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縣

福建省莆田市市轄區

莆田縣,福建省舊縣名,即今福建省莆田市市轄區(不含仙游縣)。於2002年經國務院批准改制,現為莆田市荔城區、秀嶼區、城廂區和涵江區。原莆田縣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北緯24°59′-25°46′,東經118°49′-119°40′。總面積2069.1平方千米。

人口163萬人(2001年)。通行莆仙方言。縣人民政府駐莆田城廂,1949年9月後,屬晉江專區、閩侯地區、莆田專區、莆田地區。1983年析城廂、涵江鎮等設立城廂區、涵江區。2002年撤銷莆田縣,設立荔城區、秀嶼區等。

歷史沿革


莆田,福建省地級市。因多荔枝,故又稱“荔城”。歷史上稱“興化”,“興化”,又稱“莆仙”,“莆陽”。
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的活動。
莆田在西周時期及其之前(西元前771年及其之前)屬七閩之地。戰國中期,為閩越領地。秦時屬閩中郡。
西漢高祖五年,承認勾踐後裔無諸為閩越王,繼續領閩中地,莆田為其屬地。
武帝建元六年,莆田地屬東越。
東漢獻帝建安初年,在在冶縣南部都尉下設侯官、南平、漢興、建安、建平五縣,莆田地屬侯官縣
三國時期,莆田屬吳國。景帝永安三年(260),撤南部都尉改置建安郡,郡治在建安(今建甌縣),領東安、昭武、侯官等九縣,莆田地屬建安郡侯官縣。
西晉太康三年(282),建安郡為建安、晉安二郡。莆田地屬晉安郡侯官縣,郡治,縣治均在侯官縣
南朝,宋至齊(420~501),莆田地屬晉安郡晉安縣。
梁天監元年(510),析晉安郡置梁安郡,莆田地屬梁安郡。
梁普通六年(525),揚州分出五郡,設東揚州,莆田地屬東揚州梁安郡。
陳永定元年(557),升晉安郡為閩州(州治在今福州),領晉安、建安、南安三郡。莆田地屬閩州南安郡。
陳光大元年(567),改閩州為豐州(州治仍在今閩侯),莆田地屬豐州南安郡,不久郡廢
南朝陳光大二年(568),析南安郡東部地置莆田縣,縣治在延陵里,
隋開皇九年(589),平陳,改豐州為泉州(州治仍在今閩侯),復置莆田縣屬之。翌年,改泉州為閩州,
大業十二年(616),陳邁領泉南兵馬鎮莆田,唐武德二年(619),陳自任莆田縣令。
唐武德五年(622),平定閩中地,析南安縣另置豐州(今南安),復置莆田縣,屬豐州,不久豐州廢並回泉州,州治閩侯。
聖歷二年(699),復置並改豐州為武榮州(州治在今南安),
析莆田西部地置清源縣(后改名仙游縣),莆田、清源兩縣同屬武榮州。景雲二年(711),武榮州改名泉州;
天寶元年(742),又改名清源郡,隸江南東道,不久,改名長樂郡,莆田縣的隸屬不變。
天寶元年(742年),泉州改稱清源郡,因郡縣同名,清源縣更名為仙游縣。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王審知兄弟攻佔福州,並逐漸據有福建全地,王潮被授職為福建觀察使,莆田縣屬之。不久升為威武軍節度使。唐干寧四年(897)王潮死,其弟審知受封為琅琊王。
閩國開平元年(909),王審知受封為閩王。王審知,提倡節儉,減輕賦役,以保境息民為立國方針,獎勵通商。莆田縣屬之。
閩國天成元年十月(927年),王審知長子王延翰稱大閩國王。莆田縣屬之
閩國龍啟元年(933),王審知次子延鈞在福州稱帝,國號閩,莆田縣屬之。五代閩永隆五年(943),延鈞弟延政在建州稱帝,國號殷,莆田縣為其所屬。
南唐并吞閩國(945年)后,閩國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吳越得福州,而泉州、漳州為當地人泉州指揮使陳洪進佔據,稱清源軍、平海軍。
964年,清源軍改名平海軍。
後漢乾祐二年(949),南唐改泉州稱清源軍,莆田縣屬清源軍。乾德二年(964)
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任陳洪進為平海軍節度使,莆田縣隸平海軍。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把漳、泉二州14縣(含莆、仙兩縣)正式納入宋朝版圖。宋朝廷改授陳洪進為武寧軍節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四年(979),析莆田、仙游、所轄的十四個里,設置興化縣,縣治設在游洋。同時建太平軍以領之。軍治在興化縣。太平興國五年(980),改太平軍為興化軍,又以莆田、仙游、福清三縣隸興化軍(福清縣旋划入福州轄)。
太平興國八年(983),興化軍治所從興化縣遷來莆田縣,仍轄莆田、仙游、興化三縣。並在莆田築軍城。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益王趙昰在福州登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
景炎二年(1277年),興化軍城失而復得,端宗詔改興化軍為興安州,故莆田市又有“興安”之稱,
