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太僕的結果 展開

太僕

漢代九卿之一

太僕,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tài pú,官名,始置於春秋。秦、漢沿襲,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另外也是舊時對綠林好漢的尊稱。

釋義


官名

始置於春秋。秦、漢沿襲,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王莽一度更名為太御,南北朝不常置。北齊始稱太僕寺卿,歷代沿置不革。清廢。
太僕是秦漢時主管皇帝車輛、馬匹之官,后逐漸轉為專管官府畜牧事務。車府主管皇帝乘坐的車輛,其餘皆為主管馬廄之官。太僕更重要的職掌是兼管官府的畜牧業。
太僕更重要的職掌是兼管官府的畜牧業。西漢時,武威、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七郡設牧師官,養馬三十萬匹,還有供祭祀用的大量牛羊。
太僕
太僕
東漢時太僕之下保留車府、未央以主管皇帝車馬,其餘諸廄和西北六郡的 牧師官皆省去。西漢時少府所屬的考工,東漢時移歸太僕,其職務是製作弓弩刀甲等兵器,還主織綬及諸雜工。
魏晉以後,太僕之官除金代不設外,長期沿襲。但職掌漸轉為專管官府畜牧事務,原來皇帝車輛、馬匹之事,則移於他官,如清代歸內務府上駟院、鑾儀衛掌管。
秦漢時主管皇帝車輛、馬匹之官,后逐漸轉為專管官府畜牧事務。皇帝出行,太僕總管車駕,親自為皇帝御車。太僕因和皇帝關係密切而成為親近之臣。漢初到文帝時,任該職者有高祖的親信夏侯嬰。太僕由於在諸卿中屬於顯要職務,常常可以升擢為三公。西漢時劉舍、陳萬年皆由太僕升為御史大夫,公孫賀由太僕升為丞相。東漢時太僕多選素負聲望或有功的大臣充任,甚至有時由司空、尚書令轉任為太僕,可見其名位之重。太僕秩為中二千石,有兩丞。屬官有大廄、未央、家馬三令;車府、路?、騎馬、駿馬四令、丞;龍馬、閑駒、橐泉、?駼、承華五監長、丞。車府主管皇帝乘坐的車輛,其餘皆為主管馬廄之官。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五任太僕寺少卿。”
《漢書百官表》云:"太僕,秦官,掌輿馬,秩中二千石,有兩丞。屬官有大廄、未央廄、家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車府、路軨、騎馬、駿馬四令、丞;又龍馬、閑駒、橐泉、騊駒、承華五監長、丞;又邊郡六牧師苑令,各三丞。又有中太僕,掌皇太后輿馬,不常置。"
車府主管皇帝乘坐的車輛,其餘皆為主管馬廄之官。
《漢官儀》云:"天子駕出,太僕御屬車八十一乘。"後漢有車府、未央廄、長樂廄令·丞、魏因之。
晉太僕銀章、青綬,五時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品第四;丞一人,部丞五人;置功曹、主簿、五官等員;統典農·典虞都尉、典虞丞、牧官都尉、左·右·中典牧都尉、典牧令、諸羊牧丞、乘黃·驊騮·龍馬三廄令。過江省,其後又置。成帝(晉穆帝)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省並宗正。蓋有事則權置,無事則省。
(南朝)宋因晉不置,若如祀,則權置太僕執轡,事畢省。齊亦如之。
(南朝)梁天監七年置十二卿,太僕與太府、少府為夏卿,統南牧、左·右牧、龍廄、內·外廄,班第十。
(南朝)陳因之。後魏太僕卿第二品上,又置少卿;太和二十二,九卿並第三品。
北齊太僕寺統驊騮、左·右龍、左·右牝、駝牛、司羊、乘黃、車府等署。
後周依《周官》。
隋太僕寺統驊騮、乘黃、龍廄、車府、典牧、牛羊等署。煬帝降卿為從三品,減驊騮署入殿內省尚乘局,改龍廄曰典廄署,又有左、右駁皂二廄,加置主乘、司庫、司廩官,罷牛羊署。皇朝因之,而省駁皂等諸官。
(唐高宗)龍朔二年改為司馭寺正卿,成亨中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司仆寺,神龍元年復故。)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後魏太和十五年,九卿各置少卿一人,品第三上;二十二年,降為正四品上。北齊因之。隋加至二員,煬帝降為從四品上,皇朝因之。龍朔、咸亨、光宅、神龍隨寺改復。
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五任太僕寺少卿。”

其他解釋

舊時對綠林好漢的尊稱。

出處


1、參閱《周禮·夏官·太僕》、《漢書·百官公卿表》、《通典·職官七》。
2、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這的是小生的違拗,告太僕且躭饒。”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並沒有這事。只是老漢不認的太僕,休怪,休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