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山鎮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下轄鎮

界山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北部,古屬泉州惠安縣城山鄉民蘇里,是規劃建設中的福建石化基地北部工業區所在地,系今泉州市實際管轄且國務院備案的北大門之一,莆仙二縣人心目中的興化府轄鎮,莆仙二縣移民南遷的第一站。界山鎮境內通行的方言是莆仙二縣方言為主、惠安縣方言為輔的頂路話,流行的是以莆仙二縣習俗、惠安縣方言為輔的交界習俗。界山鎮東臨大海,西靠塗嶺鎮,南接南埔鎮,北界楓亭鎮。界山鎮是泉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鎮之一。

唐武德元年(618年),屬建州南安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屬豐州南安縣。唐聖歷二年(699年),分屬武榮州南安縣、仙游縣。唐開元六年(718年),分屬泉州晉江縣、仙游縣。宋太平興國六年(979年),分屬泉州惠安縣、興化軍仙游縣。據仙游楓亭人鄭得來《連江里志略》記載,明嘉靖年間(1552—1560年),南庄、港西、東丘、倉厝、交界塘、柯寨6個自然村(今鳩林、界山2個行政村)自仙游縣唐安鄉連江里划入惠安縣忠恕鄉民蘇里添奇埔。清乾隆二年(1737年),分屬惠安縣北路良興鋪、添奇鋪。解放后,屬惠安縣南埔鎮。1999年,析南埔鎮北部設立界山鎮。2000年4月,界山鎮划入泉州市泉港區。

2017年,界山鎮行政面積30平方公里,計4220公頃,常住人口45334人。轄13個行政村202個村民小組。界山鎮交通條件十分便捷,324國道、福泉高速公路、福廈高速鐵路、沿海大通道貫穿全境,東臨沙格萬噸碼頭,南與漳泉肖鐵路相鄰,是閩中沿海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歷史沿革


