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海壇島的結果 展開

海壇島

福建省第一大島

海壇島是福建省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於中國福建省褔州市平潭縣境內,是平潭縣主島,距福州市區128公里,東面與台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距台灣最近處,島嶼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19公里,面積為274.3平方公里,占平潭縣總面積的72%,以形似壇、兀峙海中得名。島上時常“東來嵐氣瀰漫”,簡稱“嵐”,別稱“東嵐”,舊稱“海山”。

海壇島名勝古迹和自然景觀有三十六腳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殼丘頭遺址,有龍鳳頭度假村和壇南灣海濱浴場。

至2013年底,海壇島總人口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1.20‰,人口密度1065人/平方公里。

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155.39億元,比2012年增長13.0%,人均生產總值39339元,比2012年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24.5:34.0:41.5調整為本期的22.7:31.1:46.2。 2020年實現生產總值301.43億元。

歷史沿革


海壇島
海壇島
海壇島歷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屬閩中郡。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閩越國;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屬會稽郡南部都尉。
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屬會稽郡侯官都尉。
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屬會稽南部建安郡侯官縣。
晉屬晉安郡原豐縣,隋屬建安郡閩縣。唐屬泉州長樂縣。
五代十國、宋朝時期,屬福清縣
元代時期屬福清州,明屬福清縣,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縣丞移設於平潭,海壇島屬平潭縣。
嘉慶三年(1798年)海壇島及周圍9島置平潭海防廳,直屬福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廳置平潭縣,屬福州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第四專署,1983年,隨平潭縣劃歸福州政府管轄。
2010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平潭縣改成立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島屬“平潭綜合實驗區”。

行政區劃


2009年5月14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務院《意見》指出,“在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條件的島嶼設立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福建省委、省政府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探索兩岸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的先行區,海壇島的建設與發展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

中心商務區

位於海壇島主島中部的中心商務區,包括嵐城組團、竹嶼組團、潭城組團。重點布局發展高端商務、金融保險、行政辦公、高尚居住及旅遊服務城市綜合體,打造具有國際水準,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城市綜合服務高地,成為發揮實驗區整體功能作用、帶動實驗區及周邊區域發展的核心區。

港口經貿區

位於海壇島主島西南、東南部的港口經貿區,包括金井灣組團、吉釣港組團、澳前組團。重點規劃建設兩岸合作的新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重點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貨運代理、轉口貿易及港口物流業,成為對台經貿合作的前沿區域。

科技文教區

位於海壇島主島中北部的科技文教區,包括中原組團、幸福洋組團。規劃建設兩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兩岸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示範基地,兩岸合作的產業技術研發創新及應用基地,兩岸合作的智能化示範新城區。

高新科技

按照“突出重點、優勢互補、高端發展”的要求,積極承接台灣及境外高新技術產業轉移,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海洋產業

發揮平潭傳統產業和資源優勢,引進台灣先進技術和理念,積極發展精緻農業、海產品深加工、海洋生物科技等現代海洋產業,努力打造海峽西岸海洋經濟示範基地。

旅遊產業

發揮平潭旅遊資源優勢,加強兩岸旅遊合作,推動旅遊線路對接延伸,共同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將海壇島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海島旅遊休閑目的地。

服務產業

以承接台灣現代服務業轉移為基礎,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金融、文化創意、會展等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成依託海西、服務兩岸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壇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於福建省平潭縣境內,大約位於北緯25°15′—25°45′,東經119°32′—120°10′。東臨台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長樂市、福清市、莆田市為鄰,南近莆田市南日島,北望白犬列島。距福州128公里,東面與台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距台灣最近處,成為中國東南海疆對台經貿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海壇島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長達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為優質海沙灘。東臨台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福清市相望,為平潭縣主島,面積為267.13平方公里。

地質構造

海壇島地區,地質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屬華夏構造體系。在區域構造上,平潭位於武夷—戴雲複式隆折帶東側的閩東南沿海變質帶,東與台灣海峽沉降帶相鄰。
通過衛星遙感信息處理,認為平潭地質構造背景,屬於平潭—東山逆沖—推覆構造帶,其基底由前泥盆紀變質岩和印支—燕山早期構造層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規模構造—岩漿活動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為主的火山構造和斷裂構造格局,成為比較完整的以花崗岩為主體的構造塊體。
根據福建省衛星影像地震構造顯示,平潭縣處於福建省最大的活動斷裂構造帶北北東—北東向的長樂—詔安帶的東北端。長樂—詔安斷裂帶的主斷裂形跡大致沿閩江口—長樂—福清、惠安、泉州、廈門至漳浦、詔安一線出露,總長度大於350公里,寬度約40公里,總體走向為北北東向。該斷裂形成於燕山期,明顯控制燕山期花崗岩侵入和火山噴發活動。
長樂—詔安帶的東側兩條活動斷裂穿過海壇島域內:第一條為平潭縣東南—東山縣兄弟嶼斷裂線,位於離大陸30公里,水深40~50米等深線附近的海域,斷裂線狀界面清晰。第二條為平潭縣平原鄉—東山縣澳角斷裂線,切過海灣,是沿海丘陵島嶼鏈帶和平原台地區的界域。平潭北部海域諸島,又受福建北西向活動的斷裂帶南平—福州斷裂控制,呈條帶狀排列。
通過對斷裂活動產物形成年代鑒定,平潭斷裂活動年代以第四紀中更新晚期為主,即大約在距今12~27萬年間有過明顯活動,至全新世(1.0萬年)趨於穩定。

地形地貌

海壇島陸地面積267.13平方公里,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其北部呈現南北走向的三條丘陵帶,並間以鬆散的堆積平原。全縣最高峰——君山,海拔434.6米,並列有200米以上丘陵7座和蘆洋埔、至鳳洋等平原。蘆洋埔為縣內最大的沙積平原,面積30.23平方公里。
君山東王爺山(196.3米)、大澳埔;西有龍頭山(181.1米)和上攀洋、酒店洋。據地質考察,王爺山和龍頭山原為島嶼,約在3~4萬年前,王爺山與海壇島相連;約在6000年前,龍頭山和蘆洋埔平原連接。
海壇島中部多海濱平原,由風海堆積物發育形成,有燕下埔、龍鳳頭埔、七里埔等。
海壇島南部多低丘。海拔在100~250米之間的低丘有13座,為東北—西南走向和東西走向,間有遠中洋埔和蒼霞洋、東昆洋等海積平原。較高的山丘牛寨山海拔234.6米。
由於地殼運動和泥沙淤積堵塞,在壇南灣內側形成一個面積為190.52公頃的瀉湖——三十六腳湖

