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福建省,簡稱“閩”,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陸域界於北緯23°33′至28°20′、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南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陸地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建省常住人口為41540086人。

福建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依山傍海”態勢,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2020年8月,入選知識產權領域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試點。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因境內有福州、建州兩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才開始出現福建。

城市發展

遠古,屬百越之閩越部落,《禹貢》屬揚州。在周朝為七閩地,春秋以後為閩越國。秦南平百越,置閩中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認騶無諸為閩越王於此。
漢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閩越地,封騶搖為東海王。
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騶無諸孫騶丑為閩繇王,復封余善為東越王。
元鼎五年(前112年),閩越國叛亂,漢武帝率軍平息,並以其地險阻,
故遷閩越人於江淮流域,而福建隸屬於會稽南部都尉管轄。
漢始元二年(前85年)漢承認冶縣、置東部都尉開始,中經東部都尉從冶縣遷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縣,隸屬於會稽郡,到設立南部都尉。
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軍事管制之下。
三國時,屬吳國,設建安郡,轄建安、南平、將樂、建平(建陽)、東平(松溪)、昭武、吳興(浦城)以及候官、東安(南安、同安)共9縣。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拆建安郡為建安、晉安兩郡。
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又從晉安郡分出一個梁安郡,轄興化、泉、漳等地。自晉宋至齊梁,福建初屬於揚州,
普通六年(525年),福建屬下的建安、晉安、南安三郡又歸東揚州管轄。
陳朝永定時(557~559年),陳武帝為羈縻陳寶應而設“閩州”,這是福建歷史上第一個省級建制。州治設在晉安(今福州),下領建、晉、南三郡。
天嘉六年(565年),閩州罷,還屬東揚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把建安、晉安、南安三郡合併為一,稱建安郡;原設置的15個縣裁併為四(即閩縣、建安、南安、龍溪)。郡治由建安(建甌)移至閩縣。
唐武德初年,設泉、建、豐三州,下轄10縣。州數和縣數均為隋代的二至三倍。
唐朝,福建屬江南道。
景雲二年(711年),立閩州都督府,領有閩、建、泉、漳、潮五州。
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都督府改稱福州都督府,隸屬於江南東道,為福州名稱出現之始。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加強邊防武裝力量,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為福建經略軍使,與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
五代十國時期,福建先後為閩國、殷國、南唐、吳越各國所據,區劃名稱幾經變遷。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稱帝,國號大閩,改元龍啟,升福州為長樂府,稱東都,領福、泉、建、汀、漳五州。
北宋時期,置福建路,行政區劃為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及邵武、興化二軍。
南宋孝宗時升建州為建寧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軍;府、州、軍實際是同一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福建號稱“八閩”。這時,福建全省有42個縣,成為東南全省之邦。
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軍攻破宋都臨安(今杭州),宋帝趙顯被俘。益王趙昰、廣王趙昺逃到福州,陸秀夫、陳宜中等擁立趙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力圖恢復宋室江山。后因王積翁叛變,南劍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擁戴渡海去廣東。
元朝時期,置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行省於泉州。
至元十八年(1281年)遷福州,次年還治泉州。
至元二十年(1282年),又徙福州。
至元二十二年(1284年),併入江浙行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復置。次年,改行尚書省。
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併入江西。
至元二十九年(1291年),仍置行中書省。
大德元年(1297年),設福建平海行中書省,徙治泉州。
大德三年(1299年)撤銷。
至正十六年(1356年)復置。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為福州、建寧、延平、邵武、興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
洪武九年(1376年),置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成化九年(1473年),恢復被廢為縣的福寧州,直隸於布政司。終明一代,福建設八府一州。
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殺。鄭鴻逵、蘇觀生等迎唐王朱聿鍵來閩。六月,朱聿鍵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為福京、福州為天興府。翌年,隆武政權覆滅。
順治十三年(1656年),鄭成功改廈門為“思明州”。
康熙元年(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后,改台灣為東都,設承天府,置天興、萬年兩縣,又在澎湖設安撫司。鄭經治理台灣時,把東都改名東寧,升天興、萬年兩縣為州。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統一台灣后增設台灣府,屬福建統轄,下設三縣一廳。
雍正二年(1724年),升福寧州為福寧府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龍岩兩縣為直隸州
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府單獨設省。
到清末統計,福建省共設有9府、2州、58縣、2廳。省與府之間還設4個分道作為派出機構:寧福道駐福州,轄福州府、福寧府;興泉永道駐廈門,轄興化府、泉州府、永春州;汀漳龍道駐漳州,轄汀州府漳州府、龍岩州;延建邵道駐南平,轄延平府、建寧府、邵武府。此外,清代在福建設置閩浙總督(駐福州或杭州)和福建巡撫。督、撫原屬臨時設置,可是後來迄未取消。由於督、撫權力很大,成為全省最高軍事、民政長官,原來正式的省一級長官——布政使、按察使,反成屬官。另外,清朝還設置管領滿洲駐防旗兵的鎮守將軍,原和地方行政無關,卻兼管海關和糧儲道、鹽法道,遂也成省級官員。
辛亥革命后,歷屆中央政權均置福建省。
民國2年(1913年),廢除府、州制度,分設東、南、西、北四路觀察使。
民國3~16年(1914~1927年)改設閩海、廈門、汀漳、建安4個道;合併閩縣、侯官為閩侯縣,建安、甌寧為建甌縣;改永春州、龍岩州為永春縣、龍岩縣;廢除廳制,改平潭、雲霄為縣;析出同安縣廈門島成立思明縣。經過改革,全省計有4道、61縣,仍然是省、道、縣三級建制。
民國23年(1934年)末,廢除道制,成為省、縣兩級制;設10個行政督察專員區,分別駐長樂、福安、南平、仙游、同安、漳浦、龍岩、長汀、邵武、浦城等地。這是福建劃分專區的開始。經過一段試行,又改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在這前後,對縣、市也作了調整。
