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實驗心理學的結果 展開

實驗心理學

心理學學科分支

《實驗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對學生心理學研究思想的形成及後繼課程的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課程的教學和學習分為理論課與實驗課兩個部分,一般每周兩個課時,理論、實驗相輔相成,同步教學。實驗心理學是以科學的實驗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的學科,是心理學教學和科研不可缺少的學科。

定義


實驗心理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實驗心理學是相對於人文取向的心理學體系,也叫科學心理學。狹義上來說,實驗心理學是研究心理實驗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並介紹心理學各分支領域中實驗研究成果的科學。

發展歷史


哲學思辨階段

19世紀以前,心理學的問題多半是在哲學領域內討論的,所用的是思辨和 經驗概括的方法。當時流傳著一種信念,認為實驗的方法對研究心理現象是不適用的。文藝復興以後,在歐洲出現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潮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孕育著19世紀末葉實驗心理學的誕生。
前者如由洛克開創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哈特利的聯想主義和拉美特利等人的機械唯物主義等;後者如生理學上關於神經傳導的研究、腦功能定位的爭論和神經特殊能量學說的建立,生物學上的進化論,化學中的原子論,以及大學里各種實驗室的設立等。
實驗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實驗應用階段

雖然1834年韋伯作了關於兩點閾和重量差別閾限的測定,1860年費希納在《心理物理學綱要》中提出了心理學獨特的研究方法——心理物理法,1875年詹姆斯在美國哈佛大學建立了為演示用的心理學實驗室,但由於馮特對用實驗方法研究心理學作了組織和提倡的工作,所以人們仍把1879年他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研究心理學實驗室,作為心理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並把馮特稱為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
馮特和他的學生鐵欽納認為心理學應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心理學要尋求的是如何把意識分解為最簡單、最基本的元素。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的心理實驗就是在控制條件下用內省法,憑直接經驗把意識內容分析成心理元素。
他們主張一個人只有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充當被試。被試所要描述的是由刺激引起的意識狀態而不是刺激本身,否則就是犯了“刺激錯誤”。他們認為一切感覺都具有下列基本特性:品質、強度、廣延性、持續性和清晰性。為了保證經驗清晰和報告準確,必須進行實驗,因為實驗不僅是在控制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且是可以重複的。實驗重複的次數越多,經驗就越清晰,對經驗的描述也就越準確。
但在心理過程進行時,試圖報告意識的變化會幹擾當時的意識狀態,為了克服內省法的這種困難,常常採用回憶的方法。只有養成了內省習慣的被試者,才能在觀察時默記或做記錄而不干擾他的意識。馮特還認為實驗的方法只適宜於研究基本心理過程,如感覺、聯想之類。對於高級心理歷程,如記憶、思維、社會心理和人格等,則只能用觀察法或通過研究人性史來探索,為此他寫了《民族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發展

