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巒鄉位於屏東縣轄的中部,東仰大武山麓,與泰武、來義兩鄉為鄰,西以潮州鎮(即東港溪上游)與竹田鄉為界。
自行車道
以盛產「
豬腳」享譽全台之萬巒,期開發溯至公元一六八六年清軍平台,清軍中部份客籍青年被安頓於今萬丹鄉四維村墾殖,其後萬巒先民油萬巒河(即東港溪)登陸官倉尾探查,見土質沃饒,遂由濫濫庄移至七過尾的庄坪聚居拓殖。公元一七一○至一七三○年間由嘉應州鎮平縣(今梅州市蕉嶺縣)金沙鄉來之林、鍾、陳、黃、李、溫、
張七姓及梅州市梅縣區來的李、鍾、黃等姓組織財團,絡繹不絕而來從事
墾殖,因人、財兼俱,復客家先德對水利工程重視及林捷昌公等水利人才輩出,開渠引水,復力先民秉持胼手胝足、披荊斬棘之精神,以啟山林,遂成富饒樂土矣。
萬巒豬腳
萬巒客家莊開庄順序以萬巒本庄、高崗庄、二溝庄最早、頭溝水、三溝水、泗溝水、五溝水次之,而鹿寮、硫黃、溝背、得勝、大林庄在後、成德庄為最末,所謂「先鋒堆」即此十三庄。而佳佐開發之移民大多由潮州、林邊遷徙而來亦多屬廣東潮州籍。而萬金庄開發、移民由內埔鄉老埤遷徙而來,公元一八四九年潘騰龍任通事與當時
平埔族頭目潘清佑合作逐漸發展。「萬巒」名稱由來傳說甚廣。其一先民初墾時見巍峨大武山翠峰綿延如「萬」座「巒」峰遂以此命名。
至於「六堆組織」的產生乃先人鑒於開墾初期,清政府統治力量未逮、百廢待舉﹐遂依自治而維秩序,六堆組織乃應運而生。六堆組織除自衛外,更兼具推行自治功能,可謂是自衛自治制度對萬巒早期開設貢獻甚鉅。
1.全鄉總面積:60.73平方公里 2.本鄉轄區:十四村 3.全鄉人口:24,272人
萬巒鄉位於屏東縣轄的中部,東仰大武山麓,與泰武、來義兩鄉為鄰,西以
潮州鎮(即
東港溪上游)與竹田鄉為界,北臨內埔鄉,南接潮州,新埤,東西寬約七公里,南北長約十公里,全鄉面積六O‧七三平方公里。人口有二四二七二人。
萬巒、萬和、萬全、鹿寮、硫黃、泗溝、五溝、成德八村是客家村,佳佐、佳和、新厝、新置、赤山、萬金六村是閩南村,萬巒鄉地處亞熱帶,日照長雨量充沛,因此河流多,橋棎多,道路多,為本鄉地形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