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結情
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
以景結情,是詩歌結句的一種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結束詩句,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可以使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產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以景結情
王昌齡《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麼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來表現“不盡”呢?詩人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對此,你會生出什麼感想?是無限的鄉愁?是立功邊塞的雄心和對於現實的憂怨?許渾《謝亭送別》中“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末兩句,上句極寫別後酒醒的悵惘空寂,結句卻並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這種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比直抒別情更富感染力,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考卷,近考題涉及達技巧。求閱讀明朝詩人杜庠《赤壁》詩:“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裡已無吳。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完成下題: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詩,從一個角度(如景與情的關係)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此題是鑒賞題,要注意尋找切入點,不過題干已作了提示:景與情的關係。這一提示實際上告訴了你如下信息:從末句的位置看,是以景結情;從抒情方式看,是借景抒情。因此必須弄清楚作者為什麼寫景,景中含有怎樣的情。在分析前六句的基礎上,再看尾聯,詩人從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興感的眼前風物,不堪回首是傷感於歷史的變遷和現實的荒涼。三國英雄今安在,蘇子泛舟何處尋。面對荒磯鷗鳥、衰草寒煙,多情善感的詩人撫今追昔,感慨萬端,更兼仕途失意,生活坎坷,命運乖舛,一腔憂思愁緒向誰說,以景結情,詩人的百般感觸盡在不言中,也給全詩籠上了一層由歷史的滄桑感、宇宙的蒼涼感和人生短暫渺小的空虛感相交織的凄愴意緒。
春考卷求閱讀宋詞《喜遷鶯·端午泛湖》:“梅霖初歇,乍絳蕊榴,爭節。角黍包,香蒲切玉,玳筵羅列。鬥巧盡輸,玉腕彩絲雙。艤彩舫,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荷花十里,一鉤新月。”回答:畫線句的描寫與前面的熱鬧場景截然不同,這樣的寫法好在哪裡?
畫線句從全詞的位置上看,在結尾處,且是描寫,屬於典型的“以景結情”的寫法;從題乾的提示語“與前面的熱鬧場景截然不同”得知是“寂靜”的場面,自然是“動靜對比”。如果不知道“以景結情”的表達技巧,此題的回答就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