馮特
實驗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雖然實驗心理學開始於德國,但德國的心理實驗並不是都按馮特的方式進行的。在馮特指出高級心理過程不能用實驗加以研究以後,艾賓浩斯首先用實驗法研究了學習和記憶問題。他創造了無意義音節,以無意義音節為實驗材料,自己作被試,用節省法檢查了識記以後間隔不同時間的保存量。這不僅擴大了實驗心理的研究範圍,還改變了馮特分析意識內容的傳統心理實驗方法。另外,馮特的學生屈爾佩從艾賓浩斯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得到啟發,因而相信思維過程也可以用實驗方法加以研究。但他並沒有擺脫內省的方法,不過他的內省法與馮特的不盡相同。他要求被試先完成一個任務,然後再對完成任務期間所獲得的經驗進行回省。被試事先並不知道要觀察什麼,只知道要努力完成所指定的任務。例如讓被試解決一個問題,然後讓他陳述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思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通過實驗,他發現並不是一切經驗都是由感覺意象組成的,思維可以在沒有任何感覺或意象內容的條件下發生,從而建立了無意象思維的符茲堡學派。
桑代克與巴甫洛夫
在達爾文的《人和動物的表情》發表以後,雖然羅馬尼斯和摩根都對動物心理進行過研究,但他們的觀察絕大部分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到了桑代克才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動物學習的研究。桑代克創立了聯結主義的實驗方法。
他早期的實驗是用迷箱進行的,被試是貓。他把飢餓的貓放在用板條製作的迷箱里,食物放在迷箱外面貓可以看到、嗅到的地方。為了打開迷箱的門吃到食物,貓必須拉動適宜的門閂。開始時貓是亂碰亂抓,直到碰巧作出正確的反應把門打開吃到食物為止。多次嘗試之後,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開門所需要的時間逐漸縮短,直到把貓一放進迷箱就立刻作出正確的反應,學習就完成了。這種把反應和情景連接起來的學習過程就是桑代克的效果律,桑代克稱之為“嘗試與偶然成功學習”,在心理學書中有時也稱之為“嘗試錯誤”學習。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的實驗方法和桑代克的嘗試錯誤學習的實驗方法幾乎是同時建立的。典型的條件反射實驗是把與引起某種反應(如分泌唾液)無關的刺激(如燈光)與能引起該反應的刺激(如食物)多次結合之後,如果動物一見燈光就分泌唾液,那麼條件反射就形成了。
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發展的都是關於動物學習的實驗方法,都是把特定的情景和特定的反應聯繫起來。其不同處在於巴甫洛夫的實驗中與某種反應聯繫起來的情景是由主試呈現的,而桑代克實驗中的情景是由被試偶然發現的。前者可以說是古典的條件反射法,而後者則為工具或操作條件反射法的先驅。過去認為,古典條件反射只限於研究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反射性反應,而工具條件反射則只研究與骨骼肌肉相聯繫的隨意反應。但米勒等人通過反饋,成功地訓練被試能控制自己的心率、腸的收縮和舒張以及腦電的節律等等。
華生認為心理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心理學研究的不是意識,而是人和動物的行為;研究心理學的目的是要預測行為,找出行為產生的規律並控制行為。他在實驗室中研究的都是可以客觀地加以觀察的東西。他不要求人類被試觀察自己的意識經驗,而由主試設置實驗條件,並在這種條件下觀察被試的反應。他否認人類的本能,認為一切行為都是在社會中形成的條件反應。因此條件反射法就成為他進行心理實驗的最重要的方法。
傳統的觀點認為發生在頭腦中的思維過程是難以觀察和進行實驗的。而華生則將思維看作是內部的言語運動,並通過記錄正常人的喉頭和舌的運動以及聾啞人手和手指的運動來觀察思維過程。他雖然反對內省,但並不摒棄言語報告,認為這也是一種客觀的行為。總之,他的實驗方法是在控制條件下,觀察被試的反應,並企圖把複雜的行為分解成“刺激一反應”單元,在這一點上他並沒有擺脫構造派元素主義的窠臼。
韋特海默等人根據對似動現象的實驗研究,提出了知覺不是感覺元素的總和而是統一的整體的看法。這也就是格式塔心理學的核心。格式塔這個概念不僅應用於感覺經驗,也可以應用於學習記憶、思維等過程。總之,整體不是由個別元素決定的,而部分則是由整體的內在性質決定的。例如,一個由六個樂音組成的曲調,在一定條件下,改換另外六個樂音,仍可認出是這支曲子。也就是說我們認出那個曲調的根據,有比六個樂音的總和更多的東西,那就是各樂音之間的關係。只要這種關係不變就可以認出原來的曲調。為此格式塔學派的實驗方法,就是企圖在主試設置的情景下,發現知覺的結構原則。

實驗方法


心理學主要研究不同情景下人類的行為。通常,實驗中要求人類參與者做某些任務。自1990年以來,各種計算機軟體的應用,改變了實驗的呈現方式,減少了實驗誤差。實驗除了可以測量反應時、錯誤率之外,還可在實驗之前、之間、之後運用調查、觀察的方法研究。

實驗室實驗

實驗室實驗是在心理實驗室里使用儀器設備進行的有控制的觀察。它可以提供精確的實驗結果,常用於對感知、記憶、思維、動作和生理機制方面的研究。
人類的行為和意識異常複雜,要想得到正確的結果,必須選擇合適的實驗設計。
試驗中要控制額外變數、縮小實驗者偏差、平衡實驗順序、選擇合適的樣本、確定合適的操作定義、選擇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很重要)。

其他方法

除了實驗室實驗之外,還有個案法、觀察法、訪談法、調查法、自然實驗法。
心理學是一門實證性很強的科學。有關被試心理的特點和規律,只能從收集到的實際材料中分析、綜合,而不能憑研究者想當然地發揮。因此,每一個學習心理學的人都要學會正確使用研究方法。心理現象是複雜的,運用哪一種方法,要根據研究對象、研究條件、研究目的來確定,有時要綜合好幾種方法才能收集到多方面的資料。
心理學的各種研究方法是收集感性材料的直接手段,目的是要從中分析、歸納出規律性的東西。因此,每一個學習心理學的人還必須運用唯物辯證法,對感性材料做出全面的、深刻的、相互聯繫的理性分析,防止片面地、孤立地、靜止地研究心理現象。

