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
二級學院
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是福州大學的二級學院,成立於2014年2月27日。
截至2019年7月,學院設有3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有教職工115人,包括正高級25人、副高級43人;有在校生141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0人(含留學生1人)、碩士研究生455人(含留學生2人)、本科生904人(含留學生1人)。
1958年,學院的前身化工系正式設置。
1961年,廈門大學部分師資併入福州大學,成立化學化工系。
1984年,兩系又分立成化學系和化工系。
2001年5月18日,兩系再次組建為化學化工學院。
2013年9月,學校在原化學化工學院化工系和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礎上組建石油化工學院。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7月,學院設有3個系,3個本科專業。
系 | 化學工程與工藝系、材料化學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本科專業 |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油氣儲運工程 |
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今後將擴大與化工企業相關的專業設置,如電氣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企業管理、物流管理等,還將設立石化研究院,聯合其他高校組建協同創新聯盟,探索校企地等多元化合作培養模式。
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成立於2014年2月27日,由福州大學、泉州市泉港區政府、福建石化集團公司共同創辦,分設福州大學旗山校區和泉港校區兩個校區。
截至2019年7月,學院設有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福建省研究生創新教育研究基地、2門福建省精品課程、1個省級教學團隊。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並且於2015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化工原理課程優化設計’的教學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國家級特色專業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化學化工 |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化學原理課程優化設計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化學工程 |
福建省研究生創新教育研究基地 | 工業催化 |
省級教學團隊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福建省精品課程 | 化工原理、化學工程與工業專業實驗 |
省高校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節能環保工業催化創新平台 |
截至2019年7月,學院設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點1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個,省高校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 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生物與醫藥工程、環境化工、化工裝備與控制工程 |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 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 |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 化學工程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點 | 化學科學與工程 |
“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 清潔化工新技術 |
省級重點學科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截至2019年7月,學院有教職工115人,包括正高級25人、副高級43人。其中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支,福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1支,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
名稱 | 人數 |
教職工 | 115人 |
正高級 | 25人 |
副高級 | 43人 |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 1支 |
福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 | 1支 |
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1人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2人 |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2人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鮑曉軍 | 江莉龍 |
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鮑曉軍 | 江莉龍 |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江莉龍 | 邱挺 |
“閩江學者”特聘教授
袁珮 | 洪若瑜 | 朱海波 | 賴躍坤 | 林小城 |
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侯琳熙 | 鄭輝東 |
截至2019年7月,學院設有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福建省研究生創新教育研究基地、2門福建省精品課程、1個省級教學團隊。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並且於2015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化工原理課程優化設計’的教學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國家級特色專業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化學化工 |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化學原理課程優化設計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化學工程 |
福建省研究生創新教育研究基地 | 工業催化 |
省級教學團隊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福建省精品課程 | 化工原理、化學工程與工業專業實驗 |
省高校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節能環保工業催化創新平台 |
截至2019年7月,學院有3個國家級科研機構,5個省級科研平台。中國福建化學工程科學與技術實驗室的建設依託單位,還擁有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專用化學品先進位造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專用化學品先進位造工程研究中心、海西石油化工催化材料公共服務平台、反應精餾技術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平台。
國家級科研機構:中國福建化學工程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化肥催化
福建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反應精餾
省級科研機構:福建省專用化學品先進位造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專用化學品先進位造工程研究中心、海西石油化工催化材料公共服務平台、反應精餾技術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截至2019年7月,學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國家級項目48項,總經費3890萬元;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7件;科技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329篇。1980年以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2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獎項28項。
福州大學科研成果省部級以上獎勵一覽表 | ||||
序號 | 成果名稱 | 獲獎名稱、等級 | 獲獎時間 | 主要完成者 |
---|---|---|---|---|
1 | *特大型電袋複合除塵技術開發與應用 |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2年 | 吳燕翔(排名第10) |
2 | P84/PTFE複合濾料及關鍵技術研發 |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2010年 | 鄭玉嬰蔡偉龍林錦賢羅祥波鄭錦森羅章生丘國強 |
