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鐵1號線

福州地鐵的第一條建設開通運營的地鐵線路

福州地鐵1號線(Fuzhou Metro Line 1)是福州地鐵的第一條建設開通運營的地鐵線路,於2016年5月18日開通南段(三叉街站-福州火車南站站),2017年1月6日開通北段(象峰站至三叉街站)。

福州地鐵1號線起於象峰站,途經新店、鼓台核心區、倉山、東部新城等組團,連接城北商務中心、福州火車站、省政府、台江商務中心、倉山城市副中心、福州南站、南台島東部行政商務中心等重要結點,止於福州火車南站站,大致呈南北走向。

截至2018年10月,福州地鐵1號線全長24.89千米,設有21座車站,採用B型編組6節列車。

截至2018年10月24日,已安全開行21.08萬列次,運營里程達439.76萬公里,運行圖兌現率100%,正點率99.98%,安全運營889天,總客運量破1億人次,單日最高客運量達28.17萬人次。2018年以來日均客運量為16.5萬人次。

票價信息:起步2元,分段計價,全程6元

截至2020年12月,福州地鐵1號線線路全長29.582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共設置25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採用6節編組B型列車,最高運行速度80千米/小時 。

建設歷程


2009年9月,福州地鐵1號線的全線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初勘)全部完成;12月,福州地鐵1號線工程用地項目預審獲國土資源部批准;12月27日,福州地鐵1號線動工儀式在白湖亭站(原則徐廣場站)舉行。
2010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福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9月12日,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
2011年1月1日,福州火車南站站東西延伸段工程正式進場施工;1月17日,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複福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初步設計;4月26日,排下站、城門站、三角埕站及3站區間舉行開工儀式,標誌著1號線全面展開施工。
2012年6月7日,新店車輛基地盾構始發井正式開工;9月20日,福州地鐵1號線首台盾構“海峽一號”正式從白湖亭站向葫蘆陣站掘進;12月31日,新店車輛基地備品庫房正式動工。
2013年2月9日,白湖亭站~葫蘆陣站區間上行線貫通,標誌著福州地鐵1號線首個盾構區間貫通;6月17日,清涼山停車場破土動工;9月11日,斗門站~樹兜站區間雙線貫通,成為1號線首個實現雙線貫通的盾構區間。
2014年3月19日,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複福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二期)初步設計;7月30日,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南段正式鋪軌。
2015年4月9日,臚雷站~福州火車南站站區間上行線貫通,標誌著1號線一期南段實現“洞通”;4月18日,首列“福建造”福州地鐵1號線列車上線調試;5月20日,作為1號線供電系統的核心樞紐之一的黃山110kV主變電站合閘成功,開始正式送電;6月25日,福州地鐵1號線首批4輛工程車從湖北順利運抵清涼山停車場;7月26日,福州地鐵1號線首列共6節地鐵列車運抵清涼山停車場;8月7日,福州地鐵1號線在清涼山停車場順利完成首次冷滑試驗;8月23日,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南段地下段完成首次限界檢測、冷滑試驗;9月3日,白湖亭站~三叉街站區間下行線完成鋪軌,標誌著1號線一期南段實現“軌通”;10月1日,1號線一期南段完成首次熱滑試驗,電客車上線調試;10月,福州火車站站主體結構封頂,1號線全部站點均已完成車站主體結構施工。;11月30日,1號線一期南段進入聯調聯試階段;12月,達道站~上藤站區間過江段下行線順利穿越閩江;12月30日,地鐵列車開始在三叉街站至福州火車南站站之間循環運行,標誌著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南段開始空載試運行。
2016年1月10日,達道站~上藤站區間過江段上行線順利穿越閩江;5月6日,上藤站~達道站區間上行線貫通,福州地鐵首條過閩江隧道雙線正式貫通,標誌著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北段實現“洞通”。5月13-15日,1號線一期南段對市民開放為期3天的免費試乘活動;5月18日,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南段開通載客試運營;8月3日,上藤站~達道站區間完成鋪軌,標誌著1號線一期北段實現“軌通”。9月23日,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北段實現“電通”;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北段開始空載試運行;12月20-24日,福州地鐵向市民發放1號線全線乘車體驗券20萬張;12月25日-2017年1月3日,為期十天的全線試乘體驗活動向市民開放,每天9:00-17:00,持有乘車體驗券的市民可按券面指定的日期免費乘坐地鐵。
2017年1月6日,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北段開通載客試運營。
2018年1月22日,福州火車南站站~安平站區間雙線貫通,標誌著福州地鐵1號線二期首段盾構區間實現雙線貫通。
2019年8月,1號線二期4個車站主體結構已實現全部封頂 ;9月28日,安平站~梁厝站區間雙線貫通,標誌著1號線二期最複雜的區間實現貫通 ;10月25日,梁厝站~下洋站區間右線隧道貫通,標誌著1號線二期實現“洞通” 。
2020年4月22日,梁厝站~下洋站區間最後一節軌排吊裝到位,標誌著1號線二期實現“軌通” ;6月9日,1號線二期接觸網送電一次成功,標誌著1號線二期實現全線“電通”,並完成熱滑試驗 ;8月21日,電客車進入福州火車南站至三江口區間,標誌著1號線二期開始空載試運行 ;12月27日,福州地鐵1號線二期工程開通初期運營。

