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縣

福建省漳州市下轄縣

南靖縣,古稱蘭水縣,元至治二年(1322年)置南勝縣,隸屬福建省漳州市,至正十六年(1356年)改名為南靖縣。1985年始隸屬漳州市,地處漳州市西北部,面積1962平方公里,人口305259人,下轄11個鎮,2019年8月,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區地合一,九龍江西溪南岸靖城鎮所屬18個行政村劃歸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

南靖縣東南與薌城區、龍海市毗鄰,東鄰華安縣,西連永定縣,北與龍岩市、漳平市接壤,南界平和縣。古稱蘭水縣,元至治二年(1322)置縣,介於北緯24°26′20″~24°59′58″,東經117°0′12″~117°36′36″之間。東西寬60公里,南北長80公里,全境土地面積1961.58平方公里,摺合294.24萬畝。1990年,全縣劃分為6個鄉、4個鎮、1個國營華僑農場,下轄172個村民委員會、8個作業區、9個居民委員會,1915個村民(作業)小組,總戶數74521戶,其中農業戶66099戶,總人口305259人。絕大部分是漢族,少數民族17個574人,講閩南語,書洋鎮梅林鎮部分村講客家語。縣城山城鎮,距離漳州市薌城區36公里,距廈門90多公里,319國道、漳龍高速、龍廈鐵路穿境而過。有船場溪、龍山溪、永豐溪3個水系,匯入九龍江西溪。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4%,素有“樹海”、“竹洋”之稱。

南靖是漳州市重點僑鄉和台胞重要祖籍地之一,有海外華人華僑3萬多人,南靖籍台胞100多萬人,是漳州市重點僑鄉和台胞祖籍地之一。蕭萬長、呂秀蓮等台灣知名人士祖籍地均在南靖。境內有各類土樓15000多座,其中大造型土樓1300多座,堪稱“土樓王國”、“土樓故里”。2019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

2019年,南靖縣生產總值(GDP)374.8億元,比上年增長7.7%。

歷史沿革


南靖縣建築
南靖縣建築
南靖縣地域商代屬揚州,周和春秋為七閩地,戰國為閩越地,即百越族居住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征服百越族及其邊境其他民族后,全國分為36郡(后擴建為46郡),閩越故地被劃為閩中郡,南靖屬之。
秦滅亡后,在楚漢之爭中,由於無諸和徭棄楚從漢,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后,便正式承認無諸為閩越王。今南靖一帶屬閩越國轄地。
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廷為強化閩越故地統治,在閩越故地建置冶縣,東漢時更名為侯官縣,隸屬會稽郡,縣治在冶(即今福州)。冶縣是福建最古老的縣,南靖屬之。南靖為閩地,北宋地理全書《輿地廣記》記載福建全部(漳州等)為閩地。
三國·東吳永安三年(260年),會稽郡南部另建置建安郡,南靖屬建安郡侯官縣。
晉太康三年(282年),由於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析建安郡部分地域建置晉安郡。晉安郡,郡治在侯官縣(今福州),郡設置晉安等8縣,南靖屬晉安縣。
南北朝·梁天監年間(502~518年),析晉安縣地分建蘭水縣(待考),南靖屬之。隋開皇十二年(592年),蘭水縣併入龍溪縣,不久龍溪縣撤銷併入南安縣,不久南安縣也撤銷,直到100多年的唐朝中期漳州一帶才再設縣: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二月初九日,割泉州南部龍溪縣南部原綏安縣地域建置漳州(此時泉州州駐地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視年間(西元700年)才最後定設州,前面幾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設置了漳州,並置漳浦、懷恩2縣。今南靖縣大部分地域屬漳浦、龍溪縣。大曆十二年(777年),汀州龍岩縣歸屬漳州。漳州轄漳浦、龍溪、龍岩3縣。今南靖轄地屬3縣交界地域。
元至治二年(1322年),析龍溪、龍岩、漳浦3縣交界地域建置南勝縣,治所在今平和南勝,后遷縣治於今平和舊縣,隸屬福建省漳州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南勝縣治遷至蘭陵(今靖城),改名南靖縣,仍隸屬漳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漳州路改為漳州府,南靖屬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福建按察分司置寧武道、延汀道、漳泉道三道,漳州府屬漳泉道,漳泉道管轄泉州、莆田、漳州。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福建按察分司調整合併為建寧道、福寧道二道,漳州府屬福寧道,福寧道管轄福州、寧德、泉州、莆田、漳州
清順治元年(1644年),明亡。福王朱由崧(弘光)立於南京,南靖屬之。
順治二年六月,鄭鴻逵黃道周等奉唐王朱聿健(隆武)於福州,南靖屬朱聿健據地。
順治三年十月,清大將軍貝勒孛羅率兵平定閩粵,漳州歸清,南靖亦歸附。
清襲明制,漳州仍設府,隸屬福建省布政司,南靖屬之。
民國1年(1912年)廢府、州、廳,福建省實行省、道、縣3級地方政制。道的設置分為東路、西路、南路、北路4道;今漳州各縣屬西路道,南靖屬之。
民國3年6月,全省依原轄區域設置閩海、廈門、汀漳(前汀漳龍道)、建安4道。南靖屬汀漳道,道所在漳州。
民國14年,廢道。福建省實行省、縣2級地方政制,各縣直屬福建省。
民國21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東征漳州,成立閩南革命委員會,南靖屬之。同年5月,龍岩、南靖、漳平交界處成立南平區蘇維埃政府,南靖受其管轄有紅畲、半嶺、月水、迎坑等地;科嶺成立靖北蘇維埃政府,受其管轄有南靖、平和、永定、龍岩4縣邊區地帶。
民國22年11月20日,以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十九路軍將軍為核心,聯合國民黨內一部分抗日反蔣勢力,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月11日,將福建劃分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4省和福州、廈門2個特別市,南靖屬龍汀省。
民國23年1月,由於蔣介石重點圍攻及其他原因,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同年7月,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全省劃分為10個行政督察區,南靖屬第六區,區署在漳浦。同年,中共閩南特委在平和歐寮成立靖和浦縣蘇維埃政府,管轄南靖、平和、漳浦3縣交界地帶。
民國24年,全省改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1個市,原第六區改為第五區,南靖屬之。
民國35年,南靖縣劃歸第六行政督察區,區署在龍岩。
民國36年4月,全省行政督察區重新調整,南靖又歸屬第五行政督察區。至民國38年9月,南靖縣行政區歸屬不變。
南靖縣政區圖
南靖縣政區圖
1949年10月,縣人民政府成立時,為了支前工作需要,進行第1次行政區劃分,將全縣劃分為6個區,下轄2個鎮、13個鄉,接管原國民黨縣政府的159個保和1588個甲,原第五行政區改為第六行政區,南靖屬之。
1950年3月14日,第六行政區改為漳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南靖屬之。
1950年9月14日,漳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福建省人民政府龍溪地區專員公署,南靖屬之。
1950年11月,隨著地方政權建設,撤銷國民政府的地方保甲制度,進行第二次行政區劃分,為了便利於開展土地改革,劃出第一區船南鄉建立第七區,區人民政府設在船場墟,全縣設置7個區,下轄1個鎮、118個鄉。
1952年7月,進行第3次行政區劃分,為了有利於工作開展,劃出第四區和溪鄉和第五區奎洋鄉,合併建立第八區,區人民政府設在和溪墟。同年,全縣設置8個區,下轄1個鎮、117個鄉、31個居民小組。
靖城鎮風景
靖城鎮風景
1954年11月,第一區劃出豐田鄉創辦地方國營南靖寶林農場,範圍僅限於東方、寶林2個作業區所轄的含口寨、洲仔頭、頂洲、新墟。1958年9月,範圍擴大到鳳安、溪洲、東缽、鴻缽、東田、山邊、塗尾、葛山、下戴、山苑、橋頭、鍾古、下碑、雁塔、院前和平和縣的黃井等地,農場名稱改為福建省地方國營南靖豐田農場,劃歸省直接管轄。1959年,範圍縮小,僅保留豐田、寶林、鳳安、紅星、五洲、八坪等地,場部原來在新樓仔埔,1973年搬遷橫山頭。
1955年9月5日,進行第4次行政區劃分,第三區、第四區合併組建金山區,各區名稱亦改用駐地名稱。同時,組建水上鄉(船民組織)。全縣共設置7個區、2個鎮、1個場、126個鄉、31個居民小組。
1956年5月15日,撤銷靖城、和溪2個區,保留山城、龍山、長教、船場、程溪5個區。1957年2月19日,因劃出程溪區8個鄉歸龍溪縣管轄,全縣共設置4個區、1個場,下轄1鎮53鄉。
1958年2月,全縣撤區並鄉。設山城鎮和六安、三卞、湯坑、葛山、豐田、靖城、古湖、古棠、寶斗、龍山、南坑、高德、金山、馬公、和溪、永溪、奎洋、長教、梅林、曲江、書洋、世祿、龍坑、梧宅24個鄉,以及國營寶林農場。
1958年9月,全縣撤銷鄉(鎮),組建成上游、靖城、棠溪、燈塔、超美、紅旗、衛星、躍進、東方紅、乘東風、超英11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84個耕作管理區。1959年11月,公社名稱改用駐地名稱。撤銷棠溪公社,其轄區分別歸入山城、龍山2個公社。
1963年3月,劃出山城公社城關生產大隊,恢復山城鎮建制;年底,全縣共轄1個鎮、10個公社、1個國營農場。
1967年4月1日,龍溪地區專員公署癱瘓,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龍溪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南靖屬之。
1968年5月,龍溪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南靖屬之。
1969年,撤銷山城鎮建制,改為居民大隊,歸山城公社管轄。
1976年,對部分公社所轄生產大隊適當調整合併。全縣共設置10個公社、1個國營農場,下轄168個生產大隊、5個作業區。
1978年3月,龍溪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龍溪地區行政公署,南靖屬之。
1980年9月,重新建立城關鎮。全縣共設10個公社、1個鎮、1個場,下轄169個生產大隊、3個居民委員會、5個作業區。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村。11月4日,靖城鎮增設蘭陵居委會;年底,全縣共設置2個鎮、9個鄉、1個場,下轄5個居委會、169個村、5個作業區。
1985年5月14日,龍溪地區行政公署改為漳州市人民政府,南靖屬之。
1985年10月3日,奎洋鄉增建嶺頭、光祠2個村。1986年9月18日,龍山鄉增建金杉村。
1987年4月16日,撤銷山城鄉,併入山城鎮;1988年12月29日,龍山、船場2鄉改為鎮。
1990年,南靖縣共設4鎮(山城、靖城、龍山、船場)、6鄉(金山、和溪、奎洋、梅林、書洋、南坑),共轄9個居委會、172個村。
1997年,南靖縣面積1961.6平方千米,人口33.4萬,轄8個鎮、2個鄉:山城鎮、靖城鎮、龍山鎮、金山鎮、和溪鎮奎洋鎮南坑鎮船場鎮、書洋鄉、梅林鄉。境內有1華僑農場。縣政府駐山城鎮
2000年,撤銷書洋鄉,設立書洋鎮;撤銷梅林鄉,設立梅林鎮。區劃調整后,南靖縣轄11個鎮。
2014年9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南靖高新區(南靖縣靖城鎮),圓山新城(龍海市顏厝鎮、九湖鎮以及薌城區橋南片區)、薌城區天寶鎮、大房農場、金峰開發區和龍文區藍田開發區成立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圓山新城和靖城園區為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直管園區。靖城鎮屬於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行政區劃仍屬南靖縣。
2021年1月27日,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與聖馬利諾共和國聖馬利諾市簽署合作意向書,兩地將以法圓山(田螺坑土樓群)、聖馬利諾市提塔諾山等兩個世遺景區友好交流為切入點,推動在文化、藝術、旅遊、經貿等多領域合作。

