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洛江的結果 展開

洛江

福建省泉州市轄區

洛江區(古屬泉州府晉江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位於泉州中心城區東北部的洛陽江畔。東北毗鄰惠安、仙游兩縣,西連南安市,南接豐澤區。因其轄區內有國內外著名的洛陽古橋,且境內有泉州市第二大河流--洛陽江,故取區名“洛江區”。是僑鄉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建區以來,洛江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與突出的發展成效走出了一條穩健的科學發展之路。至2003年12月,轄區面積380平方公里。人口17.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12萬人。通行閩南方言。

2018年10月,洛江區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2019年,常住人口21.9萬人,戶籍人口205435人。洛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21040萬元。

2021年5月,泉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247172人。

歷史沿革


洛江區
洛江區
唐久視元年(700),武榮州第三次建州,州治由前廢治豐州遷往東南十五里的晉江下游平原地區,即泉州市區所在地。景雲二年(711),武榮州改名泉州,並於開元年間開始修築泉州城。
1950年11月1日,政務院批准設立縣級泉州市,隸屬晉江專區專員公署。
1951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晉江縣(泉州地區時稱晉江地區)城區及城郊8個鄉為行政區域,即今鯉城區
1950年11月1日,政務院批准設立泉州市(縣級),隸屬晉江區專員公署。
1951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晉江縣城區及城郊8個鄉為行政區域。
1971年1月,晉江縣北部的河市、馬甲、羅溪3個公社及國營雙陽華僑農場劃歸泉州市管轄。
洛江[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洛江[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1985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晉江地區行政公署,設立泉州市(省轄地級市),實行市帶縣體制。
1997年6月3日,根據“大泉州”發展規劃的需要,國務院批准泉州市增設豐澤、洛江2個區,原鯉城區行政區域調整為三個市轄區,1997年09月29日,洛江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
2003年12月,全區共轄有萬安、雙陽2個街道辦事處,河市、馬甲、羅溪3個鎮,虹山1個鄉,11個社區居委會,74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洛江區介於東經118゜33ˊ~118゜42ˊ,北緯24゜56ˊ~25゜19ˊ之間。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地帶,泉州中心市區東北部,地處風光秀麗的洛陽江畔,東北毗鄰惠安、莆田市仙游兩縣,西連南安市,南接豐澤區。是泉州中心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閩東南新興起的城區。
洛江
洛江

地形地貌

洛江區地貌屬福建東部沿海花崗岩丘陵與平原地貌區的一部分,地勢北高南低。地貌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河谷盆地、灘塗等類型,以丘陵為主。

氣候特徵

洛江區俯瞰
洛江區俯瞰
洛江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5℃~20.7℃,北部山區羅溪、虹山無霜期285天,降雨量1200~1550毫米,3~9月為濕季,降水量佔全年80%強,10月至翌年2月為乾季,降水量不足全年的20%;季風氣候明顯,夏季盛行東南風,多熱帶颱風,冬季以東北風居多,海風大。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區內礦產資源以非金屬尤其是土、石資源為主,瓷用高嶺土、輝綠岩、紫色岩儲量豐富。

土地資源

共有耕地面積4444.48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5146.67公頃,森林覆蓋率62.2%。占市區2/3的土地。

行政區劃


洛江區轄2個街道、3個鎮、1個鄉。
下轄區劃
萬安街道萬福社區橋南社區后埭社區杏宅社區琯頭社區
塘西社區院前社區
雙陽街道陽江社區朝陽社區新陽社區新峰社區新嶺社區
新南社區前埭社區前洋社區南山社區坪山社區
陽山社區
羅溪鎮三村村前溪村新東村柏山村三合村
建興村安內村翁山村永生村東方村
大路腳村鐘山村廣橋村雙合村洪四村
雙溪村后溪村
馬甲鎮爐田村梧峰村二甲村后坂村就南村
溪北村溪林村潘內村馬甲村杏川村
永安村仰恩村洋坑村新庵村彭殊村
梅嶺村祈山村新生村新建村新民村
前安村蔡內村義山村西頭村
河市鎮新告村鳥關村市田村白洋村山邊村
官洋村爐田村莊田村河市村南塘村
溪井村溪山村蛟南村嶺客村壇頂村
浮橋村霞溪村梧宅村下堡村溪頭村
厝斗村
虹山鄉白鳳村蘇山村虹山村松角山村前坂村