線路情況


車站列表

福州地鐵1號線全部為地下線路,沿線共設25個站點,車站最大站間距為1.896千米,最小站間距為0.869千米,平均站間距1.237千米,線路敷設方式為全地下。
福州地鐵1號線各站點信息
站點名稱工程範圍換乘線路(以下線路均未開通)車站形式位置所在區
象峰站一期北段——地下二層島式秀峰路上象峰村、三木家天下附近。與新店車輛綜合基地接軌。晉安區
秀山站——地下二層島式秀峰路與南平東路交叉口東側。晉安區
羅漢山站——地下二層島式羅漢山南側,機場高速公路以北的規劃西園路下。晉安區
福州火車站站
3號線,
K1線
地下二層島式福州火車站南廣場,福鐵大廈西南側。晉安區
斗門站——地下二層島式晉安北路與華林路交叉口。晉安區
樹兜站——地下二層島式五四北路以西的華林路下。鼓樓區
屏山站——地下二層島式鼓屏路與冶山路交叉口。鼓樓區
東街口站4號線地下二層島式八一七北路與楊橋東路交叉口。與地下空間開發結合。鼓樓區
南門兜站2號線地下二層島式八一七路與古田路交叉口北側。與地下空間開發結合。鼓樓區
茶亭站——地下二層島式八一七中路與群眾路交叉口。與道路地下空間開發結合。台江區
達道站——地下三層島式廣達路與達道路交叉口北側。台江區
上藤站——地下三層島式六一南路以西的上藤路下。倉山區
三叉街站一期南段
3號線,
K1線
地下二層島式則徐大道與三高路交叉口。倉山區
白湖亭站——地下二層島式則徐大道與迎賓路交叉口,則徐廣場西側。試驗段已先行施工。倉山區
葫蘆陣站——地下二層島式南二環路以南的則徐大道下。倉山區
黃山站——地下二層島式蓋山路以南的福峽路。倉山區
排下站——地下二層島式福峽路與規劃路交叉口,黃山附近,在建世紀景城東南側。倉山區
城門站4號線地下二層島式南三環路以南的福峽路與規劃路交叉口。倉山區
三角埕站——地下二層島式福峽路與規劃路交叉口南側,城門鎮政府附近。倉山區
臚雷站——地下二層島式站前路以西,規劃站前大道下。倉山區
福州火車南站站5號線地下二層島式福州火車南站下方。與福廈鐵路換乘,與清涼山停車場接軌。倉山區
安平站二期——地下二層島式沿規劃螺城路走行,原名湖際站。倉山區
湖際站——地下二層島式規劃螺城路
梁厝站6號線地下三層島式東部新城行政中心南側、規劃河道北側。倉山區
下洋站6號線地下二層島式位於下洋村倉山區

