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河口鎮

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轄鎮

草河口鎮位於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南部,距本溪市區80km,距小市鎮87km,東鄰丹東市,北與南芬區毗鄰,南與鳳城接壤,是本溪縣南部的中心鎮。總面積197.14平方公里。21213人(2018年)。

1956年,建草河口鎮。1958年,鎮改公社。1980年,恢復草河口滿族鎮。1989年,本溪縣改名本溪滿族自治縣后,草河口滿族鎮改名草河口鎮。截至2020年6月,草河口鎮轄4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鎮南社區。

徠2018年,草河口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

2019年10月,草河口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23°90′,北緯40°87′。地處本溪市南部,東與草河城鎮接壤,南毗丹東市通遠堡鎮,西與連山關交界,北鄰南芬區下馬塘鎮。人民政府駐鎮南社區,電話區號024,郵政編碼117114,距本溪市80公里,距省會瀋陽139公里。
草河口鎮地處本溪滿族自治縣南部,東與草河城鎮接壤,南毗丹東市通遠堡鎮,西與連山關鎮交界,北鄰南芬區下馬塘鎮。轄區面積197.14平方千米。總面積20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草河口鎮地勢為北高南低,地形屬遼東丘陵地帶,一般在海拔272米。最高點位於懸嶺后,海拔455米;最低點位於茫茫草甸子,海拔211米。
氣候
草河口鎮
草河口鎮
草河口鎮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6.5℃。最低氣溫零下33℃,最高氣溫為32℃,年平均降雨量926.3mm。土壤凍結深度150cm,無霜期平均為127天。全年主導風向冬季多西北風,春季多南風。境內地形屬於遼東丘陵地帶,北高南低,平均海拔645米。沈丹鐵路線上最高點在草河口境內分水嶺。草河口農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兼種蔬菜和經濟作物。
水文
草河口鎮境內河道屬艾河和細河水系,分別有草河支流和細河支流流經草河口鎮。

行政區劃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草河口鎮轄4個居民委員會,5個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鎮南鎮北鎮東祁家堡
村民委員會茫草草河口雲盤祁家堡正溝
截至2020年6月,草河口鎮轄4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鎮南社區。
鎮南社區鎮北社區鎮東社區祁家堡社區草河口村
茳草村雲盤村正溝村祁家卜村
政區沿革
解放初期為區政府所在地,於1956年建鎮制,1958年改稱人民公社,1980年恢復草河口滿族鎮,本溪縣改為本溪滿族自治縣后,又稱草河口鎮。1992年2月經本溪市人民政府批准為經濟特鎮。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草河口鎮轄區總人口2286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776人,城鎮化率42.8%。另有流動人口225人。總人口中,男性11719人,佔51.26%;女性11143人,佔48.74%;14歲以下1797人,佔7.86%;15~64歲18691人,佔81.76%;65歲以上2374人,佔10.38%。總人口中,以滿族為主,達12909人,佔56.46%。人口出生率2.44‰,人口死亡率8.88‰,人口自然增長率-6.44‰。
2017年末,草河口鎮常住人口21856人。
截至2018年末,草河口鎮戶籍人口總人口21213人(2018年)。

經濟


綜述
2011年,草河口鎮財政總收入3426萬元,一般預算收入3010萬元,比上年增長189%,企業所得稅63萬元。
農業
2011年,草河口鎮農業總產值3.5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720畝,產量4800噸,主要品種有韭菜、番茄、白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7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羊飼養量2.4萬隻,年末存欄1.5萬隻;家禽飼養量83萬羽。
工業
2011年,草河口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4.8億元,工業企業464家,職工277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0.3億元。
2018年,草河口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
商業
2011年末,草河口鎮商業網點650個,職工1300人;城鎮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4億元。
2018年,草河口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
金融
2011年末,草河口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各項貸款餘額1.4億元,比上年增長6.7%。

文化


名稱來歷
草河口鎮系1901年(清光緒27年)日俄戰爭后,日本在東北修築“安奉鐵路”時起的名,遠在日偽時期即稱草河口鎮。
草河口鎮南部還保留有一座侵華戰爭中日軍建的一座碉堡這些碉堡的槍眼,其實就是吃人惡魔的大嘴,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自不必說是極其深重的。
隨著戰爭離我們遠去,再去審視這些碉堡,在建築意義上看也不乏有精品之作。

交通


304國道、沈丹高速公路、沈丹鐵路縱貫全鎮,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是歷史形成的物資交易集散地。2011年末,草河口鎮有鎮區新客運站1座,日發客運汽車40班次,日均容量600餘人次。
草河口火車站
站址在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郵政編碼117114。建於1907年。離瀋陽站148公里,離丹東站129公里,隸屬瀋陽鐵路局本溪車務段管轄。
草河口火車站現為四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貨物