民國17年(1928年),從龍溪縣劃出華安縣
民國22年(1933年),改思明縣為廈門市;
1934年,把光澤縣划給江西省(1949年划回)。
民國29年(1940年),從沙縣、明溪、永安縣各劃出一部分設立三元縣,從建甌劃出一部分設水吉縣。
民國34年(1945年),柘洋(原屬霞浦)、周墩(原屬寧德)兩個特種區改建柘榮、周寧二縣。
民國35年(1946年),把閩侯縣的鼓樓、南台、倉山等地劃出設立福州市。
民國35年(1946年)至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共分7個行政督察區、2市、67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福建省人民政府駐福州市,直轄福州、廈門2市,分設8個專區、67個縣。
1950年4月1日起,將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冠以各該署駐地之縣名,即改為建甌、南平、福安、閩侯(第四行政公署原名林森)、晉江、龍溪、永安、龍岩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1年,設立縣級市泉州市、漳州市,分別劃歸晉江專區署和龍溪專區署管轄,建甌專區改名為建陽專區。
1953年,原由晉江專區領導的泉州和龍溪專區領導的漳州二市改由省轄。
1956年,設南平市,為省轄市;撤銷閩侯、永安、建陽三專區,原閩侯專區所屬閩侯縣改由省直轄,原閩侯專區所屬閩清縣改歸南平專區管轄,連江、長樂、羅源三縣改歸福安專區管轄,福清、永泰、平潭等三縣改歸晉江專區管轄;撤銷永安專區,將所轄明溪、三元二縣改歸南平專區管轄,大田縣改歸晉江專區管轄,永安、寧化、清流改歸龍岩專區管轄;撤銷建陽專區,將所轄建甌、浦城、邵武、建陽、崇安、松溪、政和、光澤、水吉九縣全歸南平專區管轄;撤銷水吉、柘榮、寧洋三縣,並將三元、明溪二縣合併改稱三明縣。
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泉州市劃歸晉江專區署管轄,漳州市劃歸龍溪專區署管轄,南平市劃歸南平專區管轄,閩侯縣劃歸福州市管轄,同安縣劃歸廈門市管轄。
1959年,恢復閩侯專區,轄閩侯、閩清、連江、長樂、羅源、福清、永泰、平潭等八縣,專署駐閩侯縣。
1960年,設立三明市,由省直轄,設立清寧縣,撤銷清流、寧化二縣;撤銷南平縣,將其併入南平市。
1963年,設立三明專區,三明市劃歸三明專署管轄。
1970年,原南平、福安、閩侯、晉江、龍溪、龍岩、三明等7個專區改為地區。
1971年,閩侯地區改為莆田地區,行署駐莆田縣;福安地區改為寧德地區,行署駐寧德縣;南平地區改為建陽地區,行署駐建陽縣
1973年,莆田地區所屬閩侯縣,劃歸福州市管轄。
1975年,恢復柘榮縣,屬寧德地區管轄。撤銷松政縣,恢復政和縣松溪縣,屬建陽地區管理。
1981年,撤銷龍岩縣,改為龍岩市(縣級),由龍岩地區行署代省管轄。
1983年4月,改莆田地區改為莆田市,擴大福州的管轄範圍。原由莆田地區管轄的閩清、永泰、福清、長樂、平潭五縣和寧德地區管轄的連江、羅源二縣劃到福州,加上原轄的閩侯縣,福州共轄8個縣;撤銷三明地區,三明市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原由三明地區管轄的永安、寧化、清流、明溪、建寧、泰寧、將樂、沙縣、尤溪、大田10個縣劃歸三明市管轄。9月,設立莆田市(地級),原莆田地區管轄的莆田、仙游二縣劃歸莆田市領導。撤銷邵武縣設立邵武市(縣級),劃歸建陽地區行署代省管轄。
1984年9月,撤銷永安縣設立永安市(縣級),划由三明市代省管轄。
1985年,漳州市升為地級市,撤銷龍溪地區,龍海、雲霄、漳浦、詔安、長泰、東山南靖平和、華安縣劃歸漳州市;泉州市升為地級市,撤銷晉江地區,惠安、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縣劃歸泉州市。
1987年新設置石獅市、廈門市湖裡區兩個縣級行政機構;廈門市的郊區更名為集美區。
1988年,建陽地區行政公署駐地由建陽縣遷至南平市,並更名為南平地區,南平行署仍轄南平市、邵武市、建陽縣、建甌縣、順昌縣浦城縣、崇安縣、松溪縣、政和縣、光澤縣;撤銷寧德縣,設立寧德市(縣級市),為寧德地區行政公署駐地。
1989年8月21日,撤銷崇安縣,設立武夷山市(縣級市)。
1989年11月13日,撤銷福安縣,設立福安市(縣級市)。
1990年8月15日,撤銷漳平縣,設立漳平市(縣級市);12月26日,撤銷福清縣,設立福清市(縣級市)。
1992年,撤銷晉江縣設立晉江市(縣級);撤銷建甌縣設立建甌市(縣級市),原行政區劃均不變,亦不增加機構和編製。
1994年,撤銷南平地區,設立南平市(地級市);撤銷南平市(縣級市),設立延平區;撤銷長樂縣,設立長樂市(縣級市);撤銷建陽縣,設立建陽市(縣級市)。
1999年,撤銷寧德地區,設立寧德市(地級),原寧德市改設蕉城區
2014年5月,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12月,撤銷永定縣,設立龍岩市永定區。
2017年11月,撤銷長樂市,設立福州市長樂區。
2019年1月22日,福建省被教育部遴選為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地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2月,福建省轄9個地級市(其中1個副省級市)。共有11個縣級市,42個縣,31個市轄區。
地方車牌註冊代碼縣級行政區政府駐地郵政編碼電話區號面積(平方千米)
福州市閩A鼓樓區東街街道350000059111762.54
台江區后洲街道350000
倉山區金山街道350000
馬尾區羅星街道350000
晉安區岳峰鎮350000
長樂區文武砂街道 350000
福清市玉屏街道350300
閩侯縣甘蔗街道350100
連江縣鳳城鎮350500
羅源縣鳳山鎮350600
閩清縣梅城鎮350800
永泰縣樟城鎮350700
廈門市閩D思明區廈港街道36100005921651.98
海滄區海滄街道361000
湖裡區禾山街道361000
集美區集美街道361021
同安區祥平街道361100
翔安區新店街道361101
漳州市閩E薌城區東鋪頭街道363000059612873.66
龍文區藍田街道363000
龍海區石碼街道363100
長泰區武安鎮363900
漳浦縣綏安鎮363200
南靖縣山城鎮363600
雲霄縣雲陵鎮363300
平和縣小溪鎮363700
華安縣華豐鎮363800
詔安縣南詔鎮363500
東山縣西埔鎮363400
泉州市閩C豐澤區豐澤街道362000059511245.00
鯉城區海濱街道362000
洛江區萬安街道362000
泉港區山腰街道362100
石獅市湖濱街道362700
晉江市羅山街道362200
南安市溪美街道362300
惠安縣螺城鎮362100
安溪縣鳳城鎮362400
永春縣桃城鎮362600
德化縣潯中鎮362500
金門縣(未實際管轄)金城鎮——
三明市閩G三元區列東街道365000059822928.79
沙縣區鳳崗街道365500
永安市燕西街道366000
明溪縣雪峰鎮365200
清流縣龍津鎮365300
寧化縣翠江鎮365400
大田縣均溪鎮366100
尤溪縣城關鎮365100
將樂縣古鏞鎮353300
泰寧縣杉城鎮354400
建寧縣濉城鎮354500
莆田市閩B城廂區霞林街道35110005944119.02
涵江區涵東街道361111
荔城區鎮海街道351100
秀嶼區笏石鎮351152
仙游縣鯉城街道351200
南平市閩H延平區四鶴街道353000059926280.54
建陽區潭城街道354200
邵武市昭陽街道354000
武夷山市崇安街道354300
建甌市甌寧街道353100
順昌縣雙溪街道353200
浦城縣南浦街道353400
光澤縣杭川鎮354100
松溪縣松源街道353500
政和縣熊山街道353600
龍岩市閩F新羅區東城街道364000059719028.12
永定區鳳城街道364100
漳平市菁城街道364400
長汀縣汀州鎮366300
上杭縣臨江鎮364200
武平縣平川鎮364300
連城縣蓮峰鎮366200
寧德市閩J蕉城區蕉北街道352000059313452.38
福安市城北街道355000
福鼎市桐山街道355200
霞浦縣松城街道355100
古田縣城東街道352200
屏南縣古峰鎮352300
壽寧縣鰲陽鎮355500
周寧縣獅城鎮355400
柘榮縣雙城鎮355300
平潭綜合實驗區閩K平潭縣潭城鎮3504000591371.91
註:
1、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轄平潭縣,其行政區域與平潭縣重合,行政管理方面與9個地級市並列。平潭縣行政區劃仍隸屬福州市,實際由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管轄。
2、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地區,具體包括金門群島(金門縣)、馬祖列島(連江縣馬祖鄉)、烏丘嶼(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烏丘村)等區域,實際由台灣當局管轄,並分別於金門島設立“福建省政府”,其行政區劃分別為:金門縣、“連江縣”(限馬祖地區)、“烏丘鄉(烏丘村)”(由金門縣代管),一般通稱為“金馬地區”。