氣候

平潭島,夏長冬短,溫熱濕潤,夏涼冬暖,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春溫低於秋溫。多年平均氣溫19.6℃,最冷日平均氣溫10.2℃;最熱日平均氣溫27.9℃。雨熱同季,旱雨季節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發量1300毫米,為本省少雨區之一。季風明顯,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其餘季節多為東北風。風力年平均風速6.9米/秒,全年大風(7級以上)日數為125天,7—9月高溫乾旱,常受熱帶風暴影響,年平均6.3次。氣象災害主要是颱風、大風、暴雨、乾旱等。

海岸

(一)基岩海岸
分佈於島嶼中半島、岬角等突出部。主要在海壇島東部,岸線長約340公里,有港澳220處,主要岬角10處。其特點是岸線曲折,基岩裸露,海岸狹窄,海蝕明顯。
基岩海岸由花崗岩構成的多在蘇澳、白青、潭東、敖東等鄉鎮的沿海及周圍島嶼;由火山岩構成的主要分佈在娘宮、流水、大練、東庠、草嶼及君山北部海岸。
兩種不同岩性形成的地貌形態差異較大,在花崗岩海岸地區,以低丘為主,風化強烈,加上海水的作用,坡麓往往堆滿巨礫,形成石蛋和石河地貌,岩石表面可見海蝕遺跡;火山岩海岸地區,表面平滑,僅堆積沿節理風化的碎石和砂土,一般不留海蝕痕迹。
(二)沙質海岸
分佈在海壇灣、壇南灣、長江澳及流水、芬尾等地區。岸線比較平直,海岸帶低平,潮間帶寬闊,海積地貌相當發育,往往形成沙嘴、沙堤和沙壩。海壇灣海濱沙灘長近70公里,沙灘岸線在2.5公里以上有8處。
(三)泥質海岸
主要分佈於主島西部風平浪靜的海灣地帶,坡度一般小於2度。西海岸淤泥灘處於潮間帶之間,漲潮淹沒,落潮出露,成為海蠣毛蚶花蛤等貝類的主要產地。

海灣

蘇澳港,在海壇島西北岸,蘇澳鎮西。港灣三面陸地環抱,沿岸為花崗岩低丘。基岩海岸,岸線呈U形,長約2公里,口寬內窄,灣口向西敞開,寬0.7公里,縱深約0.8公里,面積約1.7平方公里。港內水深2~3米,港外水深在10米以上,是天然避風港,建有碼頭,為平潭與福清、長樂海上交通的主要門戶之一。
竹嶼港,在海壇島中部西岸,東距潭城鎮約5公里。原是經海壇海峽進入平潭內港的一條港道,1959年12月築堤堵口,平潭內港遂廢而形成。港灣近似長方形,口寬0.5公里,縱深1.7公里,面積約1.4平方公里。多泥沙底質,水深0.3~13.6米。岸線曲折,長達5公里。港內可泊500噸級貨輪,是平潭縣糧食、燃料等物資的主要轉運港口。
娘宮港,在海壇島西南突出部,西瀕海壇海峽與福清小山東相峙,東北距潭城鎮11公里。港口朝西,寬0.5公里,縱深0.25公里,面積0.08平方公里。水深3~10米。港內為泥沙貝殼質沙灘,低潮時多露出。北岸建有4座碼頭,總長73.4米;南岸建有5000噸級散雜貨碼頭——金井碼頭。娘宮港為平潭島對外交通的主要港口。
觀音澳,在海壇島東南突出部,壇南灣東北側,澳前鎮西,西北距潭城鎮約3.5公里。東、北部低丘環抱,為沙質、基岩海岸,岸線曲折,長6公里。港口向南,口寬內窄,寬3公里,縱深1.3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水深4~10米。建有500噸級深水碼頭,是中國沿海重要漁港之一,也是與台灣通航的重要口岸之一。
錢便澳,在海壇島南,北距潭城鎮約12公里。澳口向西,呈V形,口寬0.15公里,縱深0.2公里,水域面積0.025平方公里。多基岩海岸,岸線長約300米。沙底質,外沿水深3.3米。建有避風港防波堤和碼頭,班輪通草嶼、塘嶼。
流水澳,在海壇島東北側,西南距潭城鎮9公里。多沙質岸,岸線長約1公里。北有光幼嶼、紅山嶼及420米防波堤作屏障。港灣呈方形,南北長0.85公里,東西寬0.7公里,面積約0.72平方公里。沙底質。中部水深1.5~2.3米。港內設碼頭,可停泊500艘以上船隻。
由白堊系石帽山群流紋岩、熔結凝灰岩、凝灰砂礫岩、粉砂岩、燕山期花崗閃長岩等構成,並有第四系海積平原和風積砂堆積。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形成三十六腳湖。島上海蝕地貌十分典型,有罕見的花崗岩海蝕柱、風動石和球狀風化花崗岩等,被譽為“海蝕地貌博物館”。地勢低平,中部略高,最高點君山海拔434.6米。以丘陵,平原為主,海岸曲折,長204.45公里。

水文

海壇島陸地水域總面積1456.74公頃,其中:溪流水域80.94公頃,占陸地水域面積5.53%,全縣有時令溪46條,寬不及丈,深不盈膝,溪流短小,獨流入海;三十六腳湖面積190.52公頃,占陸地水域面積13.01%,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全縣共建有水庫26座,總面積763.93公頃,占陸地水域面積52.7%,蓄水2729萬立方米;坑塘水域128.74公頃,占陸地水域面積8.79%,有池塘895個,蓄水174萬立方米;溝渠263.90公頃,占陸地水域面積18.01%;水工建築物28.71公頃,占陸地水域面積1.96%。由於地形制約,水系極不發育,地表水量十分有限。
全縣年降水量在900~1200毫米之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80.9毫米,但分佈不平衡,北部與南部相差380.1毫米。由於平潭四面臨海,大風頻繁,水面蒸發快,年均蒸發量1917.4毫米。除梅雨季節外,其餘各季節蒸發量都大於降水量,年蒸發量與年降水量比值(乾旱指數)為1.13。全縣平均地表水資源量11238萬立方米,豐枯年份相差較大,豐水年(P10%)為19057萬立方米;平水年(P50%)為10346萬立方米;偏枯年(P75%)為7133萬立方米;枯水年(P90%)為4856萬立方米。