地理環境


地貌

境內因受燕山運動晚期新華夏系構造的影響,形成2條以北北東向壓性及扭性斷裂褶皺帶,東部受福安上坪褶斷帶影響,西部受漳平梅林斷裂帶所控制,構成縣境複雜的地貌輪廓,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最高1390.9米,最低6.1米,相對高度差1384.8米。由於峰谷交錯,山河相間,形成了許多向南開口的馬蹄形優良小環境,對發展亞熱帶經濟作物、林木及某些熱帶作物十分有利。地貌依次可劃分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等4個類型區。

氣候

南靖田螺坑土樓群
南靖田螺坑土樓群
全年平均氣溫21.5℃,比歷年高0.4℃,屬偏高。最高氣溫38.9℃,出現在8月2日,其中≥35℃的高溫日數有48天,≥37℃的高溫天氣日數有7天;最低氣溫-0.5℃,出現在1月11日,終霜日為1月17日,初霜日為12月21日,無霜期從2009年1月18日至2009年12月20日,共計337天。
2009年降水量1235.2毫米,比歷年少560.2毫米,屬異常偏少年份。全年日降水量≥0.1毫米日數有127天,≥50毫米日數有2天,受6月27日“浪卡”外圍雲系影響,降雨量50.0毫米;10月1日受高空槽東移影響,降雨量54.8毫米。

水文

境內溪澗縱橫,大小河流共有72支,總長1066公里,河網密度為0.54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積1847.9平方公里,集雨面積3419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積4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船場溪、龍山溪、永豐溪3條;50平方公里以上,400平方公里以下有象溪、永溪、河坑、西坑、科嶺、亭仔角、涵溪、省山、山城溪9條。

降水

全年降水量1235.2毫米,比歷年少560.2毫米,屬異常偏少年份。全年日降水量≥0.1毫米日數有127天,≥50毫米日數有2天,受6月27日“浪卡”外圍雲系影響,降雨量50.0毫米;10月1日受高空槽東移影響,降雨量54.8毫米。
季節變化:冬季(12月至2月)雨量222.6毫米,比歷年多49.4毫米,屬偏多;春季(3月至5月)雨量302.8毫米,比歷年少212.8毫米,屬偏少;夏季(6月至8月)雨量506.0毫米,比歷年少266.7毫米,屬偏少;秋季(9月至11月)雨量213.4毫米,比歷年多103.2毫米,屬偏少。
月際變化:1月、11月和12月份雨量異常偏多,2月份雨量偏多,6月和7月份雨量正常;9月份雨量異常偏少,3月和8月份雨量顯著偏少,4月、5月和10月份雨量偏少。

日照

全年日照時數1976.3小時,比歷年多140.5小時,屬正常年份。
季節變化:冬季日照時數478.9小時,比歷年多86.9小時,屬偏多;春季日照時數352.4小時,比歷年多36.8小時,屬正常;夏季日照時數593.8小時,比歷年多4.0小時,屬正常;秋季日照時數594.5小時,比歷年多56.5小時,屬正常。
月際變化:1月份日照時數顯著偏多,5月、10月份日照時數偏多,12月份日照偏少,其它各月份日照時數均屬正常。

