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母起義

呂母起義

新朝末年,國內反莽浪潮不斷。琅邪海曲有一戶姓呂的人家,呂家素來富有,這家的兒子呂育被縣官冤枉致死,呂母私底下偷偷招攬賓客,計劃為兒子報仇。後來呂母率人攻破海曲城,殺死了縣官,之後率人退回大海之中。這件事情之後,呂母名聲大振,許多不堪忍受新朝壓迫的百姓紛紛來投奔她,呂母手下的隊伍逐漸壯大,很快達到了上萬人。呂母率隊伍起義,點燃了各地反抗王莽統治的烽火,星星之火很快形成席捲全國的燎原之勢。呂母為子復仇、反抗暴政,體現出了古代婦女英勇抗暴的鬥爭精神。

正文


天鳳①元年,琅琊海曲有呂母②者,子為縣吏,犯小罪,宰③論殺之。呂母怨宰,密聚客,規以報仇。母家素豐,資產數百萬,乃益釀酒,買刀劍衣服。少年來酤④者,皆賒與之,視其乏者,輒假衣裳,不問多少。數年,財用稍盡,少年欲相與償之。呂母垂泣曰:“所以厚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縣宰不道,枉殺吾子,欲為報怨⑤耳。諸君寧肯哀之乎!”少年壯⑥其意,又素受恩,皆許諾。其中勇士自號猛虎,遂相聚得數十百人,因與呂母入海中,招合亡命⑦,眾至數千。呂母自稱將軍,引兵還攻,破海曲,執縣宰。諸吏叩頭為宰請。母曰:“吾子犯小罪,不當死,而為宰所殺。殺人當死,又何請乎?”遂斬之,以其首祭子冢⑧,復還海中。
……時呂母病死,其觽分入赤眉、青犢、銅馬⑨中。
①天鳳:王莽建立“新”朝後所用年號之一。
②呂母: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
③宰:官名,這裡指縣令。
④酤:買酒。
⑤抱怨:報仇雪恨。
⑥壯:欽佩、讚揚。
⑦亡命:流亡、逃命(的人)。
⑧冢(zhǒng):墳。
⑨赤眉、青犢、銅馬:新莽末年農民起義軍的名稱。

社會背景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當時,由於封建官僚、地主、商人相互勾結,加速土地兼并,對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實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使得社會矛盾叢生、危機四伏。在這種情況下,王莽“篡漢”后所實行的一系列“改制”,更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把廣大農民推向了不起義就沒法活的絕路。甚至像呂母這樣家有數百萬資產的富戶,也都不堪忍受如虎的苛政,終於揭竿而起。

翻譯


天鳳元年,琅邪海曲有個叫呂母的人,兒子是縣吏,犯了個小罪,縣宰就把他殺了。呂母怨恨縣宰,秘密地召集人手,計劃為她兒子報仇。呂母家中素常有錢,有數百萬的資產,於是她釀好酒,買刀劍衣服。有青年人來要酒的,都給了他們。看他們中衣冠不整的,都借給他們衣服,不問多少。幾年後,錢漸漸用完了,青年人們要報答她。呂母哭著說:“我給你們厚待的原因,不是要好處。只是那縣宰不人道,把我兒子冤殺了,我要報仇。你們能夠同情我嗎?”青年人們知道了他的意思,又平常受它的好處,都答應。當中勇敢的人自稱猛虎,就聚集了幾百人,和呂母到海中去,召集亡命之徒,有了幾千人。呂母自稱將軍,用兵攻破海曲。抓住縣宰。小兵們都為縣宰求情。呂母說:"我兒子犯了小罪,不該死,你就把他殺了。殺人罪該死,又求什麼情呢?”就把縣宰殺了,用他的頭祭兒子的墓,之後又回到海曲中去了。

起義經過


呂母曾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以經營釀酒、賣酒為業的大富戶。她的獨生子呂育,做過縣上的小吏,因故被縣宰冤殺。兒子死後,呂母十分痛恨縣宰和黑暗殘暴的王莽統治集團,下決心要報此大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散盡百萬家財,開酒店、買刀劍,救濟貧苦百姓特別是一班貧苦少年,結交下了許多人。最後,呂母哭著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我之所以幫助、救濟大家,不為別的,只因縣宰不公道,枉殺我兒,我想請大家幫我報仇雪恨。”眾人聽后都很感動,表示願隨她起事。
天鳳元年(14年),呂母聚眾180多人,在海曲起義。廣大農民因不滿王莽的統治,紛紛趕來參加,不久,起義隊伍就擴大到數千人。
天鳳四年(17年),呂母決定攻打海曲縣城。她自稱“將軍”,率數千起義農民與官軍展開激戰,一舉攻下了海曲城,活捉了縣宰。獲勝后,呂母要嚴懲縣宰,縣衙的一些官吏都跪拜為其求情。呂母大怒,斥責道:“殺人者當死,罪有應得,你們何必為他求情?!”遂將縣宰處死,以其首祭呂育。
破海曲、殺縣宰之後,呂母起義軍威名大震,吸引了許多貧苦農民不斷來投,起義隊伍迅速發展至數萬人。其後,呂母率部轉戰於崮河兩岸、琅琊附近的大海之上,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多次與官軍激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封建地主階級,引起了王莽的極大不安。王莽一面派兵鎮壓呂母起義軍;一面又派遣使者,假惺惺地勸降,表示可以赦免起義農民,要求他們放下武器回歸田裡,遭到了堅決拒絕。有的使者向王莽復命說:“盜賊解,輒複合。問其故,皆曰愁法禁煩苛,不得舉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給貢稅。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鐵挾銅,奸吏因以愁民。民窮,悉起為盜賊。”王莽對此十分惱怒,免了反映情況的使者的官,同時,調集大軍加緊鎮壓。呂母起義軍多次擊敗官軍的圍剿,堅持鬥爭,沒有一個投降的。
後來,呂母病逝,她的部下又投到樊崇領導的起義隊伍赤眉軍中,繼續參加反抗王莽統治的鬥爭。

歷史遺跡


呂母的英雄故事,也在人民群眾中流傳開來。至今,日照崮河崖上還有一座呂母崮,人們仍在紀念著這位作為婦女最先舉起義旗的女英雄。

雞絲湯


呂母在為兒報仇開設酒店時,製作的雞絲湯鮮美無比,美譽傳百里,很多青年義士因此慕名而來,加之呂母的樂善好施,為招兵買馬與起義的成功堅定了基礎,故此也被後人稱為“呂母起義雞絲湯”,“呂母雞絲湯”;至今傳承在日照市“太公望紅燜雞”安氏一派。據愛新覺羅·溥傑先生晚年回憶(清宣統帝溥儀之胞弟),其夫人愛新覺羅浩徠所著《食在宮廷》湯菜類的“菊花雞湯”,花菜類的“菊花燴雞絲”均都起源於日照的“雞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