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湯劑的結果 展開

湯劑

湯劑

湯劑,是指將藥物用煎煮或浸泡後去渣取汁的方法製成的液體劑型。湯劑是我國應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劑型。湯劑適應中醫的辨證施治,隨症加減的原則。湯劑具有製備簡單易行,吸收快,能迅速發揮藥效。

簡介


● 英文名稱:Decoc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古籍摘選


● 湯者,盪也,去大病用之。(《湯液本草·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名詞解釋


● 將藥材飲片或粗粒加水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服用的液體劑型。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湯劑,是中醫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劑型之一,也是我國應用最早的中藥劑型。湯劑古稱湯液,是將藥材或飲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時間,去滓取汁,製成的液體劑型。

湯劑的適用範圍

● 湯劑起滌盪疾病的作用,起效迅速,適用於病證較急、較重或病情不穩定者。主要供口服,如麻黃湯、桂枝湯、小承氣湯等。也可外用作含漱、洗浴及熏蒸。

湯劑的特點

● 湯劑的優點:組方靈活,製作簡單,吸收快,能夠根據病情隨證加減,能較全面、靈活地貼合不同患者及具體病證階段的特殊性,針對性強,並能迅速發揮療效。
● 湯劑的缺點:味苦、量大,不便服用;有些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溶出,或是煎煮時易揮發散失;不適宜大批量生產;不便於攜帶;療效易受煎煮器具、時間、火候等的影響。

湯劑的分類

● 根據製法上的不同,分為煮劑、煎劑、飲劑和煮散四種:
● 煮劑:常規溫度和加熱時間煎煮藥物飲片,去滓后得到的液體劑型。煮劑具有吸收快、起效迅速、藥效強度大的特點。
● 煎劑:常規煎煮去滓的藥液,經過再次加熱、濃縮得到的液體劑型。煎劑藥液濃度較高,能減輕藥物的毒性。
● 飲劑:沸水浸泡藥物,去滓所得的液體劑型。由於沸水泡葯溫度比較低,藥液氣味輕薄,所以更擅於治療上焦病邪。
● 煮散:將藥材粉碎成粗顆粒,與水共煮,去滓取汁而製成的液體劑型。煮散具有節省藥材,便於煎服等優點。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