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轄鎮

六王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東南部,東臨岑溪市南渡鎮,南與楊村鎮毗鄰,西接楊梅鎮石寨鎮,北接十里鎮。全六王鎮面積184.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591人(2020年),境內交通便捷發達,縣道203線、容(縣)岑(溪)一級公路、廣(州)昆(明)高速公路、洛湛鐵路經過境內,村村通四級公路,構建了相對完善的交通網路。境內有都嶠山香爐峰、伏羲陵等旅遊資源。名優特產有六槐米酒、沙田柚等。

歷史沿革


六王鎮
六王鎮
六王鎮位於容縣的東南部,與岑溪市毗鄰,國道324線從腹部貫穿而過。全六王鎮面積183.86平方公里,水田2.43萬畝,旱地6277畝,山林24.5萬畝。鎮政府下轄18個村民委員會,506個村民小組,14663戶,六王圩鎮一期開發初具規模,圩鎮面積約1平方公里。
2006年,縣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塘垌新村一期開發已完成,六王新村、雙善新村建設規劃已經敲定。佔地60多畝的古泉村工業小區涉農工作完成,初步落實入園投資建設的東部產業轉移項目4個。六槐米酒遠近聞名,年產銷量達30多萬噸。聞名遐爾的六槐沙田柚堪稱果中精品,多次在容縣沙田柚節評比中榮獲第一名,產品供不應求。便利的交通條件。玉林至廣州國道324線從腹部貫穿而過,容岑一級公路貫穿六王鎮的古泉村和金庫村。實現了村村通四級公路。
地處容縣東部,東與岑溪市南度鎮、縣容鎮交界,南與楊村鎮、楊梅鎮接壤,西與楊梅鎮、石寨鎮連接,北與容州鎮十里鄉相連。人民政府駐六王圩,電話區號0775,郵政編碼537505,南距容城44干米,西距玉林城區90千米。
政區沿革1949年前屬容縣梅江區及秉公、取益等鄉。1958年8月,設超英公社。次年3月,超英公社改為六王公社。1962年10月,六王公社改為六王區。1969年7月,六王區改為六王公社。1984年,六王公社撒改為六王鄉。1989年,六王鄉設18個村公所、64個村民委員會。1995年5月,六王鄉改為六王鎮。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容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六王鎮常住人口43591人。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6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41人。總人口中,男性35595人,佔53%;女性31172人,佔47%;14歲以下13238人,佔19.8%;15~64歲44240人,佔66.2%;65歲以上9322人,佔1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14.55%,人口死亡率5.67%,人口自然增長率8.88%。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千米,總面積183.3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83.36平方千米,佔10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4人。

經濟


水泥產業
水泥產業
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六王鎮堅持以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7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3.99億元,增長14%,比2002年增加1.96億元,年均增長19.3%;財稅收入524.8萬元,增長27.32%,比2002年增加287.9萬元,年均增長2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10萬元,增長36.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4億元,比年初增長17.2%,農民人均純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大招商促進工業大發展,共引進大小項目40多個,總投資約3億元。其中較大項目有廣西奧特帕斯機械有限公司、廣西容縣名天林化有限公司、容縣鴻博製藥有限公司、容縣百業水泥製品有限公司、容縣正日漆業有限責任公司、容縣鵝肥肝項目古丁水庫鵝種基地、六王選礦廠等,初步形成了以林產化工、煙花爆竹、製藥、木材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

農業

耕地面積2.93萬畝,人均0.44畝,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3.3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2萬噸,人均31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2.4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38萬頭,年末存欄6.58萬頭;家禽年飼養量56.77萬羽。

工業

工業強鎮戰略成效初顯。佔地60多畝的古泉工業小區完成前期工作,已有4個建設項目達成入園意向。其中較大的有廣西奧特帕斯機械有限公司、廣西容縣名天林化有限公司、容縣鴻博製藥有限公司、容縣百業水泥製品有限公司、容縣正日漆業有限責任公司、容縣鵝肥肝項目古丁水庫鵝種基地、六王選礦廠等。
以選礦”、採礦、林化、木材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7.07億元,職工2898人。

商業

2011年,財政總收入0.0916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地方財政收人0.0659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萬元,增值稅166.8萬元,企業所得稅3萬元。人均財政收人6043元,比上年增長16.5%。

特色產業

當地黨委、政府不斷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一些特色產業。
一、遠近聞名的六槐米酒。六王鎮是一個釀酒大鎮,全六王鎮每年外銷米酒32萬斤,其中尤為聞名的是六槐村的米酒,全村每年產酒12萬多斤,品名有米雙酒、米三花酒、雙蒸酒(即四熬酒),主要銷往廣東、廣西各地,釀酒大戶有蘇志祥等6大戶。
二、果中精品—六槐沙田柚。全六王鎮共有沙田柚4000畝,投產1000多畝,其中六槐村的沙田柚種植有1200多畝,已投產的有600多畝,年產量60多萬斤。六槐沙田柚曾於1996、1997年代表容縣參加全中國柚類評比獲金獎。現成園專業戶有29戶,最大的種植戶是李若榮,一年產10萬斤。
龍眼
龍眼
三、巨大潛力的八角基地。六王鎮地形以山地為主,其中譚螺村的民田自然村,大公村的大山自然村較適宜種植八角。全六王鎮種有八角共4000多畝,已投產108多畝,收穫頗豐。
四、初步形成的中雞養殖基地。六王鎮六王村的埡塘自然村現已初步形成中雞養殖基地。該自然村每逢圩日均銷售中雞20萬苗,年銷售共2160多萬苗,主要銷往廣西各地,其中陳旭翼等養殖戶還在河池、欽州建立了養殖基地。
五、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六王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除了有以上特色產業之外,比較成規範的產業還有:玉桂1475畝,年產量15萬斤,荔枝620畝,龍眼1550畝。

