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小南海的結果 展開
小南海
湖北省松滋市南海鎮湖泊
小南海湖位於湖北省松滋市南海鎮境內,緊靠南海大橋,南海鎮以此湖而得名。
小南海湖是目前松滋境內最大的自然湖。建國初期有水面36.4平方公里,容水量達1億立方米。後來經過多年圍湖造田和圍湖墾殖,水面縮減至現存11.5平方公里。全湖現有集雨面積10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1340萬立方米,平均水深3.5米,最深處有10多米。
小南海湖為清同治年間黃家鋪決口形成,湖中原有觀音廟,因民間稱觀音為“南海觀音”,乃將此湖稱小南海。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海龍王的獨子小南海,一天走出龍宮到處漫遊。游到劍鋒山(松滋八景之一)下,見一個才貌出眾的女子,就降落凡間,化作一個少男,與她結為連理之好。龍王聞訊后,馬上派蝦兵蟹將來捉,小南海不肯返回。龍王大怒,發下大水來淹,小南海寧死不屈,化成長堤擋水。水漲船高,龍王一狠心,拋下定海針,定住小南海於水中,化成一座小島,島下一湖遂叫小南海湖。
小南海遭災以後,成了一片苦海。當時人們受苦受難,無法生存。觀音菩薩大發慈悲,親自來到小南海,正準備動手治理時,恰巧遇到仙人呂洞賓雲遊到此,呂洞賓跪拜道:“菩薩慈悲為懷,普救眾生脫離苦海。”觀音菩薩答道:“難得你一片好心,要成正果,你就在此地積德行善普救生靈。”呂洞賓遵照觀音菩薩的吩咐,真心誠意修行積善。隨後,呂洞賓還請魯班在這裡建造了九殿十八閣。從此以後,人們安居樂業。呂洞賓在此隱居修行,日久天長,終成正果。
小南海湖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形成原因看,屬於典型的河流遺跡湖。公元1975年以前北河、南河、碾盤河匯流於此,然後經南海閘泄入松滋河西支。這裡文化底蘊厚重,古遺跡眾多,湖西北靠南海集鎮,即古鄖城,為楚昭王時鄖公斗辛所築,清道光年間,這裡已形成集市。由於水陸交通便利,集市日益繁盛,很快發展成“九場十八街”,“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的興旺集鎮。同治九年,即公元1870年,長江發大水,大雨如潑,雷電閃鳴,這時長江黃家鋪段突然潰口,鋪天蓋地的洪水席捲而來,這座繁華的古鎮傾刻間在洪水中消逝了,古鄖城沉入小南海湖底,目前尚待發掘。近年來,在小南海湖邊的何家崗遺址,發掘出190多件周朝以前的文物,還有羅家坡戰國前期的土坑墓葬遺址。這裡有劍峰丹鼎,是松滋古八景之一,是傳說中八仙呂洞賓練丹的地方。還有飛娥巴壁、陡山寺,百里溪溝第一橋等名勝風景點。湖中還有荷葉地、竺園寺、林屋山、殺人台等眾多古迹,每道風景、每個古迹的背後都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小南海原為河湖一體,曾經是一個血吸蟲病流行,水患嚴重的地方。1954年湖水暴漲,水位高程達42.8米,響水當橫堤倒口,上至縣城關,下至公安窯溝子,頓成一片汪洋。為了徹底根治水患,從1972年冬開始,南海鎮(當時稱南海區)調集民工1.6萬人,築湖堤19公里,將高程在37米以上的地面圍墾為田。次年4月圍成芭芒灘、候急渡、戈井潭、慶壽寺四大片。1973年6月,湖水猛漲,四大片先後漫潰,當年冬天又組織復堤,此次,圍墾和復堤共完成土石方128萬立方米,用工136萬個。1974年冬,松滋市(當時為縣)成立小南海滅螺治水工程指揮部,先後由司冠慈、查遠澄擔任指揮長,調集街河市、王家橋、南海共2萬多民工,開展治河圍湖工作(稱堤壩圍墾)。首先對三條河進行疏導裁直,共治理河道31.9公里,其中北河從黑當口至小河橋長10.6公里,南河從萬年橋到大林子,長13.2公里,碾盤河從碾盤橋至關洲河長8.1公里,共修建跌差14處。三條河至關洲河匯流后,再沿山挖河4.2公里通磨盤洲。1975年冬至1976年又調動南海(包括當時永合公社)、沙道觀、八寶近5萬人,繼續挖通磨盤洲至太山廟,主河道長5公里。一河兩堤,筆直一線,河底寬64米,底部高程36米,出口堤頂高程47.4米,設計過洪量為每秒934立方米。至此山水直泄松滋河西支,河湖正式“分家”。同時也徹底治理了水患,趕走了瘟神。
小南海[湖北省松滋市南海鎮小南海湖]
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