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

列齒目蚶科動物

軟體動物門(Mollusca)雙殼綱(Bivalvia)列齒目(Taxodonta)蚶科(Arcidae)毛蚶屬海產經濟貝類。分佈於西太平洋日本、朝鮮、中國沿岸。在中國,北起鴨綠江,南至廣西都有分佈,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海州灣等淺水區資源尤為豐富。因食用后常引起食物中毒,現已被上海市納入“禁食”行列。

養殖技術


● 養殖條件
● ● 稚貝來源:利用采自濱州無棣自然海域成貝、在日照新慧育苗場繁育出的毛蚶稚貝,規格為1.0-1.5毫米。 
● ● 池塘條件:工廠化育苗水泥池,單口面積25平方米和36平方米兩種,水深1.4-1.6米,池底坡度10%左右,斜向出水口,有進排水、加熱、控光和充氣設施,每池布設16、20個散氣石。毛蚶苗種培育車間分東西兩個,東車間共26個池子25平方米(面積)×1.6米(深)、西車間一共52個池子36平方米(面積)×1.4米(深)。東車間以培育篩選的小苗為主,西車間以培育篩選的大苗為主。 
室外蝦池為面積1.5公頃左右的長方形土池4個,水深2米。
培育用水:抽取的自然海水在沉澱池沉澱后,經過沙濾池沙濾注入蓄水池,蓄水池進水口使用200目篩絹網袋再次過濾。水溫18-28℃、鹽度20左右。
水位控制:培育池水位控制在40-60厘米。
● 室內水泥池準備
● ● 池塘處理:水泥池事先用30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浸泡消毒,反覆沖刷后注入用200目網濾的海水30厘米。 
● ● 附著物鋪設:選擇自然海區灘塗的表層海泥作為附著物,經曝晒風乾後備用。布苗和分池時使用的新池,應提前鋪設附著物。海泥稱好后在桶中加入開水沖泡0.5小時進行消毒處理,充分攪勻浸透后,用200目網袋過濾,然後按照100克/平方米將海泥均勻潑灑於培育池。潑灑海泥過濾液時,調大充氣量,以使其均勻鋪設於培育池中,潑灑結束后停止充氣,讓其均勻下沉。 
● 室內培育期管理
● ● 水位控制:培育期間水位保持40-60厘米。 
● ● 布苗倒池:布池時間根據育苗場生產情況,一般在7、8月份。布池時掌握小規格稚貝(1.5毫米以下)密度控制在150-200克/平方米,大規格稚貝苗種(1.5毫米以上)布池密度在250-300克/平方米。隨著稚貝生長及時倒池疏苗,一般根據生長情況每隔10-15天倒池1次。倒池時將池水排干,在排水口用目數適宜的篩絹網(20-40目)在出水口接住排出的毛蚶稚貝。 
● ● 光照調節:隨著稚貝生長,光照強度由500勒克斯逐步增加至2500勒克斯。 
● ● 充氧:苗種培育期間需連續充氣,前期微氣量,後期逐漸增大,氣量大小以水面不出現沸騰狀態為宜,既確保水體中溶氧充足,也避免將底泥攪起,給毛蚶創造穩定的生長環境。 
● ● 換水:前期每天換水2次,每次換水量60%,中後期每天換水3-4次,每次換水量70%-80%。 
● ● 餌料供給:在室外蓄水池施灑生物肥水素培肥水質,通過控制換水量調節池中餌料生物密度。根據池中貝類密度與重量、餌料密度等情況及時調整換水量。 
● ● 水質調節:定期對室外蓄水池和培育池塘水質進行檢測,主要檢測指標包括溫度、鹽度、溶氧、pH、化學耗氧量、氨氮、亞硝酸鹽等。根據水質監測情況,及時採用潑灑微生態製劑、換水等方式進行水質調節。試驗期間水質各項理化指標控制在:pH值8.0-8.5,比重1.018-1.023,溶氧>4毫克/升,氨氮<0.5毫克/升。 
● 毛蚶稚貝室外池塘培育
● ● 清池:進水前,徹底清除池底污泥和雜草,平整池底,壓實池沿,經20-25天曝晒,用漂白粉15-20毫克/升全池潑灑消毒。 
● ● 肥水:進水口設60目篩絹網,毛蚶苗入池前1周進水。前期進水40-50厘米,施氮肥3-5毫克/升、磷肥0.3-0.5毫克/升,水色呈淺黃綠色,透明度保持25-30厘米。毛蚶苗入池后7-10天逐步將水加至1.5米,入冬前將水加滿。 
● ● 移養:殼長大於5毫米以上即移養到室外池塘進行培育。移苗時避開暴雨等惡劣天氣,用小船將毛蚶稚貝均勻施撒在池塘中。 
● ● 移養密度:殼長5毫米左右的毛蚶苗種,放養密度為1500粒/平方米;殼長7毫米以上的毛蚶苗種,放養密度為800-1000粒/平方米。 
● ● 換水:根據池塘水色決定換水量,殼長<15毫米,日換水5-10%;殼長>15毫米,日換水15-20%。定期測量各項水質指標。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
種群現狀:20世紀60-80年代,毛蚶資源量和采捕數量都很大,僅渤海灣資源蘊藏量就曾達數十萬噸,1976年河北省毛蚶產量達到最高水平4.1萬噸,不僅是漁業生產的重要捕撈對象,也是重要的出口創匯品種。進入20世紀80年代,受過度捕撈及生境破壞等因素影響,毛蚶資源和產量開始大幅度下降,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主要價值


