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桔

苦桔

苦桔一般於12月下旬開始採收,翌年1月下旬結束。以二次剪果法採收,即第一剪將果從樹上採下,下剪時預留一小段果枝,第二剪再齊果肩剪掉長出的果枝。採運時要輕拿輕放、小心裝運,避免果實碰傷、擠壓傷。苦桔剛採下時果色青黃雜間,可現食,經過貯藏一段時間后,果色轉金黃,苦味淡去,清甜中帶微苦,才表現出最佳品質。

苦桔,學名甌柑,本是溫州特產,2006年初,福建閩侯縣開始在洋里、白沙竹岐等山區鄉和半山區鄉,推廣種植,該縣農業部門希望3年時間內,推廣達到3000畝的種植面積。

營養價值


徠苦桔果實金黃鮮艷,清甜多汁,略帶苦味。有清涼解毒、利尿平肝、瀉降心火、消除緊張疲勞、促進睡眠等保健功效。

採收貯藏


鮮果貯藏時先要按大小分級,然後裝箱標記,整齊碼放在庫房中。沒有用果箱裝的,可以直接在庫房中攤堆貯藏。攤堆貯藏首先騰清庫房,打掃乾淨,殺菌消毒備用。貯藏時先鋪墊一層干稻草,然後將鮮果輕輕地堆放其上。果堆高度以40cm為宜,堆放過高,底層的果易壓破壓傷,引起霉爛。貯藏期間隔5-7天檢查一次,挑出傷病果、霉爛果。同時要注意庫房內的溫濕度狀況,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庫房溫度4-12℃, 濕度80%-90%。

銷售困境


目前願意吃苦桔的,大部分還是洋里鄉的人,最遠也就賣到過白沙,沒有賣到閩侯縣城,更沒有賣到福州。一位種植苦桔的農民說,其他地方的人沒吃過苦桔,一下子沒法接受。
超市商場負責人表示,味道苦的桔子,大多人沒有吃過,如果試賣的話,很可能賣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