莆田縣隸屬興安州。
次年改興安州為興化路。莆田縣隸屬興化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興化路隸福建行中書省,莆田縣隸屬仍舊。莆田城區及其附郭划四廂為錄事司,與縣分治。
至正二十年(1360),置興化路分省,簡稱興化路分省,莆田縣屬之,
明洪武二年(1369),改興化路置興化府,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廢錄事司,以四廂併入莆田縣、並置興化衛、平海衛。
莆田轄地西接德化、永春,北接永泰縣東至東月和東都嶼,南至湄洲鎮烏丘嶼下嶼,北至大洋鄉科坪村北部。東北,千年以來一直以莆田縣新厝鎮北邊蒜嶺與福清縣交界,新厝一帶在自從莆田縣成立時就隸屬莆田縣,自古就居住著幾萬莆田人,該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話,是莆田話區的一部分。新厝鎮在1950年代因為福清縣要發展工農業而被划給福清縣。厝,莆田話,意思是房子。原來的莆田縣的蘇田,安香,明朝時割給福清縣,是現在福清市漁溪鎮南部、東張鎮西部。明朝末以前,界山鎮,特別是鄰近莆田的楓亭的多個村的語言則是莆仙話,這些村一直隸屬於興化府仙游縣下區連江里(即今莆田市楓亭鎮),講的是莆仙方言,流行的是莆仙習俗——至今,這些村落的婚喪節慶的諸多繁文褥節,還保留著濃厚的莆仙色彩。但由於地理位置鄰惠北,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曾任湖廣按察副使的惠安籍的李愷,以上述村連同同在楓亭境內的二村岑兜、秀溪(今屬塗嶺鎮)與惠安北邊鄰,便於管轄為由,提議把這些村從仙游縣劃出,划給惠安。爾後,李愷出面籌得一筆資金,把這些村買下,從此這七個村落計有10000多畝土地、幾萬人,便划給惠安縣,並把原先屬於仙游縣位於白水坑的惠仙兩縣界碑北移幾公里到屬於興化府(今莆田市)的現在屬界山鎮界山村的交界塘。據《莆田縣誌》、《楓亭志》載,當時上述七個村落雖劃歸惠安管轄,但這些村稅糧仍由楓亭負責。
正統十三年(1448),撤銷興化縣,以武化、長樂二鄉的六個里並為廣業里,劃歸莆田縣。
清朝,莆田縣隸屬興泉道和興泉永道,清代朝廷《聖祖實錄》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康熙九年,(1670年)復置興泉道,轄興化府、泉州府,道治駐興化府,道台先在莆田,后遷泉州,再遷廈門。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衙門移駐廈門。雍正十二年,增划永春直隸州歸興泉道,並改稱興泉永道。統轄興化府(今莆田、仙游一市二縣)、泉州府(今安溪、石獅、晉江、南安、安溪、惠安、同安(廈門)3個縣)以及永春州(今永春、德化、大田3個縣)兩府一州的軍政要務。管轄興化府(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永春,德化,大田)。
直至清宣統三年(1911),興化府莆田縣的建制不變。
民國2年(1913),撤銷府建制,福建設省、道、縣三級地方政權。全省劃分為東路、西路、南路、北路四道,莆田縣屬南路道。
民國3年六月,東、西、南、北四道分別改為閩海、汀漳、廈門、建安四道,莆田縣隸屬廈門道。
民國15年,廢道,莆田縣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
民國22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為閩海、閩上、泉海、龍漳四省和福州特別市。旋改四省稱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四省,莆田縣隸屬隸屬泉省。
民國23年一月,十九路軍“閩變”失敗,國民政府恢復統治。划福建省為10個行政督察區,
民國23年7月,省以下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政府的輔助機關。福建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仙游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駐今仙游鯉城,管轄仙游、莆田、永春、惠安、德化、大田六縣,從此至民國38年莆田縣均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民國24年10月,全省督察區縮編為7個,仙游縣仍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遷駐同安縣
民國27年,專署遷駐永春縣
民國29年8月,在德化、永春、仙游、永泰等四縣邊境設立鳳頂特種區。同年10月裁撤,歸還原縣管轄。
民國35年至38年,仙游縣仍屬第四督察區,專署遷駐晉江縣
