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歐羅巴的結果 展開
歐羅巴
拉斯·馮·提爾執導電影
《歐洲特快車》是由拉斯·馮·提爾執導,讓-馬克·巴爾、巴巴拉·蘇科瓦領銜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有點理想主義的德裔美藉青年凱斯勒回到二戰後的德國美軍佔領區,要向德國人民“表現一點善意”,結果卻意外地捲入到恐怖分子陰謀之中的故事。該片於1991年6月27日德國上映。
德裔美藉青年凱斯勒(讓-馬克·巴爾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回到從未涉足的祖國。他原是一個和平主義和理想主義者,希望以中立的態度來看待戰後的歐洲人民。不料叔叔安排凱斯勒在一列火車上當列車長,使他有機會深入歐洲各地,聆聽各種不同的聲音,從而揭破了和平口號與人道主義的虛妄。而他愛上的鐵路公司老闆千金,更是一名納粹主義的支持者,更使他陷入了愛情和良知的兩難之境。
歐羅巴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利奧波德·凱斯勒 | 讓-馬克·巴爾 | ||
凱瑟琳娜·哈特曼 | 巴巴拉·蘇科瓦 | ||
勞倫斯·哈特曼 | 烏多·奇爾 | ||
Colonel Harris | 埃迪·康斯坦丁 | ||
旁白 | 馬克斯·馮·西多 | ||
Jew | 拉斯·馮·提爾 | ||
凱斯勒叔叔 | Ernst-Hugo Järegård | ||
Pater | ErikMørk | ||
Max Hartmann | Jørgen Reenberg | ||
Siggy | Henning Jensen |
職員表
總導演 | 拉斯·馮·提爾 |
---|---|
製作人 | 皮特·阿爾貝克·詹森、Philippe Bober、Bo Christensen、François Duplat、Patrick Godeau、Gérard Mital、Gunnar Obel |
副導演 | Tomas Gíslason、Egon Haase、Elizabeth Frey Harne、Tom Hedegaard、Janusz Petelski |
聲音部門 | |
錄音師 | PierreExcoffier |
吊杆操作員 | PhilippeFabbri、JohnNielsen |
配音工程師 | HenrikGarnov |
音響效果 | CarlAageHansen、JulienNaudin |
音響 | ThomasKrag |
音響師 | PerMeinertsen |
音效設計師 | PerStreit |
化妝造型 | |
化妝師 | IsabelledeAraujo |
髮型師 | SanneGravfort、DennisKnudsen |
主要化妝師 | MortenJacobsen |
化妝師:波蘭 | JolantaPruszynska |
凱瑟琳娜·哈特曼,演員 芭芭拉·蘇科瓦飾演,鐵路公司老闆勞倫斯·哈特曼的女兒,是一名納粹主義的支持者,與凱斯勒相愛,她的隱藏身份暴露后,使凱斯勒陷入了兩難之境。
凱斯勒叔叔,演員 Ernst-HugoJäregård飾演,凱斯勒的叔叔,凱斯勒剛回國時希望以中立的態度來看待戰後的歐洲人民。卻被他安排在一列火車上當列車長,從而與鐵路公司老闆千金相愛。
該片是拉斯·馮·提爾歐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影片的原名是《Europa》,因為跟《EuropaEuropa》撞車,改用《Zentropa》,乃製造片中車廂的公司名。這些車廂在二戰中把猶太人送往集中營,戰後只是承擔著單調的運輸工作。
該片是1991年戛納電影節的參賽片,拉斯·馮·提爾對金棕櫚獎勢在必得,而在得知評委會只賞識他在技術上的創新,只給他評委會獎、最佳藝術貢獻獎和評委會技術獎后,他情緒完全失控。
製作公司 | |
Alicéléo(法國) | DetDanskeFilminstitut(丹麥) |
Eurimages(法國) | FundoftheCouncilofEurope |
GérardMitalProductions(法國) | Institutsuissedufilm |
NordiskFilmA/S(丹麥) | Sofinergie1 |
Sofinergie2(法國) | SvenskaFilminstitutet(SFI)(瑞典) |
UnionGénéraleCinématographique(UGC)(法國) | WMGFilm |
FortunaFilm | - |
發行公司 | |
NordiskFilmBiografdistribution(丹麥) | Prestige |
UnionGénéraleCinématographique(UGC)(法國) | A-FilmDistribution(荷蘭) |
AccentFilmEntertainment(澳大利亞) | BuenaVistaHomeVideo |
ElectricParcApS(丹麥) | FilmaxHomeVideo(西班牙) |
IndependentaMusic&Video(IMV)(羅馬尼亞) | LegendFilmsInternational(德國) |
PalisadesTartan | RaroVideo |
TartanVideoLtd.(英國) | TouchstoneHomeVideo(美國) |
TranseuropaVideoEntertainment(TVE)(阿根廷) | TriPicturesS.A.(西班牙) |
ViiPillarsEntertainment(中國香港) | VídeoArte(巴西) |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美國) | OpeningDistribution(法國) |
HillVilla | CriterionCollection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法國 | 1991年5月12日(戛納國際電影節) |
德國 | 1991年6月27日 |
丹麥 | 1991年8月16日 |
加拿大 | 1991年9月22日(薩德伯里國際電影節) |
土耳其 | 1991年10月4日 |
西班牙 | 1991年10月11日 |
義大利 | 1991年10月18日 |
法國 | 1991年11月13日 |
瑞典 | 1991年11月25日 |
瑞典 | 1991年(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
荷蘭 | 1992年2月7日 |
葡萄牙 | 1992年2月28日 |
英國 | 1992年4月17日 |
美國 | 1992年5月22日(紐約州紐約市) |
澳大利亞 | 1992年7月2日 |
阿根廷 | 1992年8月20日 |
日本 | 1992年10月3日 |
芬蘭 | 1992年10月9日 |
匈牙利 | 1992年10月30日 |
葡萄牙 | 1992年(幻想電影節) |
波蘭 | 2000年1月21日 |
希臘 | 2004年8月27日(再次發行) |
德國 | 2005年7月21日(再次發行) |
時間 | 獎項名稱 | 具體獎項 | 提名/獲獎 | 提名/獲獎方 |
1991年 | 第4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提名 | 《歐洲特快車》 |
- | - | 最佳藝術貢獻獎 | 獲獎 | - |
- | - | 技術大獎 | - | - |
- | - | 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 - | - |
1992年 | 第5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女演員 | 提名 | 芭芭拉·蘇科瓦 |
- | - | 最佳男配角 | - | Ernst-HugoJäregård |
不管是角色、還是音樂、對話,以及情節進展,該片都採用了好萊塢黑色電影的種種傳統手法,甚至色彩也調成了黑白影像風格。不過,特里爾在影像上還進行了一些創新,那就是全片大部分是黑白,但某些場景和人物則使用了彩色。這是該片對於電影藝術的主要貢獻,在強烈的色彩對比中,產生出人意料的震撼效果。這一方式經特里爾在《歐洲特快車》實驗成功,之後便有了發揚光大的趨勢。(時光網評)
在這部色調大膽、電影語言新穎的影片里,提爾為影迷展示了一副光怪陸離的“歐洲浮世繪”。雖然影片在形式上大有令人目眩頭暈的缺點,但是這種魔幻寫實主義的手段的確完整地反映出了導演要表現的“亂世歐洲”的主題,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該片的形式和主題達到了完整的統一。而且,馮·提爾還在影片中安排了大量的不同言論,讓理想主義者看到了理想的虛妄與漠然。(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