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射收穫圖

弋射收穫圖

弋射收穫圖,畫像磚畫像石,是漢代統治階級盛行厚葬的產物。它主要用於地下墓室,也包括少數地上祠堂。這是一種介於繪畫和淺浮雕之間、更多的屬於繪畫性質的藝術形式。已發現的畫像磚,主要集中在四川。《弋射收穫圖》畫像磚是其中著名的作品,整個畫面分成上下兩部分。

概述


東漢畫像,磚高39.6厘米,寬46.6厘米。1972年四川大邑安仁鄉出土,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藏。
上部弋射圖,右為蓮池,池內浮著蓮葉,水中有魚鴨遨遊,空中有大雁飛行。下部為收穫圖,一人挑擔提籃,三人俯身割穗,另外兩人似在割草,整個畫面,簡潔分明,但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將不同的空間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所表現的勞動場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簡介


成都出土,畫面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弋射場面:荷池岸邊枯樹下,兩人張弓仰射,天空雁鶩驚飛。其中一位射者仰身向後,右肘著地,作用力拉弓狀,射者身後都有綁線架。那雁鶩驚飛的緊張,獵人沉著的神態,特別是獵手富有彈力的豐滿肌肉和引弓待發所蓄積的力度,充滿著緊張、力量和韻律感,體現出一種氣勢。弋射場面以“天遠鳥征”的畫法來填充空間,遠近對象的比例大小不一樣,填塞的附加物已逐漸被淘汰,這樣加強了空白的空間效果,表明當時的四川工匠處理空間結構的能力較前人有了進展。遠處的樹木稀疏的枝葉和水中的蓮蓬都暗示了秋天的景色,與下層的收穫場景相關聯。下層是收割場所:兩人持鐮割稻,三人在後拾稻捆束,一人送食,手提籃,肩挑稻束,生動地再現了蜀地收穫季節的繁忙景象。整個畫面上下雖然是兩種活動,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洋溢著親切的生活情趣,猶如一幅耐人尋味的抒情風俗小品。

應用之處


在七年級人教版美術書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