線路走向

福州地鐵1號線起於新店,在象峰村、象峰小學南側,秀峰路與象峰一路、滿洋路交叉口設象峰站,與S4線換乘。沿秀峰路至規劃路、秀峰路路口設秀山站,與11號線換乘。沿秀峰路向南轉至規劃廈坊路,在山北路、廈坊路路口設置羅漢山站。出站後轉至規劃西園路,穿越機場高速路、站西路、火車站場,在火車站南廣場設地鐵福州火車站站,結合既有廣場下地下空間改造一併實施,與3號線,K1線換乘。沿華林路向南後轉向西走行,在晉安北路、晉安河東側設斗門站。沿華林路西行,在五四北路、華林路路口設樹兜站。沿華林路西行後向南轉至鼓屏路,在鼓屏路與冶山路交叉口設屏山站。沿鼓屏路、八一七路路中,過湖東路、鼓東路、賢南路、省府路、虎節路至楊橋路路口設東街口站,與4號線“十”字形換乘。沿八一七路南行,在古田路以北的八一七路下設南門兜站,與沿烏山路、古田路走行的2號線車站形成“L”形換乘,避免車站施工影響交叉路口的古榕樹。沿八一七路中至東西河,結合茶亭街道路地下空間開發設置茶亭站。穿越茶亭公園地下空間開發轉入廣達路,在廣達路、達道路路口設達道站。沿廣達路中走行,過閩江沿上藤路南行,過太平巷在六一南路西側的上藤路設上藤站。轉向六一南路南行,過龍津河后在則徐達道、三高路路口設三叉街站,與3號線,K1線換乘,並設置兩線之間的聯絡線。沿則徐大道路中南行,至連江南路和則徐大道路口以北設白湖亭站。線路至則徐大道、高旺路路口設葫蘆陣站。沿則徐大道南行,在蓋山路、福峽路路口南側設黃山站。沿福峽路南行,過黃山路在螺洲路以北的福峽路路中設排下站。沿福峽路南行,過三環快速路后在城門村南側設城門站,與4號線換乘。沿福峽路南行,至城門鎮政府南側設三角埕站沿福峽路南行後轉向規劃站前大道設臚雷站。沿站前大道東行,過規劃站前路後轉向沿國鐵的中軸線布置,設地鐵福州火車南站站,與5號線換乘。
二期工程起於福州火車南站站(不含)穿越規劃南湖,轉至沿規劃螺城路走行並設湖際站;出站后沿規劃螺城路向東,下穿福泉高速公路後轉向規劃中軸大道、沿東側道路向南走行,在規劃東部新城行政中心南側、規劃河道北側設梁厝站;出站后線路繼續向南,與規劃6號線立體交叉后,至二期終點下洋站。

運營情況


運營時刻

• 首末班車表
福州地鐵1號線各站點的首末班車時間等信息如下表所示:
福州地鐵1號線首末班車時刻表
車站往三江口站方向往象峰方向
序號站點名稱首班車末班車首班車末班車
01象峰06:3023:00----------
02秀山06:3223:0207:1223:50
03羅漢山06:3423:0407:0923:48
04福州火車站06:3723:0707:0723:45
05斗門06:3923:0907:0423:43
06樹兜06:4123:1107:0323:41
07屏山06:4323:1307:0023:39
08東街口06:4523:1506:5823:37
09南門兜06:4823:1806:5623:35
10茶亭06:5023:2006:5423:32
11達道06:5223:2206:5123:30
12上藤06:5523:2506:4823:27
13三叉街06:5723:2706:4623:25
14白湖亭07:0023:3006:4423:22
15葫蘆陣07:0223:3206:4223:20
16黃山07:0423:3406:4023:19
17排下07:0623:3606:3823:16
18城門07:0723:3706:3623:15
19三角埕07:0923:3906:3423:13
20臚雷07:1223:4206:3123:10
21福州火車南站06:3023:4406:3023:08
22安平06:3223:4706:3623:06
23梁厝06:3423:4906:3323:03
24下洋06:3623:5106:3123:01
25三江口----------06:3023:00
• 行車間隔
工作日早高峰6分45秒,晚高峰6分15秒,平峰8分20秒;周末全天8分20秒;節假日高峰6分45秒,平峰8分20秒。2019年6月18日起,福州地鐵1號線調整運行圖,1號線高峰時段行車間隔縮短為5分45秒,平峰時段行車間隔保持8分20秒。
福州地鐵1號線
福州地鐵1號線
2020年12月27日二期開通后,福州地鐵1號線採取高峰期大小交路運營,大交路為象峰至三江口(25個車站),小交路為象峰至福州火車南站(21個車站),大小交路列車開行比例為1:1。開通初期,全線高峰時段象峰至福州火車南站行車間隔為5分45秒,福州火車南站至三江口行車間隔為11分30秒;非高峰時段象峰至三江口行車間隔為8分20秒 。