地理環境


位置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33′至28°20′、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
福建
福建
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與台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陸域面積12.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

地形

福建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橫斷面略呈馬鞍形。兩大山帶之間為互不貫通的河谷、盆地,東部沿海為丘陵、台地和濱海平原。
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以侵蝕海岸為主,堆積海岸為次,岸線十分曲折。潮間帶灘塗面積約20萬公頃,底質以泥、泥沙或沙泥為主。港灣眾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羅源灣湄洲灣廈門港和東山灣等6大深水港灣。島嶼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平潭島現為全省第一大島,原有的廈門島、東山島等島嶼已築有海堤與陸地相連而形成半島。

氣候類型

福建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福建靠近北回歸線,受季風環流和地形的影響,全省70%的區域≥10℃的積溫在5000~7600℃之間,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氣候條件優越,適宜人類聚居以及多種作物生長。
氣候區域差異較大,閩東南沿海地區屬南亞熱帶氣候,閩東北、閩北和閩西屬中亞熱帶氣候,各氣候帶內水熱條件的垂直分異也較明顯。

水文特點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眾多,河網密度達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賽江)發源於浙江,汀江流入廣東外,其餘都發源
福建
福建
於境內,並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閩江、九龍江、晉江、交溪、汀江5條。閩江為全省最大河流,全長577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575.7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面積的一半。由於屬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較大,多數河流落差大且水流湍急,水力理論蘊藏量達1046萬千瓦,可裝機容量705.36萬千瓦。沿海平均可利用的潮水面積約3000多平方千米,可供開發利用的潮汐能蘊藏量在1000萬千瓦以上,水力資源蘊藏量居華東地區首位。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福建地處泛北極植物區的邊緣地帶,是泛北極植物區向古熱帶植物區的過渡地帶。全省分佈有高等植物4703種,約佔全國的14.3%,其中蕨類382種、裸子植物70種、被子植物4251種;其中蘭科植物有60屬119種6變種。此外,有苔蘚361種、真菌486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52種,其中:國家Ⅰ級7種,國家Ⅱ級45種;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點保護珍貴樹木的有25種。全省可供開發利用的野生植物達3000多種。

