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第一中學

高密市第一中學

高密市第一中學是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學校始建於1945年,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學校位於素有鳳凰城美譽的高密市城區中心區域,東臨海濱名城青島、西靠世界風箏都濰坊,具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在校生3600餘人,佔地130餘畝,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各種專用教室齊備,還建有校園網、電視台、學生自修室、探究實驗室、多媒體演播室、學術報告廳等現代化設施,教學現代化設施水平一流。

學校先後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榮獲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山東省教學示範校、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山東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創造教育實驗研究先進單位、山東省文學藝術教育先進學校等多項榮譽。

基本情況


山東省高密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945年,原名濱北中學,是我黨在山東建立的第一批中等學校。學校現佔地637.9畝,建築面積16.6萬平方米,擁有教學樓8棟,學生餐廳樓4棟,學生宿舍樓8棟,藝術樓1棟,劇場區4棟、辦公樓2棟。
文昌街569號
文昌街569號

校內建築


教學樓4個:春華樓、夏耕樓、秋實樓、礪志樓。
實驗樓1棟:自然科學館。
自修樓1棟:自修樓。
辦公樓1棟:敬業樓。
餐廳1棟:一中餐廳。
學生宿舍樓2棟:仁和居(女生宿舍)、文昌苑(男生宿舍)。
藝術樓1棟:博雅樓。
教育大廈、莫言文學館各1棟。
另有物業所、木工教室、一中超市、洗衣房、電話超市、印刷所、水房、澡堂。

師資隊伍


目前共有在校學生3253人,60個教學班,教職工300人。教師中,碩士研究生21人;具有高級職稱的6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山東省教學能手3人,山東省優秀教師2人,濰坊市特級教師2人,濰坊市教學能手50人。
學校引導廣大教職工轉變教育觀念,確立了“為四十歲做準備”的校訓和“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紮實,特長明顯”的育人目標,確立了“承認差異,尊重個性,發展特長,面向全體,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嚴謹求實,以智啟智”的教風,“厚德博學,勵志有為”的學風,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創新工作思路,優化學校管理機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學生自我鍛造,教育質量持續提高。

校訓


“為四十歲做準備”。
為四十歲做準備
為四十歲做準備
十八歲是美麗的,而人生旅程中最絢麗的一頁卻應在生命的四十歲時翻開。
不要說四十歲有多麼遙遠,二十年其實是彈指一揮間。
雖說四十歲就在眼前,但二十年的時間跨越足以讓我們眼花繚亂。
虛度今日,等待你的將是無窮的悔恨和遺憾。
追求先賢成才路,浩瀚人世間,我們定會發現,四十歲的輝煌來自於十八歲的志向,二十年的血汗。
珍視你擁有的青春年華,好好地把握現在,才能真正贏得未來,才能將你如日中天的四十歲勾畫得絢麗燦爛!

育人目標


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紮實,特長明顯。

辦學理念


一中校徽
一中校徽
承認差異,尊重個性,
發展特長,面向全體,
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教風