1949年10月,福建省劃分為8個專區及福州。莆田縣政府,隸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晉江地區專員公署”,簡稱晉江專署,駐晉江縣。
1955年12月,莆田縣人民政府改稱莆田縣人民委員會,仍隸屬晉江專署。
1967年6月30日,成立晉江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取代專署行使對全區領導職權。1968年9月23日,成立福建省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莆田為其屬縣。
1970年2月,閩侯專區革委會遷入莆田縣城廂,改為莆田專區莆田、仙游兩縣,同福清、永泰、閩侯、閩清、長樂、平潭、連江等七縣,成立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莆田縣屬其管轄。
1971年7月,改莆田專區革命委員會為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莆田縣屬其管轄。
1979年1月,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莆田地區行政公署,莆田縣隸屬之。
1983年5月,析原莆田地區的福清、永泰、閩清、長樂、平潭等五縣劃到福州管轄;同年9月9日,劃出莆田、仙游兩縣和城廂、涵江兩區改莆田地區行政公署成立莆田市人民政府(駐莆田荔城)。
莆田為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閩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3年國務院批准建立地級市,下轄城廂區、涵江區、仙游縣、荔城區、秀嶼區。全市陸域總面積4200平方公里;莆田人不僅創造了中國科舉史的奇觀,現在和歷史上都人才輩出,自古就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美稱。莆田人創造了科甲冠八閩的奇迹,由莆仙兩縣組成的古興化府、舉進士者多達2400多名,全國級文武狀元22、宰相15名、尚書近70名,以上數據沒包括已經遷徙到外地的莆田人所產生的人才,是歷史上在全國排名最前面的科舉名邦之一。2008年末戶籍人口305萬、常住人口28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1.49萬人;以1978年作為開始年統計,有常年超100萬人在外經商辦企業;現代莆田籍在外鄉親人才濟濟,有7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職稱的人才遍布全國,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6人(其中2人為兩院雙院士),更有3000多名莆仙籍專家學者遍布國外。
莆田籍各類專業科技人員3萬多名。以第20世紀100年內人數統計,有旅居在外的僑胞150萬人,港澳台同胞40多萬人,歸僑、僑眷30萬人,這些數據沒有包括第20世紀前的古代、近代已經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經人口過多,成為人口輸出地,莆田開始有規模比較大的對外輸出人口。潮汕、湛江、海南等地區的多數人,其先祖皆由莆田遷入。
根據前三年統計數字,莆田市海外僑胞的人數已達150萬。全市150萬海外僑胞主要分佈在85個國家和地區,足跡遍及五大洲,可謂“海內一個莆田,海外半個莆田”。莆田被譽為福建省著名僑鄉,其中華僑約50萬人、華人約100萬人。
從東到南有興化、平海、湄洲三個海灣,大陸海岸線271.6公里,海島岸線262.9公里,隔海同台灣省淡水港相對;西南隔湄洲灣與惠安縣相望,陸地南接泉港、惠安,南安,泉州,洛江。現在轄地是莆田歷史上最小的。湄洲灣位置適中,航道順直,水深港闊,不凍不淤,避風良好,被譽為“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大型深水泊位80多個,是目前全國少數幾個能夠建設30萬噸以上深水泊位的海港之一,預計總吞吐能力可達4億噸以上,建設國際性深水大港條件十分優越。
市樹:荔枝樹。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位於中國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湄洲灣畔、台灣海峽西岸,旅居在外的僑胞及外籍華人約50萬人,台胞及台屬近20萬人,是全國著名僑鄉,國務院確定的沿海開放縣和省定超常規發展重點縣。
莆田縣位於東經118°49--`-119°39`1,北緯24°59`--25°46,陸地面積1644平方公里,轄16鎮1鄉1開發區,總人口110萬人。木蘭、延壽、秋蘆三大溪流縱橫其間。境內有開"世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深水良港湄洲灣秀嶼港,有福建四大平原之一的興化平原,有名揚四海的媽祖故里湄洲島