三國孫吳永安三年(260年),析建安郡侯官縣南部置東安縣(南安縣),今界山鎮全境屬泉州南安縣。
唐武德二年(619年),今界山北部、楓亭東部、東海西部、塗嶺東北四地設“楓亭館”,仍屬泉州南安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縣正式設置泉州莆田縣,今界山鎮北部(南庄、港西、東丘、倉厝、交界塘、柯寨等村)屬泉州莆田縣。
唐聖歷二年(699年),析莆田縣西部、南安縣部分置泉州仙游縣,今界山鎮北部(南庄、港西、東丘、倉厝、交界塘、柯寨等村)屬泉州仙游縣。
唐開元六年(718年),析南安縣東南部置晉江縣,今界山鎮南部地屬泉州晉江縣。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划泉州府莆田、仙游二縣地設立興化軍,今界山鎮北部屬興化軍仙游縣連江里(轄今楓亭鎮東部、界山鎮北部、東海鎮西部、塗嶺鎮東北部等)。
宋太平興國四年(981年),析晉江縣東北16里設立惠安縣,今界山鎮南部屬惠安縣城山鄉民蘇里。
明嘉靖年間,南庄、港西、東丘、倉厝、交界塘、柯寨等村自興化府仙游縣連江里(楓亭鎮)劃歸泉州府惠安縣民蘇里(今分屬界山、南埔、塗嶺三鎮)管轄。
民國時期,今界山鎮全境划入南埔鎮,仍屬惠安縣。
1979年,惠安縣成立南埔公社,轄今界山、南埔二鎮。
1999年,析惠安縣南埔鎮北部設立界山鎮,仍屬惠安縣。
2000年4月,划惠安縣北部7鎮(含界山鎮)設立泉州市泉港區。
據舊版《莆田縣誌》、《連江里志》、《楓亭志》記載,界山鎮前身為興化府仙游縣唐安鄉連江里(今楓亭鎮)轄區。界山鎮(南庄、港西、東丘、倉厝、交界塘、柯寨等村)、塗嶺鎮東北部(秀溪、岑兜、黃田、寨后、樟腳、白潼6村),東海鎮西部(東沙、東海二村)與楓亭鎮東部各村落一樣,自唐聖歷二年(699年)起一直隸屬於仙游縣連江里(即今楓亭鎮)管轄。由於地理位置鄰近惠北,講的是以莆仙二縣話為主、受惠安縣話影響的楓亭話(頂路話),流行的是以莆仙二縣習俗為主、受惠安縣習俗影響的楓亭習俗,有莆仙戲也有梨園戲——這些村落的婚喪節慶的諸多繁文縟節,還保留著濃厚的莆仙色彩。這其中的歷史緣由,鮮為人知。
明嘉靖三十一年至嘉靖三十九年(1552—1560年)的某一年,曾任湖廣按察副使的惠安縣城關籍的李愷,以今界山鎮(南庄、港西、東丘、倉厝、交界塘、柯寨等村)、塗嶺鎮東北部(岑兜、秀溪、黃田、寨后、樟腳、白潼6村)與惠安縣北部城山鄉地緣鄰近便於管轄以及習俗相近(與惠北“下路人”工耕匠作或商貿嫁娶,均來往頻繁,關係十分密切)為由,通過浙江、福建軍務總督王忬,提議將這些村落從仙游縣連江里划給惠安縣民蘇里(今分屬界山、南埔、塗嶺三鎮),從興化府划回泉州府(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宋太宗曾批准划泉州府莆田、仙游二縣設立興化軍)。爾後,李愷出面籌得一筆資金,把上述村落買下,從此這些村落計18.5平方公里約有一萬多畝山林、土地及其一萬多人,在行政上便歸屬惠安縣管轄,並把原先位於塗嶺鎮白水坑的西面惠仙兩縣界碑北移幾公里到界山村北部交界塘,位於鳩林村安平橋的東面界碑北移到了楓慈溪畔的南庄海地界。由於港西、南庄等沿海自然村划入惠安縣,楓亭鎮乃至仙游縣少了一半的海岸線。那時上述村落雖劃歸惠安縣管轄,但這些地方的稅糧等在1950年前仍由仙游楓亭負責,且楓亭稅收上繳仙游縣和興化府,不分配給惠安縣。直到清朝雍正年間(1723—1735年),上述村落的田賦才交割清楚。