統計法


統計學方法在心理學上的應用開始於高爾頓關於個別差異的研究。後來瑟斯頓等人又發展了因素分析法。但統計法一直是與心理測驗聯繫在一起的。心理測驗基本上屬於自然實驗的範疇,與這裡所討論的狹義的實驗方法不盡相同。把統計法應用於心理實驗的設計是與費希爾的工作分不開的。費希爾發展了方差分析和使用小樣本的方法,提出了虛無假設的概念和推論統計等。
他的方法首先應用於生物學和農業的實驗設計,後來才推廣到心理實驗設計上來。從此就把心理實驗中控制其他因素只改變一個自變數的古典設計方法向前推進了一步,開始應用同時改變幾個自變數的多因素設計法,並可獲得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信息。
隨著電子學和工程技術的發展,心理學的實驗裝置和測量儀器日益精密,從而使心理學的實驗研究在客觀性和準確性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並逐漸擺脫了不同心理學流派對實驗方法的影響和束縛。通過與工程學的合作,將實驗心理學應用於人機系統,使設計的機器能較符合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從而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由於將數學進一步應用於心理學,通過實驗對人類行為作出量的假設以後,就可以製作數學模型,如根據概率論預測學習的數學模型,以及根據對落後兒童的實驗研究所發展的注意的數學理論等等。
控制論的發展和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不僅使心理實驗的數據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處理,而且對自動控制呈現刺激和記錄反應提供了方便,為模擬複雜的心理過程開闢了新的途徑,進而發展了行為的信息加工理論和認知心理學,並賦予學習記憶等以新的解釋。
心理學發展到今天,所爭論的問題已不再是實驗方法對心理學的研究是否適用,而是如何使心理學的實驗方法更加完善,如何用實驗室中發現的心理學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

優勢


優點

實驗心理的優點:主要優點是可以更好地控制額外變數。另一個優點是經濟。

特點

實驗的三大特點:隨意性、可重複性(或可驗證性)、系統化的控制。

變數


自變

定義:在實驗中實驗者所操縱的、對被試的反應產生影響的變數。(由主試選擇、控制的變數,它決定著心理或行為的變化。
例如,光的明度,聲音的響度、房間的溫度、動物的飲食量,
比如研究反應時,想了解聲音的強弱對反應時間的影響。則聲音的強弱就成了自變數。
種類:作業自變數:環境自變數,被試自變數,相關變數,自變數。

因變

定義:自變數的變化而產生的現象變化或結果。因變數即被試的反應變數,它時自變數造成的結果,是主試觀察或測量的行為變數。
因變數的一個標準是穩定性。
敏感性:天花板效應,地板效應。
種類
作為因變數的反應指標:反應速度,反應的正確性,反應難度,反應的次數或機率,反應的強度,口語記錄。

額外

定義:額外變數亦稱為無關變數,是指與研究目的無關的變數。
除了自變數之外,能夠影響實驗結果,需要加以控制的變數。與所研究的條件和行為無關,但又影響反應變數(行為或實驗結果)
例如,要研究男女生學習同一門課程的學業成績的差異
自變數:性別
因變數:學業成績
額外變數:如年齡、年級、智力水平、原有基礎、任課老師
其他變數:如身高、體重、衣著、髮型等則無需考慮

新發展


研究思路的生態化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人和社會需求的日益迫切,實驗室研究日益顯現出其固有模式的局限性,心理學研究出現了生態化的趨勢,即強調從現實生活中、自然情境下研究個體與自然、社會環境中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從而揭示心理發展和變化的規律。這種研究思路使心理學的研究更為客觀、真實、接近自然,提高了研究結果的外部效度、生態效度。

多學科化

研究方式是多科學化的,心理學所涉及的問題紛繁複雜,往往需要從多學科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心理學多學科的研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心理學內部各分支學科的協作,另一種是心理學和其他學科,如哲學、神經科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的協作。

跨文化

研究範式有跨文化特點,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理論的發展,研究者越來越重視不同文化背景中個體的行為表現和心理發展的類似性和差異性,即對不同文化背景下哪些心理特徵具有普遍性,哪些心理特徵是特定的等。跨文化研究對於豐富心理學研究成果、弄清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和規律及其使用範圍等基本問題意義重大,已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的範式。

