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投降的結果 展開

投降

詞語

投,投奔、投靠、投誠,多指戰爭形勢明朗之前主動變節對立陣營的行為,如許攸投曹營,張合、高覽苦攻不下臨陣倒戈;降,受降、降服,多指戰爭形勢明朗之後或者失敗之後向對手屈服,如張遼降曹等。

現代漢語辭彙,表示向別人屈服,解放戰爭中,投降與投誠和起義具有不同的政治意義。

詳細解釋


停止抵抗,向對方屈服。
唐陸贄《放淮西生口歸本貫敕》:“其投降人等,權於諸州縣安置者,亦任各從所適。”遼懿德皇后《伏虎林應制》詩:“靈怪大千俱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明唐順之《為擒獲潰兵及姦細事疏》:“餘黨憐其被脇,既已投降,悉從輕典,理合題知。”梁斌《播火記》四八:“為了革命,流血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投降與屈辱!”
投降,定義為軍人在自願或長官的命令下,停止對敵人的戰鬥並成為戰俘的行動。戰鬥人員投降時多會豎起白旗或高舉、張開雙手。
國家、政權或政府亦可能選擇投降以停止戰爭或軍事衝突。這些投降的手續包括簽訂停火令、和約或降書。
交戰國(方)或武裝集團的投降,一般通過簽訂特別軍事協定或某種協議的形式而達成。投降通常按照受降方的條件或雙方談判商定的條件實施。投降后,投降方所有的武器裝備、軍事設施和軍用物資按協議規定移交受降方,人員則作為戰俘由受降方處理。投降分為有條件投降和無條件投降。當一方戰敗或沒有取勝可能時往往會接受有條件投降,具體條件由交戰雙方協定,受降方承諾投降方提出的某些條件和要求;無條件投降是受降方不準投降方提出任何投降的條件和要求,完全接受受降方的意志。投降通常要簽署投降協定。武裝部隊的投降是軍隊建制單位按照對方提出的條件或雙方代表談判商定的條件,在戰區、軍事行動地域、居民地等停止抵抗。任何一級的投降,不論是在什麼情況下形成的,只要是來自指揮官的決定,就是有效的。軍隊建制單位的投降屬於局部投降,不代表國家。戰鬥員的投降是戰鬥員個人向敵方乞降,戰鬥員投降后即成為戰俘,享有戰俘待遇。武裝衝突法禁止交戰方宣告決不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