地表水

南靖縣地處九龍江西溪上游,境內河流主要有船場溪、龍山溪、象溪等,均屬於九龍江西溪分支,根據《南靖縣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規定,各河流執行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標準,從2012年國省控斷面主要監測項目監測結果來看,河流水質達標率為94.4%。主要監測項目監測結果見附表。
縣城飲用水源水質
南靖縣城飲用水源自2008年10月起取自象溪,船場溪為備用水源。飲用水源水質執行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2012年度監測結果表明,象溪水質符合飲用水源水質Ⅱ類標準要求,船場溪備用水源9月份超標一次。

環境質量

環境空氣與酸雨情況:南靖縣城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佈於環境監測站樓頂,監測項目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2012年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濃度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具體監測結果見下表。各指標年平均濃度分別為:二氧化硫0.01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21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0.053毫克/立方米。空氣污染指數(API)52,空氣質量良,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2012年共採集降水樣本數37場,酸雨頻率84.55%,降雨pH值範圍3.77~6.72,pH均值4.73,從採集的降水樣本來看,降水酸度有惡化趨勢。
聲環境質量區域環境雜訊:南靖縣區域環境雜訊監測網格大小200×200米,共劃分為115個網格,其中有效網格115個。2012年縣城區域雜訊平均等效聲級LAeq為50.5分貝,範圍在45.8~62.9分貝之間。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物字[2010]241號《聲環境質量常規監測暫行技術規定》的規定,南靖縣城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二級,聲環境質量較好。道路交通雜訊:通過對縣城6條主要幹道6個點位進行的城市道路晝間雜訊監測,結果表明,2012年南靖縣城道路交通雜訊平均等效聲級65.1分貝,沒有超過70分貝的路段,道路交通雜訊強度等級為一級,聲環境質量好。
南靖縣地處福建省南部,是山區丘陵縣,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依次分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4個地貌類型區。其中以丘陵為主,其次是中低山地,第三是台地和河谷平原。大小河流72條,總長1066公里,主要河流有船場溪、龍山溪、永豐溪3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37.85億立方米。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耕地、山地土壤有機質豐富,肥力高。礦藏、動植物、水等資源相當豐富。颱風、暴雨、乾旱、“三寒”(春寒、五月寒、秋寒)等自然災害常造成一定損失。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南靖縣總面積1967平方公里,土地面積198666.7公頃,以丘陵地為主,占土地總面積的44.1%;其次為中低山佔39.6%;台地和河谷平原僅佔16.3%。其中山地144666.7公頃、耕地22806.7公頃(其中水田18669.7公頃、農地4137.5公頃、人均耕地0.06公頃),林地面積124866.7公頃、建設用地7466.7公頃、新開發耕地面積89.7公頃。

水資源

南靖縣河流屬九龍江西溪水系,全縣大小河流有72條,總長1066公里,流域面積1847.9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船場溪、龍山溪、永豐溪3大水系。全縣境內天然水資源總量:平均年(P=50%)20.86億立方米,偏枯水年(P=75%)16.7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人均佔有量6090立方米,水資源量較為豐富。根據2007年4月南靖縣水電農村電氣化領導小組編寫的《南靖縣“十一·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實施方案》提供的相關數據,全縣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9.2萬千瓦,2007年底已建成水電站187座,裝機容量15.8835萬千瓦(含市屬南一水電站2.0萬千瓦,省屬南二水電站2.5萬千瓦),水電資源開發率達82.7%。

礦產資源

南靖縣礦產資源豐富。縣境內經國家地質勘探隊和縣地礦部門相繼踏勘、普查,探明礦產地115處,發現礦種有金、銀、鎢、錫、鉬、鐵、煤炭、石灰石、高嶺土鉀長石、花崗岩、石英石、彩玉石、地熱、閃長岩、輝綠岩、砂岩、稀土、鉛、鋅等礦藏。列入省區儲量管理的礦區共有10處。由於經過正規地質勘探的點少,地質研究工作程度較低,致使地質資料不全,礦產儲量、礦體形態不清,嚴重製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生物資源

