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涼村的結果 展開

東涼村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下轄村

東涼村地處泉港區界山鎮,是一個行政大村,交通便捷,沿海大通道貫穿全村,村道整潔,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村內有數家企業,青年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創業,但情系家鄉,為全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作用。全村總人口數為7381人,由七個自然村組成,分別為:赤嶼仔自然村、東潘自然村、厝涼自然村、下涼尾自然村、樓仔下自然村、后帝自然村、新宅自然村。依此組成七個黨小組,構成東涼村黨支部。目前,支部有正式黨員82名,預備黨員3名,不斷發揮黨員同志的先進性作用,壯大黨員隊伍。支部協同村委會開展全村的日常工作,深入貫徹建設服務型村委會的理念,服務群眾,為人民辦實事。為提高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了赤嶼仔休閑鍛煉場所,豐富了群眾的日常生活。伴隨著全區·

基本概況


東涼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下轄村]
東涼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下轄村]
東涼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湄洲灣南岸,泉港區的西北部,煙墩山、五岑山矗立在村東面。晴朗天氣,站在煙墩山的最頂峰,可以望到“烏龜島”。沿海大通道西北連獅東村、大前村,東南接下朱村,中部村道直達308省道,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風景秀麗。1958年期間,隸屬超先公社、南埔公社管轄。現在隸屬界山鎮的行政村。東涼村區域面積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60畝,轄七個自然村。全村總人口7389人,共1586戶。七個自然村中,赤嶼仔、后帝分別為朱姓、張姓,其它自然村均為陳姓。東涼行政村下屬七個自然村,分別為﹕赤嶼仔自然村、厝涼自然村、東潘自然村、新宅自然村、下涼尾自然村、樓仔下自然村、后帝自然村。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村級黨組織與村委會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有了顯著的變化。2004、2005、2008年度均被評為“先進民兵營”、 “徵兵工作先進單位”稱號。移風易俗,努力搞好二個文明建設,2007年3月、2008年2月,分別被界山鎮人們政府評為“精神文明工作先進單位”、“經濟工作先進單位”。

歷史人文


東涼村所轄各自然村較多,早期沒有固定村名。土改期間,土改工作隊常在東潘自然村陳劉鼻家中召開各種會議,時有人提議:“所轄的七個自然村,應取個較恰當的固定名稱”。故此,在綜合了所轄的幾個自然村村名的基礎上,取“東潘”的“東”字,“厝涼”和“下涼尾”當中的“涼”字,合併為“東涼”。“東涼”這個村名就一直沿襲至今。明清時屬11都良興鋪,1947年民國時設東涼保屬天馬鄉,1949年設東涼鄉屬7區區公所(塗嶺),1951年屬9區(南埔),1958年設東涼大隊屬超先公社。1961年屬南埔公社,1985年設東涼村委會屬南埔鄉。東涼村居民世居海濱,人民以勤勞、勇敢著稱,民風淳樸,人們心地善良,以農耕、小雜海的收入為主,兼營海上運輸及打工營生。域內有老人協會,下涼尾自然村的文化活動中心,東涼小學,東涼幼兒班。

經濟發展


東涼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下轄村]
東涼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下轄村]
東涼村屬亞熱帶海洋氣候,主導風向是東北風,夏季多東南風。由於氣候獨特,這裡盛產的花生顆粒飽滿,含油 量高,遠近聞名。村除了發展農業生產及畜牧業外,還致力於發展海上運輸業,現有鋼質鐵殼運輸船九艘,總噸位達3.1萬噸以上。勤勞的東涼人民還在全國各地承包各種建築業,經營各種生意。東涼村正沿著十七大精神的指引方向,努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朝著建設美麗、和諧、繁榮的東涼村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