客運流量

截至2018年1月6日,福州地鐵1號線列車全線開通試運營滿一周年,超過5000萬名市民乘客乘坐福州地鐵1號線列車,日均載客量達到15萬人次。
截至2018年3月3日,福州地鐵1號線總客運量超6000萬人次,日最該客流量為2018年3月3日的28.17萬人次。
截至2018年10月24日,已安全運營889天,總客運量破1億人次,單日最高客運量達28.17萬人次。2018年以來日均客運量為16.5萬人次。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福州地鐵1號線使用的列車是唐車公司製造的“福龍號”B型地鐵的最新型號,列車每列4動2拖6輛編組,設座位256個,定員1460人,超員載客2062人,採用分散式車載電子計算機控制技術,設計時速80千米,可根據需要將4輛至8輛編組。整車採用輕量化、模塊化鋁合金車體設計結構,節能環保、可維護性好,車輛壽命可達30年。列車集成了世界上最先進、最成熟的動力分散電傳牽引系統等,啟動快、制動准、平穩舒適、安全可靠。全車裝設智能火災預警系統,電氣安全性、電磁兼容性符合歐洲EN體系相關標準,車輛內飾材料防火等級達到英國BS6853標準,新型車門可供緊急情況下應急逃生。為適應福州較為低洼、濕熱的地理氣候環境,車輛採用綠色環保材料和耐高溫、耐疲勞設計,融入了行業多種領先科技。車輛靜音節能的新型空調機組雜訊低、消毒防霉、去除異味,可自動控溫並凈化空氣;使用中國國內最大功率的空調,每小時40千瓦製冷量,保證每位乘客可以呼吸足夠的負氧離子。此外,車輛碰撞安全性等方面也達到先進水平。
福州地鐵1號線
福州地鐵1號線
福州地鐵1號線列車
福州地鐵1號線列車
在地鐵車輛外形上,設計人員巧妙地將榕樹作為設計元素,提煉簡化運用在外觀造型上,形成線條流暢、造型優美的車頭曲線,象徵著“綠色自然、生生不息”。車身的波浪色帶採用了線路識別色——紅色,造型源於閩江的水波,流暢的韻律,隨列車開動而“流動”,與整體造型相呼應。頭燈的設計體現了“綠色自然”,簡約的弧線勾勒出一雙明亮的“眼睛”,與中間福州地鐵榕樹標誌“鼻子”和紅色新月形“嘴巴”,組成一張喜迎八方賓客的“笑臉”。在列車內飾設計中也融入八閩特色,採用了簡潔明快的造型、清爽的色調和人性化設計。車內採用人體工程學設計,全面滿足乘客坐、立、扶、靠、看等舒適性要求。列車上的拉環使用的是不鏽鋼拉絲電泳,防止滑動,同時每個拉環可以負重200公斤。通車鋪設的藍色調地板給人們清涼、安逸、潔凈的視覺感受,車內還設置老弱病殘孕專用座椅和殘疾人座椅區 。
運行系統
福州地鐵1號線設車輛基地1座(新店車輛基地),停車場1座(清涼山停車場);採用110千伏/35千伏兩級電壓集中供電方式,地鐵列車採用直流1500伏電壓等級,通過架空接觸網受電,設主變電所2座(茶亭主變電所、黃山主變電所);在達道站處設達道控制中心,規模按滿足1、2、3、4號線運營管理需求控制,並與相關辦公商業設施合址建設 。