地理構造

海壇島位於福建省武夷—戴雲隆褶帶東側沿海地帶,即閩東南沿海變質帶,西鄰閩東火山斷拗帶,東鄰濱海斷陷帶,屬中國東南沿海華夏古陸地質區域的一部分。
在中生代以前,閩東南沿海為一隆起區,自中生代侏羅紀后的燕山運動起,發生強烈的斷裂活動和大規模火山岩漿噴發及岩漿岩侵入。由於遭受到強烈的構造應力擠壓和左旋扭動作用,帶內岩石普遍產生韌性剪切變形或破碎帶,或破劈理帶,以及長樂—詔安斷裂帶等。經後期的岩脈活動和岩漿熱液作用,上述變質帶及其斷裂大多數被酸性、基性脈岩貫入或被硅質充填與硅化作用所固結而穩定。
新生代第三紀的地殼運動(即喜馬拉雅運動,簡稱喜山運動),以及第四紀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響,又導致陸海一系列的升降運動。升降運動的基本特徵是:以繼承性的隆起回升為主,局部地段沉降或相對穩定;差異升降活動幅度大,速率快;以竹嶼口—縣城為隆起中心,與其他的隆起或沉降地段成波浪式起伏狀的構造形態;升降幅度和速率的差異反映斷層和斷塊構造的差異。
至全新世早期,海壇島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惟蘆洋埔和七里埔一帶同時受斷陷的影響,下降最烈,海積—風積層厚度達40餘米。從全新世中期開始,海壇島岸轉為上升為主,海岸線繼續外移,島嶼面積不斷擴大,整個平潭島的雛形基本完成。這時期,三十六腳湖所在的古海灣在上升中因灣口為泥沙淤積而形成瀉湖。近2000年內,蘆洋埔在緩慢上升中形成為平原。

海域環境


海域位置

海壇島,位於台灣海峽與海壇海峽之間。台灣海峽,位於北太平洋西側台灣島與大陸之間,是中國最大的海峽。平潭處於台灣海峽北端西側。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40公里,系亞洲大陸板塊的一部分,因第三紀末第四紀初斷裂陷落而形成。地勢大致自西向東傾斜,海底階地、峽谷、淺灘和水道等地貌形態多樣。
海峽南北端較深,北部一般在100米左右,南部可達400~600米;中南部(東山至澎湖一帶)較淺,約40米左右,有的僅10米。海峽底層蘊藏豐富的石油及砂礦資源。
海峽兩岸都有河川注入,水質肥沃,生物資源豐富,已查明硅藻類有594種、浮遊橈足類211種、底棲生物約500種,為魚類繁殖和漁場形成提供優越環境。由於海峽地處太平洋西部北航線的要衝,交通方便,有利於兩岸港口的對外交往。
海壇海峽,在福州市東南,因處大陸與海壇島之間,故名。南北長約40公里,寬3.3~10公里。兩側海岸曲折,多港灣岬角。水深一般5~30米,中部有5米以下淺水區,可航寬度在300~3000米之間。
海峽沿岸溪河注入有機物和浮游生物,適宜於發展海上養殖。由於是閩中海上交通要道,兩側均建有港口碼頭。平潭的蘇澳港、竹嶼港、娘宮港以及金井碼頭憑藉海峽與福清、長樂、福州及江蘇、浙江、廣東等省溝通。

海域水文

海域年平均海水表層溫度為19.4~20.1℃,以8~9月為最高,月平均26.3~27.0℃;2月最低為11.2~12.0℃。東澳最高水溫為31.6℃,出現於1960年7月;最低水溫為6.8℃,出現於1968年2月。冬季水溫比氣溫偏高0.9~3.1℃,夏季水溫比氣溫偏低0.8~1.7℃,春、秋季時高時低,差值很小。
海水鹽度年平均值為30.46‰~31.89‰,以7~8月為最高,11~2月為最低。夏季最高達34.87‰~35.87‰,冬季最低值為5.84‰。
平均海平面為3.77米(1933~1989年),最高7.80米,出現於1969年9月26日,因颱風正面襲擊,造成風暴潮。海域屬半日潮類型,每晝夜出現2次漲潮和2次落潮。一漲一落歷時12時24分,在正常條件下,每潮向後推遲48分鐘。潮汐活動每半個月輪迴一次,即農曆初一與十六日略同;但潮汐的實際時間與水位高低,又因天文、氣候、風力、風向影響,致使每個輪迴略見差異。
海域潮流變化較複雜,最大潮為7.517米,小潮為3.019米。淺海的漲潮由東向西,或東北向西南,落潮相反。主要是來複潮,個別是直線流。水深40米以內的沿岸海域的潮流為西北、東南流。南部受興化灣徑流影響,潮漲三分時為東北流,七八分時為西北流;退潮時為西南流,退五分時為南流。牛山島以北海域為東南流,流時長;牛山島以南為南流,流時短。水深60米以外的台灣海峽漲潮為東北流,退潮為西南流。
據1961~1984年測定,淺海漲潮流速為21~66厘米/秒,落潮流速為30~70厘米/秒。1981年在8個鄉61個點測得平均流速為0.161米/秒,最小0.082米/秒,最大1.763米/秒。
平潭海域遠離大陸,海面水色多為藍色,清澄,透明度大。但近、淺海春季或因連續大南風,或因徑流量大,呈白米水色。來自閩江、木蘭溪、荻蘆溪、龍江的年徑流量約800億立方米。
海壇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境內,大約位於北緯25°15′—25°45′,東經119°32′—120°10′。東臨台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福州市長樂區、福清市、莆田市為鄰,南近莆田市南日島,北望白犬列島。距福州128公里,東面與台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距台灣最近處,成為中國東南海疆對台經貿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
海壇島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長達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為優質海沙灘。東臨台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福清市相望,為平潭縣主島,面積為267.13平方公里。