嚴謹求實,以智啟智。

學風


厚德博學,勵志有為

中學生品質


高密市第一中學
高密市第一中學
高密一中秉持“為四十歲做準備”的校訓,致力於培養“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紮實、特長明顯”的卓越人才,我們的使命是:將一中學生塑造成為立足現實、放眼未來、礪志有為的精英群體,把高密一中建設成為學生嚮往、教師幸福、社會敬重的理想學校。
第一條:感恩回報,忠貞愛國。感恩自然、父母、師友、生活的給予,少一分挑剔、指責,多一分欣賞、感激,將感恩之情轉化為生活中的凈化劑、學業上的原動力和內驅力。捍衛國家榮譽、國家尊嚴,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二條:領袖品質,兼濟天下。樹立責任意識,培養領袖風範,積聚擔當重任的能力。順應時勢,施展抱負,發揮才能,立志成為潮頭驕子、領軍人物,以精神和品格影響他人,以學識和才智奉獻社會。
第三條:勇於擔當,敢為人先。順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難事看擔當。敢扛重擔、挑大樑、打硬仗,勇建功、善糾錯,為理想、為未來而奮鬥,為己、為人、為國而擔當。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敢想敢幹,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用理想鞭策自己,用知識豐富自己,用勇氣砥礪自己,融個人發展於社會發展、時代進步之中,實現人生崇高價值。
第四條:陽光向上,健康成長。鍛煉強健的身體,永葆陽光的心態,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困境,培養百折不撓的意志,克服自卑,充滿希望,宏闊大度,朝氣蓬勃,樂觀自信,正確評價自己,增強競爭意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第五條:慎獨誠信,謙恭禮讓。在人格修養上克己中正,謙虛坦誠,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人際交往中信守承諾、諒解寬容、與人為善;在社會生活中知禮守儀,知恥羞惡,明於榮辱。倡導言行一致,恪守誠信;講求謙敬禮讓,克驕防矜。正確地對待個人利益、榮譽和成就,不爭功、不諉過,責任之下擔一面,功勞面前讓三分。
第六條:樂於溝通,善於合作。交流傾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摒棄個人主義、利已主義思想,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樹立團隊觀念,精誠團結;學會在競爭中合作,見賢思齊,取長補短,攜手共進。以溝通促認同,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發展。
第七條:自我鍛造,主動發展。自我管理意識鮮明,善於從自身實際出發,合理規劃學習與生活;自我服務意識濃郁,積極投身於學校班級各類活動,增強實踐能力,樂於為他人付出,樂於為同學服務;自我教育意識強烈,不斷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敢於挑戰,無畏失敗,勇於超越。
第八條:崇尚科學,躬行探究。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對科學知識充滿旺盛的求知慾,求知路上不畏困難,正視挫折,有恆心,有毅力,樂學善思,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用質疑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用縝密的思維來思考世界,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世界。
第九條:國際視野,學有特長。厚學博聞,包容大度,多元思維,接觸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具有關注世界的廣闊視野和理想追求。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展現自我價值,不斷豐富、發展個性的潛能和素養,做到才藝出眾,特長明顯。
第十條:追求卓越,銳意進取。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毅力,以爭創一流的信念和激情,逆流而上,奮鬥不息,追求從優秀到卓越的飛躍,將自身的優勢、能力、資源發揮到極致。勇於突破陳規,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踔厲奮發,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教師價值追求


第一條:追求卓越,崇尚一流,反對平庸,拒絕低劣。
第二條:師德高品位,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研究高水平。
第三條:以追求育人事業為樂趣,以享受學生成長過程為幸福。
第四條: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狀態下工作,追尋有智慧的教學。
第五條:教育的本質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
第六條:重視教學常規,敬重教學規律,將落實進行到底。
第七條:堅持多元評價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第八條:學生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你在學校中的價值就有多大。
第九條: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促進全體學生和諧發展、持續發展、主動發展。
第十條:堅守教育,心無旁騖,敬業篤志,樂於奉獻。

文體活動


高密一中第十六屆體育藝術節米高
高密一中第十六屆體育藝術節米高
1月:感動校園人物頒獎晚會暨元旦晚會
3月:春季拔河比賽
4月:“五四”演講比賽
5月:“情動五月天”母親節主題班會
7月:學子企業行
9月:高一新生軍訓
“為四十周歲做準備”演講比賽
10月:高密一中體育藝術節
11月:高密一中冬季辯論賽

校名沿革


1945年9月,山東省濱北中學(其前身為濱北幹部培訓班)成立,高密一中前身誕生。
1948年10月,濱北中學與石島中學合併,仍名濱北中學,分設中學部與師範部。
1950年2月,師範部、中學部分辦,中學部定名為山東省高密中學。
1956年,高密中學更名為山東省高密第一中學。
1969年,學校更名為“五、七”紅專學校。
1976年10月,又更名為“五、七”中學。
1978年4月,恢復為山東省高密縣第一中學。
1994年,隨撤縣改市,更名為山東省高密市第一中學。