服務設施

福州地鐵1號線站內各配套設施分佈
車站開放出入口
站內衛生間
(非付費區)
無障礙直梯
(地面進出車站)
無障礙直梯
(付費區內上下)
象峰C、D、E1、E2、FF口通道附近F口附近
付費區內無障礙直
梯均在站台中部,
可在付費區內站台
與站廳層間上下。
秀山B、DD口通道附近D口附近
羅漢山A1、A3、B、C1、C2B口通道附近B口附近
福州火車站A2、D2、EE口通道附近
斗門A、B、CB口通道附近A口附近
樹兜B、C、DD口通道附近C口附近
屏山B、DD口通道附近D口附近
東街口A、B、C、DB口通道附近A口附近
南門兜A1、A2、B、C、EA口通道附近C口附近
茶亭A、B、C、DB口通道附近B口附近
達道A、CC口通道附近A口附近
上藤A、B、CA口通道附近D口附近(未開通)
三叉街A、B、C、D1C口通道附近C口附近
白湖亭A、B、C、DD口通道附近C口附近
葫蘆陣A、B、CC口通道附近A口附近
黃山A、B、CB口通道附近A口附近
排下A、B、CB口通道附近A口附近
城門B、C、DD口通道附近D口附近
三角埕A、C、DD口通道附近D口附近
臚雷A2、A3、B、CC口通道附近C口附近
福州火車南站B、C、D1、D2、E、FD2口通道附近E口附近
安平C、DC口通道C口附近
梁厝A1、EA1口通道A1口、B1口附近
下洋A、B、D、EA口通道D口、E口附近
三江口A、B、C、DB口通道A口、C口附近
註:站內衛生間都設有男、女衛生間和無障礙衛生間。
南門兜站設有母嬰室,位於衛生間附近,配置了嬰兒護理台、沙發、置物架等哺乳基礎設施;福州地鐵引進具有儲傘功能的共享雨傘設備正式投入使用,分別設置在地鐵1號線屏山站、東街口站、南門兜站、茶亭站及達道站非付費區內。

主要工程


福州地鐵1號線上藤站~達道站盾構區間全長1698米,其中閩江段為387米。項目自歷時292天順利穿越閩江北岸防汛牆;上行線於2016年的1月安全地穿越了閩江北岸防汛牆,耗時208天。閩江段盾構施工曾一度被業內專家們譽為“世界級”難題:隧道進入閩江前是180多兆帕的全斷面花崗岩、接下來是上軟下硬的軟硬交界面、還有透水性極好的全斷面中砂層地質,要想在透水性好的全斷面砂層中建隧道就好比是在“豆腐中打洞一樣”。在盾構穿越閩江始發之前項目部精心制定方案、合理安排施工。
福州地鐵1號線
福州地鐵1號線
達道站至上藤站區間
達道站至上藤站區間全長1698米,其中下穿閩江段為387米。下行線於2015年12月順利穿越閩江北岸防汛牆,歷時292天;上行線於2016年1月安全穿越閩江北岸防汛牆,歷時208天。閩江段盾構施工曾一度被業內專家們譽為“世界級”難題:隧道進入閩江前是180多兆帕的全斷面花崗岩,接下來是上軟下硬的軟硬交界面,還有透水性極好的全斷面中砂層地質,在其中建隧道就好比是在“豆腐中打洞”,而且往往盾構前進幾米就會突遇地質變換,沒有預知性。在穿越閩江時,江底地層大部分沒有隔水層,高水壓情況下,覆土局部厚度僅有8.3米,盾構機通過強透水砂層時,易造成透水、擊穿等險情。在盾構始發之前,施工單位精心制定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成功完成中國國內首例江底40多米深、強透水性砂層內開倉換刀,最終順利穿越閩江 。
樹兜站至屏山站區間
樹兜站至屏山站區間雙線全長2265米,存在孤石、老舊房屋、300米轉彎半徑、上軟下硬土層等地鐵施工難題,加上暗藏的約780米全斷面硬岩(硬度接近鋼鐵,占雙線區間60%的地層),如此長距離的硬岩段,在中國國內地鐵施工中也屬罕見。區間採用複合式盾構機掘進,平均每掘進1米就要更換1把滾刀,為節約成本、保證工期,施工方將廣州的滾刀維修團隊直接請到現場,刀具一旦破損,第一時間更換、修復,最終實現全斷面硬岩段單月掘進60環(72米)的好成績 。
安平站至梁厝站區間
安平站至梁厝站區間為福州地鐵1號線二期工程最複雜的區間,該區間盾構施工以來,先後克服了上行線365米、下行線385米小半徑始發,下穿(側穿)梁厝村古建築群、省重點文物梁氏宗祠、福泉高速公路連接線、中海油LNG高壓天然氣管道、梁厝村民居及飲用水水井等施工難題。期間克服單線長700餘米高強度中風化、微風化花崗岩、凝灰岩上軟下硬地層,共進行帶壓開倉換刀185倉,常壓開倉11次,最終實現雙線順利貫通 。