綜合化

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綜合化趨勢主要表現在:①主張採用多種方法去研究和探討心理現象及其規律,以對不同方法所得的結果進行相互比較、補充和驗證;②強調和大量採用多變數設計,以揭示心理活動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繫;③強調採用綜合設計方式,如兼有縱向設計與橫向設計優點的聚合式交叉設計;④注重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結合起來。

現代化

研究手段的現代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心理學研究中,錄音、錄像、攝像、照相設備以及各種專門研究儀器、工具(如運動房屋、視崖裝置、信號發生器、面部情緒變化測試儀、運動分析器、自動記錄儀、分析儀、眼動儀等)都得到了廣泛採用,一批現代化的觀察室和實驗室紛紛建立。其中,計算機技術在心理學研究中數據處理、實驗控制、心理過程模擬等多個環節的大量應用,是研究手段現代化最突出的表現。

數量化

當代科學技術和數學科學的發展,加速了心理學研究的數量化趨勢,表現為:①在研究中越來越多地採用多元分析方法;②計算機及其相關軟體已成為最重要的計算工具;③在傳統使用定性方法的領域,開始採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④模糊數學在心理學研究中日益得到廣泛應用。

誕生意義


變成科學

指的是將心理學變成科學。
關於人類心理的論述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希臘的哲學著作,其中有的論述已頗具體系。但是無論他們論述得如何精細,如何嚴密,他們所採用的方法都是內省思辯的方法。這樣結果就像兩小兒辯日一樣,彼此誰也說服不了哪一方。而且當時的心理學思想是孕育在哲學思想中的,不妨稱之為“安樂椅中的心理學”,意指當時心理學思想是哲學家們坐在安樂椅里苦思冥想中產生出來的,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葉。
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康德曾斷言,心理學不可能成為科學。這固然是他的不可知論的一個觀點,但是他的論斷卻不是毫無根據的。因為心理或者說是意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又具有極大的個體差異性、群體差異性,以及多種維度、層次。比如身心問題,自古以來,就有身心平行論、身心交感論之說,學說之間相互辯論,縱使勝負有定,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過通過做實驗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赫爾巴特是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科學的第一人,而且寫出了心理學著作《心理學教科書》,但是他沒有使用實驗法作為研究心理學的方法,他本人也認為不需要實驗法;德國生物學家郝勒曾提出用實驗法研究生理學,後來韋伯、費希納等人運用實驗法,進行了一些研究生理心理的實驗。費希納雖然提出了心理物理學,但是卻無意去建立一門新型的心理學。因此他們都未能使心理學科學化。
科學之所以區別與哲學,一個重要的特性是具有嚴密的實證性。一門科學之所以為人們所承認,是因為它在人們面前是可以被證明是正確的。為了證明一個學說的正確性,必須進行比較系統精確的實驗。心理學若要從“安樂椅”式的哲學邏輯思辯中掙脫出來,則必須具有實證性的科學特性。著名的實驗心理史學家E.G.波林寫道:“把實驗法應用於心理問題是心理研究史上無可比擬的偉大傑出事件”。在馮特之前,那些從事生理學研究的人開始嘗試實驗的方法,如米勒、韋伯、費希納等,他們的研究成果為馮特所繼承。1874年馮特在蘇黎世大學任哲學教授時,開始轉向心理學和哲學的研究,1875年馮特又到萊比錫大學任教,從事心理學方面的研究。自從馮特創建第一個心理實驗室以來,“科學的”和“實驗的”這兩個詞便成為“心理學”的核心含義。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馮特的實驗心理學的創立的巨大意義之一是將心理學變成一門實證科學。
表面上看起來是命運之神垂青於馮特,使他成為心理科學的創始人。因為赫爾巴特首先提出了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郝勒提出用實驗法研究生命過程,費希納提出了心理物理學,而馮特只是建立了一個心理實驗室。但並非是馮特運氣好,而是只有馮特滿足了作為科學心理學創始人的必要條件――實證的研究方法、明確的創造動機以及研究活動,而這幾個條件恰恰不是赫爾巴特等人所同時具備的。

