠嶂;有伊水及其支流圳上溪、漳溪、老龍溪、九渡水、大溪、富溪流經全境。人均耕地0.92畝,其中稻田0.46畝。

經濟


農業
仙溪鎮有稻田20865.3畝,旱土20591畝,主要作物有水稻、紅薯、玉米、黃豆等。年糧食總產量16114噸,其中稻穀產量10731噸,佔67%。穀物播種32904畝,其中雙季早稻11479畝,產稻穀1247.8噸,畝產317公斤;雙季晚稻13452畝,產稻穀5223.3噸,畝產388公斤;中稻7973畝,產稻穀3602噸,畝產451公斤。
經濟作物主要產茶葉、水果、藥材、花生、油菜等。水果有桃、梨、李、柑橘、楊梅、栗子、枇杷。歷史上的芙蓉尖名茶飄香海內外。茶葉發展高峰期的20世紀70~80年代,相繼辦起了大隊茶場,公社茶廠,茶園面積1萬多畝,產量1萬多擔,產值1百多萬元。1994年以後,由於受市場影響,茶葉生產嚴重滑坡。1998年統計,茶園面積減到5090畝,年產黑茶2296擔,綠茶698擔。
20世紀50年代仙溪鎮到處青山綠水,林木覆蓋率達70%。大躍進年代“大開荒,開大荒”,覆蓋率銳減到10%左右。70年代前期狠抓植樹造林,覆蓋率又上升到40%。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縣政府“五年消災宜林荒山,八年綠化安化”的決定,至2000年,仙溪鎮有林地達317000畝,其中竹林55285畝,覆蓋率達73%,活立木蓄積量286104立方米。仙溪鎮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

文化


歷史文化

(圖)五龍山
(圖)五龍山
仙溪歷史久遠。地名起源於宋代一個美麗傳說。此地原名花家坪,又名花橋,相傳北宋黃南美隱居花橋下首的尖峰山得道成仙,故時人將尖峰山更名為仙峰山,把伊水叫“仙溪”,仙溪這個名稱后逐漸成為了小鎮的名稱。仙溪風景秀美。境內山環水繞,風景絢麗,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芙蓉、五龍兩山環抱,呈南北走向,有伊水及其支流圳上溪、漳溪、九渡水、老龍溪、大溪、富溪穿過,有九龍眺北,群山起伏,逶迤如龍,遠近聞名的大峰山,有相傳與九龍鬥法的美女山,有梅山十景的“泉塘佛玉”、“芙嶺朝雲”。芙蓉山主峰海拔1472米,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15公里,有72峰挺拔,拱衛主峰,狀若芙蓉,山間有觀音峰、山鷹崖、響水洞、卧龍潭、飛泉流瀑、晚霞等勝景和寺、廟、閣、殿等古迹。

社會


民生
仙溪區位優勢明顯。仙溪建鎮始於1985年1月,1996年初撤區並鄉建鎮,九龍鄉、山口鄉併入仙溪鎮,形成今日規模。十字街區已基本形成,由仙溪街、仙九路、教育路、花橋路、仙峰路縱橫交錯,形成東西南北四區新格局。中心地段路面已硬化。水、電、廣播、通信、電視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正在進行的207國道2420公里處降坡和紅旗茶場土地開發工程將不斷擴大集鎮向南發展。仙溪交通便利,自古是形成於唐永泰年間的安益大路、安桃大路、安常大路的樞紐,現207國道和1816省道交匯貫通,東通益陽、常德、長沙,西經新化、邵陽、漣源、婁底通湘西,西南至西部開發地區,是連接東西部的樞紐地帶。
仙溪發展後勁強大。重視農業,重點發展工礦企業是仙溪經濟發展的戰略思想。早在北宋之前即有稻、粱、粟、黍、稷等農作物的種植,解放后,政府號召大興水利,全鎮共修建小Ⅱ型水庫16座,山塘1330多口,廖家坪水庫配套灌溉工程,207國道沿線山塘維修工程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工程的建設,使全鎮有效灌溉面積達2萬畝。仙溪鎮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藥材、苗木、水果等經濟作物,效益可觀,大大促進了農業結構優化。仙溪工業來勢較好,建材、竹木、綠色食品發展潛力大。20世紀70、80年代先後辦起了圳上、茶行、大段三個聯戶水泥廠和集體所有的年產4.4萬噸的機立窯生產的仙峰水泥廠、預製構件廠,使仙溪成為安化縣的建材之鄉。全鎮辦起了竹木膠板及其它加工企業6家,同時開發了以紅薯為原料的“山樟”牌蒸紅薯綠色食品,暢銷湖南省內外。

人口民族


人口

2003年底該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6931
24746
22185
家庭戶戶數12788
家庭戶總人口(總)46911
家庭戶男24734
家庭戶女22177
0-14歲(總)10008
0-14歲男5178
0-14歲女4830
15-64歲(總)32529
15-64歲男17221
15-64歲女15308
65歲及以上(總)4394
65歲及以上男2347
65歲及以上女204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6712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367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