土壤植被


土壤

屬南亞熱帶季雨林條件下形成的土壤類型。據土壤普查資料統計,全縣土壤有6個土類、14個亞類、25個土屬、34個土種。其共同特點是植被稀疏,土層薄弱,養分含量少。
磚紅性紅壤又名赤紅壤,分佈面積171.03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46%。其成土母質以坡積物為主。山頂脊部有殘積物出露,風化層較薄,礫石多;山坡底部,風化層較厚,可達10米至數十米,其發育程度自上而下較差。主要分佈在境內海拔300米以下的低丘陵地帶。該土類有磚紅壤性紅壤、粗骨性磚紅壤性紅壤、赤土3個亞類,6個土屬,7個土種。
濱海風沙土分佈面積86.85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23.35%。主要分佈於境內各個沙埔和澳口,是各種母岩風化石受流水、風力和海浪沖刷等作用淤積而成。其特點是脫水性強,易隨風移動,砂層一般厚達數米至數十米。該土類有固定砂土、耕作風砂土2個亞類,4個土屬,4個土種。
鹽土分佈面積13.06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3.51%,是海洋中的泥沙和生物腐爛體淤積於沿海港灣比較平緩地段而成,俗稱海灘地。較集中分佈於嵐城鄉、潭城鎮的海灘地,中樓鄉的鹽田、韓厝及敖東鄉的蒼霞洋等地。該土類有濱海鹽土和埭土2個亞類,3個土屬,4個土種。
水稻土分佈面積2.48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0.67%,較集中分佈於大練、平原、中樓、流水、嵐城、敖東、北厝的濱海平原及山壠、溪旁地帶。該土類有滲育型水稻土、瀦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及鹽漬型水稻土4個亞類,7個土屬,4個土種。
紅壤土分佈面積1.66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0.45%。它與磚紅壤性紅壤相似,但碎石多,質地粗糙。主要分佈於境內海拔300米以上高丘陵地帶,如君山、楊梅山、虎頭山。該土類只有粗骨性紅壤1個亞類,1個土屬,1個土種。
潮土分佈面積0.71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0.19%。它原是湖泊由溪沙沖積、洪積和風沙淤積而成,主要分佈在平原鄉上攀湖一帶。該土類有潮土、砂土2個亞類,4個土屬,4個土種。

植被

處於南亞熱帶北緣,氣候溫和濕潤,植被多為逆行演替的人工植被,種類少,群落結構單純。
森林植被7大類型,10個群系,12個群叢,58個科,161種。其中喬木38科、113種;灌木及草本20科、48種。有常綠針葉林——馬尾松濕地松、黑松林;常綠闊葉林——木麻黃林、相思樹;常綠針葉混交林——黑松、杉木林;常綠針闊葉混交林——黑松、相思樹和黑松、木麻黃及濕地松林等。山丘坡地生長的灌木有芝麻車桑子、蔓性千斤拔、算盤子野牡丹梔子等。
農作物有甘薯、大小麥、水稻、豆類、花生、西瓜、蔬菜、花卉等14種糧食作物、28種經濟作物和200種花卉。
在淺海灘塗和沿岸岩礁上,有海帶、紫菜、鵝掌菜、石花菜鷓鴣菜、江籬、紅毛藻、羊棲菜赤菜、海苔等153種海藻。
牧草以旱生草本為主,在草埔和低丘坡地上,生長魚眉草、菌陳蒿、野苣、一枝黃花、野菊艾、飛蓬、狗尾草等13科38種,層蓋度30%。

自然資源


海域資源

海壇島周邊,有海域面積2164平方公里,其中灘塗(大潮高潮區和低潮線之間)面積62.93平方公里;淺海(低潮線以下0~10米等深線)面積243.96平方公里;近海面積(10~80米等深線)1857.11平方公里。這些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漁業資源。
● 灘塗資源
灘塗主要分佈在主島西部的幸福洋、馬腿洋、竹嶼口、大安灣等地,由於受風面小,地勢平坦,傾斜度小,潮間帶長,潮流緩慢,底質多為沙泥或泥沙,適宜養殖各種貝類紫菜。幸福洋全長1980米,其中高潮區250米、中潮區1200米、低潮區530米,已成為平潭海洋水產養殖重點區域之一。東部和北部,無山巒屏障,沿海基岩被風浪沖刷剝蝕,地勢較陡,潮間帶短,一般為200~900米,利用率較低。
灘塗土壤構成中,粉砂佔40.48%~82.41%,粘粒佔7.23%~44.82%,砂粒佔0.23%~12.56%。灘塗底質營養鹽豐富,有利於各種貝藻類養殖。
● 淺海資源
東海岸以沙泥、泥沙為主,西海岸以泥沙、沙泥為主。可利用面積約7280公頃,主要是捕撈,其次是養殖。全縣有三分之一的淺海面積可用於網箱、海帶、貽貝、紫菜、掛蠣等養殖。平潭淺海面積大,水質好,海水營養鹽和浮游生物豐富,海底以泥沙質為主,周圍有眾多的明暗礁,利於魚類棲息繁殖,宜於發展海水養殖和定置網、地拉網和釣業等捕撈作業。

耕地資源

據1980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平潭縣坡度在0°~2°(含2°)的耕地有33130畝,佔耕地面積的23.87%,主要分佈於平原、蘆洋、中樓、流水、嵐城、潭城、敖東、北厝等鄉鎮;3°~6°(含6°)的有64909畝,佔耕地總面積46.76%,主要分佈於平原、流水、嵐城、澳前、北厝等鄉鎮;7°~15°(含15°)的有35117畝,佔耕地總面積25.30%,主要分佈於敖東、潭城、中樓、流水、平原等鄉鎮;16°~25°(含25°)的有5176畝,佔耕地總面積3.73%,25°以上的有474.0畝,佔耕地總面積的0.34%。

森林資源

有林地面積在50~150公頃的鄉鎮有嶼頭鄉、東庠鄉、潭城鎮、幸福洋墾區;200~300公頃的有白青鄉;300~1000公頃的有嵐城鄉、蘆洋鄉、平原鄉、中樓鄉、澳前鎮、敖東鄉、南海鄉、蘇澳鎮;1000~1500公頃的有流水鎮、大練鄉、國營防護林場;1500公頃以上的有北厝鎮。
森林蓄積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鄉鎮有嶼頭鄉、東庠鄉、幸福洋墾區;1000~1500立方米的有潭城鎮、南海鄉、大練鄉、白青鄉、蘇澳鎮;3000~5000立方米的有中樓鄉;5000~10000立方米的有流水鎮、北厝鎮、平原鄉、敖東鄉;10000立方米以上的有國營防護林場、嵐城鄉、蘆洋鄉、澳前鎮。

資源


生物資源

海壇島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地帶,由於近代遭受人為砍伐影響,原生植被多遭破壞,主要植被以次生植物為主,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竹林、木麻黃、灌木叢等,沿海地帶有少量紅樹林、沙生草木等。
海壇島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至2010年,海壇島水生動物資源有魚、蝦、蟹等679種,其中海洋魚類242種,海水蝦、蟹類73種,海水軟體動物有169種,漂游生物266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海壇島礦產有花崗岩、石英砂、明礬、黃鐵、銅、高嶺土礦等,花崗岩儲量約8億立方米;石英砂儲量16億噸。