人口民族


人口

發展中的洛江區
發展中的洛江區
2003年末,總戶數41432戶,總人口17094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129人。
2010全區常住人口為18718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6007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118人,增長16.94%,年平均增長率為1.58%。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4723人,佔50.6%;女性人口為92466人,佔49.4%。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2.44。
2019年末常住人口2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萬人。戶籍人口205435人,其中:男性106709人,女性98726人。
2021年5月,泉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247172人。

民族

洛江區居住民族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

經濟


綜述

洛江區工業生產
洛江區工業生產
2009年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52億元,增長10.4%;財政總收入6.21億元,增長11.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77億元,增長18.4%,基本完成區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2009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6.29億元,增長6.8%。房地產業完成投資6.21億元,全年商品房預售合同備案面積45.17萬平方米,增長131%;實現銷售總額21.07億元,增長167%
2013年1-9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22億元、增長13.1%。其中,農業增加值2.27億元、增長0.4%;工業增加值57.66億元、增長14.4%;建築業增加值6.38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21.08億元、增長10.1%。完成農業總產值4.23億元、增長1%;公共財政總收入10.04億元、增長11.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32億元、增長21.30%;農民人均收入8647元、增長1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27億元、增長2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3億元、增長17.6%;出口商品總值(海關口徑)2.79億美元、增長6.8%;實際利用外資(歷史可比口徑)4206萬美元、增長8.8%。
2019年,洛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21040萬元,增長8.8%,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9918萬元,比上年增收2909萬元,增長2.5%,加上上划中央收入92655萬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合計完成212573萬元。
全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227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27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5人。

工業經濟

2012年全區億元以上工業企業達69家,比上年增加7家,累計實現產值191.2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86.5%,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
2013年機械機電、輕紡鞋服、樹脂陶瓷等三大行業累計實現產值149.9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75.6%,增長17.4%。
2019年,洛江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90億元、增長15.5%;工業增加值增長10.5%,超年度預期1.9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通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機器換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機械裝備、紡織鞋服和工藝製品三大主要行業分別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0億元、160億元和80億元,分別增長6.5%、17%和15%。智能裝備行業加快集聚,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0億元、增長26%,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18.5%;紙類衛生用品行業發展態勢良好,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7億元、增長30%。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三一築工(泉州)建築科技產業園項目簽約,精鎂機械、維盾電氣等一批項目建設接近尾聲,鐵拓機械改擴建工程、新源重工等項目建成投產。
2019年,洛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20%。13個省市級重點工業技改項目完成投資11.4億元。

農業經濟

洛江鄉村景觀
洛江鄉村景觀
水稻是洛江區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1950年,水稻播種面積13.31萬畝,總產量18778噸,分別占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和總產量的55.17%和56.91%。1983年,播種面積14.69萬畝,總產量55848噸,至1992年,全區水稻播種總面積13.46萬畝,總產量53995噸。
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10353元,增長12.3%。其中,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分別為7175、2689、146、343元。
2019年,洛江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5億元、增長2.5%;
2019年糧食播種面積2.96萬畝,總產量1.2萬噸。建設智能溫室大棚4500平方米,“森林人家”達到8家;全區林下利用林地面積3.15萬畝,實現林下經濟產值1.2億元。完成木蘭溪洛江區虹山段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完成水利投資1.26億元。推廣適合洛江區的農機具168台(套),完成53個益農信息社建設。

第三產業

2019年,洛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5億元、增長12.5%;限額以上批零住餐銷售額實現79.4億元、增長18%。限額以上汽車銷售額達19.5億元、增長10%,佔全區限額以上零售額的75%。出口商品總值(海關口徑)46.6億元、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4.7億元、增長226.5%;
泉州國際商務城入駐企業和個體工商戶40餘家;泉州網商虛擬產業園洛江分園區入駐企業660家、個體戶1.6萬家。全區約1400家應用網路銷售企業網路零售累計達44.81億元。現代物流業取得突破,新宜泉州樞紐物流中心開工建設,德邦物流東南基地、安必信電商及供應鏈區域總部、泉州汽車後市場供應鏈基地等項目簽約落地。

文化


語言

全區通行閩南語的泉州話。

交通


公路

福廈高速公路泉州出入口緊靠中心城區,福廈高速鐵路和瀋海、泉三兩大高速公路以及324國道、307省道橫貫境內。

水路

晉江航道:分東西二溪。東溪幹流長99.8公里,其中永春以下原可通航,里程63.8公里。西溪幹流長131.6公里,其中湖頭以下原可通航,里程99.5公里。東西溪在南安雙溪口匯合后,經石礱、金雞進入鯉城區金浦河段,經浮橋、順濟橋、法石、蟳埔與洛陽江匯合注入泉州灣