森林資源

2019年,福建省森林覆蓋率為66.80%,居全國首位。擁有1.15億畝的森林面積,全國六大林區之一。有的已闢為自然保護區,如三明格氏栲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甌萬木林保護區、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福建林區可分為中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和東部亞熱帶季風雨林區。

土地資源

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2010年全省土地總面積1239.34萬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095.55萬公頃,建設用地面積72.92萬公頃,未利用地面積70.87萬公頃。農用地中,耕地面積133.85萬公頃。
耕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沿河流域、山間谷地與低丘陵梯田等地。紅壤、黃壤為福建省主要土壤類型,磚紅壤性土與磚紅壤化紅壤也有分佈。

海洋資源

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居全國第二;海岸線曲折率1:7.01,居全國第一位。曲折的海岸線形成大小港灣125個,其中深水港灣22處,可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東山灣、廈門灣、湄洲灣、興化灣、羅源灣、三沙灣、沙埕港等7個,重要的海港有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等。沿海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1321個(其中有居民島嶼98個),居全國第二位,佔全國的1/5。

礦產資源

福建省屬於環太平洋成礦帶中的重要成礦區之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知礦產116種,其中金屬礦產53種、非金屬礦產63種,發現礦產地4836處(含礦床、礦點及礦化點)。截至1990年底,全省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80種,其中能源礦產2種,金屬礦產33種,非金屬42種,地下水及地下熱水、礦泉水3種。磷、石膏以及陸地上的石油、天然氣等為短缺的礦產。

人口民族


人口

● 常住人口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福建省常住人口為3689421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471483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179381人,增長6.28%,年平均增長率為0.61%。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7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42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5%,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51萬人,出生率為12.9‰;死亡人口24.1萬人,死亡率為6.1‰;自然增長率為6.8‰。年末戶籍人口數為3896.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16萬人。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現將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公布,福建人口是41540086人。
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建0—14歲人口人口比重佔19.32%,15—59歲人口比重為64.70%,60歲以上人口比重為15.98%,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11.10%。
家庭戶人口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1206844戶,家庭戶人口為3339766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3人減少0.55人。
● 年齡構成
2019年末福建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671萬人,佔16.9%;15-64歲人口為2932萬人,佔73.8%;65歲及以上人口為370萬人,佔9.3%。
● 城鄉人口
2014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064429人,佔57.0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5829787人,佔42.91%。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6632419人,鄉村人口減少4453038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5.52%。
● 流動人口
2014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而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11074527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830446人。具有外省戶籍的遷入人口為431360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5163304人,增長87.35%,具有外省戶籍的遷入人口增加2168334人,增長101.08%。
● 福建省人口常住地區分佈情況
地區人口數比重(%)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福建省36894216100298
福州市711537019.29581
莆田市27785087.53673
廈門市35313479.572078
漳州市480998313.04373
龍岩市25595456.94135
三明市25033886.78109
泉州市812853022.03720
南平市26455497.17101
寧德市28219967.65210
● 受教育程度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084679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1193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3977607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099477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967人上升為836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602人上升為138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708人上升為37886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8317人下降為29801人。
福建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89984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600503人,文盲率由7.20%下降為2.44%,下降4.76個百分點。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建省每10萬人口中擁有的各類受教育程度人數為: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4148人/10萬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4212人/10萬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2218人/10萬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8031/10萬人。

民族

福建省常住人口中,主體民族漢族為36097361人,佔97.8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96855人,佔2.1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962607人,增長5.75%;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16774人,增長37.37%。
少數民族中:畲族人口36.55萬人,占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的45.87%,佔全國畲族人口的51.58%,是全國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人口11.6萬人,占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的14.56%;高山族人口423人,約為大陸高山族人口的10.55%,是大陸高山族人口較多的省份。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萬人以上的縣(市、區)19個,千人以上的鄉(鎮、街道)150個,有19個民族鄉(其中:畲族鄉18個,回族鄉1個)和1個省級民族經濟開發區(福安畲族經濟開發區),567個少數民族村。

政治狀況


省長:王寧
副省長:鄭新聰、李德金、田湘利、鄭建閩、郭寧寧、崔永輝、康濤、黃海昆
秘書長:黃新鑾
省委書記:尹力
省委副書記:王寧
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楊賢金
省委常委,兼任秘書長:崔永輝

經濟


綜述

2019年,福建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395.00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96.23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0581.74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19127.03億元,增長7.3%。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1:48.6:45.3,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7139元,比上年增長6.7%。
2020年,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福建的工業增加值位居第六,達16170.45億元。
2021年1月,國家統計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福建位居第7位。
2021年1月,福建省的GDP總量為43903.89億元。
2021年7月19日下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福建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419元。
2021年8月,福建省2021年上半年GDP數據為22913.86億元,GDP增速為12.3%。

第一產業

2019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36.57億元,比上年增長3.6%。糧食種植面積1233.65萬畝,比上年減少16.62萬畝,其中稻穀面
福建煙草種植
福建煙草種植
積898.85萬畝,減少30.56萬畝;煙葉種植面積75.29萬畝,增加2.45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16.26萬畝,增加3.13萬畝;蔬菜種植面積869.70萬畝,增加32.21萬畝。
2019年糧食產量493.90萬噸,比上年減少4.68萬噸,下降0.9%。其中,稻穀產量388.79萬噸,減少9.52萬噸,下降2.4%
2019年肉蛋奶總產量317.26萬噸,比上年增長0.8%。肉類總產量253.53萬噸,下降1.0%。其中,豬肉產量103.03萬噸,下降8.9%;主要禽肉產量141.87萬噸,增長3.7%;牛肉產量2.14萬噸,增長10.4%;羊肉產量2.22萬噸,增長8.5%。年末生豬存欄641.52萬頭,下降19.8%;生豬出欄1297.26萬頭,下降8.7%。牛奶產量14.46萬噸,增長4.6%。
2019年水產品產量814.58萬噸,比上年增長4.1%。其中,淡水產品產量91.05萬噸,增長4.6%;海洋捕撈212.81萬噸,下降1.6%;海水養殖510.72萬噸,增長6.7%。