砂地資源

平潭縣砂地面積較大,其中海壇島主要有:流水——龍鳳頭砂礦區:分佈於流水半島至潭城鎮龍鳳頭一帶,面積22.3625平方公里,礦區由於延伸範圍廣,下伏地形及動力環境差別較大,因此厚度與粒度等差別也較大。流水半島北岸,位於北—北北東主風向上,動力條件強,西段山門前澳兩端岬角突出,灣澳較深,有一定的砂質沉積,加上風力作用,內側風積砂礦的厚度也較大;東段大澳,為侵蝕性紅土台地岸,侵蝕明顯,沉積較少,砂礦分佈斷續且厚度小;龍鳳頭地區沙灘平緩寬闊,潮間帶長,砂礦粒徑較小,林帶前沿分佈著高度1~2米左右的砂堤。
七里埔——洋中澳砂礦區:位於海壇島南部,面積10.4196平方公里,佔全縣砂礦總面積12.66%。由於潮灘沉積明顯,加上朝向東南,受東南風的作用,內側風積砂礦堆積較快,七里埔淡水砂已延伸至三十六腳湖南岸。洋中澳南段為一連島砂壩,北段有高度2米以上的砂堤。

能源資源

海壇島海域平均潮差4.31米,可供潮汐發電10多處,年可發電約9億千瓦時。
風能
海壇島平均有效風速(4.5-27米)達6576小時,海上裝機總量可達100萬千瓦以上。

人口民族


至2013年底,海壇島總人口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1.20‰,人口密度1065人/平方公里。海壇島主要以漢族為主,其它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

經濟


綜述

海壇島以漁業為主,島東牛山漁場為省內主要漁場。有中國標準砂、水產加工、製鹽、內燃機配件、冷凍、造船等廠場。
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155.39億元,比2012年增長1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32億元,較2012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48.29億元,比2012年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71.78億元,較2012年增長24.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24.5:34.0:41.5調整為本期的22.7:31.1:46.2。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及拉動情況看,第一產業貢獻率為8.0%,拉動GDP增長1.0個%;第二產業貢獻率為12.4%,拉動GDP增長1.6個%;第三產業貢獻率為79.6%,拉動GDP增長10.4個%。

第一產業

2013年,海壇島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21億元,比2012年增開4.8%。其中:種植業產值3.06億元,同比2012下降4.9%;林業產值0.10億元,比2012年增長7.6%;畜牧業產值3.49億元,比2012年增長22.5%;漁業產值53.45億元,比2012年增長4.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11億元,比2012年增長1.4%。

第二產業

2013年,該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3.24億元,同比2012年下降12.4%,增速回落21.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7.84億元,同比2012年下降15.6%。全年工業增加值8.44億元,比2012年下降8.7%;全社會用電量51619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15.7%;其中工業用電量4868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1.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5億元,同比2012年下降1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率26.4%。
至2013年末,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70家,新增13家。

第三產業

2013年,平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7.52億元,比2012年增0.9%。
2013年,平潭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53億元,增長7.5%。其中: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5.60億元,比2012年增長8.5%。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94.77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0.1%;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45億元,比2012年增長12.0%。“海峽號”實現常態化運營,累計運送旅客21萬人次。

發展規劃

中心商務區
中心商務區
2009年5月14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國務院《意見》指出,“在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條件的島嶼設立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福建省委、省政府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探索兩岸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的先行區,海壇島的建設與發展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
中心商務區
位於海壇島主島中部的中心商務區,包括嵐城組團、竹嶼組團、潭城組團。重點布局發展高端商務、金融保險、行政辦公、高尚居住及旅遊服務城市綜合體,打造具有國際水準,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城市綜合服務高地,成為發揮實驗區整體功能作用、帶動實驗區及周邊區域發展的核心區。
港口經貿區
位於海壇島主島西南、東南部的港口經貿區,包括金井灣組團、吉釣港組團、澳前組團。重點規劃建設兩岸合作的新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重點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貨運代理、轉口貿易及港口物流業,成為對台經貿合作的前沿區域。
科技文教區
科技文教區
科技文教區
位於海壇島主島中北部的科技文教區,包括中原組團、幸福洋組團。規劃建設兩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兩岸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示範基地,兩岸合作的產業技術研發創新及應用基地,兩岸合作的智能化示範新城區。
高新科技
旅遊休閑區
旅遊休閑區
按照“突出重點、優勢互補、高端發展”的要求,積極承接台灣及境 外高新技術產業轉移,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海洋產業
發揮平潭傳統產業和資源優勢,引進台灣先進技術和理念,積極發展精緻農業、海產品深加工、海洋生物科技等現代海洋產業,努力打造海峽西岸海洋經濟示範基地。
旅遊產業
發揮平潭旅遊資源優勢,加強兩岸旅遊合作,推動旅遊線路對接延伸,共同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將海壇島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海島旅遊休閑目的地。
服務產業
以承接台灣現代服務業轉移為基礎,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金融、文化創意、會展等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成依託海西、服務兩岸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社會


科技

2013年,平潭受理專利申請數52件,其中:發明類20件;實用新型類17件;外觀設計類15件。全年專利授權數43件,其中:發明類5件,實用新型類26件,外觀設計類12件。截至2013年底,全區共有2家企業列入省級科技型企業,5個項目列入省重大科技研究項目,7個商標列為省著名商標。

文化

2013年年末全區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家,書刊零售店14家,音像製品零售店10家,印刷企業7家,網吧19家,娛樂場所20家,複印打字店10家。文化系統各類藝術表演團體全年總計演出862場次。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總計15.45萬冊。2008年以來,平潭在全國科普日期間累計舉辦的重點科普活動達200多次,參與公眾逾6多萬人次。2013年,平潭和台灣共舉行了3次兩岸馬拉松相關賽事。

教育

至2013年底,平潭共有幼兒園73所,適齡兒童12272人,學前入園率達95.6%,學前一年入園率保持99%以上;全區共有小學69所(其中新建7所),小學在校生27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全區共有中學27所,中學在校生23697人;參加中考考生5050人,其中錄取普高2686人,錄取職業院校1068人;高中毛入學率92.5%;參加高考考生3720人,本科達線率60.5%,專科以上達線率97.8%。

醫療衛生

海濱風情
海濱風情
截至2013年底,平潭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1家,其中縣直 醫療衛生單位9家,鄉鎮衛生院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村衛生所203家,企事業單位設置的衛生室13家,醫療單位設立的分支機構2家,民辦醫療機構79家;共設置病床1132張,其中縣直醫療單位770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53張,民辦醫院109張,千人均醫療機構床位數2.9張。擁有從業人員1495人,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共核定編製1199人,實際在編1123人,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核定編製447人,實際在編339人,缺編108人。千人均衛生技術人員2.88人,其中千人均醫生1.2人、千人均註冊護士1.38人。2013年參合人數為316625人,參合率達99.8%。