大事記


1945年9月,八路軍解放諸城縣,中共濱北地委決定,以原濱北幹部培訓班為基礎成立山東省濱北中學,並將校址從五蓮縣張蘭村遷至諸城縣(諸城西南門裡和尚園張園古松禪院)。學校辦學方針主要是為解放戰爭服務,培養革命幹部和人才。在艱苦的革命年代,學校幾度遷轉。期間,濱北中學師生一邊勤奮學習,一邊堅持革命戰爭,培養了大批革命幹部,為解放戰爭做了突出貢獻。
1945年10月,正式開學,校長張任千,不久后改為陳舜庭,副校長張達干。
1946年1月,黨支部書記王照華(兼副校長)在校進行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建團試點。
1946年秋冬,季林等40多名學生參加解放軍,投入解放戰爭。
1947年,國民黨軍重點進攻山東,師生一部分支援前線,擔負濱北地區民站工作。
1948年1月,學校停辦,師生參加地方工作。
1948年10月,濱北中學與石島中學合併,仍名濱北中學,遷至高密復學。
1949年,招收中學4個班(四級一、二、三、四班),師範3個班(八級一、二、三班)。
1949、1950年,在初中四級。五級學生中動員參加軍事幹校。
1950年2月,師範部、中學部分辦,師範部遷往諸城,中學部定名為山東省高密中學。
1956年,增設高中部,學校為完全中學。
1959年,學校列入省重點中學。
1979年,定為昌濰地區重點中學。
1987年,學校被授予“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1年,學校被評為山東省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
1993年,學校被省委宣傳部、省教委聯合表彰為“山東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1995年秋,確立新校訓——“為四十歲做準備”,同時將育人目標確立為“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紮實,特長明顯”。
1995年,開始舉辦初高中銜接實驗班。
1998年夏,全國高考,李文斐同學以900分滿分的成績奪取了全省文科狀元,於新錄、董傑兩位同學奪取了全省物理學科並列第一名。
1998年12月,山東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全省600多名高中校長、各地市教委、縣市區教委主任參加了會議,省教委推廣了高密一中的教育改革經驗。
1998年冬,學校被評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
2017年,高密一中正式遷校。高密一中新校佔地637.9畝,建築面積16.6萬平米,可容納120個教學班,4500名學生。

部門設置


第一學術報告廳
第一學術報告廳
為提高部門工作效能,確保學校管理機制的高效運轉,根據市教育局 有關文件精神和學校實際工作需要,特設立三個級部(高三級部、高二級部、高一級部)和教師發展處、教務處、科教處、特長教育處、學生處、黨政辦公室、安全管理辦公室和總務處等九個中層職能部門,並設立與中層職能部門平級的學校團委,另外單獨設立國際部、特優生培養研究中心和莫言文學館。
級部
級部是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管理部門,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責任單位。為推進級部工作落實,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在級部內部嘗試實行單元制管理。
教師發展處
教師發展處是負責管理、指導教師科研、學習,服務於教師專業發展和管理高中教學管理區常規性工作的部門,下設教科所、教師專業發展科、教學督查及教學質量檢測科和高中教學管理區常規性工作管理科等四個科室。
教務處
教務處是負責為教學一線服務的部門,下設教務科、圖書館兩個科室。
科教處
科教處是為一線教學工作提供直接服務的支持部門,也是科學技術普及教育的教學管理部門,下設物理實驗室、生化實驗室、電腦機器人實驗室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四個科室。
特長教育處
特長教育處是負責學校課程研發與管理、培養特長生、特優生和創新型人才的管理部門,下設校本課程研究室、特長教研室、奧賽教研室等三個科室,同時領導藝術教研室的工作。
學生處
學生處是負責學生德育及學生常規管理的工作部門,下設學生教育管理科、心理諮詢中心和學生公寓管理科等三個科室,同時領導體育教研室的工作。
黨政辦公室
黨政辦公室是負責學校黨政日常事務,為領導和師生提供服務的綜合部門,下設校務與校友資源管理科、文秘宣傳科、衛生保健科和司機班等四個科室。
安全管理辦公室
安全管理辦公室是負責學校安全工作的職能部門,下設安全管理科和警衛室。
總務處
總務處是為全校提供後勤保障和服務的職能部門,下設財務科、生活管理科、校產管理科和物業所等四個科室。
學校團委
學校團委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機構。下設教工團總支和學生團總支。
國際部
國際部是根據學校辦學國際化的需要而設立的工作部門,下設外事工作室和國際課程教研室兩個科室。
課程中心
課程中心是根據選課走班分層教學要求,提升該校教育品牌而設立的職能部門。課程中心下設三個年級單元和六個學科教研組。
莫言文學館
莫言文學館是該校根據高密市委決定而設立的職能部門。