第二產業

2019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6170.45億元,比上年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看,輕工業增長7.6%,重工業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815.07億元,比上年增長7.4%。
福建
福建
2019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482.03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3164.43億元,增長14.0%。
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6.0%。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區項目)增長5.9%。
201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67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862.04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17.09萬平方米。年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積532.54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9.67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49.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0%。
2019年,進出口總額13306.7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出口8277.86億元,增長8.7%;進口5028.83億元,增長5.8%。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391家,比上年下降1.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15.4億元,增長3.0%。
2019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484.58億元,比上年增長9.5%。郵電業務總量3880.76億元,比上年增長53.7%。年末全省電話用戶總數5484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763.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4720.3萬戶。
2019年,接待入境遊客958.2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3%。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02.43億美元,增長12.7%。接待國內旅遊人數52697.08萬人次,增長16.7%;國內旅遊收入7393.43億元,增長22.6%。旅遊總收入8101.21億元,增長22.1%。
2019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9836.4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52640.82億元。境內A股上市公司139家,市價總值19021.74億元;上市公司B股數量為1家,市價總值6.36億元。全年內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174.8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64.2億元。

社會


科學技術

2019年,全省已布局建設18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和31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省創新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16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27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02家。建設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備案示範3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50家、省級眾創空間277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備案178家,孵化器總面積353.43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521家、在孵企業從業人員47886人。入庫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252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20家,總數4800家;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4家,新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8家;新認定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503家,總數2301家。專利申請受理15327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0083件;專利授權9895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963件。截至2019年底,共存有效發明專利43791件,同比增長13.7%;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11.112件,同比增長12.8%。全年共登記技術合同8786項,成交額145.94億元。年末共有1338家機構通過檢驗檢測資質認定,比上年增加158家,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3個,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40個。
年末共有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70個,高空氣象觀測站3個,天氣雷達站9個,風廓線雷達站19個,大型海洋氣象浮標站5個。共有地球物理台站(點)43個,前兆測項405個,測震台站(點)120個,強震動觀測站位(點)123個,GPS觀測基準站61個。共有470個漁業資源環境監測站位、306個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站位、7個重點海水養殖水域監測區域、16個重點海域的34個生物質量樣品、海漂垃圾監測區域航拍段79.3公里,共有26個海上水文氣象觀測浮標站位、22個沿海自動驗潮站、1對中程高頻地波雷達站、1套衛星遙感信息反演軟體、3套海床基觀測系統、5套船基自動站、1套海島基站。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審批通過了公開出版地圖347件。

體育事業

2019年,福建省運動員在世界三大賽中共獲得8金1銀3銅,在全國最高級別比賽中共獲得26金24銀18銅。為民辦實事項目新建90個多功能運動場、60個籠式足球場、30個籠式籃球場、30個門球場和7個體育公園。以福建省全民健身運動會為抓手,帶動全省各地組織各類群眾性活動3500多場,直接參與人數170多萬人次。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約8.65萬名。新增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4項,省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2項、特色基地1項、示範單位13項、示範項目11項。全年銷售體育彩票91.54億元。

文化事業

2019年末,全省文化系統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69個,公共圖書館90個,文化館97個,博物館103個,非國有博物館35個。文化系統各類藝術表演團體演出0.94萬場,本年度首演劇目88個,觀眾436.95萬人次,其中,政府採購公益性演出4160場,觀眾146.53萬人次;各級公共圖書館組織各類講座2678次,書刊文獻外借3525.41萬冊,總流通人數3228.11萬人次;各級文化館組織舉辦展覽1376個,組織文藝活動3331次、培訓班8679期和公益性講座751次,服務978.85萬人次;博物館舉辦324個基本陳列和854個臨時展覽,共有3644.22萬人次參觀,其中,未成年人參觀1032.79萬人次。舉辦社會教育活動2465次,共有452.29萬人次參加。
年末共有影院325家,銀幕1864塊,年度電影票房21.45億元。廣播電台4座,電視台5座,廣播電視台68座,教育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727.73萬戶,數字化率100%。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61%;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70%。

教育事業

2003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廳,向社會公布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名錄。
2019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2.01萬人,在校生5.87萬人,畢業生1.33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0.20萬人(當年高職擴招6萬人),在校生86.12萬人,畢業生20.02萬人。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6.8%。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13.01萬人,在校生33.48萬人,畢業生11.04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2.19萬人,在校生63.93萬人,畢業生21.02萬人。初中招生48.32萬人,在校生136.46萬人,畢業生39.95萬人。普通小學招生62.18萬人,在校生334.40萬人,畢業生48.79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50萬人,在校生2.68萬人,畢業生0.41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169.59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9.0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7.18%。
● 本科院校
所在地區學校名稱辦學類型
福州福州大學
公辦
福建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福建師範大學
公辦
福建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福建農林大學
公辦
福建省、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建高校
福建醫科大學公辦
福建中醫藥大學公辦
福建工程學院公辦
福建警察學院公辦
福建江夏學院公辦
福建商學院公辦
福建技術師範學院公辦
閩江學院公辦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民辦
福州理工學院民辦
福州工商學院民辦
陽光學院民辦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民辦,獨立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民辦,獨立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民辦,獨立學院
泉州華僑大學
公辦
中共中央統戰部直屬高校
泉州師範學院公辦
仰恩大學民辦
閩南理工學院民辦
閩南科技學院民辦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民辦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民辦,高職本科
漳州閩南師範大學公辦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民辦,獨立學院
廈門廈門大學
公辦
教育部直屬高校
雙一流A(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集美大學公辦
廈門理工學院公辦
廈門醫學院公辦
廈門工學院民辦
廈門華廈學院民辦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民辦,獨立學院
莆田莆田學院公辦
龍岩龍岩學院公辦
三明三明學院公辦
南平武夷學院公辦
寧德寧德師範學院公辦
參考資料:

