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機能主義的結果 展開

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

英文functionalism機能主義學派的創立者威廉。詹姆斯在其極有影響的《心理學原理》指責構造主義學說,意識是不能還原為元素的,相反,意識作為一個整體起作用,其目的在於使有機體適應其環境。

簡介


機能主義是與構造主義相對立的一個學派,它與實用主義哲學緊密聯繫在一起,產生於19世紀末的美國。
機能派認為,意識是機體適應環境達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學的任務是對意識狀態“適應功能”的描述和解釋。它認為,意識狀態是一種連續不斷的整體,稱之為“思想流、意識流或主觀生活流”;人和動物的心理活動都是“本能”衝動的作用。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和安吉爾(1869~1949)。

詹姆斯的主要觀點


認知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意識,心理學是對意識狀態的描述和解釋,意識狀態是一種川流不息的狀態,是思想流、意識流和主觀生活流,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基本元素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容易破壞心理的整體,詹姆斯關於意識的觀點有:(1)每一種意識都是個人意識的一部分;(2)意識是經常變化的;(3)每個人的意識都可以感到是連續不斷的,每個人的意識狀態都是意識流的一部分;(4)意識的選擇性。安吉爾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的方法是內省法(主觀觀察)和客觀觀察法,尤其看重內省法,認為它是心理學的基本方法。積極主張心理研究的領域應包括一切心理過程及其生理基礎和外部行為,看重心理學的應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學、工業心理學和醫療心理學等。

英文解釋


functionalism: an early approach to psychology that concentrated on what mind does -the functions of mental-activity and the role of behavior in allowing people to adapt to their environment
起源及發展
機能主義是近代心理學發展中與構造主義相對抗而形成的一種學術思想,它主張心理學 的目的不在於把心理分解為一些元素,而在於研究心理適應環境的機能作用。機能主義是19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到20世紀20年代成為美國心理學中主導的勢力。它的首倡者是威廉。詹姆斯,一位深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影響的心理學家。他認為意識是連續不斷流動的,人的心理是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發揮作用的。他還持有實用主義觀點,強調有效用的思想就是真理。因此,心理學應該把有效用的心理過程而不是靜態的心理內容作為研究對象。
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
詹姆斯開拓的機能主義思想由芝加哥大學的杜威、安吉爾和卡爾繼承和發展,形成了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又稱芝加哥學派。杜威的研究為這一學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在1896年發表了一篇重要文章--《心理學中的反射弧概念》,攻擊心理學中的元素論和還原論,他以心理學家常用的嬰兒抓燭火有燒灼感而縮手的例子說明,包含在一個反射反應中的行為動作應該依據其適應環境的意義來解釋,不能把它還原為感覺運動元素或人為的構想物。這種抽象的構想只能存在於心理學家的頭腦中,對於心理學研究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安吉爾和杜威是同一年到芝加哥大學執教的。安吉爾在1904年出版的《心理學》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意識的機能作用和起源及其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發展。他還探討了機能主義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強調了心理學在各個生活領域中的應用價值。安吉爾進一步把機能主義塑造成一個初具規模的學派,並使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系成為當時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基地。卡爾是安吉爾在芝加哥大學的學術繼承人。他在1925年出版的專著《心理學--心理活動研究》中,系統地闡明了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對象、目的、性質、任務、方法、研究範圍和中心問題,使這一學派發展成為一個羽翼豐滿的成熟體系。卡爾強調,機能主義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成為一種"有所為"的心理學,應該以有目的的心理活動為研究對象,而不是像構造主義學派那樣著重於研究心理"是什麼"。心理活動的作用在於獲得、鞏固、保持、組織和評價經驗,從而指導行為,達到對環境更有效的適應。在研究範圍和研究課題上,機能主義心理學要比構造主義心理學廣闊得多。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影響是深遠的。卡爾以後,美國心理學對人類學習過程的研究以及應用領域的擴展大都受到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啟發。今天,雖然機能主義心理學作為一個陣線分明的學派已不復存在,但它的觀點已融合在心理學發展的主流中。

哥倫比亞大學的機能主義


代表人:卡特爾、桑代克、吳偉士
1、桑代克在1898年發表《動物的智慧》一書,“嘗試與錯誤”學習理論。他受卡特爾和戈爾登的影響,喜歡搞心理測驗,並設計過多種心理測驗和教育測驗。
2、吳偉士是詹姆士的學生。
①《實驗心理學》、《行為動力學》、《現代心理學派別》(1931年初版,1948年第二版)。
②1918年吳偉士出版了專著《動力心理學》。他認為,驅力和機制這兩個概念可以解釋人的一切活動。機制是指原因通向結果的歷程,是指刺激達到反應的具體結構關係。驅力是激發機制的內在條件。
③吳偉士強調人的行為的內驅力,因此他的心理活動公式S-O-R。其中S表示刺激,R表示反應,中間的O代表內驅力。他修訂出版的《心理學》一書中,將這一公式擴充為:W-S-Ow-R-W,其中附於O下面的小w代表個體對環境的調整,以及對情境和目標的定勢。W代表環境。
對於當時各個學派的評論,吳偉士採取調整和折衷的中間道路的立場,這也是他的《現代心理學派別》一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