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陽醫學院

隕陽醫學院

湖北醫藥學院座落於我國中西結合--湖北省十堰市,是鄂渝陝豫毗鄰地區2600多萬人口分布區域內,以及湖北省唯一獨立設置的國家普通高等醫學院校。

學校成立於1965年,1977年開始普通本科教育。1994年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校序列,定名為鄖陽醫學院。1995年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過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合格評估。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結論。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湖北醫藥學院。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經過4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鄂、豫、陝、渝等省(市)結合部重要的醫學人才培養基地。2015年,學校榮膺全國文明單位

背景介紹


隕陽醫學院
隕陽醫學院
武當北麓,漢水之南,矗立著一座現代化的汽車城——湖北省隕陽醫學院 十堰市。這裡是武漢、重慶、西安、鄭州四大中心城市的交匯處,鄖陽醫學院就座落於該市的中心,是中西結合部鄂渝陝豫毗鄰地區8地市2000多萬人口中唯一的一所國家普通高等本科醫學院校。

學校介紹


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鬥,鄖陽醫學院已發展成為融教學、科研、醫療、培乾和科技開發於一體的具有較強辦學實力的醫學本科院校。現在,學校佔地546畝,建築面積23. 8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5億元(含附屬醫院)。高樓大廈,亭台軒榭,功能完備的教室和實驗室洋溢著現代化大學的氣息。學校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學生生活及文體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學生宿捨實行公寓化管理,新建的兩座國家標準的學生食堂可同時容納近萬人就餐。擁有標準化的田徑運動場、門類較為完備的球類運動中心和其他功能多樣的學生文體活動場所。近年來,學校以創建園林式校園,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為目標,科學規劃,加速美化校園。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多個花園式廣場風格各異,將校園裝點得典雅而富有生機。

學校歷程


隕陽醫學院
隕陽醫學院
1965年秋天,省人民政府決定,由武漢醫學院選派一批骨幹教師和管理幹部在十堰創辦醫學院校,並於當年開始招生。學校197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更名為同濟醫科大學鄖陽醫學院;199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校序列;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過了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6年提前一年參加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優秀結論。經過43年建設發展,現已成為鄂、豫、陝、渝等省(市)結合部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鬥,鄖陽醫學院已發展成為融教學、科研、醫療、培乾和科技開發於一體的具有較強辦學實力的醫學本科院校。現在,學校佔地546畝,建築面積23. 8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5億元(含附屬醫院)。高樓大廈,亭台軒榭,功能完備的教室和實驗室洋溢著現代化大學的氣息。學隕陽醫學院
校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學生生活及文體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學生宿捨實行公寓化管理,新建的兩座國家標準的學生食堂可同時容納近萬人就餐。擁有標準化的田徑運動場、門類較為完備的球類運動中心和其他功能多樣的學生文體活動場所。近年來,學校以創建園林式校園,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為目標,科學規劃,加速美化校園。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多個花園式廣場風格各異,將校園裝點得典雅而富有生機。
學校圖書館是原省教委命名的優秀級圖書館,剛剛落成的大樓是鄂西北面積最大的圖書館,藏書80餘萬冊,配備有光碟檢索系統,區域網聯入國際網際網路;有110餘台電腦終端電子閱覽室,各終端用戶可以以文本方式進行檢索和瀏覽。學校斥資300多萬元建設的校園網是鄂西北唯一的教育科研網城市節點,為教職工的教學和師生連通外部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師資力量


現在,學校佔地546畝,建築面積23. 8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5億元(含附屬醫院)。高樓大廈,亭台軒榭,功能完備的教室和實驗室洋溢著現代化大學的氣息。學校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學生生活及文體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學生宿捨實行公寓化管理,新建的兩座國家標準的學生食堂可同時容納近萬人就餐。擁有標準化的田徑運動場、門類較為完備的球類運動中心和其他功能多樣的學生文體活動場所。近年來,學校以創建園林式校園,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為目標,科學規劃,加速美化校園。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多個花園式廣場風格各異,將校園裝點得典雅而富有生機。
學校圖書館是原省教委命名的優秀級圖書館,剛剛落成的大樓是鄂西北面積最大的圖書館,藏書80餘萬冊,配備有光碟檢索系統,區域網聯入國際網際網路;有110餘台電腦終端電子閱覽
隕陽醫學院
隕陽醫學院
隕陽醫學院
室,各終端用戶可以以文本方式進行檢索和瀏覽。學校斥資300多萬元建設的校園網是鄂西北唯一的教育科研網城市節點,為教職工的教學和師生連通外部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80人,其中正高職稱93人,博士106人,碩士223人。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9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湖北省“111”工程人才2人,省市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7人,有30餘人(次)獲得國家、省、市“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三育人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楊桂元、戴宗晴、王倫長、張群林、郭仁慈、曾孔生、吳紹光、劉菊英、李濤、張昌軍、王家寧、郭鄂平、王瑋、張建鄂、蘭明銀、程范軍等一批知名專家教授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醫療一線,為學校的教學、科研、醫療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陸士新、阮長耿、樊代明、周道洪等41名國內外著名專家、中青年學者被聘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或首席學科帶頭人。

教學理念


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體,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學科門類以臨床醫學、護理學為主體,醫學相關學科、藥學、信息管理等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涵蓋醫學、管理學和理學三大學科門類。立足湖北,面向全國,重點輻射中西部地區,努力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適用型醫學人才。
鄖陽醫學院秉承了原同濟醫科大學的優良傳統和嚴謹學風,發揚“厚德、勤學、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老一輩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作風在一批脫穎而出的中青年身上得以發揚光大。幾代人的奮鬥,鑄就了“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鄖醫精神。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素質拓展為核心,不斷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在教學管理中,學校重點突出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實行“厚基礎、寬專業”的培養模式,實施較為靈活的彈性學制,鼓勵學生選修跨專業課程。學校還開設有輔修專業,學生在完成主修專業的同時,可申請參加輔修專業學習,合格后獲得《湖北省輔修專業合格證書》,優秀者可通過學位畢業論文答辯申請雙學士學位。

學校成果


40多年來,鄖陽醫學院已向社會輸送各級各類醫學人才近3萬人,校友們遍及全國,分佈於世界許多國家,有許多成為著名的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一大批走上了重要崗位,有的在國內外醫藥、醫療器械和醫療保健領域取得驕人的業績,還有一大批專業人員獲得了國家、省部級勞模殊榮。近幾年來,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90%以上,高於全省同類院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