交通運輸


海壇天神
海壇天神
海壇島有公路通各鄉、鎮,有班輪對外交通。
海壇島距離福州的長樂國際機場約170公里,外省的遊客可以先搭乘航班抵達機場后搭乘機場巴士進入福州市區,再到福州汽車南站或者雙坂車場搭乘巴士前往海壇島。
海壇島距離福州火車站約125公里,省內長途旅客和外省旅客可以先乘火車到達福州,在火車站外就有直達海壇島的巴士可以乘坐。
距離近的遊客可以在當地直接搭乘客車前往海壇島,如果當地沒有直達海壇島的客車,則可以先乘車到福清市車站,再換車前往(福清-—平潭班車約每20分鐘一班)
福州長樂機場有至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直達班車,行駛時間約2小時。從此,平潭與長樂機場之間將實現“直通車”,從而省去轉車的麻煩。
2013年平潭各種運輸方式完成交通貨運量736萬噸,比2012年增9.0%,貨運周轉量1339880萬噸公里,比2012年增7.0%;客運量3397萬人,同比2012年下降13.0%,客運周轉量73340萬人公里,比2012年增1.7%。

旅遊資源


人文景觀

寺廟
寺廟多建在鄉村附近的山頭、海濱,依山傍水,環境清幽。石木結構,以石為主,古樸穩重,頗有特色。主要寺廟有:始建於元代的霞海寺(敖東鄉蒼霞村)、龍興寺(中樓鄉田中村),建於明代的五福廟(潭城鎮),以及建於清初的霞嶼天后宮(嵐城鄉霞嶼村)等。其中,龍興寺於1994年開始大規模重建。
海壇島上寺廟多是明清時代建造的,石構為主,簡單粗朴,不雕不藻。主要有:五福廟,又名威靈公廟,在潭城鎮五福廟街西側。西轅門上石匾刻“五福境”,外有24級階石。門內楣處書“平潭古迹”,門立於已隱蔽的平坦巨岩上,為“平潭”地名之來源。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泉寺,位於平原鄉東梧鳳村龍泉山。三彳令亍寺,又名將軍宮。位於澳前玉樓堂村西。
海壇島龍泉寺
海壇島龍泉寺
霞海寺,又名金山寺。在敖東鄉蒼霞壟村東南,位於蒼霞壟、東海兩村之間,故名霞海寺。元代創建。1988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峰寺,位於中樓鄉鳳樓村南。仙埕宮,位於白青鄉仙埕村東臨海處。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始建。
霞嶼天后宮,在嵐城鄉霞嶼村東。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1988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恩境,俗稱后圍廟,位於潭城鎮后圍村北。觀音井觀音堂,坐落在潭城鎮觀音井街中心,清咸豐五年(1855年)建。
古遺址
古人類遺址平潭歷史悠久,保留著多處古人類遺址,其中新石器時代遺址有平原鄉殼丘頭遺址、敖東鄉南厝場村西瓷園頭遺址、北厝鎮北厝村祠堂后遺址等8處;商周時期遺址有白青鄉伯塘村北的馬鞍山遺址等6處。殼丘頭遺址是福建境內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之一。
軍事遺址多為明清時期抗倭抗清的古營寨及煙墩、烽火台。古營寨有10餘處,分佈於平原、蘇澳、北厝、敖東等鄉鎮,多數已毀,殘址猶存。主要營寨遺址有龜山古營寨、芙蓉寨、南寨、桃花寨、小雄寨等。烽火台、煙墩均坐落臨海山頭,用作海防報警。主要遺址有鳳髻山煙墩、五皇山煙墩、大寨烽火台等。
石刻
最早的摩崖石刻是鐫刻在蘇澳鍾門山上的“梯雲嶺”3字,據《平潭縣誌》記載:“徑數尺,規畫蒼古,未載年月”。
道彰岩石刻位於平原鄉白沙壠村西北山麓,巨岩重疊斜靠,構成上下二狹洞,深如屋,夏涼冬暖。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僧人璋公募緣至此,見岩洞深幽,綠林環抱,景物不凡,就在此地建廟定居,並在上洞西壁橫刻“道彰岩記”4字,豎刻“岩本元有,道假人弘。熙寧已酉,興自璋公。”清光緒年間,副貢游騰輝在下洞東壁題刻“洞天一品”4字,又在西壁豎刻“岩本天成,道彰其名,興自宋代,迄我大清”4行16字。洞外巨岩上刻有二尺見方的楷書“福”字,字體豐滿剛勁,不知出於何人手筆。
“明鏡”石刻在北厝鄉小灣山上,有一塊橢圓形巨岩突兀山巔,高5米,寬3.4米,上刻楷書“明鏡”二字,每字大0.64平方米,系民國4年(1915年)6月福建巡按使許世英題刻。右側有縣長戈乃康記事石刻10行,每行12字。此岩平圓光亮,古稱石鏡,與西邊竹嶼港中的美人礁遙遙相對,構成“美人照鏡”,為平潭舊時十景之一。
龍嶼石刻位於三十六腳湖龍嶼上,巨岩聳立,蔚為壯觀,上刻“神龍”、“好湖山”等字,字跡蒼勁有力。岩上還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平潭同知李煐等人游湖時留下的題刻,保存完好。
牛績山石刻位於敖東鄉安海村,景區面積約1平方公里。原有摩崖石刻2處:一為“望耕亭”,二為“榕石”,不知為何人手筆。1994年,縣旅遊局在景區內鐫石5處,分別是“神遊”、“石景大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新縣古東嵐”、“牛”等皆出自省內外著名書法家(朱以撒、舒展、張怡、徐昭、高青)的手筆。
舊式民宅
海壇島上,民宅單體模式主要有竹篙厝和四扇厝兩種。竹篙厝,始於唐初,原為屯兵營房,后被群眾沿用,成為平潭民宅主要模式之一。硬山屋頂,石牆結構,魚眼天窗。屋式為木石平房,進門依序為前天井、廳堂、住房、後天井、小門。天井通風、採光良好,四周有門出入方便,適用於當時駐兵戰鬥。四扇厝多無書院,亦無天井,其構式為兩房一廳,左右兩房又分前後房,廳分大廳與后廳,四周與中間隔牆均為石構,硬山屋頂,木石結構。廳堂明亮,住房較暗,僅用小窗採光。
舊式民宅多用當地潔白的花崗岩和優質的海砂為建築的主要材料,顯得堅固、樸實、大方。左鄰右舍門不相對,互不干擾,甚至在門前空地建一排屏牆,堵住外來視線。多數民宅在屋前或廳中安置石舂臼,作為民宅附屬物,為全國罕見。

