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古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

長汀古城又稱汀州古城,位於福建長汀,地處武夷山脈南麓,南與廣東近鄰,西與江西接壤,為閩粵贛三省的古道樞紐和邊陲要衝,被稱為“福建西大門”。

汀州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國家AAAA級景區,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建於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

1994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福建四大名城之一。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歷史上為州郡路府所在地,是連接贛州、梅州的中心樞紐和商貿重鎮,史稱“闤闠繁阜,不減江浙中州”,被譽為八閩客家首府。

2004年,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長汀縣“中國客家菜之鄉”稱號,榮膺“福建美食名城”。距長汀南站7公里,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約281.9公里;319國道、534國道,省道205貫穿全境,贛龍鐵路、贛龍鐵路複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快捷。

歷史沿革


汀江河畔
汀江河畔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州治初設新羅舊邑址,長汀縣附郭,縣治在九龍水源長汀村(即今上杭縣城北7.5公里處九州鄉)。約唐上元元年(760年),汀州治所遷東坊口大丘頭(今長汀縣北郊),長汀縣治隨遷距州治1公里許的縣基嶺,仍為附郭。唐大曆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陳劍將州治遷到白石村(今長汀城內),“築土城卧龍山陽,西北負山,東瀕汀江河,南踞卧龍山麓”,範圍較小。縣治隨州遷至離州治約200步(今長汀城內,宋時叫衣錦鄉),仍為附郭。州治背山面水,向陽開闊,從此歷代因襲,範圍逐步擴大。唐大中初年(859年),刺史劉歧始建敵樓179間,築子城,修拓陳劍所遷壁壘,稱“雄鎮”。
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劉均大規模擴建州城,所築土城周長達5里254步,城牆基寬3丈,厚1丈,高1丈8尺;又開挖城壕引西溪水東流,州城擴展範圍,東至朝天門,南至廣儲門,西至西城門,北至卧龍山襟(見圖示“宋元土城”)。長汀縣治仍附於州城外(即城壕南)。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知府楊世芳及長汀知縣王邈,築土為縣城,總長619丈9尺,堞2180多個。汀州府形成兩圈城牆,內圈為汀州府城牆,外圈為長汀縣城牆(見圖示“明清古城”)。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郡守沈應奎倡議拆除府城牆,使州、縣合併。明崇禎九年(1636年),增修城牆670丈,同年十月告竣。府城牆全部拆除,州、縣合一。這時城牆以汀江為界,從東向南繞到西,圍到卧龍山襟。現在長汀人稱之為城內。
自宋至清初,外地商人、工匠來者日多,作坊、商店逐年增加,城市人口劇增,城內容納不下,因而府城範圍逐步擴展到城外(即水東市外大片地區)。至清朝中晚期,在城外形成營背街、橋下壩街以及其他眾多街巷。至此,汀州城基本定型,成為閩西最大城市。
汀州古城牆,位於位於福建長汀縣汀州鎮,依山傍水,環抱全城,形狀宛如“觀音掛珠”。它從卧龍山頂金沙寺兩翼沿山勢逶迤而下,把半座卧龍山都圈進城內,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汀州古城獨具的特色,猶如掛在觀音菩薩脖子上的佛珠,所以有“觀音掛珠”美譽。
汀州古城牆是汀州古城的外包裝,它把汀州城隍廟、文廟、天后宮等古建築,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毛澤東舊居、中央蘇區紅軍醫院——福音醫院、贛南閩西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所在地——雲驤閣、紅四軍入閩時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辛耕別墅等紅色景點和明清古街,古居宅群,古寺廟群等包裹在一起,形成豐富的密集型人文景觀。