氣候

莆田縣屬亞熱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0℃,年均日照時數1995.9小時,無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常年多為東南風,溫和滋潤,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自然資源


全縣物產豐富,品種繁多,是南方主要的奶牛.蘑菇生產基地,是全福建省龍眼、荔枝、枇杷生產基地之一、著名的果鄉。全縣土地面積1644平方公里,耕地38萬畝,有林地130萬畝,林木蓄積量131萬立方米,水果23萬畝,森林覆蓋率50.5%,盛產稻穀、甘薯、小麥、花生、黃麻、大豆,特產沁后本蠶豆、龜山炒綠茶,名產興化桂園、荔枝、枇杷、橄欖、余甘、楊桃、柿、楊梅、桃、香蕉、柑桔、板栗、芒果等,禽畜良種有鳥骨雞、莆田黑雞、黑鴨、黑豬、黑白花乳牛、草鵝等。
莆田縣海岸線長達174公里,大小島嶼129個,淺海面積82萬畝,灘塗面積27萬畝,淡水可供養殖面積4.9萬畝,鹽場面積3.24萬畝。臨閩中漁場,有浮葉、石城、黃瓜島漁港。漁業興旺,水產富饒,是全國養鰻基地。主要有鯉魚、對蝦、大黃魚、馬鮫魚、鰱、青魚、草魚、珠蚌、帶魚、蟶、蛤、蠣、海帶等。

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莆田縣經濟建設、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水利、農牧漁業、平原綠化、鄉鎮企業、農機、教育兩基達標、文化、體育、計劃生育、婦幼保健、保險、殘疾人工作、科技工作等先進縣稱號。1999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1.9億元,一、二、三產業構成比例27·5:47·7:24·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5億元,工業總產值92.8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41.6億元,出口交貨總值37.73億元,財政收入4.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91元,成為全省改革開放綜合試驗縣之一。
作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這裡是海內外朋友興辦實業、一展雄心的熱土。至1999年底,已累計批准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96個,合同投資總額85273萬美元,合同外資金額5409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43874萬美元;已開工投產的"三資"企業300多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928887萬元,實際出口315174萬元,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已進入福建省外經貿強縣之列。
莆田在上個世紀也有很多的製鞋廠。