自然景觀

主要是蝕余景觀、象形山石和沙灘洞穴等。其中,海蝕地貌、海濱沙灘獨具特色,可以誘發遊人多方面的旅遊需求。
蝕余景觀
由於長期的海水侵蝕和風砂磨蝕,花崗岩體形成參差不齊、形態各異的奇岩怪石群,分佈於大小島礁上,以其“奇趣”,吸引遊人。構成蝕余景觀主要是在構造發育的基礎上,受海水侵蝕而形成的海蝕溝槽和海蝕拱橋,以奇險、粗獷為特色,分佈在坡度大、斷裂發育的基岩海岸一帶,如流水鎮王爺山東南側的“神兵谷”、“仙人谷”的海蝕溝,白青鄉青峰村西北向的海蝕溝和海蝕拱橋等。其中青峰海蝕拱橋,橋孔朝向北偏東65°,孔高10米,寬5米,橋面厚10米。海浪沿橋下海蝕溝洶湧而入,浪花飛濺數十米;遇六、七級東北風時,激起浪沫紛紛揚揚,宛若風卷雪花,蔚為壯觀。
象形山石
象形山石形小、數量多、分佈集中。初步統計,全縣擬人狀物的象形山石有100多個,集中分佈在海壇島南部的南寨山、三十六腳湖畔、敖東鄉,僅南寨山上就有30多個石景。其岩性絕大多數是花崗岩,主要塑造應力是風沙磨蝕和岩體風化。主要景觀有南海鄉塘嶼南端的“海壇天神”,蘇澳鎮看澳村西“半洋石帆”,以及南寨山象形石景群等。
沙灘
海壇島岸線長達480公里,海濱沙灘長約70公里,主要分佈於海壇灣與壇南灣內。其中2.5公里以上的有8處,較大的有流水澳6公里,大福澳6公里,長江澳5公里,龍鳳頭灘4.5公里。灘面廣闊,坡度平緩,沙質適中、潔凈,無污染,無有害生物,主要特徵值基本接近國外度假海濱沙灘的要求。
海壇灣海濱沙灘位於海壇島東部中段,西距平潭城關僅1公里,呈U型,朝向台灣海峽。沙灘連綿9.5公里,數個小丘陵將沙灘分成6截。沙灘平均坡度2.2度。沙粒細小,晶瑩潔白,主要特徵值接近國外度假海濱沙灘的要求。南段的沙灘靠近縣城,得地利之便,已建有龍鳳頭海濱度假村。
壇南灣海濱沙灘位於海壇島東南,北與海壇灣為鄰,東瀕台灣海峽,狀呈新月形,灣口朝向東南。海岸線曲折,多港澳,12公里長的岸線上有沙灘13座,每個沙灘均有岬角與鄰近沙灘隔開,具有較強的封閉性和獨立性。沙灘總長9.23公里,面積2.19平方公里。除潭角尾澳和洋中澳沙灘較大外,其餘皆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小型沙灘,長度多在400米左右。與海壇灣沙灘相比,壇南灣沙灘更為優越:沙粒均勻純凈,晶瑩潔白,略呈淡黃色,灘面極少貝屑等雜質,坡度適中,含泥量低。
海壇海峽南端東岸沙灘位於海壇島南部,南臨海壇海峽,沙灘近似於壇南灣,由多個沙質優異、封閉性和獨立性好的小沙灘組成,自西至東依次是大澳、潮蛇港澳、東限洋澳、山岐澳等。
洞穴
由於長期海蝕作用與花崗岩體傾覆斜疊形成的洞穴,多見於海蝕崖下部或岩石密布的山頭上。其中海蝕型的洞穴主要有流水王爺山南坡陡崖下部的“仙人洞”和敖東錢便澳蝙蝠山的“蝙蝠洞”;堆砌型的洞穴主要有敖東大福村東邊山的“九龍洞”、“一片瓦”和南寨山鱷魚峰上的“三角洞”。

旅遊開發


景區建設

1985年7月,縣成立旅遊公司,開始籌建度假村。1992年6月縣旅遊局成立后,在著手制訂旅遊業發展規劃的同時,加強重點景區的設施建設。1993年7月設立石牌洋景區管理處,同年9月,設立東海仙境景區管理處。各景區管理處為海壇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的派出機構。
1990年代,縣政府加大各景區交通建設的投入,通往幾個主要景區的道路,或新修或擴建。1992年3月,投資7萬元,在“半洋石帆”景區,修建1條寬7米、長400米的進村道路。隨後,景區所在地的看澳村出資5萬元,修建一條通往媽祖廟的寬5米、長250米的道路。
1992年5月,縣政府投入14萬元,在“東海仙境”景區內,建一條貫穿各景點,寬1.5米、長1700米的步游小路。次年冬,縣旅遊局與景區所在地的東海村各出資3萬元,修建一條通過東海村進入景區長700米的道路。
1994年3月,縣政府投入9萬元,在“半洋石帆”景區建成長700米、寬10米的駁岸,以利於遊船的靠泊。同時,投資7萬元,新造遊船一艘,可容60人乘坐。當年,台胞李登瑞出資30萬元,按照廈門園林設計院的規劃,在南寨山景區修建一條寬4米、長1115米的景區一級路和一條寬1.5米、長800米的景區二級路。所在地山利村出資1萬元,用於景區造林。同時,縣政府投資7萬元,對三十六腳湖遊艇進行改造,增加座位,以方便遊客湖上觀光。
1995年初,縣旅遊局投資11萬元,在牛績山風景區修建一條長300米、寬9米的進景區道路,同時在區內完成摩崖石刻5處。
根據景觀分佈的區位特徵、集聚狀況及中心地規劃的需求,劃分出既互相聯繫又相對獨立的景觀功能區,主要有龍鳳頭海濱度假遊樂區、壇南灣度假療養區、東海仙境探險攬勝區、半洋石帆觀奇探勝區、海壇天神風景區、南寨山石景野營博覽區、三十六腳湖自然保護區、敖東黃金海岸郊野公園、君山攬勝區、青觀頂景區和牛績山景區。