全縣有國家級保護野生植物29種(其中Ⅰ級保護3種、Ⅱ級保護26種);鳥類17目162種,獸類有7目55種,兩棲爬行動物47種(其中兩棲綱10種、爬行綱37種)。轄區內野生珍稀植物資源和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為資源的保護和永續利用提供有力的依據。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時間區劃沿革
元代南靖行政區劃分為2坊10里72圖。
明初沿襲元制,南靖行政區劃分為2坊10里72圖。明宣德七年(1432年),行政區劃分漸減為1坊10里17圖,后又改為1坊10里19圖。正德十三年(1518年)析清寧、新安2里建置平和縣,全縣設置為1坊5里17圖。
清初沿襲明制。乾隆七年(1742年),全縣行政區劃分為1坊5里27總。
民國時期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民國初年,全縣行政區劃分為13個區;民國17年(1928年),擴大政區範圍,13個區並成5個區;民國24年,政區範圍再次擴大,改設為3個區。同年實現聯保制度,全縣劃分為15個聯保,150個保。次年保甲重新編查,設聯保41個,甲241個;民國29年,撤銷聯保,實行區、鄉、保、甲制度,全縣仍劃分為3個區,下轄20個鄉、212個保、1909個甲。
民國32年撤銷區,設置鄉、鎮、保、甲,全縣共劃分為山城2個鎮、14個鄉,下轄184個保、1936個甲。
民國36年葛山鄉併入山城鎮,全縣行政區調整為2個鎮、11個鄉、下轄159個保、1588個甲。
1949年10月南靖縣人民政府成立時,為了支前工作需要,進行第1次行政區劃分,將全縣劃分為6個區,下轄2個鎮、13個鄉,接管原國民黨縣政府的159個保和1588個甲。
1950年11月隨著地方政權建設,撤銷國民政府的地方保甲制度,進行第二次行政區劃分,為了便利於開展土地改革,劃出第一區船南鄉建立第七區,區人民政府設在船場墟,全縣設置7個區,下轄1個鎮、118個鄉。
1952年7月進行第3次行政區劃分,為了有利於工作開展,劃出第四區和溪鄉和第五區奎洋鄉,合併建立第八區,區人民政府設在和溪墟。同年,全縣設置8個區,下轄1個鎮、117個鄉、31個居民小組。
1954年11月第一區劃出豐田鄉創辦地方國營南靖寶林農場,範圍僅限於東方、寶林2個作業區所轄的含口寨、洲仔頭、頂洲、新墟。1958年9月,範圍擴大到鳳安、溪洲、東缽、鴻缽、東田、山邊、塗尾、葛山、下戴、山苑、橋頭、鍾古、下碑、雁塔、院前和平和縣的黃井等地,農場名稱改為福建省地方國營南靖豐田農場,劃歸省直接管轄。1959年,範圍縮小,僅保留豐田、寶林、鳳安、紅星、五洲、八坪等地,場部原來在新樓仔埔,1973年搬遷橫山頭。
1955年9月5日進行第4次行政區劃分,第三區、第四區合併組建金山區,各區名稱亦改用駐地名稱。同時,組建水上鄉(船民組織)。全縣共設置7個區、2個鎮、1個場、126個鄉、31個居民小組。
1956年5月15日撤銷靖城、和溪2個區,保留山城、龍山、長教、船場、程溪5個區。1957年2月19日,因劃出程溪區8個鄉歸龍溪縣管轄,全縣共設置4個區、1個場,下轄1鎮53鄉。
1958年2月全縣撤區並鄉。設山城鎮和六安、三卞、湯坑、葛山、豐田、靖城、古湖、古棠、寶斗、龍山、南坑、高德、金山、馬公、和溪、永溪、奎洋、長教、梅林、曲江、書洋、世祿、龍坑、梧宅24個鄉,以及國營寶林農場。
1958年9月全縣撤銷鄉(鎮),組建成上游、靖城、棠溪、燈塔、超美、紅旗、衛星、躍進、東方紅、乘東風、超英11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84個耕作管理區。1959年11月,公社名稱改用駐地名稱。撤銷棠溪公社,其轄區分別歸入山城、龍山2個公社。
1963年3月劃出山城公社城關生產大隊,恢復山城鎮建制;年底,全縣共轄1個鎮、10個公社、1個國營農場。
1969年撤銷山城鎮建制,改為居民大隊,歸山城公社管轄。
1976年對部分公社所轄生產大隊適當調整合併。全縣共設置10個公社、1個國營農場,下轄168個生產大隊、5個作業區。
1980年9月重新建立城關鎮。全縣共設10個公社、1個鎮、1個場,下轄169個生產大隊、3個居民委員會、5個作業區。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村。11月4日,靖城鎮增設蘭陵居委會;年底,全縣共設置2個鎮、9個鄉、1個場,下轄5個居委會、169個村、5個作業區。
1985年10月3日奎洋鄉增建嶺頭、光祠2個村。1986年9月18日,龍山鄉增建金杉村。
1987年4月16日撤銷山城鄉,併入山城鎮;1988年12月29日,龍山、船場2鄉改為鎮。
1990年南靖縣共設4鎮(山城、靖城、龍山、船場)、6鄉(金山、和溪、奎洋、梅林、書洋、南坑),共轄9個居委會、172個村。
1991年書洋鄉析雙峰村水頭自然村設立上雙峰村民委員會。全縣設6個鄉、4個鎮、1個場,共有11個鄉級政區,領導173個村民委員會、9個居民委員會、8個作業區、1842個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金山鄉、和溪鄉、奎洋鄉、南坑鄉,設立金山鎮、和溪鎮、奎洋鎮、南坑鎮。龍山鎮增設奎山村民委員會、錦山村民委員會;奎洋鎮增設奎洋村民委員會。全縣設8鎮2鄉1個華僑農場,共有11個鄉級政區,領導9個居民委員會、176個村民委員會、8個作業區。
1995年南坑鎮設立南豐居民委員會,金山鎮設立金星居民委員會,全縣設8鎮2鄉1個華僑農場,共有11個鄉政區,領導11個居民委員會、176個村民委員會、8個作業區。
1997年山城鎮增設江濱居民委員會、城郊居民委員會、奎洋鎮設立永美居民委員會,全縣設8鎮2鄉1個華僑農場,共11個鄉級政區,領導14個居民委員會、176個村民委員會、8個作業區。
1998年書洋鄉設立書興居民委員會,梅林鄉設立梅興居民委員會,全縣設8鎮2鄉1個華僑農場,共11個鄉級政區,領導16個居民委員會、176個村民委員會、8個作業區。
1999年9月20日豐田華僑農場設立豐田鎮建制,下設3個居民委員會、6個村民委員會,全縣設9鎮2鄉,共11個鄉級政區,領導19個居民委員會、182個村民委員會。
2000年撤銷書洋鄉,設立書洋鎮;撤銷梅林鄉,設立梅林鎮。區劃調整后,南靖縣轄11個鎮。
2003年1月13日山城鎮荊西、荊江、人民、新民、中山、解放、江濱等7個居民委員會撤併整合為荊江、中山、解放、江濱四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全縣共有11個鎮級政區,領導17個居民委員會、182個村民委員會。
2007年4月11日撤銷豐田鎮橋東居民委員會。同年11月30日,靖城鎮尚寨村析十四、十五兩組建立靖安村民委員會。全縣共有11個鎮級政區,領導16個居民委員會、183個村民委員會。
2012年豐田鎮增設橋東社區居委會,全縣共有居委會17個、村委會183個。
2013年12月2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13]141號)同意將南靖高新區(南靖縣靖城鎮),圓山新城(龍海市顏厝鎮、九湖鎮以及薌城區橋南片區)、薌城區天寶鎮、大房農場、金峰開發區和龍文區藍田開發區成立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圓山新城和靖城園區為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直管園區。靖城鎮屬於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行政區劃仍屬南靖縣。

區劃詳情

至2020年南靖縣轄11個鎮,201個村(居)委會,其中村委會183個,社區居委會18個。
地區面積下設地區
山城鎮183平方公里中山社區解放社區荊江社區江濱社區
和貴社區象溪村溪邊村碧候村
山城村六安村元湖村岩前村
坎仔頭村張渠村湯坑村三卞村
翠眉村鴻坪村鴻缽村坑尾村
東田村圖美村山邊村下潘村
葛山村橋頭村鍾古村山苑村
下戴村下碑村雁塔村五川村
小山城村
豐田鎮58平方公里東華居委會豐華居委會僑東居委會保林村
東方村豐田村鳳安村紅星村
五川村
龍山鎮297平方公里龍豐居委會馬山居委會竹溪村金溪村
金杉村龍山村東愛村涌口村
涌北村西山村吾營村寶斗村
圩埔村南蔗村南坪村棠溪村
平重村太保村雙明村上苑村
海仔村坪埔村奎山村錦山村
蓬萊村
金山鎮268平方公里金峰居委會金山村東建村河墘村
馬公村下麻村荊美村安后村
大山村水美村荊都村新村村
新內村北星村后眷村都美村
碧溪村內安村上麻村霞涌村
和溪鎮147平方公里和溪居委會林中村樂土村林坂村
坂場村月星村月明村迎新村
迎富村斗米村和溪村聯橋村
南橋村英勇村吉春村
奎洋鎮175平方公里永美居委會永溪村松峰村霞峰村
光祠村后坪村店美村東樓村
羅坑村上洋村嶺頭村奎洋村
仙嶺村
梅林鎮109平方公里梅興居委會梅林村璞山村官洋村
坎下村背嶺村雙溪村磜頭村
科嶺村長塔村
書洋鎮175平方公里書興居委會書洋村田中村上田村
下田村上雙峰村雙峰村赤州村
楓林村儲坑村奎坑村高溪村
曲江村石橋村文峰村南歐村
塔下村上版寮村下版寮村
船場鎮193平方公里船場居委會船場村集星村西坑村
上湯村甘芳村下山村十八家村
世祿村張坑村坑頭村赤坑村
龍水村冷水坑村高聯村下嶺村
梧宅村星光村鼎寮村筆峰村
南坑鎮168平方公里南豐社區南坑村村中村南高村
南塘村村雅村新羅村北坑村
大嶺村高港村葛竹村金竹村
靖城鎮112平方公里阡橋村尚寨村
南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功能區)蘭陵社區靖城村湖林村院前村
東坂村靖安村
豐田華僑農場(功能區)豐田華僑場部居委會
靖城園區116平方公里農校社區草坂村大房村草前村
(漳州市直管,由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功能區)管轄)天口村古湖村徑里村滄溪村
廍前村游坑村武林村下割村
龍合村下魏村鄭店村田邊村
珩坑村湖山村瀝陽村

