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

英格蘭王后

伊麗莎白(英語:Elizabeth of York,1466年2月11日—1503年2月11日),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王后(1486年—1503年在位)。作為亨利七世的妻子,她是都鐸王朝第一位王后。她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的女兒、理查三世的侄女,在亨利於終結玫瑰戰爭的博斯沃思原野戰役獲勝后嫁給亨利。她是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母親。因此,她依次是英格蘭國王們的女兒、姐姐、侄女、妻子和母親(非生前)。

在她幾乎平安的一生里,從1483年她17歲時父親去世,到1486年結婚之間的時間是一段暴力和緊張的插曲。她的兩個弟弟“塔里的王子”失蹤,命運未知。她和妹妹們被叔父理查三世迎回宮中。玫瑰戰爭中蘭開斯特王朝最終得勝,對身為約克王朝公主的她而言似乎是進一步的災難,但亨利·都鐸渴望彌合宿怨,且在入侵前已許諾娶她;這也是他獲取約克王朝支持的重要舉動。儘管長子威爾士親王亞瑟·都鐸15歲就去世了,其他也有三個子女早夭,但她的婚姻顯得成功。她幾乎不參與政治。她存活的子女成為了英格蘭國王、蘇格蘭王后和法國王后;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後裔多是她的後裔。

人物生平


國王之女

伊麗莎白於1466年2月11日在威斯敏斯特宮出生,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和王后伊麗莎白·伍德維爾的長女。伊麗莎白的洗禮儀式由祖母約克公爵夫人塞西莉·內維爾、外祖母貝德福德公爵夫人盧森堡的傑凱塔和表伯父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內維爾主持,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1469年,3歲的伊麗莎白曾短暫與表哥喬治·內維爾(理查德·內維爾的侄子,后成為貝德福德公爵)訂婚。后因喬治的父親約翰·內維爾加入其兄沃里克伯爵反對愛德華四世的叛亂,雙方取消婚約。147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一接受了伊麗莎白與法國王太子查理(後來的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的婚事,但他又於1482年毀約。1477年,11歲的伊麗莎白和母親、姑母薩福克公爵夫人伊麗莎白一起被授予嘉德勛位。

國王之姊

1483年4月9日,伊麗莎白的父親愛德華四世意外身亡,她的弟弟愛德華五世登上王位;她的叔叔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被任命為攝政王和護國公。為了將權力約束在家族內部,伊麗莎白的母親意圖否決格洛斯特公爵成為護國公的權利。因此,格洛斯特公爵選擇逐步把侄子侄女們和他們的母族伍德維爾家族的親戚隔離開。格洛斯特公爵在愛德華五世從拉德洛(其作為威爾士親王時居所的所在地)出發前往倫敦加冕的途中將國王截獲。格洛斯特公爵以保護國王的名義將愛德華五世安置在倫敦塔的皇家官邸內。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帶著次子理查德和女兒們逃到威斯敏斯特教堂避難。格洛斯特公爵讓鮑徹大主教將理查德交給他,這樣理查德就能和哥哥愛德華一起住在倫敦塔里。被逼無奈的伊麗莎白·伍德維爾最終同意。
兩個月後的6月22日,愛德華四世的婚姻被宣布無效。他們聲稱,愛德華四世在與伊麗莎白·伍德維爾結婚時已與埃莉諾·塔爾博特訂婚。這一觀點得到了英格蘭議會於1484年頒布的王權法案的支持。愛德華四世的子女被合法地定為非婚生子,喪失了王位繼承權。在格洛斯特的另一個已故哥哥克拉倫斯公爵喬治被剝奪公民權、子女的王位繼承權因而被廢除的情況下,格洛斯特公爵被宣布為合法國王。1483年7月6日,格洛斯特公爵以理查德三世的身份登上王位,愛德華五世和理查德隨後不久失蹤。有關兄弟二人遭到謀殺的流言開始傳播,這些傳言似乎愈加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哪怕其中有些傳聞無疑來自海外。

國王之侄

伊麗莎白的母親和亨利·都鐸(後來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當時他是蘭開斯特黨中王位繼承順序最靠前的人)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結成盟友。雖然亨利·都鐸是愛德華三世的後裔,但由於十四世紀九十年代理查德二世統治期間通過的國會法案(該法案禁止亨利的高祖父母岡特的約翰和凱瑟琳·斯溫福德的合法化後裔繼承王位),他對王位的宣稱權欠說服力。可是,這項前所未有的法案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仍有爭議。無論亨利是否應該具有王位繼承權,亨利和母親和伊麗莎白·伍德維爾都支持亨利爭奪王位,一旦他取得了成功,就娶伊麗莎白為妻,將兩個敵對的家族聯合起來。1483年12月,亨利·都鐸在雷恩教堂立下了承諾迎娶伊麗莎白的誓言,並開始策劃入侵。
1484年,伊麗莎白和妹妹們從威斯敏斯特教堂返回宮廷。當時伊麗莎白·伍德維爾似乎已經與理查德三世和解,此事真假難辨,如果是真的則表明伊麗莎白·伍德維爾相信理查德三世沒有謀殺她的兩個兒子(但這不太可能是真的,因為當亨利·都鐸於1483年10月入侵未遂時,伊麗莎白·伍德維爾也捲入其中)。有傳言稱,理查德三世有意迎娶伊麗莎白,因為理查德的妻子安妮·內維爾已經奄奄一息,而他們還沒有存活的子女。《克羅蘭編年史(Croyland Chronicle)》稱理查德被迫否認了這個令人厭惡的傳言。安妮·內維爾去世后不久,理查德將伊麗莎白送到謝里夫哈頓城堡,開始就聯姻一事與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展開談判,意在自己迎娶若昂的姐姐葡萄牙女親王若阿納,而將伊麗莎白許配給若昂和若阿納姐弟倆的堂弟,未來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
1485年8月7日,亨利·都鐸和他的軍隊登陸威爾士,開始向內陸進軍。1485年8月22日,亨利·都鐸和理查德三世在博斯沃思原野戰役中交鋒。雖然理查德的軍隊更加龐大,但他卻遭到其中一個手握大權的家僕威廉·斯坦利的背叛,最終戰死沙場。亨利·都鐸以亨利七世的身份登上王位。