唐聖歷二年(699年)至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的820餘年間,今城廂區東海鎮東沙、東海二村與楓亭鎮海安、海濱、和平三村一直隸屬於興化府仙游縣連江里東沙鄉。明朝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左右,興化府莆田知縣雷應龍以仙游縣連江里東沙鄉東部蔡氏居住地(東海鎮東沙、東海二村)與莆田縣永嘉鄉靈川里地緣鄰近及習俗相近為由,提議將東沙鄉東部從仙游縣划回莆田縣。不久,興化府作出行政調整,將仙游縣連江里東沙鄉一分為二。於是東沙鄉西部“朱姓”與其東部“蔡姓”為了“東沙”地名爭執,械鬥年余,最終由莆田知縣雷應龍出面調解。原屬仙游縣連江里的東沙鄉一分為二,以西一部分(海安、海濱、和平三村)新名“朱寨”仍屬仙游縣連江里,以東一部分(東海、東沙二村)仍名“東沙”划入莆田縣靈川里,後來東海自然村建制改為東海鎮。1999年從莆田縣靈川鎮分出獨立設置東海鎮,2002年莆田縣撤銷后划入莆田市城廂區。
明弘治《八閩通志》記載:仙游縣境在府(興化府)西北七十里。東抵莆田縣界,西抵永春縣界,寬八十五里;南抵惠安縣界,北抵永福(永泰)縣,長一百五十里。
清代官修著《乾隆興化府仙游縣誌》卷二疆域:“仙游縣在(福建)布政司西南三百二十里,東西寬九十里,南北長二百五十里。東抵俞潭鋪四十里莆田界,西抵白隔嶺六十里永春州界,南抵白水坑七十五里惠安縣界,北抵小沽山一百五十里永福縣界。東南抵長嶺五十里莆田縣界,西南抵白塔嶺北三十五里南安縣界,東北抵後門一百里莆田縣界,西北抵磨頭寨一百里德化縣界。”
宋理宗年間,莆田洋埕一林氏任廣州府增城縣尉,晚年退居於惠安縣北部城山鄉太白峰東南麓前端的海灘地,因他思念故鄉莆田縣,此地地處莆田縣西南邊,故諧音稱此地為南莆,后諧音逐漸改為南浦、南埔。界山鎮、塗嶺鎮北部等鎮,特別是鄰近楓亭的各村落的語言則仍然保留是莆仙腔還沒有被惠安話完全同化——人稱“頂路話”,由於兩種方言片區的交叉和同化,附近其它的鎮(後龍、峰尾、南埔)則融合莆、仙、惠三縣話而形成獨特的“頭北話”或稱“下路話”,部分莆仙二縣話被惠安縣話同化而有惠北話的辭彙,泉港一帶由於莆、仙、惠三縣話的不同融和程度而形成一些與惠安縣城關話有些不同的方言。由於惠北泉港一帶和莆仙二縣山海相接,交流頻繁,不像泉州市南部、西部或漳州市、廈門市、龍岩市新羅區、漳平市等地方不與莆仙二縣接壤或距離離很遠,部分莆仙話得以保留還沒有被惠安話完全同化或部分被惠安話同化而有惠安話的辭彙。
莆仙戲是福建地域文化的積澱與結晶之一,素以“宋元南戲活化石”和“南戲遺響”著稱。劇目古老,現有傳統的保留劇目5000多個,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古老劇目。音樂曲牌豐富,現有曲牌一千多個,音樂歌舞“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遺響,采宮廷教坊之薈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調”。音樂唱腔,風格獨特;表演藝術具有古樸典雅、絢麗多彩的特色,表演基本功科目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個性鮮明。表演程式揉合雜劇和民間木偶戲,行當腳色承襲南戲規制,其生、旦、凈、末、丑、貼、外等七個行當,尤其“靚妝”一角,其源極古。我國著名文學家、戲劇家老舍先生1962年曾讚譽:“可愛莆仙戲,風流世代傳。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莆仙戲自唐代形成已有超過千年的歷史,因泉港許多村民的先祖,於明清之前就隸屬仙游縣和自莆田、仙游一帶遷徙而來,披荊斬棘,繁衍成村,莆仙戲也由此引入,並生根發展。建國初期後龍鎮的塗坑村、界山鎮的潘南鹽場、山腰鎮錦聯村、錦山村、錦塔村等曾保留辦有莆仙戲劇團。其中潘南莆仙戲劇團曾排演新編歷史劇《慧眼考官》參加福建省首屆農村職業劇團創作會演。莆仙戲仍是界山、南埔、後龍等鎮民間歡慶的重要節目,每逢重大民俗節日,甚至老人慶壽,孩子考上大學,都請來莆仙戲劇團。最為隆重是演“文武台”,即請來兩個戲班,在村裡各搭一處戲台同時演出,莆仙戲的引入,也帶來了與北管音樂不同特色的的莆仙音樂,豐富了生活。

