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黨校

北京市委黨校

北京市委黨校創建於1950年11月(其前身“中共北平市委幹部訓練班”,建於1949年1月),“文革”期間被迫撤銷,1978年復校。1988年,經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北京市行政管理幹部培訓中心。1993年,正式掛牌北京行政學院,實行“兩個牌子,一個班子”的管理模式。

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直接領導下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國家公務員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開展理論宣傳和理論研究的重要基地。它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門。

辦學歷史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於1950年11月在市委幹部訓練班的基礎上建立。
為迎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6日,北平市委在郊區良鄉成立了市委幹部訓練班。干訓班在市委學委的具體指導下,成立了學委分會,由王鶴峰、宋乃耕、彭寶山、石羽、王峰五位同志組成。干訓班共舉辦五期,培訓學員4171人。
1949年2月5日,干訓班從良鄉進駐北平,先在光明飯店,后遷至東總布衚衕貢院西街3號,即黨校原址。
1949年3月18日,第一期干訓班開學,彭真、趙毅敏同志參加開學典禮並作報告。
1950年底,根據11月6日召開的華北局黨校工作會議精神,在干訓班的基礎上成立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全校職工107人,其中教學人員32人(講師20人,助教12人)。
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關於中級黨校工作座談會向中央的報告》。
1955年7月,中央宣傳部和中央組織部召開了黨校工作座談會,解決在全國設立中級黨校的問題。會議肯定了中共北京市委積極籌建中級黨校的做法,提出"北京和河北大力進行準備工作,爭取明年九月正式開學"。
1955年9月13日,中央組織部函告,中央原則同意北京中級黨校在西郊馬尾溝外國教會舊址(即現校址)按編造的預算進行修建。
1955年10月20日新校舍開工,至1956年8月基本建成。新建的四幢學員樓可容納2000人,還修建了一幢辦公兼教學樓、兩幢教職工宿舍和一座大禮堂。1956年8月27日,由東城貢院西街陸續遷往新校。
1955年11月,中組部、中宣部又召開了全國初級黨校會議。對中、初級黨校的訓練任務、訓練對象、課程設置、學制、教學計劃、教材、人員編製、組織機構、領導體制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規定。由於中央的重視和市委領導的支持,黨校的培訓工作步入了新時期。
黨的八大以後,為適應北京市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在市委和校黨委領導下,黨校的師資隊伍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學科體系日臻完善,全校人員編製由初級黨校時期的107人發展到299人,5個教研室,其中教學人員由原32人發展到158人。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至1975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黨校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黨政領導和黨團組織陷於癱瘓,教學科研工作停止,學校正常工作中斷。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學校堅持教學、科研、諮詢、學科建設四位一體方針,堅持科研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服務,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為市委和市政府的決策服務,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服務,積極實施科研精品戰略、全面推進戰略、科研超前和優先發展戰略,取得可喜成績。迄今為止,北京市委黨校承擔了50餘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0餘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百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北京市委黨校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北京行政學院學報》,作為CSSCI來源期刊,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科研平台