國王之妻

作為愛德華四世的長女,又沒有存活的兄弟,伊麗莎白自身對王位擁有強有力的宣稱權,但她並未以執政女王的身份登基。直到67年後她的孫女瑪麗一世登基,英格蘭才真正擁有了第一位女王。雖然亨利七世起初遲遲不願兌現承諾,不過他還是意識到迎娶伊麗莎白以穩固統治和削弱約克家族其他在世成員的王位繼承權的必要性,但他獨自統治,也無意共享權力,並對外宣稱自己的王位是征服所得,而非通過與約克家族繼承人的婚姻獲得。因此,他選擇在婚前於1485年10月30日加冕。亨利七世廢除了王權法案,從而使愛德華四世的子女重新合法化,並承認愛德華五世是自己的前任統治者(儘管理查德三世被視為篡位者,但他的當政期未被忽視)。教宗特許下達后,伊麗莎白與亨利於1486年1月1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結婚,婚禮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鮑徹主持。
夫婦二人的長子亞瑟·都鐸於1486年9月20日出生1487年11月25日,伊麗莎白被加冕為王后。此後,伊麗莎白又生了七個(或八個)孩子,但總共只有四個孩子在嬰兒時期存活了下來,即亞瑟·都鐸、瑪格麗特·都鐸、亨利八世和瑪麗·都鐸。儘管最初只是政治安排,但事實證明這是一段成功的婚姻,夫婦倆都逐漸愛上了彼此。由於婆婆瑪格麗特·博福特有主見,身為王后的伊麗莎白並未發揮太大的政治影響力,但據說,伊麗莎白對自己的親屬、僕人和恩人都溫和、友善且慷慨。在非官方聚會場合,伊麗莎白和三個孩子在埃爾瑟姆宮過著在很大程度上遠離政治的平靜生活。伊麗莎白喜歡音樂、舞蹈和擲骰子。她還養了格雷伊獵犬。
1501年11月14日,伊麗莎白的長子,15歲的亞瑟·都鐸迎娶了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爾一世的女兒凱瑟琳。這對夫婦被送到威爾士親王的傳統住所——拉德洛城堡。亞瑟於1502年4月去世。長子的死訊讓亨利七世在悲痛中崩潰,哀悼兒子的同時也害怕王朝會垮掉。伊麗莎白安慰他,她告訴他,他是他母親的獨生子,卻活了下來並成為國王,上帝還留給他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們都還年輕,足以生育更多的子女。

逝世

1502年,伊麗莎白再度有孕,並前往倫敦塔待產。1503年2月2日,伊麗莎白生下女兒凱瑟琳,但這個孩子幾天後即夭折。由於產後感染,伊麗莎白於2月11日,在其37周歲生日當天離世。伊麗莎白的丈夫和子女都對她的離世深深哀悼。根據一個記載,亨利·都鐸“秘密前往一個偏僻的地方,沒有人能待在他身旁。”值得注意的是,伊麗莎白去世后不久,有記錄顯示他患上重病,不允許除母親外的任何人靠近自己。在伊麗莎白去世后,亨利·都鐸的情緒極為反常,更別提出現身體虛弱的跡象,這一切都讓宮廷中人極為恐慌。
2012年,一份曾由亨利七世持有的泥金裝飾手抄本《Vaux Passional》在威爾士國家圖書館被重新發現。它生動描述了伊麗莎白之死的後果:亨利七世穿著喪袍得到了含有該手稿的書,面有哀容。在背景中,已故王后的女兒瑪麗·都鐸和瑪格麗特·都鐸在父親身後,都戴著黑面紗。11歲的一頭紅髮的亨利八世哭著扎進了母親的空床。每到伊麗莎白的忌日,亨利七世都要下令演唱基督教安魂彌撒曲、鳴鐘並為伊麗莎白點亮100支蠟燭。伊麗莎白的墓穴在19世紀被打開,人們發現為了給其玄孫詹姆斯一世騰出安葬空間,伊麗莎白的鉛制棺材的木套被移走。

家庭成員


伊麗莎白與亨利七世育有七名(或八名)子女:
• 亞瑟·都鐸(1486年9月20日-1502年4月2日)威爾士親王。
• 瑪格麗特·都鐸(1489年11月28日-1541年10月18日)
• 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英格蘭國王。
伊麗莎白·都鐸(1492年7月2日-1495年9月14日)
• 瑪麗·都鐸(1496年3月18日-1533年6月25日)
• 愛德華·都鐸?(1498年-1499年)可能與埃德矇混淆。
• 埃德蒙·都鐸(1499年2月21日-1500年6月19日)
• 凱瑟琳·都鐸(1503年2月2日-1503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