古城簡介

汀州古城
汀州古城
汀州,漢代置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設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與省內其它七府構成了福建八閩。從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間,長汀一直是歷朝歷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文物,199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長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眾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為汀州古城景觀的一大特色,始建於唐大曆四年的汀州古城牆,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牆總長為5000多米,設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漢族客家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眾多風格獨特的客家建築見證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如汀州府城隍廟、巍峨聳立的唐代城樓—汀州三元閣、汀州雲驤閣、汀州南禪寺、“王衙”—汀州劉氏家廟、汀州李氏家廟等等。
汀州千年,一大批歷史名人與汀州結下了不解之緣。譬如唐代名相張九齡初嘗了客家米酒后留下詩篇《題謝公樓》、世界法醫鼻祖宋慈曾在長汀擔任“縣太爺”開闢了汀江航道、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率精銳部隊入汀得到汀州人民的支持寫下詩篇《汀州》、宋代詩詞大家陸遊離閩時揮筆寫下《長汀道中》、傳入《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的明代良臣—馬馴安老還鄉時作下《鄞江八景詩》流傳至今、明代著名學者宋應星出任汀州推官時作成了《天工開物》這部著作、清代著名大學士紀曉嵐在汀州試院當主考官時留下聞名八方的“一菜、一聯、一匾額”、《晚笑堂畫傳》的作者清代著名畫家上官周就是汀州人、乾隆年間大書法家伊秉綬人稱“伊汀州”。千年州府——汀州,讓歷代文人墨客留連吟誦,陳軒、王捷、郝鳳升、黃慎、楊瀾、紀曉嵐、黎士弘、康泳、江瀚等都以如椽巨筆為長汀的山川風物寫下不朽的詩篇、著作,流傳於世。

旅遊


長汀縣博物館
長汀縣博物館
長汀縣博物館
1995年,長汀縣博物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設有“汀州客家博物館陳列展覽”、“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被囚處”、“汀州試院舊址”和唐代古柏等參觀遊覽內容。汀州客家博物館整個展館佔地700平方米,共分四個展室,展覽分為五個部份
汀州古城牆
汀州古城牆
汀州古城牆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現在保存完好的城牆近3000米,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牆被列為第四批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牆已有1200多年歷史,始建於唐大曆四年。保留下來的城牆將古城門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全長一千五百多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汀州天后宮
汀州天后宮
汀州天后宮
汀州天后宮始建於宋代,供奉護海女神媽祖神像。前後殿檐兩側為石雕龍柱。前殿明間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佔地面積5580平方米。後殿明間正廳為方形藻井,使用雙層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飾。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音醫院
中央紅色醫院前身——福音醫院舊址福音醫院原為英國教會醫院。由門房、禮拜堂、病房、醫療室、手術室等六幢平房組成,土木結構,佔地面積1655平方米。“八一”南昌起義后,福音醫院院長傅連暲為南昌起義軍和紅軍醫治傷病員。毛澤東、陳賡、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權、賀子珍等曾在福音醫院休養所治病療養。1933年醫院遷往瑞金,正式命名為中央紅色醫院。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辛耕別墅
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辛耕別墅(毛澤東、朱德舊居)1929年3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駐在這裡。毛澤東、朱德同志也居住在這裡。毛澤東同志在大廳主持召開了調查會和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在擴大會議上確立了開創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戰略計劃。該址為庭院式的民居建築,坐北朝南,土木結構,佔地面積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張家祠(劉少奇舊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福建省總工會在此設立。劉少奇同志到長汀視察工作時住在這裡,陳雲同志在此召開過工人大會。該址由前廳、后廳及后樓組成,土木結構,建築面積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位於縣城羅漢嶺。1935年春,瞿秋白在轉移中經長汀水口小逕村遭敵包圍不幸被捕,被囚於汀州試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在中山公園涼亭(秋白亭)里飲酒後,從容走向刑場,英勇就義於羅漢嶺。1953年在羅漢嶺立瞿秋白紀念碑。1985年修碑時,陸定一為紀念碑題字:“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為紀念碑立碑文。1985年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獲得榮譽


1994年1月,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福建四大名城之一。
2005年11月,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國客家菜之鄉”、“福建省美食名城”。
2005年2月,列入全國重點打造的12大紅色旅遊區之一、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和全國重點打造的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2008年3月,入選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一生要去的66個“中國文化旅遊大縣”。
2011年12月,入選央視首屆《鄉土盛典》“最具人文底蘊古城古鎮”名單。
2014年12月,列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
2014~2016年,入選中國國土經濟學會主辦評選的“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2017年1月,列入文化部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7年5月,入選中國候鳥旅居小城。
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考察長汀后,譽其為“中國最美麗的兩個山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