方法論

誕生的方法論所具有的意義:
現今所言的方法論具有三個層次:一般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研究方法論。而在馮特所處的時代,方法論的三個層次還沒有分化出來,往往三個層次混雜在一起,但是已經具備了現代方法論的雛形。
馮特受經驗主義哲學思想的影響,否認舊的哲學心理學的“靈魂”概念,認為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另一方面,他又受當時元素主義的影響,認為人的心理可以分解為最基本的元素,通過分析這些基本的元素來認識人的心理的。值得我們再次一提的是,儘管他否認實證主義思想,但是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響,在他的研究活動中貫穿著實證主義的思想。因此,經驗主義、元素主義、實證主義構成了馮特實驗心理學的哲學方法論。
在這些哲學觀點自覺和不自覺的指導下,馮特採用了兩種心理學方法:一種是內省法;一種是心理產品分析法。內省法並不是馮特自己的創造,而是哲學心理中最古老的方法。這是一種在實驗室內受嚴格控制的物質條件之下,觀察心理過程的方法,與生物學在實驗室中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結構很相似。馮特就是用這台“顯微鏡”進行精確的系統的自我觀察,以研究感覺、知覺、注意、反應時、聯想等簡單的心理現象。可見,馮特的內省法是對古代哲學思辯方法的實證性改造。儘管方法現已落後,不具備應用價值,但其觀察已不是“安樂椅”式的思辯邏輯的觀察,而是運用儀器的、系統的實證性觀察。心理產品分析法是馮特受了赫爾巴特等人的啟發,通過對語言等文化產物作分類比較,試圖尋求社會心理學的方法。
儘管這兩種方法不是馮特本人創造出來的,但是是馮特有目的地把這兩種方法尤其是實驗法引入心理學研究,這就使心理真正成為科學。心理史學家D.舒爾茨曾說:“現代心理學與它的智慧的先驅者的重要區別,不在於所提問題的種類,而在於探索答案所用的方法”。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馮特提出創建獨立的心理學之前,赫爾巴特已首次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卻沒有成功,但可以說實驗法引入心理學研究,是心理學研究方法上的一次突破。
馮特的實驗法是內省的實驗法,具有相當大的哲學思辯的痕迹,被他的弟子鐵欽納強調至極點,而華生的行為主義則完全摒棄了思辯甚至是理論的指導,二者都走向了極端。現代實驗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不講求嚴格的變數控制;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要求在實驗室內嚴格控制各種變數和遵守操作規程。一般的實驗心理學著作主要側重於論述實驗室實驗法。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現代統計學進行實驗和分析實驗的方法,如多因素分析等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實驗的設計、實施、統計、分析中去。這些技術、手段的應用,也正是實證精神的表現。

發展意義

自從馮特創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以來,心理學得到空前速度的發展。1883年,僅在馮特創立實驗室4年之後,郝爾在美國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從1888年到1895年,在美國興起了遍及全美的建立心理學實驗室的潮流。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各種學派粉墨登場,各式各樣心理學風起雲湧,如馮特弟子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心理學派、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華生的行為主義學派等等。
各種心理學流派觀點不一,眾說紛紜,但是大多數心理學流派都重視實證,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為他們的觀點提供依據。構造主義心理學和機能主義心理學都運用實驗室實驗法,主要研究與生理心理學相關的感覺、注意、知覺等,只是他們分彆強調研究心理的構造和心理的機能。內省法被鐵欽納強調到了不適當的程度,而實驗法則被華生加以強調和擴展,甚至擴展到把人的心理等同與動物,否認內隱的心理活動,通過學習研究動物和人的行為來認識人的心理。華生的行為主義開闢了心理學的新的研究領域,同時把心理學研究對象和方法引向了極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也是他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儘管沒有採用嚴格的實驗驗證,卻有其本人的主觀臆斷成份,但弗洛伊德本人是個實證論者,認為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試圖在對夢的解析中尋找有價值的線索,從而建立了精神分析學說。
馮特不自覺運用的實證主義是經驗實證主義,隨著哲學的深入發展,哲學思潮已逐漸過渡到以維也納學派為代表的邏輯實證主義,後來發展到結構主義哲學,又歷史主義哲學的興起,都對心理科學產生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的出現,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也對心理學的研究有不同的影響。行為主義由於其過於片面的研究方法和對象,已經受到揚棄;新行為主義師承行為主義,但是已無回天之力,又向認知方向發展;資訊理論、計算機的出現,最終使認知心理學確立起來。無論各種學派觀點如何對立,實證思想一直沒有遭到摒棄。就連實證精神含量最少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也不是僅僅在人本主義哲學思想中產生的,而是在做了大量調查工作之後,才得出的結果。
由上述對心理科學發展的簡要回顧,可以發現,實驗法一直作為實證精神的象徵,在心理科學中有其重要的基礎作用。大多數心理流派,無論其觀點變化無常,都將實驗法(包括廣義實驗法和狹義實驗法)作為證明自己觀點的工具。直至今天,實驗法仍是心理科學研究方法中的不可缺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