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松花江上的結果 展開
- 1936年張寒暉演唱歌曲
- 1995年施鴻鄂演唱歌曲
- 2010年陳國軍執導電視劇
- 鄭鈞演唱歌曲
- 1947年金山執導電影
松花江上
1936年張寒暉演唱歌曲
《松花江上》1936年張寒暉在西安目睹東北軍和東北人民流亡慘狀而創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以至中國人民的悲憤情懷,被譽為《流亡三部曲》之一,風靡中華大地。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路投票結果,《松花江上》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電令時任東北軍參謀長榮臻保存實力,消極對待日本關東軍的挑釁,致使東北軍官兵被迫流亡關內,心頭都鬱結著悲苦怨憤。在西安,張寒暉耳聞目睹了幾十萬東北軍和人民流亡悲痛的聲音與慘景。他到西安北城門外東北難民集中的地區走訪,與東北軍的官兵和家屬攀談,聽他們控訴“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聽他們對失去故鄉、親人的思戀。以此創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詞,並以北方失去親人的女人,在墳頭上的哭訴哀聲為素材,寫成《松花江上》的曲調。
簡譜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麼時候,
才能歡聚一堂?!
毛澤東曾經這樣說過,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舉侵華的緊要關頭,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乃至全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喚醒了民族之魂,點燃了中華大地的抗日烽火。
這首歌曲的結構是帶尾聲的二部曲式,具有傾訴性、敘述性兼抒情性的特點。歌詞內容有很強的說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兩個樂段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個樂句構成。這一部分的音調富於敘事與抒情的特點。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環回縈繞、反覆詠唱的方式得到了展開,感情越來越激動,具有迴腸欲斷的效果。這部分以呼喊似的音調、悲憤的情緒,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東北后的滔天罪行,表達了東北人民要求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最後的尾聲,唱出了呼天喚地似的旋律,使歌曲達到了高潮。在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著要求起來反抗鬥爭的力量。
“西安事變”前夕,西安愛國青年去臨潼請願時,行至十里鋪,張學良將軍驅車趕來,勸導學生勿去臨潼,怕有危險。這時,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歌聲悲壯,令人斷腸。張學良將軍沉痛地說:“請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內,用事實來答覆你們。”可以說,這首歌,對“西安事變”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1937年除夕,周恩來在《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與任務》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傷心斷腸。”20世紀60年代,周總理指示,將《松花江上》編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可見當年這首歌曲的流傳和對中國人民抗戰,有著巨大的影響。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路投票結果,《松花江上》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