文化特色


• 文化特徵
福州地鐵1號線全線採用標準化、統一化的設計手法,以福滿閩都、有福之州作為線路文化特徵。“福滿閩都”是福州地鐵1號線的文化主題,其中“福”字寓意“福州地鐵,福天福地福龍號,百福形象”。
福州地鐵1號線標識顏色為大紅色,將“幸福紅”作為線路主色,寓意福州地鐵添福榕城
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全線21個站點,各站台或站廳牆壁上,都有“福”字,且每個“福”的字體都不同。根據介紹,這些“福”字源自“百福圖”。“百福圖”是2011年由福建省工藝美術師王勇堅設計並創作的,由100種以篆體為基礎的“福”字異形圖案組成,其中包括烏山歷史風貌區福字坪景點中宋朝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留下的“福”字。
• 主題藝術牆
屏山站——《屏山古韻》
屏山站的青石浮雕《屏山古韻》,經過查閱大量史料、實地考察、尋訪專業人士,不斷修改完善,歷時一年創作而成。
《屏山古韻》長14米,寬2.85米,設計簡練,把屏山站周邊八個重要景點:威武的鎮海樓、莊嚴的華林寺、繁茂的古榕、秀麗的屏山以及城隍廟、泰山廟、歐冶池、苔泉井展現出來。畫面中象徵吉祥的流雲,氣韻生動,代表著對福州安寧祥和的美好祈願。
福州火車南站站——《五虎雄姿》
福州火車南站站的特色漆畫《五虎雄姿》,長14米,寬2米,畫面主要表現日出閩江口,沿岸五虎山一帶瑰麗、壯美的景色,更展現了福州深厚的漆文化底蘊。
初升的太陽染紅了閩江口附近的山河,江面上帆影重重,百鳥飛翔,綠水青山,和諧壯美。畫面以金色、紅色為畫面基本色調,在製作中充分運用漆畫髹飾技藝,運用蛋殼、螺鈿、金箔、銀箔、大漆、乾漆粉、粗銀等材料繪製,漆畫獨特的髹飾、材料之美和畫面整體藝術效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達道站——《地鐵風采》
達道站的紫銅浮雕《地鐵風采》,長14米,寬2.85米。畫面融合了福州的地質特點、1號線工程難點和盾構機功能結構創作構型而成。
現代抽象裝飾綜合手法的運用,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科技感,展現了作為民生工程福州地鐵的宏偉,凸顯了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帶領福州邁入立體交通時代的重大成就。
這三面藝術牆運用不同的製作工藝勾勒了福州城市形象,把福州的悠久歷史串聯在了一起,讓更多乘客了解福州文化、讀懂福州城市表情。
南門兜站——《有福之州》
南門兜站的巨幅瓷畫《有福之州》,由閩江美術學院教授郭振翔帶領團隊創作,閩清義窯非遺傳承人陳福波組織“序源堂”陶瓷畫小組採用特殊釉上彩工藝歷3個月製作完成,厚度4毫米瓷胎經1300度燒制,由11片瓷板鑲嵌成為高2.4米、寬11米的畫卷。
畫面主體展現了福州古城古厝風貌,三山、兩塔、鎮海樓、三坊七巷、上下杭、台江碼頭、煙台山等歷史印跡和縱橫交錯的河網水系格局;遠景鼓山、五虎山等群山環抱,甘棠港在絢爛的光影下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悠悠地“大福船”泛江而過,訴說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深遠內涵;中間部分是閩江兩岸現代建築鱗次櫛比,城市建設沿江向海發展,一幅濱江濱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發展藍圖盡收眼底;畫面中枝繁葉茂的榕樹,閩江兩岸的福桔以及盛開的茉莉花等充分展示了福州的城市特色;畫中群鶴姿態百變,各具特色,從屏山到三坊七巷飛向三江口,意境深遠

價值意義


福州地鐵1號線全面縱橫貫通之後,除了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更深刻的是福州人的居住習慣、商務習慣、消費娛樂習慣都將全盤改變,城市框架將被拉開,交通擁堵的狀況得到改善,市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綠色、便捷與舒適。(騰訊網 評)
福州地鐵1號線是福州主城區範圍軌道交通南北向主軸骨幹線,沿福州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布置,並連接福州市主要組團和重要節點,對於緩解福州中心城區交通壓力,引導城市南北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福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