工農業

農、林、牧、漁業方面:荒地、荒山、灘塗開墾開發;果樹、蔬菜、花卉、牧草等農作物優質高產新品種新技術開發;蔬菜花卉無土栽培系列化生產;優良種畜種禽、水產種苗繁育;名優特水產品養殖,高效、安全的農藥原葯新品種;高濃度化肥飼料、添加劑及飼料蛋白質資源開發;林木營造及林木良種引進;節水灌溉,農業機具;新技術設備製造,生態環境整治和建設工程等。
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類:支線鐵路、地方鐵路、公路及橋樑、隧道、輪渡設施的建設經營(不允許外商獨資,港口公里碼頭設施的建設經營中方占控股或主導地位);2.5兆/秒(2.5GB/S)及以上光同步、微波同步數字系列傳輸設備製造。
治冶金業冶金0噸以上超高功率電爐(配備爐外精鍊和連鑄);50噸及以轉爐鍊鋼、不鏽鋼治煉、熱冷軋不鏽鋼板生產。
石油化工業:燒鹼用離子膜生產年產60噸及以上乙烯(中方控股或佔主導地位);工程塑料製品及塑料合金;合成橡膠;精細化工。
機械工業:耐高溫絕緣材料(絕緣等級為F、H級)及絕緣成型件;高性能焊接機器人和高效焊裝生產線設備製造、新型紡織機械、新型造紙機械(含紙漿)等成套設備製造:25萬噸/日城市污水處理設備,工業廢水處理設備;汽車關鍵零部件製造。
電子工業:線寬0.35微米及以下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新型電子元器件及電力電子元器件生產;光電器件、敏感元器件及感測器製造;可兼容數字電視、高清晰度電視(HDTV)、數字磁帶錄放機生產;半導體、光電子專用開發;新型顯示器件製造;新型列印裝置的開發製造。
建材設備及其他非金屬礦製品業:日熔化500噸級以上浮法玻璃生產線;年產50萬件以上高檔衛生瓷生產線;新型建築材料;城市衛生特種設備製造。
醫藥工業:受我國專利保護或行政保護的化學原料葯、需要進口的醫藥專用中間體;維生素類(煙酸);新型抗癌藥物及心腦血管藥物;新型、高效、經濟的避孕藥具;利用新工藝新設備,提取中藥中效成份分析的新技術。醫療器械:具有中頻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輻射劑量小的80千瓦以上醫Х線機組電子內窺鏡,醫用導管。
新興產業:微電子技術;新材料、生物工程技術(不含基因工程技術);信息通訊系統網路技術;海洋開發及海洋能開發技術;束節約源節約技術、資源再生及綜合利用技術;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監測和治理技術。
服務業:國際經濟、科技環保信息諮詢;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售後服務;高新技術、新產品開發中心的建設等。
投資及經營方式有:外商直接投資,與境內合資,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和合作開發等。
對外借款有: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出口借貸,外國銀行商業貸款和對外發行債券等。
其他投資是:對外發行股票,國際租憑,補償貿易,加工裝配,BOT投資方式等。
莆田縣對外商投資企業進口設備、稅收、外匯、勞務、土地、環境、出入境、海關商檢等都實行優惠政策。
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並轉讓技術的外資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的自用設備,除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進口的自用設備加工貿易外商提供的不作價進口設備比照上款執行。對上述項目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及配套、備件,也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設在莆田(沿海經濟開放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其企業所得稅可減按24%的稅率徵收,其中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從事成片土地開發的外商投資企業,依照土地開發規劃,對土地進行綜合性的開發建設,平整場地,建設供水、排水、供電、道路交通、通訊等公用設施,形成工業用地和其他建設用地條件后,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自建工業廠房的,可以從獲利年度起享受兩年免征,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對從事港口碼頭建設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其企業所得稅按15%稅率徵收;經營期在十五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到第五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六年到第十年減半徵收所得稅。對外商興辦的產品出品企業,在按照稅法規定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期滿后,凡當年企業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企業產值70%以上的,可以按照稅法規定的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外商投資的先進技術企業,在按照稅法規定減免企業所得稅期滿后,仍為先進技術企業,可以按照稅法規定延長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屬於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型項目或者外商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回收投資時間長的項目,或者屬於能源、交通、港口建設項目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減按15%徵收。外國投資者將從企業取得的利潤再投資於該企業增加註冊資本,或者作為投資開辦其他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不少於五年的,經投資者申請,稅務機關批准,可以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所得稅的40%稅款。再投資開辦、擴建產品出品企業或者先進技術企業,可以全部退還再投資部分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外國投資者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利潤,匯出境外,免征所得稅。外商投資舉辦的產品出口型和技術先進型企業,暫免征地方所得稅;外商在莆田縣投資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從獲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稅五年。外商投資企業承接來料加工業務,其工繳費收入予以免征增值稅。
在外匯管理上,企業在營業執照分發之日起六十天內,應向外匯管理局辦理外匯登記手續。外資企業可自主決定向境內中資銀行、境外銀行和境內外資銀行借款,但應當在正式簽訂借款合同后15天內,持借款合同副本,向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在勞務上,外資企業可自行確定其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以及職工的招聘和解聘。聘用職工實行合同制管理。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有關規定執行。外商投資企業應提取一定數額的職工福利基金,用於本企業職工的集體福利、醫療保健、困難補助和住房補貼等,聘用國內職工依法繳納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基金,用於支付職工的退休金、失業生活費和工傷費用。聘用國(境)外人員,應向莆田縣勞動局辦理就業證,再向公安局辦理暫住手續,領取居留證件,並簽簽訂工簽訂。發生的勞動爭議,一般按"協商、調解、仲裁、起訴"程序辦理。
在用地上,外資企業用地依照有關規定程序進行申請,經依法批准並按規定繳納有關土地費用(收費標準以當年市政府公布的為準),便可獲得土地使用權。用於開發商品房、工業、商業、旅遊等用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最高年限:工業用地五十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居住用地七十年;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土地使用期滿,如需繼續經營,可於期滿前申請延長。凡通有償出讓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在核准的使用年限和用途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但應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在環保上,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對建設項目進行分類管理;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委託持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的單位編製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建議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委託持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的單位編製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在出入境方面:年出口創匯達100萬美元以上或年出口產品交貨值達1000萬美元以上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的中方經貿人員,可申辦一本半年多次往來港澳的通行證,可延期。根據《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優惠辦法實施細則》,經省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可申辦一本半年多次往來港澳通行證,可延期。凡在莆田縣投資辦廠和在該縣有長期實質性經貿活動的台灣居民或被聘請、僱用的台灣居民,可申辦一年多次入出境簽證。在大陸投資辦廠的台商,因經貿活動或商務需要,從大陸前往外國的可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在海關商檢方面,經海關審核,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免稅進口的產生經營設備作為抵押物向國內金融機構抵押貸款。經營進出口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承接進口料件加工產品復出口的生產企業,可向海關申請建立保稅工廠,保稅工廠進口的料件可享受全額保稅的優惠,等加工成口后按實際耗用的進口料件免稅。外資投資企業為生產出口的商品而進口的原材料、輔料包裝物料,按保稅貨物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稅,需轉內銷時應予補稅。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符合普惠制籤證規定要求的,商檢部門、外經貿部門可根據企業申請進行簽證。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商檢報驗,實行"24小時預約報驗",接受電話報驗、傳真報驗,盡量縮短檢驗簽證周期;並為外商投資企業開展商檢ISO9000系列諮詢服務。對已與我國政府簽訂稅收協議的有關國家的外國投資者從我國境內取得的利息、租金、特許權和使用費及其他所得,可減半(即按10%稅率)徵收予提所得稅。外商投資資金來源於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款,准予在匯總納稅時,從其應納所得稅額中扣除,但扣除額不得超過其境外所得依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文化