現設28個處級機構,其中教學科研機構9個(哲學、經濟學、政治學、黨史黨建、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學社會學、外語),教學科研輔助機構3個(信息部、校刊編輯部、圖書館),教學科研管理部門8個(教務處、科研處、決策諮詢部、國際合作交流部、學員工作處、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學院、基層黨校工作處),行政管理部門7個(辦公室、人事處、機關黨委、財務處、行政管理處、保衛處、離退休幹部工作處),後勤服務中心。
附:2016年度北京市黨校系統科研協作課題立項一覽表:
序號課題編號所在單位負責人課題名稱
12016DXXZ001市委黨校一分校焦 芳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策略研究
22016DXXZ002市委黨校一分校尚書海多元文化對機關青年幹部價值觀的影響研究
32016DXXZ003市委黨校二分校李海紅北京市衛生計生系統輿情監測和引導機制研究
42016DXXZ004東城區委黨校趙秀娟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機制探究──以南鑼鼓巷為例
52016DXXZ005西城區委黨校牛艷艷利用政務微博引導突發事件網路輿論的策略研究
62016DXXZ006西城區委黨校閆建國非首都功能疏解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72016DXXZ007朝陽區委黨校杜艷莉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背景下的朝陽區流動人口調控問題研究
82016DXXZ008海淀區委黨校白素霞發揮海淀區科技資源優勢,促進京津冀創新合作
92016DXXZ009海淀區委黨校鄭麗簫海淀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權益訴求的特點分析
102016DXXZ010丰台區委黨校李 燕城市社區黨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基於丰台區社區黨建的調查與思考
112016DXXZ011丰台區委黨校張 靜丰台區社會組織參與老舊小區治理研究
122016DXXZ012石景山區委黨校候寶華關於石景山區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創新模式研究
132016DXXZ013門頭溝區委黨校李玉國“北京製造”向“北京創造”轉型路徑研究──以石龍高新產業孵化基地為例
142016DXXZ014門頭溝區委黨校李麗玲關於充分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探究
152016DXXZ015通州區委黨校塗清華通州區人口規模調控路徑研究
162016DXXZ016順義區委黨校張文婷新環保法實施后順義區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172016DXXZ017順義區委黨校常有有順義區違法建築治理法律機制研究
182016DXXZ018大興區委黨校李 玲利用政務微博正確引導突發事件網路輿論機制研究
192016DXXZ019大興區委黨校李順華社會組織參與回遷社區治理的進路研究
202016DXXZ020昌平區委黨校羅 艷昌平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改革研究
212016DXXZ021懷柔區委黨校王保軍懷柔區低收入村基層黨組織在產業扶持中作用發揮的調查
222016DXXZ022懷柔區委黨校杜倩倩生態涵養價值估算與生態補償機制研究──以北京市懷柔區為例
232016DXXZ023政法委黨校王雨靜依法行政視域下北京市行政執法問題實證研究
242016DXXZ024建工集團公司黨校馬建立企業黨建創新實證研究──以北京建工集團黨建創新實踐為例
252016DXXZ025公園管理中心黨校丁 慧首都歷史名園文化保護機制研究──以市屬公園為例
262016DXXZ026北汽集團公司黨校路 靖北汽集團雙轉型戰略:“北京製造”向“北京創造”轉型路徑研究

學術交流

學校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廣泛開展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瑞典、義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以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等20 多所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2008年,學校獲得“北京市對外參觀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教學科研行政管理部門辦公室
教務處
科研處
決策諮詢部(研究室)
教學科研部門哲學教研部
經濟學教研部
政治學教研部
黨史黨建教研部
公共管理教研部
工商管理教研部
法學教研部
社會學教研部
外語教研部
教學科研輔助機構信息部
校刊編輯部
圖書館
教學科研行政管理部門辦公室
教務處
科研處
決策諮詢部(研究室)
國際合作交流部
學員工作處
研究生部
成人教育學院
基層黨校工作處
人事處
機關黨委(工會)
財務處
行政管理處
保衛處
離退休幹部工作處
後勤管理部門後勤服務中心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340人,專職教師102人,高級職稱佔64%,博士佔50.5%。

教學建設

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訓輪訓北京市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公務員,每年培訓7000餘人。班次有研修班、進修班、培訓班、專題班等。進修班的任務是輪訓區縣局級幹部;培訓班的任務是對區縣局級後備幹部進行培訓;專題班的任務是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需要,開展重大理論與現實熱點難點問題的培訓與研討。近年來,學校積極落實《黨校工作條例》和《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按照中央“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強對幹部成長規律和黨校教育規律的研究,不斷優化班次設置、完善教學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和手段、改革教學管理體制,使教育培訓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務、促進首都科學發展和幹部健康成長。
學校是全國省級黨校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目前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學、社會學4個一級學科近3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這些學科覆蓋了哲學、法學、經濟學和管理學四大門類,現累計招生人數已超過200人,138人已畢業並取得碩士學位,其中有39人被全日制高等學校錄取攻讀博士學位。在職研究生培養在規範中穩步發展,畢業生超過萬人。

學校領導


張延昆北京市委副書記、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院)長
王民忠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
韓久根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吳兵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方建新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副局級)
劉紅雷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副局級)
袁吉富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副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