人口民族


南靖土樓
南靖土樓
新石器時代,南靖的先民多數居住在龍山溪、船場溪和永豐溪流域丘陵地帶。
隋唐時期,今金山鄉馬公村、都美村、金山村、荊美村,船場鎮梧宅村、集星村,和溪鄉和溪村等地,已成為居民聚居點。
宋元時期,由於開闢汀漳驛道,今龍山鎮南坪村、圩埔村、湧進村,金山鄉水美村、庵后村,和溪鄉斗米村、林坂村、坂場村等地,逐漸成為居民聚居點。
明清時期,由於外省和鄰縣人口大量遷入南靖,人口聚居點逐漸向邊遠山區發展。今船場鎮、書洋鄉、梅林鄉、奎洋鄉、和溪鄉等邊遠山區人口聚居點逐漸增多。民國時期,人口聚居點基本保持明清時期狀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山區經濟開發和工業交通事業發展,人口聚居地繼續向邊遠山區擴展。1981年地名普查統計,全縣有人口居住的自然村有1549個,居住51901戶288224人,其中城關鎮自然村12個,居住3319戶19007人;山城公社自然村169個,居住8598戶42980人;靖城公社自然村118個,居住8690戶49844人;龍山公社自然村220個,居住6256戶31522人;金山公社自然村315個,居住5507戶32202人;和溪公社自然村121個,居住3425戶18678人;奎洋公社自然村74個,居住2563戶13734人;梅林公社自然村57個,居住2143戶11948人;書洋公社自然村94個,居住3708戶21422人;船場公社自然村186個,居住3943戶24089人;南坑公社自然村145個,居住2159戶13924人;豐田農場自然村38個,居住1590戶8874人。至1990年,區域人口分布變化不大。
2019年末總戶數10.38萬戶,戶籍人口36.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17萬人,鄉村人口20.87萬人。全縣常住人口35.34萬人;出生率12.9‰;死亡率5.6‰;自然增長率7.3‰;城鎮化率54.5%。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縣常住人口305259人。
南靖與台灣的歷史關係(“中華民國副總統”之鄉)
南靖縣是台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明清時期,南靖縣有50多個姓氏、數千人遷徙台灣。台灣2300多萬人口中,南靖籍的有100多萬人,約佔百分之五。也就是說,每20個台灣人中就有一個是南靖籍的。

經濟


綜述

1990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45930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下同),工農業總產值73990萬元,分別是1949年的8.7倍、9.7倍;1978年的2.6倍、3.2倍。3種產業構成比例:第一產業由1949年佔86.98%,1978年為56.91%,1990年為45.25%;第二產業由1949年佔0.93%,1978年上升為25.4%,1990年為25.5%;第三產業由1949年佔12.09%,1978年上升為17.69%,1990年為29.25%。
萬利達數碼
萬利達數碼
201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4.76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9.60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1.18億元,增長22.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98億元,增長9.6%。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25.5:46.3:28.2調整為25.6:46.0:28.4。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1%,同比上漲2.1%,其中:食品類上漲4.7%;煙酒類上漲1.2%;衣著類漲5.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7%;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3%;居住類上漲0.8%。
201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8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248億元,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1.3億元,增長2.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億元;外貿出口2.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900萬美元,增長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億元,增長9%;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8697元和14313元,均增長10%。
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5億元,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315億元,增長28%;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1.7億元,增長3.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520億元,增長9%;外貿出口16.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5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7元,增長10.3%。人口自然增長率9.93‰。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三產結構優化為20.4:46.7:32.9。
2019年,南靖縣實現生產總值(GDP)374.8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9.6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85.1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增加值120.1億元,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19.0:47.6:33.4調整為20.0:47.0:32.9。
全縣公共財政總收入14.69億元,增長11.9%。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98億元,增長7.3%,其中:增值稅33838萬元,增長4.7%;企業所得稅12328萬元,增長108.74%;個人所得稅2176萬元,下降36.95。財政支出27.72億元,增長2.52%,其中財政八項支出21.17億元,增長5.6%。

第一產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展互助合作,興修水利,推廣科學技術,1957年取得糖、蔗、麻、花生、水果全面豐收。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由於大刮“共產風”、浮誇風和瞎指揮,加上3年自然災害,全縣農業生產連年下降,農民生活極度困難。1962年,貫徹國民經濟調整的“八字”方針,體制下放,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開始回升。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大搞“窮過渡”,大割“資本主義尾巴”,糧食生產和多種經營發展緩慢。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特別是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1985年後,進一步完善生產責任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民開始奔向小康生活。199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37824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下同),比1949年增長4.98倍,比1978年增長2.18倍,年均遞增6.7%,農民人均純收入857元,比1978年增長8.85倍。
2008年完成農業總產值44.32億元,增長4.9%。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全縣有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縣級龍頭企業31家,農產品營銷大戶257個,帶動全縣茶葉、食用菌、蘭花、香蕉、麻竹等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農業品牌爭創力度加大,“南靖蘭花”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集體商標,全縣新增省級名牌產品6個、著名商標1個、綠色食品2個。農業科技意識加強,全縣共引進推廣咖啡等農業新品種4個、果實食心蟲物理防治等農業新技術4項,建立了特色水果、無公害蔬菜等6個農業示範園區。2011年12月30日經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評審,確定南靖縣為“中國金線蓮之鄉”。
2012年糧食播種面積12.98萬畝,其中稻穀面積11.03萬畝;水果種植面積23.27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9.97萬畝。全年糧食產量4.67萬噸,比2011年同期下降1%。其中:稻穀產量4.01萬噸,與2011年同期持平。水果產量41.7萬噸,比2011年增長6.2%;肉類產量5.0萬噸,比2011年同期增長9.2%;蔬菜產量31.6萬噸,比2011年同期增長1.6%;食用菌產量5.5萬噸,比2011年同期增長0.3%;水產品產量1.2萬噸,比2011年同期增長3.3%;茶葉產量1.45萬噸,比2011年同期增長11.9%。
2017年,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102億元,增長5.1%。投入1.7億元,完成一批農田、水利項目建設,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入3000萬元,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110個。全縣新引進農業企業35家,新增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2家。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13546.2畝,補充耕地3106畝;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流轉土地8.6萬畝,流轉率達37.7%;加大茶葉、香蕉、蘭花等傳統產業扶持力度,完成蘭花交易展示中心建設,蘭谷小鎮創建規劃通過專家評審,茶葉、香蕉、蘭花等產業年產值分別達16億元、10億元、15億元。
2019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4.05億元,增長4.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6.53億元,增長4.2%。其中:農業產值67.36億元,增長4.5%;林業產值12.06億元,增長16.6%;牧業產值45.71億元,增長1.6%;漁業產值2.26億元,增長3.4%;農林牧漁服務業9.14億元,增長5.6%。
糧食播種面積8.68萬畝,增長2.12%,其中稻穀面積8.02萬畝,增長2.4%;水果種植面積10.1萬畝,增長2.5%;蔬菜種植面積18.19萬畝,增長3.6%。
2019全年糧食產量3.62萬噸,增長3.4%,其中稻穀產量3.4萬噸,增長4.0%;水果產量30.27萬噸,增長3.3%;肉類產量12.68萬噸,增長0.8%;蔬菜產量32.98萬噸,增長4.9%;食用菌產量8.68萬噸,增長8.1%;水產品產量1.7萬噸,下降3.4%;茶葉產量0.73萬噸,增長2.8%。

