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是創辦於1921年的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於2008年1月由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改名擴建而成,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地質學系,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地球科學系之一。學院學科齊全、專業設置合理,師資力量雄厚。1993年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地質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屬於理工結合性質的學院,設有三個系,分別是地球科學系、水科學系和地質工程與信息技術系。

歷史沿革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歷史悠久,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地質學系,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地球科學院系之一。
南京大學地質學科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21年成立的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至今已有97年的歷史了。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包括地質門、地理氣象門,首任系主任為竺可楨先生。嗣後,國立東南大學先更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后又更名為中央大學。
1930年1月,地質學科從地學系分出,成立了中央大學地質系,李學清先生任首任系主任。
1949年後,中央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地質系建制依舊,徐克勤先生任系主任,無論是辦學規模,還是發展速度,均前所未有。
1986年,地質學系更名為地球科學系,俞劍華教授任系主任。
2008年1月,南京大學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在原地球科學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汝成教授任學院院長。
九十多年來,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經過幾代人的勤奮努力,踏實工作,培養了近萬名奮戰在祖國四面八方的地質人才,為祖國的地質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學院貫徹以教學為主、突出科研的方針,確立以學科建設為龍頭,隊伍建設為核心,鞏固加強傳統優勢學科,積極發展新興應用學科,將該院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和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辦學條件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中,擁有“地質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和“水文學與水資源”專業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水文學與水資源”專業又屬江蘇省重點學科。經教育部批准設有國家理科地質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普通地質學”、“地球系統科學”二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地質學和水文與水資源二專業被列為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地質學、地球化學二專業列為江蘇省品牌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地質工程二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設備齊全的實驗分析系統,能夠開展各類地質樣品的微區、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包裹體研究及成岩成礦實驗等,擁有電子探針分析儀、微區X射線衍射儀、掃描探針顯微鏡、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高分辯率等離子質譜儀、等離子發射光譜儀、表面熱電離同位素質譜儀、穩定同位素質譜儀、連續流質譜儀、包裹體溫度-鹽度測定裝置、顯微激光拉曼探針等先進儀器設備及磨片-制樣室。依託學院師資,建立了花崗岩、火山岩及成礦理論研究所、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地球環境計算工程研究所、表生地球化學研究所、地球物理與動力學研究所、多媒體科教製作中心、礦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核能地質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等14個地球科學類研究機構。地球物理與動力學研究所擁有45套國際先進的寬頻地震儀。經教育部與科技部批准,主辦了《高校地質學報》,建立了南京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

學院榮譽

2019年9月,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學科設置


科門類一級學科學科專業
07理學 0709地質學●★070801固體地球物理
070901礦物、岩石、礦床學★
070902地球化學◆★
070903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070904構造地質學★
08工學0818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081801礦產普查與勘探▲
081802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081803地質工程
0815水利工程081501水文學及水資源▲
註:●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省重點學科 ◆省重中之重學科 ▲博士點

師資力量


截至2010年,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150名,其中,中科院院士3名、教授53名(博士生導師44名)、副教授33名、講師18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講座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其中海外3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培養計劃”獲得者4人,國家教育部、人事部“千百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人選2人,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學科研獎勵計劃獲得者1人,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獲得者5人。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經綏就職於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科研支撐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設備齊全的實驗分析系統,能夠開展各類地質樣品的微區、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包裹體研究及成岩成礦實驗等,擁有電子探針分析儀、微區X射線衍射儀、掃描探針顯微鏡、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高分辯率等離子質譜儀、等離子發射光譜儀、表面熱電離同位素質譜儀、穩定同位素質譜儀、連續流質譜儀、包裹體溫度-鹽度測定裝置、顯微激光拉曼探針等先進儀器設備及磨片-制樣室。依託學院師資,建立了花崗岩、火山岩及成礦理論研究所、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地球環境計算工程研究所、表生地球化學研究所,多媒體科教製作中心、礦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核能地質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等13個地球科學類研究機構。經教育部與科技部批准,主辦了《高校地質學報》。建立了南京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

研究機構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火成岩、花崗岩成礦理論研究所
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表生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球物理與動力學研究所工業礦物岩石材料研究室
南京大學海洋地球化學研究中心地球環境計算工程研究所
多媒體科教中心江蘇省凹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工程勘察研究所