社會


科技事業

洛江區
洛江區
1952年,馬甲鄉新生村農民從當地晚稻高稈閩冬中穗選繁育晚稻新生種。
1980~1989年,泉州市農技站利用孤雌生殖誘導育種方法,培育出水稻優質品系孤優3號。
2011年“瀝青混合料再生烘乾滾筒”專利獲福建省2011年度專利獎勵二等獎,《一種水性天然抗菌內牆塗料及其生產方法》項目榮獲2011年泉州市專利獎金獎。
虹山萬壽菊
虹山萬壽菊
2012年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47項,其中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7項,省級項目9項,市級項目31項。有18個項目獲得市級以上立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個,省級科技項目5個,市級科技項目6個,為企業爭取市級以上項目無償扶持經費705萬元。6個項目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立項,獲國家無償資助480萬元。組織實施兩批共28個區級科技項目,下達科技研發經費214.5萬元,其中第二批項目為企業自主創新獎勵項目。
2012年全區有16個項目通過省、市科技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驗收,其中國家項目1項、省級項目5項、市級項目10項。同時對09、10年立項已到期的區級項目進行驗收。

文衛事業

洛江區交通圖
洛江區交通圖
2012年12月13日順利圓滿完成區文化館開工奠基儀式;制定《村級文化活動示範中心建設標準》,完成7個村級文化活動示範中心的建設;制定下發《洛江區群眾性文化激情廣場配置標準》,建設馬甲鎮和河市鎮南塘村2個激情文化廣場投入使用;投入38萬元完成萬安街道橋南、杏宅、塘西,雙陽街道新峰、坪山、新陽等6個社區書屋的建設工作,並改建農家書屋13家。
2012年,洛江區各醫療衛生機構全年共計診療17萬人次,較2011年增加4.94%;住院4569人次,6家基層醫療單位2012年全年醫療業務收入2479.7萬元,較2011年增加26%。雙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國家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稱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實驗室計量資質、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資質三項認證,均填補洛江區空白;全區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均達到國家標準。

教育事業

高校仰恩大學
中學虹山中學、奕聰中學、羅溪中學、馬甲中學、就南中學、河市中學、雙陽中學、泉州十一中
小學虹山中心小學、羅溪中心小學、馬甲中心小學、河市中心小學、雙陽中心小學、萬安中心小學、洛江區實驗小學
其它洛江區教師進修學校、泉州南少林國際學校、泉州敬德職業技術學校、泉州交通職業技術學校

旅遊


洛陽古橋

洛陽橋
洛陽橋
洛陽橋,位於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
北宋皇祜五年(公元1053年)到嘉祜四年(公元1059年),歷七年時間,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寰宇。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
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大地震,橋樑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禮修復;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蔡廷鍇軍長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公路橋,橋面增高2米。
1993年3月--1996年10月,國家撥出600多萬元專款,實施洛陽橋保護修復工程。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即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施琅陵園

洛江[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洛江[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施琅陵園位於河市鎮鶴頂山,墓地坐東北朝西南,佔地6800平方米,墓庭隨山勢分7層而下,兩對石雕文武官立於最上層墓庭左右兩旁;下一層依次對列石馬、石虎、石羊,造型各異、神態逼真;往下各層分別為“欽賜祭葬”碑坊,清康熙皇帝第一、二、三次“皇清諭祭”碑亭和“皇清敕建”碑亭;一對約8米高的石望柱分立墓庭左右兩側,間距為137米;“山河礪帶”山門坊屹立於陵墓前。周圍環繞的相思樹、松樹、叢林等形成一道天然的翡翠屏。

俞大猷公園

俞大猷公園
俞大猷公園
位於洛江河市鎮的俞大猷公園,是為紀念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而建的。作為泉州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園佔地800多畝。公園建有10.5米高的俞大猷立像、古城靖國門、陳列館、國術館、嘯卧亭、彈亭、田螺姑娘塑像等,正氣堂金碧輝煌,石牌坊列陣而立,與石像前的茵茵綠草,共同在訴說著一位英雄不朽的歷史。

虹山瀑布

虹山瀑布
虹山瀑布
虹山瀑布位於虹山鄉,海拔高六百餘米,年平均溫度低於市區4至6攝氏度。蜿蜒的溪水從80多米的斷崖中飛流而下,濺起的水霧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一圈圈美麗的彩虹,虹山瀑布因而得名。我國古代史學家方誌、何喬遠遊歷至此地有感而詩曰“紅日照天地,飛雪白紛紛;道者偶來此,雷霆殊不驚”。

獲得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