社會


文化事業
1992年10月,草河口鎮建成廣播有線電視站。
2011年末,草河口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5個;文化專業戶3個,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10萬多冊。學校體育場地2處,100%的村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有線電視用戶7500戶,入戶率98%。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草河口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20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1所,在校生750人,專任教師8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76人,專任教師1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草河口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445萬元,比上年增長11.6%。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草河口鎮有省級技術研究所1個,科技人才40多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草河口鎮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6個;病床2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9.2張,固定資產總值254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6人,其中執業醫師37人,執業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83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1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草河口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8戶,人數393人,支出134萬元,月人均284元;城市醫療救助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21人次,共支出9.8萬元。農村最低保障戶數232戶,人數486人,支出86萬元,月人均147.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2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3萬元。社會福利費18.5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8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9個。有慈善分會1個。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8519人,參保率8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草河口鎮有郵政儲蓄所和郵政儲蓄銀行各1個。征訂報紙、期刊1.2萬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50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1%;行動電話用戶1900戶,寬頻接入用戶1300戶。
醫療
本溪縣第二人民醫院是國內首批二甲的醫院,先後榮獲百姓放心示範醫院、省文明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職業道德先進單位等榮譽。在本溪縣第二人民醫院科室中,本溪縣第二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本溪縣第二人民醫院婦科等為醫院精心打造的重點科室、特色科室。在日常醫護中深度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在全國率先開展以“親情服務溫馨化、全程導診便捷化、預約就診網路化、質量管理規範化、就診環境舒適化”的人性化服務,施行“一醫一患一診室”、“7-24小時”接診制度,提升服務品質,全方位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教育
草河口鎮中心小學
學校建於1932年,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南部,坐落在草河口鎮中心。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老校,75年的風雨兼程,75年的日月輪轉,如今的學校是一個佔地13400平方米,建築面積3720平方米,入學覆蓋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教職工94人,學生1298人的溫馨校園。帶著光榮和夢想一路走來的草河口鎮中心學校,先後榮獲了“本溪市示範家長學校、本溪縣文明單位、幼兒廣播操優勝單位、本溪市中小學廣播操先進單位、十五本溪縣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連續多年的本溪市體育先進單位”等稱號,該校更是社會公認的一所“出人才、出經驗、出成果”的開放式窗口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以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充滿人文色彩的管理,正引領草河口中心學校踏上新的征程,邁向新的輝煌。
學校設施:
學校有23間標準教室,配置有投影儀、電腦、彩電、DVD、錄音機等先進的教學設備,設置有10個活動室:多媒體播放室、語音室、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實驗室、衛生室、活動室、勞動室等一應俱全。學校積極創設科學、高效的教學環境,潛心研究開發教育技術資源,推廣普及現代教育技術。日趨完善的教育教學設備給師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看,那寬敞平坦的操場上,有我們老師、同學活潑矯健的身姿;聽,那明亮整潔的教室里傳來的琅琅書聲;還有那高大挺拔的柳樹下的歡歌笑語;以及那些乒乓球台旁不斷傳來的陣陣喝彩,都在向我們宣告:美麗、溫馨的草河口中心學校成就著孩子們的幸福與快樂!
教育教學:
別開生面、多彩新穎、獨具匠心的校園文化活動,一年一度的“文藝匯演”、“主題演講比賽”、“大隊長競選”擂台賽、“學生才藝大比拼”、“小小書畫家”大賽等活動,為培養學生能力、充分展示自我、發揮藝術特長提供了健康良好的舞台。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鮮明特色。