景區分佈

● 龍鳳頭海濱度假遊樂區
海壇灣龍鳳頭海濱沙灘西距平潭縣城約1公里,岸線長達4.5公里,寬約500米。沙灘坡面平緩,坡度只有2.2度。沙質潔凈,堅實無淤泥。沙灘呈彎月形,面對外海,有幾十個島礁散落四處。灘面上若干小岩礁突兀其間,增添情趣。腹地林帶蔥蘢,寬度達1公里,形成海濱綠屏。適宜開展海水浴、日光浴、沙浴及體育活動,可同時容納10萬人避暑度假、海濱遊樂。
龍鳳頭海濱度假遊樂區
龍鳳頭海濱度假遊樂區
● 壇南灣度假療養區
該區位於海壇島東南,西部和北部低丘環抱,灣內海域遼闊,多沙質海岸,沙灘寬約200米,岸線長約10公里,是海壇島規模最大的海灣之一。區內岸線曲折,港澳眾多,有觀音澳、田美澳等20多個大小澳口。觀音澳水深16米,港域遼闊,港灣優良,已劃為國家一級漁港,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第一批台輪停泊點。該區背靠低丘,面向大海,地形封閉,環境清幽,沿岸無污染源,生態環境良好,腹地林帶壯觀,地形起伏多變,適合開闢海濱浴場和多功能的度假休閑療養區。
● 東海仙境探險攬勝區該區位於海壇島東北沿海突出部,南距縣城15公里。景區範圍包括流水鎮東海村的東尾、下厝場、平園頂、三對排4個自然村以及俯瞰台灣海峽的王爺山、白犬山及其濱海嶼礁,面積為7.5平方公里。由於東臨海域,基岩岸坡直接遭受波浪的強烈沖蝕和沿岸流的不斷沖刷,岩岸切割劇烈,發育成宏偉壯觀的海蝕崖、海蝕洞、海蝕柱、海蝕平台、海蝕溝槽等海蝕地貌。因景觀帶有強烈的神秘性而得名“仙境”。其主要海蝕造型分佈在王爺山東麓1400米的海陸邊際線上,有兩個景點集聚地段:南以“仙人井”為中心的200米地段分佈“仙人峰”、“仙人階”、“仙人谷”和“仙人井”4個景點;北從“仙人洞”到“金觀音”的500米地段內分佈“三彩崖”、“仙人台”、“神兵谷”、“通天柱”、“仙人指路”、“仙人泉”、“雄獅石”和“金觀音”等景點。兩段相距700米。 
● 半洋石帆觀奇探勝區
半洋石帆位於蘇澳鎮看澳村西1.4公里的海壇海峽北口,兩石豎立,形如雙帆,俗稱石牌洋。石下礁盤渾圓平緩,低潮線上面積有0.27公頃;高潮時約0.067公頃。二石相距12.1米,高者傲然偉岸,約33米,底部周長57米;矮者15米,周長39.9米,呈長方體。由於體量巨大,形象雄奇,久有天下奇觀之譽,古時為平潭十景之一。
● 南寨山石景野營博覽區
該區位於北厝鎮山利村東南,北距縣城6公里,規劃區面積0.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3.2米。氣候冬暖夏涼,2月平均氣溫10.4℃,8月27.5℃。區內草木茂盛,植被覆蓋率達85%。
南寨山石景野營博覽區
南寨山石景野營博覽區
南寨山自古為海防要地。明清時為防倭患,依山築寨,部分寨牆殘基猶存(約200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劃為軍事禁區,山上坑道壕溝縱橫交錯,保持比較完整的原始風貌和神秘的軍事氣氛。全區石景概括為五峰一谷:鱷魚峰、仙女峰、綿羊峰、神鵰峰、青蛙峰和神龜谷。以洞奇、石怪、壁陡、景多取勝。其中,分別長21米和10.5米的南北一線天,石縫高達15米,寬僅0.4~0.7米,容一人側身而過。登上一線天東側巨岩,嵐島風光、海山礁灘與南寨奇景盡收眼底。走出一線天,只見“蒼鷹雄獅”、“花豹巡山”、“八戒亮相”等眾多石景擬人狀物,層出不窮,形成直道連曲徑、大洞套小洞的構景特色,迂迴開合,勝似迷宮,俗稱南寨八卦陣,具有科學考察、野營遊樂、避暑消夏的多種功能。
● 三十六腳湖自然保護區
該區位於北厝鎮東部,北距縣城2.5公里,面積190.52公頃,總庫容量1641萬立方米,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周低山環抱,層林如黛,奇岩錯列,湖山相映,氣象萬千。湖中有如龜靜卧的大小龜山,似潛龍出水的龍嶼,以及爭奇競趣的花崗岩造型景觀。龜山上有古營寨遺址,附近有“觀成萬畝”摩崖刻石等。
三十六腳湖景區石奇岩怪,鳥飛魚潛,林木蔥鬱,環境清幽,是一處攬勝名區,又是縣城主要飲用水源地,列為生態自然保護區,適合開展科學考察、水上運動和避暑療養等旅遊項目。
● 敖東黃金海岸郊野公園
該公園位於敖東鄉南端山岐澳腹地。鳳凰山沙坡高闊陡峻(垂直高度約50米,坡度大於45度),適合開展滑沙運動。北側有鼎山、鳳凰山、蝙蝠山等低丘環拱,巨石崔嵬。蝙蝠山巔的巨型風動石(周長18米、高3.2米),擺動幅度在2厘米左右。澳口面對海域,其西部的建民沙堤呈長條狀斜伸海面,總長4690米。高潮位以上寬27.7米,低潮位以上寬100多米。沙堤北緩南陡,頂部平坦、鬆軟,沙粒均勻晶瑩,泥及其他雜質含量不足1%,適宜開展海上體育活動。
● 君山攬勝區
該區位於平潭縣主島——海壇島北部中段。君山俯瞰全島,春夏之交,嵐氣繚繞,雲靄氤氳。主峰插雲峰海拔434.6米,為全縣最高峰。昔有“君山插雲”、“崇台觀日”、“罌山曉嵐”、“絕巘鐘聲”諸景。插雲峰東面突出部為觀日台,旁有方石數塊,擊石聲如鑼鼓,稱鑼鼓石。1961年,君山西南坡建立林場,並建有水庫和小型水電站,盤山公路通往君山頂。君山林木蒼翠,水庫碧波蕩漾,湖光山色,風景宜人。登臨插雲峰,浩瀚大海與嵐島全景盡收眼底。
● 青觀頂景區
該區位於敖東鄉大福村的東邊山。巨石相疊形成山勢,掩映在相思樹林中。其海蝕花崗岩體是在節理髮育的基礎上,經風化崩落巨石交錯傾覆而形成的。主要景點有“一片瓦”、“九龍洞”、“仙井”、“仙人腳印”及“九使宮”等。
● 牛績山景區
該區位於敖東鄉安海村,面積約1平方公里。牛績山原名牛脊山,因整座山由長約500米的岩體形成,狀如卧牛而得名。牛績山下有始建於元代的鎮海寺,山上有明朝抗倭的古營寨及摩崖石刻、古僧墓、象形山石等近40個景點。

名優特產


海壇島主要特產有:白沙蝴蝶干、平潭貝雕、平潭對蝦、塘嶼磹、紫菜等,富有名貴的黑、墨綠、芝麻等品種。另外,飲食方面的特產還有春卷、咸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