第二產業

民國38年(1949年),南靖工業只有發電、印刷2家工廠,從業人員僅有10人,年產值0.11萬元(按1970年不變價格計算,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力發展工業生產。1955年以後,經過對私營工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積極創辦國營和集體工業企業,到1957年已有23家工業企業,從業人員3943人,工業產值444萬元。1958年“大躍進”中,工業一哄而上,搞“大鍊鋼鐵”運動,戰線拉得過長,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許多企業也由於原材料供應脫節、產品質量粗劣而停產。1961~1963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對工業進行整頓,工業生產開始走出困境向前發展。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工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生產計劃不能完成,不少企業虧損。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加強企業管理,落實經濟責任制,擴大企業自主權,調整產品結構,工業生產發生顯著變化。199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6166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下同),比1949年增長1572倍,比1978年增長6.6倍。預算內17家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853.2萬元,其中利潤896.3萬元,稅金956.9萬元。已形成食品、化肥、機械、造紙、建材、電子、輕工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2004全部工業總產值80.25億元,增長41.5%;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2家,規模工業產值47.55億元,增長82.5%,增幅居全市第一;全部工業百元產值含稅率1.34%,提高0.15個百分點;工業用電5.02億千瓦時,增長23.2%;工業品產銷率99.5%;工業稅收1.07億元,增長58.1%;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由上年的56.8%提高到62.6%。
截止2005年,全縣共有民營工業企業1018家,占工業企業總數的94.4%,實現產值69.8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87%;民營規模工業61家,占規模工業總數的71.7%,完成產值40.9億元,占規模工業產值的87.5%。
一批企業集團不斷做大做強,成為本行業的龍頭企業,萬利達集團年銷售額35億元,進入年度全國家電品牌影響力50強,產品銷售額連續5年位居全國同行業前三強;閩星集團新辦閩航發特種鋼、富全合金等企業,年產值3.3億元,年納稅突破1000萬元。
民營工業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稅源。2004年,民營工業共上繳稅收8947萬元,增長74.4%,占財政總收入的48.3%,占財政總收入中的國地稅收入的58.2%,占工業稅收的83.4%。初步形成電子信息、食品加工、冶金機械、水力發電、造紙包裝、建築建材等六大產業集群。
民間資本成為投資的主要形式。2004年在建民營項目143個,占項目總數65%,完成投資8.9億元,占年度投資總額的68%。創辦了民營南靖實驗中學和新中山幼兒園。產業鏈不斷延伸,民營企業成為產業集聚的主要載體。以縣內優勢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萬利達從單一的黑白電視機向門類齊全、品種多樣的影音、醫療器械、小家電等系列產品拓展,生成了省在建重點項目。南靖縣第一個以企業品牌命名的萬利達產業集群建設項目。
2009年重獎萬利達科技、優科能源、漳州國綠太陽能等19家榮獲品牌商標和高新技術稱號的企業;全年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個、省級知名字型大小2個、省級著名商標1個、省級著名產品4個、市級知名商標4個,萬利達集團榮獲“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稱號,“南靖製造”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萬利達獲得國家創新型企業稱號,兩項產品被認定為“省2009年自主創新產品”,一項產品獲省優秀新產品二等獎;三德利油漆塗料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全縣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5家;LEB路燈研製開發等9個項目分別列入國家、省、市科技計劃;6·18總體成果連續七年保持全市第一。在黨的領導下全面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能源公報制度,成立縣節能監測站,實施港興紙業等10項節能重點工程,漳州美利得生物工程等8個循環經濟項目。
2012年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249.55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工業增加值完成65.22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42.1%。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1家,總數達150家,實現規模工業產值210.6億元,比上年增長24.9%;規模工業增加值57.34億元,增長25.0%。規模工業品產銷率98.4%。“3+3”產業完成產值1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占規模工業產值74.7%。其中電子行業產值31.4億元,下降7.1%;機械裝備行業50.8億元,增長40.4%;食品加工行業41.3億元,增長38.1%;印刷包裝行業21.4億元,增長13.1%;生物科技行業2.7億元,增長54.8%;新能源行業9.8億元,下降17%。
2017年,工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36.8%,預計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45億元,增長8.7%;凈增規模工業企業15家,全市排名第一。工業平台逐步完善。累計投入2.2億元,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73億元,增長30.6%;工業技改投資122億元,增長25.7%;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家;2家企業入選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
2017年,全縣41家規模以上精密機械企業產值達110億元。企業幫扶力度加大。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共撥付涉企獎勵、扶持資金7025萬元;為25家工業企業補辦30宗不動產權屬登記證書;為20家工貿企業辦理應急周轉金3.9億元。
2019年,南靖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61.99億元,增長9.5%。全縣規模工業企業229家,累計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529.2億元,增長9.9%;規模工業增加值149.4億元,增長9.6%;機械設備製造業、電子信息業、食品加工製造業、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行業實現規模工業產值357.9億元,增長14.2%。其中,機械裝備行業91億元,增長14.3%;食品加工行業115.1億元,增長11.1%;電子信息行業73.7億元,增長13.1%;新能源新材料行業78.1億元,增長20.4%。
2019年,南靖縣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3.14億元,增長9.2%。全縣資質建築業企業25家,完成資質建築業總產值16.8億元,增長36.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7.8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79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7年,預計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90.6億元,增長16%。南靖土樓榮獲中國最佳鄉村旅遊項目獎,梅林鎮入選全省十佳旅遊休閑集鎮,書洋鎮被列為省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景區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全力打造電商生態圈,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8.6億元,入選全國農產品電商銷售50強縣。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8.5%。全年新增限上商貿企業24家,預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7億元,增長12.8%,城鄉商貿日益繁榮。
2019年,南靖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77億元,增長12.2%。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6.04億元,增長17.0%;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33.73億元,增長8.8%。
201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41.94億元,增長9.9%;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82.99億元,下降4.5%;城鄉居民住戶本外幣存款餘額97.21億元,增長12.4%。
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2.68億元,增長5.6%。
2019全年接待遊客614.94萬人次,增長9.76%。全年旅遊收入58億元,增長18.97%。

文化


語言

南靖縣方言講閩南話,書洋、梅林部分村講客家話。

地方特產

南靖蘆柑
南靖蘆柑
南靖蘆柑
南靖縣是漳州蘆柑的主要產區,南靖蘆柑以其色、香、味三絕而久負盛名,飲譽海內外。1994年在福建省首屆優質柑桔果品評選展示會中被評為金獎;1995年在中國農業博覽會同類產品評比中,獲得銀獎;1998年被中國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授予“中國蘆柑之鄉”。
南靖蘆柑果形碩大,果質晶瑩,化渣好,果汁多,香味濃郁,酸甜適度,果皮易剝,鮮食沁人心脾,味及永雋。明代凌登名在《榕城隨筆》中記載:“漳南產柑桔,其種不一,而顆皆大,蘆柑為最。”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含酸量低於0.58%,百克果汁維生素C含量不低於38.5毫克,為蘋果、梨的15-20倍,可謂水果之冠。據中醫大辭典記載,蘆柑有生津、醒酒、利尿之效。
南靖香蕉
南靖縣栽培香蕉歷史悠久。根據《漳州府志》記述,元末明初《耕農記》云:“荊蕉最佳靖地產者”。南靖簡稱“荊”。南靖香蕉皮薄、質甜、味香、無芯四大特點,在1999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評為中國名牌產品。香蕉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南靖香蕉不僅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而且在日本、香澳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每年出口日本上千噸。
南靖蘭花
南靖自古是中國建蘭、墨蘭的主產區之一,古時就因多出名蘭佳品而被稱為“蘭陵”、“蘭水”。境內生產的蘭花品種繁多,品質優良。據初步調查主要有6大類,1000多個品種,尤其以建蘭(又叫秋蘭)、墨蘭、寒蘭、春蘭品系最多,是全國四大蘭花原產地之一,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具特色的墨蘭生產區。1998年10月,南靖縣被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委員會授予“中國蘭花之鄉”稱號。成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蘭花集散地。南靖蘭花不僅熱銷全國各地,還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成為繼土樓、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后又一個能走出福建、跨出國門的獨特品牌。
南靖金線蓮
金線蓮性喜陰涼、潮濕,生長溫度在18℃~25℃,要求光照約為正常日照的1/3,而南靖縣地處福建省南部,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故里,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自然生態優良,年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達1732毫米,無霜期達340天,十分適合金線蓮的生長。南靖野生金線蓮主要分佈在南坑、船場、和溪等鎮的深山密林當中,是福建省野生金線蓮分佈最為豐富的地區。由於對生長環境要求嚴格,自然繁殖率低,生長緩慢且蟲、鳥等動物喜食,加之人為過度採摘,野生金線蓮資源已經瀕臨滅絕。為保護野生金線蓮種屬,1990年,福建省政府將金線蓮列為瀕危藥用植物。南靖縣自清乾隆年間開始有栽培金線蓮的歷史記載以來,一直是皇室獨享的御貢珍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中國金線蓮原產地”“中國金線蓮之鄉”等桂冠獨享華夏。
南靖縣作為中國金線蓮最大產地,2011年12月被中國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授予“中國金線蓮之鄉”,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推廣金線蓮栽植,產品暢銷國內外,年創產值連年突破億元大關。2013年南靖縣擁有46家金線蓮標準化生產企業,人工組培基地1000多畝,種植大棚3000多畝,林下套種10000多畝,從業人員5000多人,已開發產品有種苗、鮮全草、干全草、金線蓮保健茶、金線蓮室內觀賞盆景,年產金線蓮鮮品500多噸、干品350多噸,年創產值4億多元。