校園環境


塑膠操場局部
塑膠操場局部
學校現有藏書218501冊,其中電子圖書10萬冊,生均達67冊;藏書室2個,各類閱覽室18個;每年學校及教職工訂閱期刊、報紙200餘種。
2000年,學校建成了5600多平方的自然科學館,共有13個理科實驗室和2個語言實驗室,儀器配備基本達到一類標準,能夠滿足新課程標準課內和課外的實驗要求;配備微機教室5個,微機330台,能夠滿足最大班額的上機操作需要;為教師配備電腦265台,能完全滿足教師的工作需要。學建有千兆校園網、天文台、閉路電視台、聲像閱覽室、無線廣播電台、學生自修室、微機室、多媒體演播室、學術報告廳等現代化設施,多媒體計算機、液晶投影器等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齊全,實現了教室、辦公室“班班通”、“室室通”,教學、管理、服務信息化運作。
近兩年,學校投資930萬元新建可容納48個教學班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的教學樓一座;投資212萬元新建面積11500平方米的塑膠操場;投資60多萬元新建了莫言文學館、校史館、資料館、藝術館等,豐富了校園文化;投資72萬元購置圖書、音體美器材、理化生實驗器材及電教設施等,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被省 委省政府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被教育廳評為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創造教育實驗研究先進單位、省文學藝術教育先進學校等稱譽。2006年,該校檔案室順利通過了省一級檔案室達標驗收;學校先後被評為教育部“全國新學校行動研究”理事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心理教育先進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開放辦學


高密一中
高密一中
2011年4月,高密一中成立國際部。2012年3月與加拿大溫哥華阿伯茨福學區教育局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此次通過省教育廳的批准后,2012年9月即開設中加班,首批招收學生60人。成功錄取中加班的學生入學后即在高密市和加拿大溫哥華阿伯茨福學區同時註冊中加兩國高中學籍,中加雙方相互認可對方的學籍、課程和畢業證書。中加班中方課程與其他普通高中班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中加班需要接受加方課程,使用加拿大教材,由加方派來的註冊教師任教,採用小班化教學。學生畢業之後可同時獲得中、加兩國高中畢業證書,同時完成國外大學預科教育,可報考國內大學和申請北美及英聯邦名校。