莆田縣有文字可考的縣史已達1400多年,豐厚的文化積澱,培育一代代優秀兒女。歷代狀元數以十計,在二十五史中立傳者數以百計,歷代進士和現代高級知識分子數以千計。而今,科技、文化、體育、衛生事業更引人矚目,多次榮獲"田徑之鄉"、"戲曲之鄉"、"書畫之鄉"等譽稱。全縣擁有各類專業科技人員2.5萬多人,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75所,小學416所,教學設施、師資水平在省內外享有盛譽,每年為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1000多名,醫療衛生網路健全,有縣級醫院5所、鄉鎮衛生院17所,村村建立醫療室,衛生改廁被評為全省唯一先進縣。文化事業再鑄輝煌,特別是莆仙戲被稱為中國南戲的"活化石",多次在省內外表演中獲大獎。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幾年來共培養出國際級和國家級運動健將43人,裁判20人。
莆田人民禮貌文明,社會風氣良好,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法制日益健全,可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一流服務。實行投資項目"一棟樓"審批、"一個窗口"收費、聯合年檢等制度,設立了外商投資服務中心、投訴協調中心和法律諮詢等"一條龍"配套服務機構。生產資料、信息技術和勞務市場逐步完善,基礎工業形成體系,銀行和保險機構健全,服務網點遍布城鄉各地。三星級的天妃溫泉飯店、荔興大酒店、台灣大酒店中高檔休閑娛樂設施20多家,更為四方來客增添一道道優美的風景線。