交通


龍廈高鐵、漳龍高速(廈蓉高速)、福廣高速(瀋海複線高速公路)、靖海高速和國道319線穿境而過。
公共交通,南靖縣有1路,2路,3路,6路,9路共五條公交線路,公交線路行進範圍涵蓋山城鎮,靖城鎮,金山鎮,豐田鎮,船場鎮,南坑鎮,梅林鎮,書洋鎮。

社會


教育事業

民國38年,只有1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219人,教職工31人;115所小學,在校學生6800人,教職工457人;1所幼兒園,在園幼兒70人,教養員3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每年都撥出資金髮展教育事業,1985年榮獲省普及初等教育先進縣稱號,1988年被列入全國一百個掃盲先進縣行列,1989年全縣校捨實現“一無兩有”(無危房,有教室、有課桌椅),經省教委驗收合格。1990年,全縣幼兒園287班,教養員370人,在園幼兒7935人,入園率85.3%,離園率100%;小學320所,教職工1865人,在校學生34728人,入學率93.58%,鞏固率99.46%;中學18所,小學附設初中班4所,教職工1149人,在校學生11082人,鞏固率98.1%;成人教育出現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同年,幼兒工作榮獲省教委幼兒工作先進縣稱號;中考綜合比居全市第一名,排列全省第10名,榮獲省、市辦好初中先進縣稱號;電化教育經省教委驗收,定為電化教育實驗縣。
2012年全年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451人,在校生4389人,畢業生1475人。初中招生3314人,在校生11986人,畢業生3788人。高中招生1809人,在校生5510人,畢業生1554人。普通小學招生3136人,在校生18892人,畢業生3509人。特殊教育招生4人,在校生102人。幼兒園在園幼兒9897人。
2019全年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898人,在校生2445人,畢業生719人。初中招生2971人,在校生8925人,畢業生2712人。高中招生1510人,在校生4424人,畢業生1570人。普通小學招生3782人,在校生19916人,畢業生3128人。特殊教育招生10人,在校生97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0687人。

科學技術

民國時期,僅有1所農業技術推廣所,職員5名,工人4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科技管理服務機構逐步建立,科技活動較為普遍。1959年,成立縣科學技術委員會。1973年,縣、公社、大隊、生產隊4級農科網開始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逐步引進科技人才和先進技術,廣泛開展科技培訓、諮詢和學術交流活動,科技成果不斷湧現。1990年,全縣共有自然科學技術專業人員1226人。1978~1990年,共安排和承擔各級科技計劃項目534項、星火計劃項目6項,已完成481項,其中填補國內空白的1項、省內空白的3項,國內首創的9項、省內首創的3項,達到國內水平的12項,獲縣以上各級部門授獎的科技成果120項,其中國家獎6項、省獎8項、市獎22項、縣獎84項。
2012年全縣高新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5622萬元。

文化事業

歷代民間戲劇、音樂、書畫創作等活動較為普遍。民國時期報刊出版較為活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鄉文化活動廣泛開展,文化設施逐年完善。1950年開始放映有聲電影,1953年架設有線廣播,1958年創辦《南靖報》,1959年創辦縣藝校,1961~1970年各公社先後建設電影院,1982年建成縣文化館大樓,1985年後發展電視,1989年建設縣圖書館大樓。1990年,縣、鄉、村三級群眾文化、圖書發行、電影放映、有線廣播、電視差轉等文化網路基本形成。基本上能夠滿足城鄉人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2012年全縣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13.2萬冊,電子讀物12.9萬種(卷)。年末全縣電台1座,調頻廣播發射轉播台1座,廣播節目1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9%;電視台1座,電視節目1套,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58%;全縣有線電視用戶28000戶,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幹線總長1367公里。
2019年全縣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15.9萬冊,電子讀物9.5萬種(卷)。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有線數字電視用戶4.13萬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20%;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8.98%。

醫療衛生

明清至民國時期,廣大農村缺醫少葯,鼠疫、天花、霍亂等各種傳染病流行,死於疫病者不計其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級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醫藥衛生。1950年,建立縣人民醫院。1951年,推廣新法接生。1953年,創辦縣婦幼保健站,成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1951年,建立縣防疫保健站。1958年,創辦公社保健院和大隊保健站。1985年,創建縣中醫院。逐步建立起縣、鄉、村3級醫療衛生保健網。1990年,全縣共設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5家、鄉鎮衛生院12家、設點27個、村衛生所(室)243個、個體醫療診所61家、部門企業衛生室23個。各級各類衛生工作人員1127名,實際開設病床數515張。由於積極貫徹“預防為主,防治並重”的方針,堅持開展衛生防疫和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做好疫情普查、除害滅病、預防接種、計劃免疫等工作,各種傳染病發病率大幅度下降,危害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天花、鼠疫已滅絕,血蟲病、地甲病也基本消滅和控制。全縣人口平均壽命已從民國時期的35歲延長至1990年的67.4歲,人民健康水平已大為提高。
2012年年末共有縣級醫院2個、衛生院11個、婦幼保健院1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83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53人,註冊護士318人。年末共有衛生機構床位782張。農村有醫療點的村數佔總村數的100%,鄉村醫生458人。全縣嬰兒死亡率5.8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7.53‰;產婦住院分娩率為100%。
2019年末共有縣級醫院2個、衛生院(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民營醫院1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36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38人,註冊護士500人。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086張。全縣嬰兒死亡率1.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31‰;產婦住院分娩率為100%。

社會保障

2019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41843人,離退休10881人;參加失業保險19432人;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286939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7.47萬人。
2019年末全縣領取失業保險金1098人次。納入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0人。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50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1376人。

