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府
建寧府
建寧府,古地名,府治今建甌市,地處今福建省北部。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升建州為建寧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隸屬江浙行中書省杭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為建寧路,屬福州行中書省,置錄事司,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為建寧路總管府;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置建寧分省。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罷錄事司恢復建寧府。清承明制。清建寧府治建安、甌寧(今福建省建甌市)。轄建安(縣治在今福建省建甌老城東半部)、甌寧(縣治在今福建省建甌老城西半部)、建陽(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浦城(今福建省浦城縣)、政和(今福建省政和縣)、松溪(今福建省松溪縣)共7縣。1913年廢建寧府。
建寧府:沖,繁。隸延建邵道。明領縣八。雍正十二年,割壽寧屬福寧。東南距省治四百八十里。廣四百九十五里,袤四百三十里。北極高二十七度四分。京師偏東二度。領縣七。
建寧府
建安沖,疲,難,倚。府東南。東北隅:黃華山。城南:覆船山。東北:馬鞍山。東南:象山。西南:龍池。建溪亦曰建江,二源:松溪東北自政和入,屈西南,左合川石漈,右東遊、橫谷、坤口、千源諸溪,又西南,左合東萇溪、沙溪,至城東南為東溪;又西,西溪自甌寧逕城西南來會,是為建溪。又南逕太平驛,右合古老嶺、下溪、秦溪及其支津,左納百丈溪、房村口溪,入南平。雙溪、大官陂各溉田十一頃。迪口縣丞。房村巡司。太平一驛。
甌寧沖,繁,倚。附府西北。北:天湖山。西北:烏石。東:東山。城西:龍首。城南:覆船。東北:天堂。西溪二源:建陽溪自縣入,東南逕葉坊驛;柘溪自浦城入,迤西南,左合蓬嶺水來會,為雙溪口,又南,右合吉陽溪、興賢溪、躍鱗溪,左紫溪、宜均溪,至城北分流,複合於臨江門外,是為西溪。百丈溪出縣西北山,合登仙里水,東遊溪出東北侖口,併入建安。巧溪出西黃源嶺,入順昌。鳳坑水出東北白石山,東入松溪。將軍山下陂溉田千餘頃。吉陽、營頭二巡司。葉坊、城西二驛。
建陽沖,疲。府西北百二十里。城西隅:大潭山。西三十里,太平、九峰、唐石。西北:蘆峰。北:闌干。東北:硯山。南:蓮台。西南:五峰。建陽溪亦建溪,二源並西北:崇溪自崇安入,曰北溪,左合陳溪,又南折東,左合芹溪,至河船,右合石船溪,左錦溪及油溪,屈西南至城東南;西溪出西北毛虛漈山,會竹溪、瓦溪,屈南,右合化龍溪,折東,右合莒溪、馬伏溪,左龍口溪,逕玉枕峰西,又東來會,是為建溪,亦曰交溪。迤東南逕樟灘,左合窯溪、將溪,右長湍溪、吳墩溪、徐墩溪,入甌寧。油陂溉田五十頃。西:麻沙鎮。南:蓋竹鎮。南槎巡司。建溪一驛。
崇安沖,繁。府西北二百四十里。南:武夷山,道書第十六洞天,周百二十里,峰三十六,巖三十七,岸壁紅膩,稜疊可愛。北:黃石。東北:濟拔。西北:三髻。西:白華。東:仙洲。東南:寨山。崇溪二源:東溪出東北石臼里。匯岑陽、寮竹諸山水,西南,左合小渾溪,右浴水溪、嵐溪、新豐溪,至大渾里,右合大漈溪,又西南至林渡;西溪出西北分水嶺,會大安源、雙溪,又東,左合溫林、觀音二寨水來會,是為崇溪。又南過押衙洲,分流複合,逕城東,右合黃龍溪。又南,左合梅溪,迤西右合九曲溪,屈南至黃庭,右合黃石溪及籍溪,又東南入建陽,為北溪。蘆陂溉田萬餘頃。鎮二:溫嶺、黃亭。五夫里巡司。興田、裴村、大安三驛。
浦城沖,繁。府東北二十七里。治黃華山南麓。城東隅:越王山。城北:橫山。東北:太姥、蓋仙、仙霞嶺。南:回隆。西南:西陽。東南:金斗。柘溪、南浦溪出東北柘嶺西南,右合灰塢漈、上溪,左半源、漁倉、里洋諸水,又西,右合漁梁溪,左官田溪,側城西南,凍蕤夾岸,亦曰梅花溪。新溪出西北百丈山,合洪源溪來會,是為柘溪。又南,右合東源溪,左大石溪,又西南,右合臨江溪,左富嶺溪,逕曹村,右合石陂溪,又南入甌寧。北盆亭溪,西會小竿嶺、梨嶺水,詹溪,入江西廣豐,注信溪。富嶺,縣丞治。鎮一:漁梁。巡司二:廟灣、溪源。驛二:小關、人和。
松溪簡。府東百六十里。治蹲獅子山南麓石壁山。東:王認山。東南:七峰。西:皆望。東北:鸞峰。松溪二源,分出浙江龍泉小梅、慶元溫嶼而合,逕木城隘入。西南逕舊縣塘,左納新窯水,又西,右納松源溪,又西至城東南,右合杉溪、白石溪,又西南入政和。吳村,縣丞駐。渭田巡司。
政和簡。府東百四十五里。東:池棟山。東南:大風。南:飛鳳、洞宮山,道書三十七洞天。東北:天柱峰。西北:南禪。松溪自其縣入,逕常口,迤東南至西津渡。七星溪逕鐵山口,合石龜溪、胡屯溪,又西合茶溪,逕城南合官湖,又西南來會。又南,亦曰當陽溪,左合小層溪,右山表溪,入建安為東溪。東北新阬水,出天柱山,東南雙澗溪出溪門嶺,合下園溪、李洋水,併入壽寧。又南和溪出西表嶺,入寧德。范屯諸陂四十有四。下庄巡司。又苦竹廢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