醫療衛生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福建后,即在福州、廈門等城市成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並以隨軍部隊衛生人員為骨幹先後在各地接收了國民黨政府遺留的衛生機構。當時,福建面臨多種傳染病的嚴重威脅。1949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衛生廳成立,加強了對衛生行政的領導。在“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和團結中西醫”的衛生工作方針指引下,逐級成立防疫委員會,由各級黨政負責幹部參加領導,重點抓了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疫病的防治,加強海港檢疫工作,真正行使國境衛生檢疫主權;推廣新法接生為中心的婦幼保健工作,保護母嬰安全;頒布個體開業醫管理暫行規則,初步進行衛生基層建設,加強衛生行政管理;開展衛生宣傳,並加強醫學教育工作,培養各類急需衛生人才。接著,接管了教會辦的醫院和護士、助產職業學校等,實行新的衛生管理體制。1952年,在抗美援朝中,為響應毛澤東提出的“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的號召,全省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省、地、市、縣政府普遍建立了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吸收各有關部門參加協同作戰,認真貫徹執行“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各地(市)、縣衛生科、局也於50年代初陸續建立。同時還鼓勵本省大型企業部門創辦職工醫院,極力扶持僑辦醫院,為進一步開展衛生工作打下基礎。由於採取領導、專業人員和群眾相結合的方法,又吸取了已有的防疫經驗,很快就消滅了霍亂和天花,控制了鼠疫的流行。
到1988年底,全省城鄉共有各種衛生機構28327所(包括村衛生所16967所,個體開業醫診所6484所),衛生技術人員共計141095人(含村衛生員30906人),其中高級職稱達2208人。經過近四十年的努力,全省衛生狀況已大大改善,發病率、死亡率已大大下降,孕產婦死亡率為5.1/萬,嬰兒死亡率為30.74‰。疾病譜、死亡譜都已發生了重大變化,腫瘤、心血管、腦血管疾病上升到前幾位。各種傳染病已從50年代的首位,下降到第十位,平均期望壽命已從1949年的35歲延長到70.75歲,人民健康水平已大為提高。
2019年末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78萬個,其中,醫院677個,衛生院882個,村衛生室17603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6.2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8萬人,註冊護士11.6萬人。年末共有醫療機構床位20.1萬張,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1萬人。

民生保障

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16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8元,比上年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20元,比上年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
2019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314元,比上年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281元,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946元,增長9.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
2019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37.3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3.08萬人。其中,參保的職工938.2萬人,參保的離退休人員199.14萬人。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為151.09萬人,全部實現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788.10萬人,其中,參保職工841.38萬人,參保的城鄉居民2946.7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610.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35萬人。
2019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5.9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6萬人;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01萬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0.6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88萬人;城鄉特困人員6.79萬人。全省現行標準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其中,2019年脫貧465人),2019年“造福工程”搬遷3924人。
2019年末各類養老床位數增至23.2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5.5張。建立社區服務中心(站)3753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2.74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3.01億元。