地理環境


界山鎮位於湄洲灣港南岸的泉港區北部,和仙游縣楓亭鎮山水相接。東面沿海,西面與塗嶺鎮接壤,南面與南埔鎮接壤,北面與楓亭鎮接壤。東北望臨莆田市城廂區東海鎮、靈川鎮,東南望臨莆田市秀嶼區忠門鎮、笏石鎮東埔鎮月塘鄉湄洲鎮等。自1999年從惠安縣南埔鎮析出,界山鎮今轄13個行政村202個村民小組。界山鎮交通條件十分便捷,324國道、福泉高速公路、福廈高速鐵路、福建沿海大通道、南楓路貫穿全境,北臨仙游楓亭火車站和福泉高速公路楓亭出入口,東臨泉港沙格萬噸碼頭,南臨漳泉肖鐵路南埔站。全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社會事業日新月異。界山鎮北邊3.5公里處的滄溪村有一個高速公路(仙游楓亭)互通口,北邊3公里處的輝煌村后肖有一個仙游楓亭動車站。小車可通過界山鎮界山村的324國道,往北直走2公里(楓亭鎮段)就到了楓亭塔斗山附近的楓亭紅綠燈路口,右拐至楓亭東路東段(輝煌馬厝村路),往東走1公里路可直達楓亭火車站,到了楓亭火車站往北走100米可到楓亭高速路口。或者在南埔鎮的大埔村和埔尾村交界處的高速路口上高速往北走,下一個出口就是仙游(楓亭鎮)出口,一出來就是仙港大道,沿著仙港大道往南走100米就是仙游火車站。界山鎮區域內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小學11所,程式控制電話遍及全鎮的移動基站使通訊暢通無阻。本地民風淳樸,社會穩定,人文古迹眾多,有唐朝的槐山古窖址、留有弘一法師遺跡的千年古剎清蓮庵、康熙年間的九峰山烽火台和即將動工建設的界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隨著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啟動和泉港大開發大建設步伐的加快,界山鎮經濟建設煥發出蓬勃生機,已初步形成石化、倉儲、碼頭、鹽業、農業綜合開發製造業、服裝鞋帽、食品加工、海上運輸、休閑旅遊等支柱產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界山鎮概述圖 2張
界山鎮概述圖

自然資源


界山村充分利用山多、林多、果林生長條件好等優勢,大力種植蘆柑、晚熟龍眼、枇杷等特色果樹,發展果林、蔬菜、畜牧、花木等產業,年產值600多萬元。同時,積極引進服裝、針織、鞋業等勞動加工密集型企業20多家,發展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和服務業等非農產業,為農民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行政區劃


界山村:轄蚵寨、交界、南山、石鼻、東邱、清厝等6個自然村。
鳩林村:轄南庄、港西等2個自然村。
河陽村:轄潘厝1個自然村。
鵝頭村:轄鵝頭、窯鄭、牙口等3個自然村。
玉湖村:轄東陳、新東陳等2個自然村。
陳張村:轄東張、青楓林等2個自然村。
玉山村:轄羊角山、鐵打墘等2個自然村。
獅東村:轄東吳、蔣厝等2個自然村。
大前村:轄前潘、長潭仔、大路等3個自然村。
東涼村:轄厝場、樓仔下、下涼尾、東潘、后帝、新宅等6個自然村。
下朱村:轄下朱、下朱尾等2個自然村。
槐山村:轄槐窯、上庄、格頭等3個自然村。
嶺頭村:轄嶺頭、浮洋、海頭、南邊、橋仔頭、下涼、大門頭、洋麵、前爐格、下窯等10個自然村。

經濟


2005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4億元,村財收入1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50元。近年來,界山村的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工作紮實推進,成效顯著。2002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先進單位”,2003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八屆“文明村”稱號。

社會


科技示範

“十一五”期間,主要科技示範內容:
①建設科技示範場。扶持天馬農業綜合基地、界山林場,申報建設泉州市科技示範場。
②建設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重點扶持天馬山農業綜合開發基地,聘請泉州市農科所園藝中心主任林文忠副研究員為果樹技術專家顧問,創建泉州市科技特派員果樹示範基地。
③建立科技示範戶。重點扶持林惠仁、吳加天、柯建新、柯明貴等4個專業戶,申報泉州市科技示範戶。
④創建界山村龍眼合作社,組建龍眼協會。
⑤建設農村科技信息化示範村。申報建設泉州市農村科技信息化示範村,建立泉州市遠程科技培訓節點(星火培訓課堂)和科技文化活動場所,配備1名管理人員,聘請2~3名信息員。每年組織3~4次村民科技培訓,培訓人數300~500人次。
⑥培養農民技術員2~3人,星火科技帶頭人3~5人。
⑦發展特色產業,組織實施龍眼“冬寶9號”等新品種引進示範及高接換種、枇杷優質豐產栽培技術、速生林豐產栽培技術、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等科技開發項目3~4項。
⑧加快實施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工作。
至2010年,預計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2.82億元,年均增長15%;村財收入177.16萬元,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0662元,年均增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