科研成果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近年來在教學科研中成果累累,自1995年至2005年間已出版各類教材18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部省級教學成果獎18項,承擔部省級教學研究項目18項。年科研經費已達1000多萬元,獲國家級和部省級科研成果獎50餘項,每年發表論文總數均在180篇之上,學術榜刊物上發表論文約20篇。
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是學院的兩項基本任務。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造就高素質、寬基礎、創新型人才,從品德、知識、能力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包括寬厚的基礎課、核心必修課和前沿選修課。培養期間,進行兩次野外實踐教學:普通地質實習(以南京湖山為基地)和區域地質測量實習(以安徽巢湖為基地)。強調教學與科研融通,優秀本科生可以免試保送研究生,優秀碩士生實行碩博連讀。近年來,出版各類教材20餘種,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部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在科學研究方面,近年來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以及企事業委託或國際合作項目共500餘項,年科研經費達2500多萬元。獲部省級科研成果獎50餘項,每年發表論文總數超過200篇(其中SCI期刊論文近百篇)。

人才培養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中國歷史最久的地質學教育機構之一,至今已培養了大批優秀地學人才,其中兩院院士有23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名。在八十餘年的歷史中,辦學傳統和特色可以概括為四句話:愛國奉獻,真誠團結,科學民主,求實創新。現每年招收地質學、地球化學、水文與水資源及地質工程共4個專業,約100名本科生。設有理科“地質學”和工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涵蓋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水文學及水資源、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共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每年招收約90名碩士研究生和40名博士研究生。此外,還設有“地質學”博士后流動站。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地球科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建系以來,學院老一輩地質學家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與振興,辛勤耕耘,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造詣精深的國內外著名學者和後起的科學精英,可謂“七十年華,桃李競放;滿天學子,雨露於滋。”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國內外地學界的權威,知名學者和高層次學術領導,曾在學院任教或畢業的中科院院士就達十六位。學院為中國地球科學事業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畢業生人數近萬人,截至2000年,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工程院院士5人,美國科學院院士1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人。地球科學系的教學和科研成果豐碩,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中,擁有 “地質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和“水文學與水資源”專業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 “水文學與水資源”專業又屬江蘇省重點學科。經教育部批准設有國家理科地質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普通地質學”、“地球系統科學”二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地質學和水文與水資源二專業被列為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地質學、地球化學二專業列為江蘇省品牌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地質工程二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
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是學院的兩項基本任務。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造就高素質、寬基礎、創新型人才,從品德、知識、能力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包括寬厚的基礎課、核心必修課和前沿選修課。培養期間,進行兩次野外實踐教學:普通地質實習(以南京湖山為基地)和區域地質測量實習(以安徽巢湖為基地)。強調教學與科研融通,優秀本科生可以免試保送研究生,優秀碩士生實行碩博連讀。
近年來,出版各類教材20餘種,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部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在科學研究方面,近年來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以及企事業委託或國際合作項目共 500 余項,年科研經費達2500多萬元。獲部省級科研成果獎50餘項,每年發表論文總數超過200篇(其中SCI期刊論文近百篇)。

交流合作


在國際合作交流方面,學院與國內外幾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交流關係。成功主辦了一系列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邀請海外著名學者來校講學,同時,選派教師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開展合作研究。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進行國際化教學交流,例如組織學生參加貝加爾湖大地學聯合實習,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聯合進行天山野外教學實習等。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氣氛濃厚、活躍,注意開展廣泛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合作,曾成功舉辦國際花崗岩地質學與成礦關係討論會(1982,教委系統第一次)、國際大陸邊緣地質討論會(1986)、第四屆國際環太平洋地體構造學術會議(1988)、國際地質對比計劃IGCP-282項會議(1989)、地下水水流與污染模擬國際會議(1991)、盆地構造與油氣聚集國際學術會議(1993)、高原和生態敏感地區環境岩土工程國際學術討論會(1999)、第四屆世界華人地質科學研討會(2002)等國際會議以及多次國內高水平的學術會議,通過派出留學、進修、講學和工作,接受國外留學生、合作科學研究、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多種形式同國內外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經常性的交流與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