3 | *新型高強工業聚酯纖維充氣艇材料 |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10年 | 鄭玉嬰林生雄張宏旺黃萬能蔣石生 |
4 | 耐酸型“玻纖填充國產芳綸1313”複合針刺氈濾料 |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09年 | 鄭玉嬰林錦賢張星羅祥波羅章生 |
5 | 高效低排放FD型汽車尾氣催化凈化器的研發 | 化工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08年 | 魏可鎂等 |
6 | 達到歐III歐IV排放限值的汽車尾氣凈化器研發 |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07年 | 魏可鎂肖益鴻蔡國輝詹瑛瑛魏笑峰張善漫翁希明何承安 |
7 | FBD型一氧化碳高溫變換催化劑 | 福建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 2006年 | 鄭 起魏可鎂林性貽徐建本詹瑛瑛 |
8 | 聚酯廢棄物改性鑄造用植物油瀝青粘結劑 | 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 2005年 | 鄭玉嬰吳章宏王良恩董美斌鄧道明 |
9 | 新型抗靜電發泡材料研究 | 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4年 | 鄭玉嬰王星坤林為鄭孫興王良恩 |
10 | 系列化肥催化劑的研發 | 福建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 | 2003年 | 魏可鎂 |
11 | 高聚物/層狀硅酸鹽納米複合材料 | 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 2003年 | 鄭玉嬰王良恩陳鵲林宗忠吳文士 |
12 | 聚偏氟乙烯中空纖維超濾膜及其裝置 |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02年 | 董聲雄杜丕斌洪俊明 |
13 | 催化精鎦技術在醋酸甲酯水解工藝中的應用及設備優化研究 | 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01年 | 王良恩蘇文瑞趙之山劉家祺唐金海 |
14 | 高衝擊、抗靜電、阻燃粉狀聚丙烯接枝共混改性工程塑料研究 | 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2001年 | 鄭玉嬰李隆梅李曉趙劍曦張衛英 |
15 | B121型無鉻一氧化碳高溫變換催化劑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00年 | 魏可鎂鄭起徐建本魏明燈林性貽 |
16 | B121型一氧化碳高溫變換催化劑 | 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1998年 | 魏可鎂鄭起徐建本魏明燈林性貽 |
17 | A202型低溫氨合成催化劑 | 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1996年 | 魏可鎂俞秀金王榕林建新徐建本 |
18 | A202型低溫氨合成催化劑 | 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1996年 | 魏可鎂俞秀金王榕林建新徐建本 |
19 | 氣干型原子灰及其專用樹脂 | 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1996年 | 趙之山林宗基等 |
20 | B116型一氧化碳中溫變換催化劑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1993年 | 魏可鎂等 |
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省級以上科研項目(部分)一覽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起止時間 | 項目來源 | 項目 負責人 |
---|---|---|---|---|
1 | 海西石油化工催化材料公共服務平台 | 2015-2017 | 福建省發改委 | 鮑曉軍 |
2 | 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2015-2017 | 福建省科技廳 | 鮑曉軍 |
3 | 以雜多酸為前驅物Co-Mo基催化劑的構建及其高濃度CO變換制氫性能 | 2015-2017 | 福建省教育廳(新世紀人才) | 江莉龍 |
4 | 基於磁性聚合物纖維的磁流變液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 2015-2017 | 福建省教育廳(一般項目) | 趙玉來 |
5 | Ni基合金催化劑可控合成及焦油水蒸氣重整性能研究 | 2015-2017 | 福建省教育廳(一般項目) | 陳崇啟 |
6 | 丙烯氣相環氧化反應中限域元素修飾的MoO3-Bi2SiO5/SiO2的構效研究 | 2016-201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 陳曉暉 |
7 | 以雜多酸為前驅物Co-Mo基催化劑的構建及其高濃度CO變換制氫性能 | 2016-201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 江莉龍 |
8 | 焦油水蒸氣重整鎳基合金催化劑的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 | 2016-201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 李達林 |
9 | 納米顆粒在多孔介質內的遷移機理及其宏觀控制方程 | 2016-201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 | 楊臣 |
10 | 離心力場下多孔介質內衛星液滴的形成機理研究 | 2016-201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 | 嚴佐毅 |
11 | 基於亞熔鹽介質的天然黏土礦物活化機理的研究 | 2016-201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 | 岳源源 |
12 | 大孔酚醛樹脂表面配位催化中心的構建及其催化烯烴氫甲醯化反應研究 | 2016-201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 | 吳丹 |
13 | 多功能輔酶高效降解纖維素的協同作用機理研究 | 2016-201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 | 葉卓亮 |
14 | 催化精餾過程多孔介質內多組分傳遞與反應特性研究 | 2016-201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大研究計劃) | 邱挺 |
15 | 油品加氫催化劑多尺度孔道結構的傳遞-反應規律研究 | 2015-201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二年期) | 魏偉勝 |
16 | ZrO2介觀晶體的控制製備及其負載Au、Cu催化劑的水煤氣變換制氫性能研究 | 2016-201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閩江學院主持) | 陳崇啟 |
17 | 天然高分子複合印跡球型重金屬離子選擇吸附材料的研發 | 2015-2018 | 福建省科技廳 | 李曉 |
18 | 焦油重整Ni-M(M=Fe、Co、Cu)合金催化劑的控制製備與性能研究 | 2015-2018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 李達林 |
19 | 燒綠石型RE2Zr2O7+δ固體電解質及其NOx感測性能研究 | 2015-2018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 鍾富蘭 |
20 | 旋轉床內微液滴的運動行為及其對化工傳遞過程的強化研究 | 2015-2018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 嚴佐毅 |
21 | 負載型苯類溶劑複合吸收材料的製備、結構及性能研究 | 2015-2018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 張衛英 |
22 | 活性炭載體的低溫石墨化機制及其負載釕催化劑的氨合成性能研究 | 2015-2018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 | 林炳裕 |
23 | 高效稀土改性納米耐硫變換催化劑和凈化劑產業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5-2017 | 科技部863計劃課題 | 江莉龍 |
學院積極拓展與國外及港、澳、台灣地區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先後與德國、法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高校以及中國石油大學、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化學研究所等國內“985”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多次承辦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
石油化工學院正按照福州大學確立的走區域特色創業型強校之路、建設高水平211大學的辦學理念,朝著建設“研究型、高水平、國際化”學院的目標而努力。
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
學生活動根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組織開展了排球比賽、演講比賽等學生活動。
職務 | 名錄 |
---|---|
黨委書記 | 施衛華 |
院長 | 江莉龍 |
黨委副書記 | 岳志強 |
副院長 | 侯琳熙、陳全成、鄭輝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