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皇

棕櫚科椰子屬植物

椰皇又名徠椰王,果形較為小巧,果殼堅硬厚實,呈淡咖啡色。椰皇內存有椰汁,清澈透白,甘甜爽口,味道比較清淡,是夏日裡清涼解渴之佳品;緊貼果殼內壁還有一層厚厚的乳白色的椰肉,柔若奶油,芳香滑嫩,取出即可直接品嘗。椰皇內的果肉和果汁富含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及鈣、磷、鐵、鉀、鎂、鈉等礦物質。夏季吃椰皇有助於利尿消腫、殺蟲消疳、排毒祛斑和補充營養,但不宜過量食用,以免上火,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支氣管哮喘等患者應少食或忌食。

形態特徵


椰皇
椰皇
植徠株高大,喬木狀,高15-30米,莖粗壯,有環狀葉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葉羽狀全裂,長3-4米;裂片多數,外向摺疊,革質,線狀披針形,長65-100厘米或更長,寬3-4厘米,頂端漸尖;葉柄粗壯,長達1米以上。花序腋生,長1.5-2米,多分枝;佛焰苞紡錘形,厚木質,最下部的長60-100厘米或更長,老時脫落;雄花萼片3片,鱗片狀,長3-4毫米,花瓣3枚,卵狀長圓形,長1-1.5厘米,雄蕊6枚,花絲長1毫米,花藥長3毫米;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數枚;萼片闊圓形,寬約2.5厘米,花瓣與萼片相似,但較小。果卵球狀或近球形,頂端微具三棱,長約15-25厘米,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纖維質,內果皮木質堅硬,基部有3孔,其中的1孔與胚相對,萌發時即由此孔穿出,其餘2孔堅實,果腔含有胚乳(即“果肉”或種仁),胚和汁液(椰子水)。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生長環境


椰子樹
椰子樹
椰子為熱帶喜光作物,在高溫、多雨、陽光充足和海風吹拂的條件下生長發育良好。要求年平均溫度在24~25℃以上,溫差小,全年無霜,椰子才能正常開花結果,最適生長溫度為26~27℃。一年中若有一個月的平均溫度為18℃,其產量則明顯下降,若平均溫度低於15℃,就會引起落花、落果和葉片變黃。水分條件應為年降雨量1500~2000mm以上,而且分佈均勻,但在地下水源較豐富或能進行灌溉的地區,年降雨量為600~800mm也能良好生長;乾旱對椰子產量的影響長達2~3年,長期積水也會影響椰子的長勢和產量。椰子適宜在低海拔地區生長,我國海南島在海拔150~200m以下的地方才能生長發育良好。適宜的土壤是海淀沖積土和河岸沖積土,其次是砂壤土,再次是礫土,粘土最差。地下水位要求1.0~2.5m,排水不良的粘土和沼澤土不適宜種植。就土壤肥力來說,要求富含鉀肥。土壤PH值可為5.2~8.3,但以7.0最為適宜。

下級分類


椰皇
椰皇
椰皇的品種很多,新鮮的按顏色分為青椰、紅椰和金椰,棕色殼的叫“金椰”,金椰口感最好,酸甜兼備,青椰淡甜,紅椰微酸。椰皇的老嫩根據個人喜愛來挑選,多數人喜歡吃不老不嫩的,肉嫩水多,吃完的時候別忘記了吃椰肉,椰肉也可以燉雞等,很清爽的。椰皇又名椰王,果形猶如去皮的小型椰子。椰皇味道比較淡,具有滋潤、清熱解渴、益氣生津之功效。椰皇屬涼的食物,所以香港有不少生果檔檔主在出售這款鮮果前都會用火燒,以熱抵消涼,稱為“火燒椰皇”,食客買回去后,可當椰青般飲用椰皇內的椰汁,汁較甜。椰青嫩椰(香港人稱椰青)是果皮尚呈綠色的未熟椰子,嫩椰的果汁無菌,屬於低熱量的飲品,味道清涼潤喉,只含少量二氧化碳,因此成為盛暑最佳。

栽培技術


護苗、補苗栽植后要加強管理,植后初期要適當遮蔭,並要灌水保濕,缺株要及時補植。耕作、培土和間種1年耕作兩次,即在11~12月結合施肥耕作1次,在8~9月再中耕1次。隨著植株長大,樹榦莖部長出大量的氣根,進行培土,加固樹體。椰園可間作短期作物,如花生、豆類等。起到活覆蓋和提高園內濕度的作用,利於幼樹生長。椰子樹需施全肥,以鉀肥最多,其次為氮、磷和氯肥,但必須注意平衡施肥。椰樹缺鉀時,莖幹細、葉短小,樹冠中部葉片首先萎焉,上部葉片向下簇伸,低部葉片乾枯,下垂懸掛於樹榦;缺氮時,幼葉失綠,少光澤,老葉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產量降低;缺磷時會引起根系發展不良和過腐;缺氯會影響椰果大小、氮的吸收以及植株對水分的利用。因此,施肥時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並施一些食鹽。每年可在4~5月及11~12月施肥,在距離樹基部1.5~2米處開施肥溝,效果較好。若用撒施法,應全面除草鬆土后再施肥。打開方式將完整的椰皇用手托著,下方放一個大的容器(裝椰汁用),然後用菜刀的刀背在椰殼上用力敲幾下這時椰殼就會裂開,這時讓所有的椰汁完全流入容器中,然後用刀沿著裂縫將椰殼弄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