旅遊


境內有傳統二十四景名勝、沿海十景,如福建四大名剎之一的南山廣化寺、"無塵山房"的浹(氵祭)草堂、景色壯麗的"寧海初日"、如夢如幻的"石室藏煙",更有"萬頃狂瀾越壑低、中流砥柱卧龍棲"的木蘭溪,"雲飛岩岫來龍聚,風送潮聲入虎丘"的壺公山和聞名遐邇、重建一新的南少林寺,新興的天然旅遊遐勝境永興岩,還有木蘭陂、釋迦文、佛石塔、三清殿三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們都以婀娜多姿的景色吸引海內外遊客,特別是湄洲媽祖祖廟以其獨具特色的媽祖文化和秀麗的景觀,每年吸引一百多萬海內外遊客。
莆田縣公路總通車里程1289公里,其中等級公路777·6公里,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50·89公里,形成了福廈路城秀路為主幹,秀嶼、石城、三江口三個港口為門戶的發達的水陸交通網。縣內公路四通八達,高級路面貫通所有鄉鎮,實現村村通公路。福廈高速公路莆田縣路段18.255公里,已經通車,國家一類口岸秀嶼港區的專業碼頭、雜貨碼頭、集裝箱碼頭建設已初具規模,可停靠5萬噸級貨輪。平海、南日500噸級碼頭也相繼投入使用,南日碼頭還是省政府批准的外輪停泊點、對台小額貿易點、國輪外貿起運點及三類口岸。
全縣長途電話可直拔世界210多個國家或地區和國內所有縣市,所有鄉鎮均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無線尋呼、移動通信,開辦了數字數據專線(DDN)、電子數據交換(EDI)、多媒體業務、可視圖文、電子信箱、郵政特快專遞(EMS)、圖文傳真等20多項郵電業務,對外通訊十分方便快捷。
境內溪流縱橫,地下水蘊藏量大,淡水資源豐富,共有大小水庫76座,其中僅東圳水庫蓄水量就達3億立方米,各鄉鎮均有日供千噸以上自來水廠。投資8千萬元、總長11公里的東圳水庫外度引水工程即將竣工。這些資源和供水工程完全可以滿足居民和工業用水的長期需求。
縣內用電由華東電網輸出,擁有11萬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11座,小水電站50座,所有鄉村均已通電,是全省農村初級電氣化達標縣,輸變電能力配套可滿足開發建設用電需求。

獲得榮譽


城市榮譽: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城市;中國木雕之城;中國武術之鄉;全國田徑之鄉;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籃球城市;中國攝影之鄉;中國古典工藝傢具之都;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中國銀飾之鄉;中國工藝美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