校園環境


高密一中簡介——建設學生嚮往、教師幸福、社會敬重的理想學校
高密一中是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學校始建於1945年,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學校位於素有鳳凰城美譽的高密市城區中心區域,東臨海濱名城青島、西靠世界風箏都濰坊,具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在校生3600餘人,佔地130餘畝,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各種專用教室齊備,還建有校園網、電視台、學生自修室、探究實驗室、多媒體演播室、學術報告廳等現代化設施,教學現代化設施水平一流。
為秉持“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核心價值觀,確立了“為四十歲做準備”的校訓;“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紮實、特長明顯”的育人目標;“思維活躍、言行規範”的校風;“嚴謹求實,以智啟智”的教風和“厚德博學,勵志有為”的學風。為把一中建成“學生嚮往,教師幸福,社會敬重”的理想學校,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創新工作思路,優化學校管理機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學生自我鍛造,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近10年來,學校共有83人升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2009-2011學年濰坊市普通高中星級評估中,高密一中首批獲得五星級學校稱號,全市共有五所高中獲此殊榮。
學校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基,動力之源,傾力打造學科領軍人物,深入推進名師鍛造工程,目前擁有一支年齡、學歷、職稱、學科結構相對合理的精幹教師隊伍,現有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模範教師4人,省、市特級教師7人,山東省教學能手、優質課獲得者24人,濰坊市教學能手46人,高密市學科帶頭人41人,碩士研究生53人,逐步形成了一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師資隊伍。
學校積極進行對外合作與交流,與全國50多所著名高校形成了良好的銜接培養關係,是許多名牌大學的優秀生源基地。近年來,共有50多所著名高校為該校提供了自主招生學校推薦測試名額,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國前十所名牌大學都為學校提供了自主選拔機會。該校獲得北京大學2011、2012、2013、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成為山東省獲此資格的十所普通高中之一。該校還入選“清華大學2014年新百年領軍計劃”學校。學校為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求,成立國際部,使學校不僅成為中國名校的優秀生源地,而且實現了中外聯合辦學,為學生出國留學、接受多元化教育創造條件。
學校先後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榮獲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山東省教學示範校、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山東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創造教育實驗研究先進單位、山東省文學藝術教育先進學校等多項榮譽。
目前,全校師生員工正凝心聚力,埋頭苦幹,為建設學生嚮往、教師幸福、社會敬重的理想學校而努力。
No. 1 High School of Gaomi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lifetime Happiness
No. 1 High School of Gaomi is a provincial standardized school in Shandong Province. Founded in 1945,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ontains profound cultural deposits, which has cultivated a good many excellent students who have served, are serving and will serve our country and the society.
The school is located in the downtown of Gaomi known as the Phoenix City. With the famous coastal city of Qingdao to the east and the World Kite Capital City of Weifang to the west, it has an academic atmosphere as well as a good education environment. Covering an area of more than 86,000 square meters, including a building area of over 50,000 square meters, it has its own campus net and TV st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students’ self-study rooms, research laboratories, multimedia studios, academic report halls and other first-class modern and advanced educational facilities. And now, more than 3,200 students are here growing up healthily and enjoying their easy access to all the above advanced conditions.
With the core value of Foundation of the Students’ Lifetime Happiness, the school decides on their motto--“Prepare for the ‘YOU’ Aged Forty”, their goal of education---“Lofty Aspiration, Sound Personality, Solid Foundation, Superior Speciality”, their school spirit---“Brisk Your Thinking and Standardize Your Words and Actions”, their teaching style---“Being Rigorous and Realistic; Inspiring Wisdom with Wisdom”, their learning style---“ Being Virtuous and Erudite; Being Aspiring and Promis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deal school that the students dream of attending, where the teachers are happy and it is respected by society as well, they are constantly adjusting their concepts of education, innovating their ways of work, optimizing their system of managemen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forge themselves. Therefore, the school’s teaching quality is always improving. In the last ten years, as many as 83 graduates have been admitted to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thus it has been awarded a Five-Star School, which is one of the first five awarded schools in the 2009-2011 Ordinary High School Star Assessment of Weifang.
The school has always regard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s the base of its existence, as the found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and as the source of its power. They are always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cultivate the leading teachers of each subject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teacher-forging project. So far,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has been relatively reasonable in age, education, major and professional title. There are 4 national excellent teachers or national model teachers, 7 provincial or municipal senior special grade teachers, 24 provincial teaching experts or winners of high-quality course competition, 46 teaching experts of Weifang District, 41 subject teaching examples in Gaomi and 53 teachers with a master’s degree. Clearly, the school has a teaching group adapting to modernized teaching.
The school also promotes activ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ovetails cultivating plans with more than 50 famous universities and has forme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m, making it the source of the enrolment of key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school has been entrusted with the right of recommending the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the independent selection test of these universities. And these universities, including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have provid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chool. What’s more, it obtained the headmaster’s real-name recommendation qualification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2010 , 2011, 2012, 2013 and 2014, becoming one of the only ten schools that obtained the same qualific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keep pace with the modernized teaching, it has established its own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By jointly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al career with foreigners, it has created more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the students to go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 school has been awarded “the National Advanced Group in Moral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by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Advanced Uni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by the govern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addition, it has also been successively granted the honors of “the Civilized Unit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Experimental School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School in Developing Traditional PE-events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Advanced Group in Moral Work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Advanced Unit i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reativity Training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Advanced Literature and Art School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so on.
At present,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wholly devoting themselv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deal school that the students dream of attending, where the teachers are happy and it is respected by society a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