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庭

內庭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本輸》,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主治齒痛,咽喉腫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熱病,足背腫痛等病症,近人報道還可以治療三叉神經痛,急慢性腸炎,腸疝痛,腳氣,直刺或斜刺0.5~0.8寸。

簡介


● 來源:《靈樞·本輸》
● 歸經:足陽明胃經
● 功效:清心安神,清胃瀉火,健脾和胃,理氣止痛
● 屬性:滎穴

穴名釋義


● 內,裡邊、納入;庭,庭院、居處。本穴位置猶如門內的庭院,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簡便取穴

● 第2、3腳趾縫之間,皮膚顏色開始發生改變的地方,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第2、第3趾長、短伸肌腱間。
● 淺層分佈有趾背神經,足背神經;深層分佈有腓深神經,足背動、靜脈。

主治


● 頭面五官病症,例如齒痛、口喎、喉痹、鼻衄、牙痛、齒齦炎、扁桃體炎、面神經麻痹。
● 胃腸病症,例如腹痛、腹脹、泄瀉、痢疾、急慢性胃腸炎、便秘、吐酸。
● 局部病症,例如跖趾關節痛、足背腫痛。
● 其他病症,例如熱病、失眠、多夢。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或斜刺0.3~0.5寸。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經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靈樞·本輸》:……溜於內庭,內庭,次趾外間也,為滎……
● 《針灸大成·卷之六》:主四肢厥逆,腹脹滿,數欠,惡聞人聲,振寒,咽中引痛,口喎,上齒齲,瘧不嗜食,腦皮膚痛,鼻衄不止,傷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
● 《針灸甲乙經·卷之七》:四厥,手足悶者,使人久持之,厥熱脛痛,腹脹皮痛,善伸數欠,惡人與木音,振寒,嗌中引外痛,熱病汗不出,下齒痛,惡寒,目急,喘滿寒慄,斷口噤僻,不嗜食,內庭主之。
●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脛痛不可屈伸,食不化。

常用配伍


● 配合谷、三陰交,治牙齦腫痛、咽喉腫痛。
● 配太沖、曲池、大椎,治各種熱病。
● 配內關、曲池、天樞,治濕熱泄瀉。
● 配地倉、頰車、顴髎、攢竹,治口喎。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3] 劉乃剛。超簡單取穴不出錯。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