經濟:毛蚶是重要的海產經濟食用貝類,其不僅肉味鮮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含量等特點。
藥用:毛蚶的營養與藥用價值較高,有化痰、軟堅、散瘀、消積等功效,可治痰積、胃痛、嘈雜、吐酸症瘕、瘰癧、牙疳等病症。現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免疫學影響
甲肝流行是由於人吃了不潔的毛蚶引發的,這個例子中毛蚶屬於傳播媒介(生物性傳播)。其感染與居住條件、衛生習慣及教育程度密切相關;水源、食物被污染也可呈爆發流行,例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於食用HAV污染的毛蚶引起。
食用價值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毛蚶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35千卡
蛋白質15.9g
脂肪2.2g
膽固醇110mg
脂肪酸1g
飽和脂肪酸0.4g
多不飽和脂肪酸0.6g
單不飽和脂肪酸0.3g
水分66g
碳水化合物12.9g
灰分2.9g
葉酸11μg
αE2.5mg
870mg
41mg
140mg
55mg
60mg
1.39mg
113mg
0.13mg
4.1mg
維生素B1(硫胺素)0.01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7mg
煙酸(煙醯胺)1.6mg
泛酸0.19mg
維生素B60.04mg
維生素B1224.9μg
維生素E2.5mg
食用方法
毛蛤拌菠菜
口味:味道鮮美,清爽可口
主要材料:毛蛤250克、菠菜250克、生薑1小塊、大蒜4瓣
毛蚶
毛蚶
調味料: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鹽1小匙、味精1/2小匙
1、將毛蛤煮熟取肉,姜、蒜洗凈后切末;
2、菠菜挑洗乾淨,焯水過涼,瀝干水后切成段;
3、將毛蛤、菠菜、鹽、醋、味精、香油、薑末、蒜末拌勻,裝盤即可。
醬爆毛蚶
1、買回來的毛蚶入到鹽水中泡兩個小時,吐凈泥沙,沖洗乾淨后撈出備用;
毛蚶
毛蚶
2、豆豉醬加適量清水調勻,姜切片、青紅椒切片備用;
3、鍋中油七成熱時,放入薑片炒香,再放入稀釋好的豆豉醬稍炒,放入青紅椒片和毛蚶,再倒入少許料酒,炒至完全開口即可。一定要熟。
其他方面
涼水下鍋,然後加入蔥、姜、鹽同煮,毛蚶開嘴即熟。可直接食用。做湯:
毛蚶
毛蚶
蔥姜爆鍋,用菠菜或韭菜做湯,等鍋開後下熟毛蚶肉和雞蛋,開鍋即成。包餃子:熟毛蚶肉剁碎,與韭菜(切碎)、粉條(切碎),雞蛋(可生可熟,熟的要炒碎),然後加植物油,攪拌均勻,包的時候,加鹽、味精。