交通


鐵路交通跨入“高鐵時代”,實現設區市快速鐵路環線閉合,運營里程突破3700公里,路網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0公里,路網密度居全國第三,實現縣縣通高速。港口實際年吞吐能力超過8億噸,廈門、福州兩大港口均跨入億噸港行列。擁有民航機場6個、航線近400條,通達世界主要城市。
● 公路
古時候,福建與中原交通閉塞,開發較晚。見諸記載的,在秦漢以後才有與鄰省的通道。三國孫吳五次進攻福建,促進福建道路的開闢。唐乾符五年(878年),黃巢率部入閩“刊山七百里”,為閩浙開闢一條新通道。唐宋時期,福建驛道發展,郵驛制度漸趨完備;到了清代,形成較完善的陸路交通網。但由於境內高山連綿,河谷遍布,始終未能發展為車馬大道。
辛亥革命后不久,許世英任福建巡按使,開始籌建福州城區馬路,於民國5年(1916年)修成由水部門經王莊至台江福新街的福州第一條馬路;並組織官商合辦的延福泉汽車公司,計劃修建南平經福州至泉州的汽車路,於翌年修成福州西門至洪山橋的5公里,為福建省修築公路的先聲。當時閩南沿海一帶,愛國華僑熱心桑梓建設,多由海外僑胞及當地紳商,發起修築公路。民國8年,開始興築漳浮公路,為全省第一條公路。然而因軍閥割據,連年戰亂,公路建設深受影響,終北洋政府時期,全省僅修公路412公里,且多限於閩東南一帶。30年代,福建公路開始有了發展,國民黨政府為了軍事需要,修築了閩粵、閩贛、閩浙等省際公路幹線。抗日戰爭爆發后,福建內地雖仍有新建公路,但通海乾線及沿海公路多被破壞。解放戰爭後期,又因國民黨軍隊敗退時沿途破壞嚴重,且又長期失修失養,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僅存破爛不堪的公路3384公里,能通車的僅有945公里,而且標準低,路況很差。
1949年後,公路交通事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1950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公路建設。一方面,要完成華東支前公路修建任務,以支援解放大業,鞏固海防;另一方面,又要全面恢復被破壞的公路,以支援工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至1952年底,勝利完成了支前、恢復時期公路重點建設任務。1954年底,已全面完成原有公路的恢復改造任務,公路技術狀況明顯提高,公路面貌煥然一新。1955年,開始進入大規模的新線公路建設時期,至1957年底,全省通車里程已達6034公里,不通公路的縣份只剩下5個。這是福建公路發展的高峰年代,它奠定了福建公路的基本骨架。1958年,在貫徹執行“全黨全民辦交通”和“地群普”(即依靠地方、依靠群眾,普及為主)修路方針中,縣鄉公路迅速發展,年底便實現了縣縣通公路。1960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達13269公里,使80%的人民公社(鄉鎮)和55%的生產大隊(村)有了公路。1966年至1976年,公路建設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擾,處於曲折發展狀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從封閉式的靠養路費投資轉變為開拓式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集資修築公路;從過去比較單一發展公路網轉變為重視向外輻射發展與鐵路、水運、航空等綜合運輸聯網。據統計,改革開放11年來,全省新增公路10921公里,新建橋樑2553座,74273米。截至1989年底,全省通車里程已達40030公里,比1949年解放時的945公里增長42倍多。全省平均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32.43公里,名列全國第五位,使福建由一個陸上交通十分閉塞、落後的省份,建成一個以省會為中心,連接全省各地市縣、工礦基地、主要港口、旅遊勝地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福建
福建
2017年,公路通車里程108011.61公里,增長1.2%。其中海西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5227.75公里,增長4.1%。
2017年完成貨物運輸量132252.06萬噸,增長9.9%。貨物周轉量6785.16億噸公里,增長11.7%。
2017年完成旅客運輸量54117.63萬人,下降0.2%。旅客周轉量1086.22億人公里,增長10.0%。
● 鐵路
20世紀50年代起,由於地形多山並長期處於戰備狀態,福建鐵路發展步履艱難。21世紀以來,按照“構築高速鐵路,加強出海通道,貫通區域線路,完善海西路網”的總體思路,海峽西岸經濟區將著力構建“三縱六橫九環”的海峽鐵路網。2015年6月28日,省
福建
福建
內首條設計時速300km的高速鐵路——合福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截至2018年12月,福建省已建與在建鐵路有:峰福鐵路、鷹廈鐵路、贛龍鐵路、梅坎鐵路、漳泉鐵路、溫福高速鐵路、福廈高鐵、龍廈鐵路、向莆鐵路、廈深高鐵、南龍鐵路等已經建成,基本形成鐵路網。2019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3509.5公里。
其中在建鐵路有:福平鐵路浦建龍梅鐵路、衢寧鐵路、福廈高速鐵路、興泉鐵路。
● 航空
2019年,福建民航完成貨運量27.71萬噸;完成貨物周轉量6.94億噸公里。完成客運量3618.06萬人,增長8.7%;完成旅客周轉量601.13億人公里,增長8.6%。
福建省民用運輸機場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武夷山機場
(連城冠豸山機場)
三明沙縣機場
參考資料:
● 水路
福建背山面海,港澳縈環,島嶼錯落。海岸線北起福鼎沙埕之南山關,南延詔安宮口之西端,直線長度535公里,曲線長達3324
沙埕灣
沙埕灣
公里,沿海島嶼達1400多個。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和星羅棋布的島嶼形成眾多的優良港灣,其中可供5萬~10萬噸輪船通航的港灣有沙埕灣、三都灣、羅源灣、福清灣、興化灣、湄洲灣、廈門灣、東山灣等處。2019年,全省水運貨運量42262.61萬噸,貨物周轉量7135.60億噸公里。
● 地鐵
截至2019年12月,福建省已開通福州地鐵廈門地鐵兩個城市地鐵系統。其中,福州地鐵運營線路共有2條,即福州地鐵1號線福州地鐵2號線。里程總長為55.09千米,共設車站43座。廈門地鐵運營線路共有2條,即廈門地鐵1號線廈門地鐵2號線。里程總長71.9千米,共設車站56座。

文化


語言特色

福建省歷來以方言複雜著稱。全國漢語方言有七大類,福建境內就佔有其中之五——閩方言、客方言、贛方言、吳方言和官話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社會的分裂、人民的遷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內現存的各種方言都有自己獨特的形成過程。
從總的方面說,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論,福建方言是多來源的;就方言差異的積存和共同語的影響而論,福建方言是多層次的;就內外關係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而論,福建方言是多類型的。

飲食特色

秦漢以前,福建土著居民喜歡傍水而居。在飲食方面,新石器時代的曇石山人以採集貝類及海生軟體動物為食物主要來源,如《逸周書》所載:“東越海蛤”。在福清東張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粟粒和稻草的痕迹,說明穀類糧食在當時的食物結構中也占重要地位。
到了秦漢時期,福建農業生產有了發展,稻米是主食,魚、蛤、果品類為副食,《史記·貨殖列傳》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杧蠃蛤”。“楚越”即包括福建。時人糧食略有剩餘,用於釀酒。
漢代以後,中原漢人陸續遷徙入閩,他們帶來了中原的作物及其食俗,麥子成為主要食品之一,人們還種植大豆等作物。唐宋以後,隨著福建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海上貿易的繁榮,福建飲食品類大大豐富,菜肴的烹調也講究起來。明代中後期,甘薯從海外傳
閩菜佛跳牆
閩菜佛跳牆
入,成為福建部分地區的主食之一。
明清以後,閩菜逐漸形成特色。風味小吃更以花色多、品味佳而享譽國內,並且形成不同的地區特色。
在待客習俗方面,除請客喝茶外,煮蛋請客也是共有的習俗。在宴席習俗方面,近現代以來,漸趨奢華,且有諸多規矩。在民間,還流行不少飲食禁忌。在福建飲酒品茶已有數千年歷史,特別是飲茶,已成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唐宋以來,“鬥茶”之風甚盛,閩南的“茶道”和客家的“擂茶”享譽海內外。