旅遊


南靖土樓

截止2013年,全縣6個土樓群落及單體土樓共123座被列入國家級、省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兩群兩樓”——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懷遠樓和貴樓,是“客家土樓營造技藝”傑出的代表作品。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兩群兩樓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福建土樓標誌性建築--南靖田螺坑土樓群
該土樓群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景觀村落,由1座方樓、3座圓樓和1座橢圓形樓組成,方樓步雲樓居中其餘4座環繞周圍,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下,居高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大地,山腳仰視,則像布達拉宮雄居山腰傲視人間。田螺坑土樓群的精美建築組合,構成人文與自然巧妙之成的絕景,給人強烈的觀賞衝擊,令人嘆為觀止,是所有福建土樓中形體組合最壯觀的土樓群。
排布最密集的土樓群--南靖河坑土樓群
該土樓群是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在不足1平方公里範圍內集中排布14座大型土樓,是福建土樓中最密集的土樓群落。從最早的朝水樓(1549—1553)到最晚的永慶樓(1967—1972)的落成,建造時間足足跨越了423年,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樓形成發展的歷史沿革。7座明清時期造的方形土樓和7座近代建造的圓形土樓構成兩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觀。
河坑土樓群中,明清時期建造的朝水樓、永盛樓、繩慶樓、永貴樓、陽照樓、南薰樓、永榮樓等7座土樓都是方樓。近代建造的7座土樓都是圓形土樓。
最精美的土樓--南靖懷遠樓
懷遠樓位於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建於1905-1909年,佔地1384.7平方米,建築面積3468平方米.牆腳3米多高,用大鵝卵石和三合土壘築,承重的土牆,夯土配方獨特,夯築技藝高超,至今牆體表面光滑無剝落。它是南靖圓樓中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的雙環形圓土樓。2006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樓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內建有極其精巧秀氣的五鳳樓建築“斯是室”,室內楹聯詩對、雕樑畫棟詮釋了“忠孝為本、耕讀傳家”的思想,是閩南傳統建築風格與中國儒家文化完美結合的傑出典範,是福建土樓申報“世遺”所有土樓中最精美的雙環圓土樓。
沼澤地上唯一土樓--南靖和貴樓
和貴樓位於福建省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2001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土樓為方形,坐酉向卯,后樓高17.95米,前樓高17.08米,樓外有15間護厝,樓中又有一座私塾,形成“厝包樓、樓包厝”的平面布局。
和貴樓高5層21.5米。此樓有四奇:一奇牆體高厚比達到13︰1,接近生土建築的極限;二奇建在沼澤地上的土樓,宛若陸上“諾亞方舟”;三奇是樓內有二口水井,一口清亮如鏡,一口卻混濁發黃,被人稱為“陰陽井”;四奇是“樓包厝,厝包樓”的奇特結構。
南靖裕昌樓
該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308年,樓內迴廊木柱從左向右傾斜,最大傾斜度為15度,歷經700年有驚無險,依然如故,成為古民居建築的活標本。底層為灶間,家家戶戶灶間里都有一口深1米、寬0.5米的水井,泉水清凈甘甜。
中國景觀村落、土樓水鄉——塔下村
該村是中國景觀村落、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村中古民居依溪而建、錯落有致,構成“小橋流水人家”奇妙景觀,被譽為“閩南周庄”。村東一座建於明朝後期“張氏家廟”--德遠堂前,聳立著23支高過10米的石龍旗杆,據考證,是國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石龍旗杆群,也是閩西南客家人篤重文明教化及傳統文化思想的歷史見證物,成為一道稀世罕見的文化景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樂土亞熱帶雨林

南靖縣和溪鎮的樂土亞熱帶雨林,位於國道319線及漳龍高速公路附近。面積0.22平方公里,是中國東南沿海唯一的原始植物群落,為中國現有最小的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被世界林業會議定為“珍貴稀有的亞熱帶雨林”,1954年列為廈門大學科研、教學基地,1963年福建省省長魏金水頒布保護令進行保護。區內生長著1700多種植物、80多種動物。林內植被完整,古木參夭,有珍稀植物10多種,如番荔枝、芸香料等,而最有特色和富有經濟價值要數黃杞、橡膠植物花皮肢藤。有人發現如紅拷之類的植物,全國除西雙版納外,其他地方卻沒有蹤跡了,便把這片雨林盛譽為我國的“小西雙版納”,這裡還有稀有珍貴樹種樹蕨—一刺沙或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植物,它既是珍貴的孑遺樹種,又是很美麗的觀賞樹,並被科學家譽為植物“活化石”。

鵝仙洞

鵝仙洞又名仙亭尖,位於南靖縣金山鎮東建村,海拔877.4米,因山上兩峰聳峙入雲,峰頭巨石狀如鵝髻得名。山間古樹參天,林密澗深,石階蜿蜒,飛瀑懸崖,泉流淙淙。有“靈龜神遊”、“飛來亭”、“雲梯直上”、“朱子講學處”、“祈夢洞”等景點。峰腰處有建於宋仁宗年間的九鯉飛真寺,供奉九鯉湖仙師、開基築寺鄭光和“范公聖侯”偶像。有書生羅倫在此祈夢和築道還願的傳說。多處岩崖奇石上留有歷代名人墨客的題刻。登鵝髻巔峰,石壁傲兀磷磷,腳下萬丈深壑,松濤流雲。極目遠眺,百里風光盡收眼裡,為閩南一大勝景。1989年正式列為漳州市遊覽區。

石門岩風景區

石門岩風景區,位於南靖縣船場鎮星光村梧宅後山東麓,景區方圓十多公里,擁有三洞十八景。1986年該風景區水簾洞里出土的石錛、尖石器等文物,經鑒定系新石器時代先民穴居洞遺址。唐垂拱年間陳元光入閩平亂,當地畲民首領柳斜率眾踞此險要洞穴、出沒山坳林間,與官軍對抗的故事,在當地民間還廣為流傳。其後,唐朝高僧禪苑從江西化緣至此,愛其山幽林蔚、洞奇景美,遂結廬於該景區石鷹山,並募資辟洞修徑,鑿池栽荷,植梅插竹,築亭建廟,首創石門岩各景點,後人稱之為“開山祖師”。
石門岩奇特景觀,可謂天造地設。其中有長達400餘米的螺旋洞、冬暖夏涼的懷蔭洞。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886年)南靖知縣孟振玉留下“鹿苑”、“豹隱”等石刻;清淮徐海道副使庄亨陽的父親吳鐸曾作《石門歌》、《石門岩賦》,對石門岩景觀盡情描敘。

樹海瀑布

樹海瀑布位於福建漳州南靖船場鎮下山村境內,寬45米,高21米,氣勢壯觀,勝景天成。瀑布從峽谷上方飛泄入澗,聲勢奪人,澗下怪石密布,姿態萬千;周圍方圓數百里樹海鬱鬱蔥蔥、密密層層,被譽為“華東黃果樹”。

代表人物


連續三任的“中華民國副總統”均是南靖籍。
呂秀蓮,祖籍南靖縣書洋鄉田中村。
蕭萬長,祖籍南靖縣金山鎮霞涌村。
吳敦義(國民黨籍),也是南靖籍(南靖吳氏以“荊溪”大宗和“貴溪”大宗為主)。

獲得榮譽


中國最大的香蕉生產基地縣,被中國特產委員會授予“中國香蕉之鄉”。中國第二批農產品無公害示範縣、閩台農業合作示範縣和高優農業示範區,是科技工作、體育工作、民政工作、村鎮建設、文物保護先進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範縣,福建省林業工作十佳縣,是原中央蘇區縣,中國最美縣域。2019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2020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南靖縣在其中。
2019年12月3日,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司法廳評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
2020年11月9日,入選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