繁殖方式


毛蚶大多為雌雄異體,個別為雌雄同體,生殖腺包在消化腺(內臟團)周圍,性成熟時雌性性腺為桔紅色,雄性性腺為乳白色,生殖孔開口在後閉殼肌的腹面,左右各1個。生殖腺發育主要分為5個時期(增殖期、生長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或4個時期(生長期、成熟期、排放期、排盡期)。中國連雲港毛蚶性腺發育的5個時期分別為:增殖期(3-4月),生殖腺發育不明顯,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生長期(5-6月),性腺發育明顯,肉眼可辨雌雄;成熟期(6-7月),性腺幾乎充滿整個內臟團並延伸到足的基部;排放期(7-9月),排放初期有少量排放,肉眼無法判斷是否已排放,大量排放后的性腺飽滿度明顯下降,肉眼很容易鑒別;休止期(10月-翌年2月),軟體部消瘦,性腺不明顯,不能分辨雌雄。
毛蚶繁殖方式為卵生型,產卵量較大,殼長為3-4厘米的雌蚶一次可產卵250-300萬粒。繁殖期間,雌、雄個體分別將成熟精卵從生殖孔排出體外,在海水中完成受精,浮遊一段時間后附著變態為稚貝,再進一步發育為成體。受水溫、餌料等環境因素影響,不同海區的毛蚶繁殖期略有差異,但大都集中在7-9月,當水溫達到22-24℃時開始產卵,水溫為26.7℃左右進入繁殖盛期。中國遼東灣毛蚶的繁殖季節為7月上旬至8月末,此時水溫為22-27℃,產卵盛期在7月15日-30日,水溫為24-26℃。毛蚶生殖腺在繁殖期具有分批成熟、分批排放的特點,第一次排放量最大,高峰間隔約半個月,一般可排放3-4次。
在水溫為(26±1)℃時,受精卵在15-18、20-25分鐘先後排出第一、第二極體,完成第一、第二次成熟分裂;受精約30分鐘時,雌、雄原核形成;35分鐘時,雌、雄原核各自形成染色體組;40分鐘時,受精卵第一次卵裂成2個大小不等的卵裂球;55-60分鐘時,受精卵第二次卵裂成1大3小4個卵裂球。

棲息環境


生活在內灣淺海低潮線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於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
毛蚶幼貝脫離附著基轉入潛居生活主要與水溫及個體大小有關。當水溫降到19℃時,體長≥4 5mm的幼貝80%開始脫離附著基,轉入潛居生活時間是在當年的9月中旬~10月上旬;體長4 5mm基本不脫離附著基。同種規格的幼貝潛居后比在附著基上生長快36%。幼貝生長最適宜水溫是20~26℃,20℃以下生長逐步減慢,到7℃時基本停止生長,停止攝食。

形態特徵


成體殼長4-5厘米,殼面膨脹呈卵圓形,兩殼不等,殼頂突出而內卷且偏於前方;殼面放射肋30-44條,肋上顯出方形小結節;鉸合部平直,有齒約50枚;殼面白色,被有褐色絨毛狀表皮。
生物學特性:
消化器官由口、食道、胃、腸、肛門、所組成。主要食物為硅藻和有機碎屑。生殖腺包在消化 腺(內臟團)的周圍,性成熟時雌體性腺村(紫)紅色,雄體黃白色,生殖孔開口在後閉殼肌的腹面,
毛蚶
毛蚶
左右各1個。卵(卵徑50-60微米)在海水中受精孵化。生活在渤海遼東灣的毛蚶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產卵;繁殖期間有2-3次精卵排放高峰,每次間隔約半個月。殼長4厘米左右手個體一次排卵量可達200萬-300萬粒。產卵水溫多在25-27℃間。幼蟲在海水中浮遊,以擔輪幼蟲期進入D形幼蟲,在150微米時殼頂開始明顯大於殼高,近長卵形;殼長達220 微米以後出現“眼點”,即將進入附著變態生活。整個浮遊期約需16-17天。幼蟲結束浮遊生活后,以足絲附著在砂粒、貝殼、海藻等固體物上。足絲呈帶狀,終生存在;脫落後有再生附著的能力。殼長達1.2-1.5厘米時,落入海底進入淺埋生活,約經2-2.5年長成成貝。
常見的殼高 3厘米,殼長 4厘米,寬 3厘米。殼質堅厚,長卵圓形,通常兩殼大小不等,右殼稍小。背側兩端略顯稜角,腹緣前端圓,後端稍延長。殼頂突出,向內捲曲,位置偏向前方,兩殼頂距離不很遠。殼面有放射肋35條左右,肋上有方形小節結,狀似瓦壟。生長紋在腹側極明顯。殼面白色,被有褐色絨毛狀殼皮。殼內白色,殼緣具齒。鉸合處很窄,呈直線形,齒細密。

分佈範圍


毛蚶分佈於日本,朝鮮沿岸,中國近海海域均有分佈,小滿后毛蚶產卵停止、個體肥滿時即可收穫。以遼寧、山東和河北省沿海產量最多,產期多在7~9月份。北部灣也有一定數量。
國內分佈:遼寧(大東溝庄河石城島,大連,金州,長興島,營口,
毛蚶
毛蚶
蓋平,葫蘆島),河北(北戴河,洋河田,澗河,塘沽),山東(羊角溝,煙台,榮城,石島海陽所,五壘島,麻姑島,青島),江蘇(連雲港,大豐,如東),浙江(定海,嵊泗,順母塗,樂清蒲岐),福建(平潭),廣東(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