地方特產

福州:壽山石牛角梳、橄欖、福桔、龍眼、閩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莆田:盛產鰻魚、對蝦、梭子蟹、丁昌魚等海產品,水果當中龍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馳名中外;
漳州: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蘆柑、荔枝、天寶香蕉、龍眼、平和蜜柚、菠蘿等“七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產乾貨、片仔癀、八寶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貝漆畫飾板、水仙花牌風油精,布袋戲等;
龍岩:連城地瓜干、連城白鶩鴨、連城蘭花、龍岩花生、長汀豆腐乾、上杭蘿蔔乾、武平豬膽干、永定菜乾、河田雞等;
泉州:各種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烏龍茶(安溪鐵觀音)、老范志萬應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餞、泉州木偶頭、永春漆籃、人造花等;
廈門: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綉、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藥酒、海產乾貨等;
南平:武夷岩茶(大紅袍)、竹筍、香菇、蓮子;
寧德:茶葉、食用菌、四季柚、檳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龍眼、油柰、無核柿、板栗等暢銷海內外,寧德還盛產大黃魚、石斑魚、對蝦、二都蚶、霞浦劍蟶等海珍品。

合作交流

2020年12月21日晚,福建與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舉行結好協議書線上簽字儀式,福建與加拿大新斯科舍建立友好省關係。
福建特產 4張
福建特產

旅遊


旅遊景點

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2007年)、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2007年)、福建土樓(永定·南靖)旅遊景區(2011年)、福
福建著名景點 3張
福建著名景點
建省三明市泰寧風景名勝區(2011年)、泉州市清源山景區(2012年)、寧德市白水洋鴛鴦溪旅遊區(2012年)、寧德市福鼎太姥山旅遊區(2013年)、福建省龍岩市古田旅遊區(2015年)、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區(2015年)等9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景色奇異秀麗。
著名景點
城市著名景點
福州三坊七巷、鼓山湧泉寺、福州倉山舊領事館區遺址、福州西湖、馬尾船政學堂福州熊貓世界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石竹山、青雲山、海壇島
廈門鼓浪嶼、園林植物園、集美嘉庚公園、海滄大橋旅遊區、日月谷溫泉主題公園、天竺山森林公園、胡里山炮台、園林博覽苑、同安影視城、翠豐溫泉旅遊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景區、北辰山旅遊景區、方特夢幻王國、環島路、中山路步行街、南普陀寺、廈門大學、台灣民俗村、五緣灣濕地公園、梵天寺、大嶝小鎮·台灣免稅公園、靈玲國際馬戲城
漳州南靖土樓、東山島、三平寺、馬鑾灣、火山地質公園、抽象畫廊、雲水謠、雲洞岩、靈通岩、龍池岩
寧德白水洋、太姥山、白雲山(世界地質公園)、翠屏湖、臨水宮
龍岩古田會議會址、冠豸山、永定土樓(世界文化遺產)、汀州古城牆、汀州試院
泉州五里橋、清源山老君岩、崇武古城、清凈寺、洛陽橋
三明桃源洞、天鵝洞、狐狸洞、泰寧丹霞(世界自然遺產)
莆田廣化寺、南少林寺、湄洲島、九鯉湖
南平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萬木林及歸宗岩風景區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宋代前:無諸、陳寶應、陳元光、王審知、留從效、陳洪進、李仁達、董奉、歐陽袞、百丈懷海、黃檗禪師、本寂
宋元:朱熹、李綱、宋慈、蘇頌、蔡襄、蔡京、曾公亮、章惇、呂惠卿、柳永、劉克莊、張元干、楊億、吳激、鄭思肖、謝翱、蕭德藻、黃升、黃公度、敖陶孫、嚴羽、鄭樵、鄭僑、袁樞、楊時、游酢、胡寅、胡安國、胡宏、羅從彥、蔡元定、蔡沈、陳普、真德秀、陳淳、鄭文寶、吳充、黃潛善、章得象、曾慥、楊載、陳文龍、蒲壽庚、陳友定
明代:李贄、俞大猷、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陳永華、葉向高、楊榮、黃道周、張瑞圖、邊景昭、王慎中、曹學佺、何喬遠、謝肇淛、陳第、鄭善夫、何朝宗、隱元、鄧茂七
清代:洪承疇、施琅、林則徐、李光地、藍鼎元、黃慎、伊秉綬、華岩、上官周、余懷、梁章鉅、鄭孝胥、沈葆禎、陳寶琛、陳衍、林雲銘、張際亮、林昌彝、潘振承
近現代:林紓、嚴復、辜鴻銘、林覺民、方聲洞、冰心、鄧拓、林語堂、鄭振鐸、林徽因、梁遇春、薩鎮冰、薩師俊、馬約翰、林森、林祥謙、郭柏蔭、黃乃裳

現代人物

科教/政治領域:陳至立、鄧子恢、劉亞樓、盧仁燦、楊成武、庄聰生、盧嘉錫、陳景潤、陳錦城、侯德榜、薩本棟、林蘭英、吳孟超、唐仲璋、唐崇惕、張鈺哲、林同驥、王世真、鄭作新、沈元、劉應明、林巧稚、高士其、陳嘉庚、王永慶、項南、石開、李陸大、林紹良、郭鶴年、黃如論、許榮茂
文人學者:余光中、舒婷、鄭敏、蔡其矯、杜運燮、彭燕郊、魯藜、汪國真、鄭天挺、蔡尚思、謝冕、劉再復
娛樂/體育領域:鍾子炫、姚晨、陳赫、李煒、張靜初、梁靜、葉一茜、林丹、何雯娜、黃珊汕、張國政、張湘祥、石智勇、陳忠和、歐豪

獲得榮譽


2018年4月18日,福建2017中國省區市全面小康指數101.25,排名第7位。
2018年4月,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17年全國專利實力狀況報告》顯示,福建省以69.87的指數在全國專利綜合實力中排名第8位。
2018年5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全國31個省(區、市)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福建省漲幅1.2%,排名27位。
2020年12月28日,位居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榜單第8位。
2020年12月28日,位居中國區域數字經濟先鋒獎第8位。
2021年3月,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6.8%、連續42年位居全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