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峰地質公園
集賢縣的旅遊風景區
七星峰地質公園是黑龍江省面積最大的地質公園。該地質公園根據七星峰公園的地質遺跡景觀資源,並結合各景觀性能特徵,共分為七星峰觀光旅遊區、抗聯文化旅遊區、森林觀光旅遊區、煙囪砬子娛樂區、筆架山水上遊樂區、龍山景觀瀏覽區等六大景區。公園遺跡保持了自然古樸、原始、神奇的自然風貌。
七星峰森林地質公園位於完達山脈、集賢縣東南部,距縣城15公里,是三江平原東部地區規模最大的森林公園。1980年被列為省級野生動物保護區,已被確定為“AAA”國家級旅遊景區。
七星峰地質公園由七星峰、筆架山水庫、大菩提寺組成。距黑龍江省集賢縣城福利鎮西南33公里,公園總面積16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80%。公園內奇峰聳立,怪石嶙峋;古樹參天,白樺成林;鳥獸聚集,多物種繁衍;河流逶迤山間,溪水到處可見。
公園旅遊區面積26平方公里,區內由利劍峰、虎頭峰、聚仙峰、寶印峰、駱駝峰、仙女峰、狡牙峰組成,俗稱“七星砬子”。還傳說曾有七個仙女為了救助當地老百姓變成了七塊巨石屹立山頂,亦稱“七女峰”。其主峰利劍峰,海拔852.7米,是完達山脈最高峰,三江平原制高點。
七星峰獨特的地質地貌,是一個典型的地質公園。其遺跡形成於晚元古代,主要由斑狀正長岩和狀石英正長岩組成。岩石具有多組節理,因內部結構不同,節理髮育也各不相同,在多次地質構造運動和數年風化剝蝕下,岩石發生崩塌滑落,殘留下來的險峰奇石如仙、似佛、若鷹、像猴,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公園的地形地貌在新生代第四季形成,複雜多樣。海拔800多米處有七座山體巍峨、崢嶸峭拔、形態各異的石砬子矗立山頂。最高的七女峰,海拔852.7米,形似一名少女,婷婷玉立,是三江平原東部地區最高峰。虎頭峰、利劍峰、駱駝峰、佛手峰、金盔峰、狼牙峰,各佔一地,惟妙惟肖。放眼望去,群峰連綿起伏,層巒疊障,群山逶迤,景象萬千。公園內水體資源豐富,哈達墨河、柳樹河河水終年不斷,給這片古老的大森林帶來勃勃生機。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帶,優越的自然條件及低強度的人為干擾,使公園保存了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種類多、森林覆蓋率高的特點。動物有東北虎、黑熊、狍子等143種,植物有猴頭、人蔘、木耳等435種,森林覆蓋率達80%。
七星峰地質公園四季景觀明顯。春季,山花爛漫,奼紫嫣紅,空氣中瀰漫著泥土和野花的芳香;夏季,濃蔭蔽日,谷深澗幽,雲蒸霞蔚,人在山上,雲在腳下,經常是雲來雨降,真有點像雨、像霧、又像風,雲山難辨,迷朦蒼茫;秋季,層林盡染,漫山紅透,成為多姿多彩的“五花山”;冬季,山舞銀蛇,銀裝素裹,雪壓青松,分外妖嬈,加之良好的雪山地形,是滑雪放鬆心情的天堂。水景也別具特色,無數山中小溪匯成哈達墨河,水隨山轉,溪水撞擊著渾圓的山間石體,蜿蜒伸展。水面時而寬闊、時而狹窄,水流時而急馳、時而舒緩,流經山下21個大小水塘和1個小型水庫,然後流向遠方。
海拔852.7米,是七星峰主峰。此峰距集賢縣城福利鎮33公里,從谷底到峰頂相對高度為400多米,峰體高度為70多米,底座圍徑60多米。仰視峰頂,峰體近乎直立,陡峭險峻異常,如一把利劍直插雲天,故名“利劍峰”。人們登至峰頂,極目遠眺,“一覽眾山小”。天氣晴朗時,極目遠眺天際邊的松花江,宛如一條白色玉帶鑲嵌在三江平原上,集賢縣城、樺南縣城、雙鴨山市區、佳木斯市區盡收眼底。林海如潮,松濤陣陣,蒼翠欲滴,氧倉感受。
距利劍峰東南150米,山峰相對高度20多米,底座圍徑30多米。形似仰首咆哮的猛虎。
距利劍峰340米,山峰相對高度50多米,底座圍長70多米,形似駱駝側卧而息,向著東側伸出兩條腿,身邊還有一頭幼小駱駝在低頭覓草。
距利劍峰170米,山峰相對高度約60米,底座長近100米,峰頂為平坦的長方形,形似古代官印。
距利劍峰160米,相對高度55米,有著多個柱狀峰體組成,好似多路神仙聚在一起,神態各異。
距利劍劍500米,山峰相對高度40多米,峰底座長約100米,有兩個山峰南北並列而立,恰如兩個婷婷玉立的仙女。
距利劍峰700米,山峰相對高度30多米。由兩個鋸齒狀山峰組成,相距10多米,較大山峰高約30多米,較小山峰高約20多米。峰頂呈鋸齒狀,尖尖的,好似鋒利的狼牙。
七星峰地質公園
七星峰地質公園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在七星峰半山腰上,是東北抗日聯軍根據地遺址。集賢縣人民政府在此敬立了“東北抗日聯軍烈士紀念碑”,碑文注有在此英勇犧牲的抗聯烈士姓名及簡歷。當年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第七軍、第十一軍,以七星峰為革命根據地,開展艱苦卓絕的革命活動,沉重打擊日本侵略者,在七星峰腳下建立過抗日密營、兵工廠、被服廠,新中國成立后這裡是全省著名的革命老區紀念地。抗聯六軍一師政治部主任徐光海、八軍一師政治部主任金根抗日英雄就是在這裡光榮犧牲的。抗聯老將軍陳雷、李敏等,曾多次專程來此憑弔革命先烈。李敏同志曾當場賦詩:“八十勇士登崖峰,奮戰山關日夜行。擊退倭寇三千眾,壯士鮮血染七星。忠骨林立沖霄漢,灑淚青巒祭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