該徠校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優質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學風貌。語文“閱讀教學語言文字訓練教學模式研究”、數學“優化教學過程減負增效的研究”、“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等課題實驗,在“九五”、“十五”期間,一直不斷發展完善,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全面培養學生各種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效果顯著。課題研究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過程。改革使教師轉變了觀念,樹立了全面的質量觀、科學的教學觀、學生觀,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顯著提高。多年來,該校教育教學以學生負擔輕,基礎紮實,學習能力強而獲得家長的好評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在課堂上,學生敢於和善於發表不同的意見;在課外,廣泛開展各種活動。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經常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每天的“清晨一刻鐘”,說自己最想說的話,讓所有的孩子都敢面對全班同學流利準確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每天背一條格言,背古詩,背成語、背三字經;廣泛地閱讀,寫好練筆文,當“小記者”,辦報刊、做剪報……已成為許多學生的課外興趣。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促進了各種能力的發展。
特色項目:
乒乓球運動是學校的一個傳統項目,學校在操場四周修建了14副乒乓球台,全校開展了“快樂乒乓球”教學活動,豐富了學生課間的生活。從教師到學生,只要拿起球拍,個個不甘示弱。顯示了我們草小人傳統紮實的乒乓球群眾基礎。學校的合唱隊、舞蹈隊紮實訓練,出色的表現,得到過各級領導的好評。該校始終把學生整體素質放在首位,每年春季開展的綜合素質運動會,都會成為草河口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目光。“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是草小學生的運動宣言。學生的美術作品、書畫作品多次在報刊雜誌上刊出,獲得各級獎勵。學校在多年的探索實踐中,形成了美育輔德育、美育促心育的教育模式。
教師隊伍:
在一支敢於創新、銳意改革、充滿責任、富有協作精神和服務意識的領導班子帶領下,草河口中心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堅定的職業理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塑造了一批批“正己、敬業、愛生、奉獻”的優秀教師,從而真正實現了師生共同成長、和諧發展的理想教育境界。該校教師大專以上學歷的41人,其中本科5人、專科36人;中教高級職稱3人,小教高級職稱61人,省市級骨幹教師11人。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並得到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為學校的發展、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多年來,學校信守“創新既是生命”的諾言,不斷端正辦學思想,拓寬辦學思路,全面貫徹實施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投身於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與研究。創新的活動設計、創新的課堂生成、創新的個性思維、創新的評價體系、都以發展學生個性能力為核心、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升中心學校的教育品質為目的,加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走科研興校之路。“科研型教師”是全體教師渴望自我實現的教育理想境界。學校注重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出“讓科研成為動力,讓學習成為需要”,堅持走科研先導、質量建設的內涵發展之路。教師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發表論文多篇,獲各級各類優秀論文八十人次。通過多形式、多內容的培訓學習,使各個層面的教師都有機會得到錘鍊,有機會展示才華。30多名任課教師中有市級、縣級學科名師2名,80%以上教師獲得市級以上表彰和榮譽。
教學資源:
草河口鎮
草河口鎮
學校先後在各辦公室配置了計算機,建立了遠程資源下載中心,建成了集多媒體投影儀、計算機、錄像機、掃描儀、DVD機、電視機於一體的電化教室、電子教室。對四十五周歲以下教師進行全員培訓,會上網搜集相關資料、下載和製作簡單課件。建立了網際網路,在本溪縣教育網上建立了學校網站。做到10周歲以上學生人人會用電腦上網,閱覽及收發電子郵件。通過網路方便快捷地獲取大量教學信息已成為現實,也使學校遠程教育資源的利用有了新的飛躍。並被本溪縣定為遠程教育試點學校的學校成功地召開了遠程教育現場會。得到與會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讓全體教師嘗到了遠程教育資源利用的成功喜悅!
愛心教育:
學校開展感恩教育。要學生學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各班召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隊會活動,讓所有的學生學會回報父母、回報社會。該校四、一班的李桂宏同學身患重症肌無力,全校師生伸出援助之手、愛心奉獻,一次性慷慨捐助6000餘元。讓久病不能上學的孩子重新展現了笑容,同學們句句鼓勵的話語溫暖著李桂宏及其家人,同學們也從這項活動中感受到了奉獻的快樂!
互動交流:
學校加強與兄弟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到省、市級先進學校參觀學習,並先後與本鎮幾所鄉小、本溪市東勝小學進行手拉手活動,每年進行師生互訪。這些交流與互動,開擴了廣大師生的視野,為博採眾長、建成一流的現代化學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積極參與並支持教育主管部門的送教下鄉活動,充分展現了教育的人文關懷。
而今的草河口中心學校,正以她嶄新的姿態、飽滿的熱情,譜寫著教育的新篇章。作為草小人,我們展望明天,堅信草小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放眼未來,我們更加堅信:教育的春天會在草小這片沃土開滿燦爛的鮮花!
草河口鎮第五中學
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五中學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雲盤村,始建於1958年,是本溪滿族自治縣直屬的完全中學。佔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兩棟,面積6282平方米,學生公寓2898平方米,學生食堂1622平方米,其它輔助用房1198平方米。操場是瀝青攤鋪的運動場,面積1萬平方米,廁所為旱廁,面積100平方米。
學校現有在職教師129人,教師平均年齡43歲。其中本科學歷94人,專科學歷34人,中專學歷1人,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36人。學校設1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89人,其中住宿生438人,學校固定資產1389萬元。教學資源充足:擁有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各1個,微機室2個,語音室、美術室、音樂室各1個,心裡諮詢室1個,班班通設備20個。
學校以“德賢”“智聖”“體健”為辦學思想,以“育人先育心,成才先成人”為育人目標。普榮獲本溪滿族自治縣“雙學普九”先進單位,本溪滿族自治縣平安校園先進單位,“四課活動”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五中的校園環境優雅,景色怡人,是莘莘學生求學的理想校園。

獲得榮譽


2018年,草河口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