社會


城鎮建設

六王鎮
六王鎮
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六王以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和“南珠杯”競賽活動為契機,推動城鎮化建設,圩鎮面積約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萬人。縣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塘垌新村一期開發已於2006年完成,六王新村、雙善新村建設正在實施。加大垃圾廢棄物集中處置力度,新建成佔地10畝的集中處理垃圾填埋場一個和公路沿線垃圾池12個,營造了“山清水綉地乾淨”環境,成為容縣最具投資活力鄉鎮之一。
六王鎮積極開展“打黑除惡”、“掃黃打非”、禁毒及打擊“兩搶一盜”、“六合彩”、賭博等活動,加大農村“三大糾紛”調處力度,有效化解社會各種矛盾,2007年被玉林市評為“三會一節”維護社會穩定先進單位和“平安鄉鎮”稱號。實行優先教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大提高,全鎮中考共有110人考上重點高中,上玉林高中線18人,重點高中上線率比2006年增長38.98%,中考成績位居全縣第三位,2007年被評為“玉林市兩基迎國檢先進單位”。全鎮共有48000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2.31%。新建19幢房屋解決無房殘疾人居住問題,開展“圓夢大學,愛心進百家”活動,對貧困學生實行幫扶,全鎮18個村全部建立鄉村廣播室,實行全覆蓋,和諧六王平穩推進。

教育文化

教學樓
教學樓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文化事業蒸蒸日上。六王鎮共37間中小學。加大教育投入,該鎮的六王中學、二中、中心校的教學樓、教師宿舍樓等教育教學基礎設施齊備。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質量逐年提高,鎮中心校是玉林市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定點學校。2008年,投入30多萬建成六王鎮宣傳文化站,該站設置有圖書室、錄像廳、桌球室等十多個功能室,站內設備先進齊全,是容縣先進的宣傳文化站之一。
2011年,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485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18所,在校生5711人,專任教師279人,小學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878人,專任教師169人,初中適齡人口人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財政經費2872.2萬元。

通信設施

移動通信基站
移動通信基站
容縣六王鎮六王、譚螺、陳村、古泉、六槐、蓮塘、佳香、雙善、譚和、金庫、大公等共11個移動通信基站已經全部開通使用,其中六王、蓮塘兩村的為大型移動通信基站,成為全縣移動通信基站開通最多、鎮通信覆蓋率最廣的鄉鎮。
容縣六王鎮移動通信基站信號覆蓋率在全鎮達到100%,有效地改善了六王鎮信號覆蓋面小的問題,進一步拓寬了六王鎮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溝通的渠道。現代農業的每一步都需要準確而及時的信息來導航,六王鎮11個移動通信基站的開通使用,暢通了六王鎮的信息通訊,是幫助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信息渠道,更是六王鎮在實現信息化道路上邁進的堅實一步。
2011年末,郵政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8000萬元。報紙、期刊累計發行0萬份(冊)。固定電話用戶0.5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80%;行動電話用戶1.2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12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00萬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個: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2.7餘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個;有床位62張,每萬人擁有病床9.3張;固定資產總值86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7名,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1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0582人次。18個村的村民大部分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03%。
2005年9月建成六王鎮有線電視台。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5萬戶,人戶率70%。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戶,人數60人,支出16.4萬元,月人均200元;醫療救助54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748人次,共支出2.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76戶,人數3892人,支出381萬元,人均2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07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9萬人,參保率56.43%。

供電

1987年12月月21日建成六王鎮變電站。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六王,譚螺,溫風、思良.陳村、古泉、龍頭、六槐。塘垌、譚和、古里、蓮塘、尤華、佳香、雙善、六青、大公、金庫18個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地處天堂山余脈,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東部峰巒層疊,西部丘陵環繞,潛竹頂是境內最高山峰,海拔865米。

氣候特徵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溫度21.2C,年無霜期348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630毫米。

水文

境內屬西江支流北流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六王河和陳村河。六王河發源於譚螺村的滑竹山西施,向西南流經譚螺村、六王村、蓮塘村、譚和村後進入石寨鎮獨石村,境內河道長15千米。陳村河向南流入岑溪鎮古態村。

自然災害

主要的自然災害有冰雹、寒露風、雷擊、滑.坡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鐵礦。

交通


洛湛鐵路經過境內有廣昆高速公路、容岑一級、324國道3條公路幹線。
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約2千米。
2011年末,鎮區日發客運汽車20班次,日均客運量6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