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濤

中國民俗學會會長

葉濤,男,漢,1963年生10月15日。

現任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等。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0年-1984年就讀于山東大學中文系。

工作經歷

葉濤
葉濤
1984年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后留校任教,歷任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2001年-2004年,師從鍾敬文教授、劉魁立教授,於北京師範大學獲得法學(民俗學)博士學位。
1998年起擔任山東大學民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2007年起擔任中國民間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
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
1985年參與創辦《民俗研究》雜誌,歷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主編。
1987年參與創辦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歷任副所長、所長。
1987年發起成立山東省民俗學會,長期擔任副會長兼秘書長。
2002-2008年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8年4月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校外)。
現任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旅遊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泰山研究會顧問、泰山學院兼職教授、溫州大學民俗學重點學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西北民族大學社會學民俗學系客座教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兼職教授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民俗學與民間文學理論、中國民間信仰、區域民俗。
主要貢獻
民俗學家葉濤
民俗學家葉濤
曾承擔“民俗與現代化”、“山東省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泰山香社碑的搜集、整理與研究”等課題。現 承擔課題有“泰山信仰與中國社會”、“十世紀以來華北村社、移民與宗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民俗學研究導論”。
曾赴韓國中央大學、漢城大學,日本山口大學、愛知大學、神奈川大學,德國馬普社會人類學研究所、萊比錫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以及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活動。
出版各類專著十五部,發表論文三十餘篇,承擔了多項國家課題。主要著述有《泰山香社研究》、《民俗學導論》、《中國民俗》、《泰山石敢當》、《中國京劇習俗》、《孔府》、《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五卷本,總主編)、《中國民俗大系·山東卷》(主編)、《領略山東民俗》(小學地方課程課本,主編)等。
1985年參與創辦《民俗研究》雜誌,並長期擔任編輯部主任、主編(1985-2008)。該刊是國內唯一公開出版的民俗學理論刊物。
1987年參與創辦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曾擔任所長。是山東大學民俗學、民間文學學科的主要奠基人。
1987年參與籌建成立山東省民俗學會,是主要發起人,曾擔任副秘書長、副會長兼秘書長。
長期擔任中國民俗學會主要領導(2006-2018擔任副會長兼秘書長,2018年起擔任會長)。
開拓泰山文化研究新領域。2017年參與策劃主編大型文獻叢書“中華泰山文庫”(120卷)。

個人作品

《山東民俗》,合著,山東友誼書社,1988年
《孔子與曲阜》,主編,華語教學出版社,1993年
《孔子故里風俗》,合著,華語教學出版社,1993年
《中國京劇習俗》,專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山東省志·民俗志》,合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江湖社會習俗》,合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搶婚》,合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年
《民間俗信與科學文化》,合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民俗學導論》,合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領略山東民俗》(學習指導書,小學高年級用),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領略山東民俗》(教學指導書,小學高年級用),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國民俗大系·山東民俗》,主編,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國民俗》,專著,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
《泰山石敢當》,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國民俗》,專著,修訂版,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年
《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泰山香社研究》,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東嶽文化與大眾生活——第四屆“東嶽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民間信仰與區域社會——中國民間信仰研究論文選》,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2009泰山東嶽廟會國際論壇論文集》,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葉濤
葉濤
《2010泰山東嶽廟會國際論壇論文集》,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2011泰山東嶽廟會國際論壇論文集》,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東嶽文化與地域傳統》,主編,學苑出版社,2013年
《玲瓏山下井塘村》,合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2012泰山東嶽廟會國際論壇論文集》,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中華泰山文庫》,120卷,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起出版
《新中國民俗學研究70年》,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論文
《民俗特質論》,《民俗研究》1991年第4期
《當代山東的民俗調查與研究》,《民俗研究》1994年第4期
《京劇票友與票界習俗》,《戲劇叢刊》1995年第3期
《民俗調查及其方法芻議》,《民俗研究》1996年第1期
《二十四孝初探》,《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1期
《移民·山東人·山東民俗》,《東嶽論叢》1997年第6 期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初探》,載《第二屆國際民俗學大會論文集》,韓國民俗學會編,1997年
《搶婚風俗爭鳴錄》,合著,《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1期
《走進“龍牌會”》,《民俗研究》1999年第1期
《福田亞細男教授訪談錄》,《民俗研究》1999年第1期
《James L.Watson教授訪談錄》,《民俗研究》1999年第3期
《民俗學的叛徒》,《民俗研究》1999年第3期
《鍾敬文教授訪談錄》,《民俗研究》2000年第1期
《鹽野米松先生訪談錄》,《民俗研究》2000年第2期
《新時期中國民俗學論綱》,《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山東民俗論綱》,《山東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山東沿海漁民的海神信仰與祭祀儀式》,載韓國民俗學會編:《第三屆國際民俗學大會論文集》,2000年
《<金瓶梅>飲食習俗管窺》,《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2期
《村史:追溯與建構——崮子村民俗調查與研究之一》,載《二十一世紀:文化自覺與跨文化對話(二)》,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
《論俗信》,合著,《民俗研究》2001 年第2期
《靈岩寺辟支塔塔基浮雕與阿育王傳說》,《東南文化》2002年第10期
《城市民俗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斷想——以濟南和青州為例》,《民俗研究》2002年第4期
《醉心絕學的關德棟》,《光明日報》2003年4月17日
《關於民俗旅遊的思考》,《東嶽論叢》2003年第3期
《論泰山崇拜與東嶽泰山神的形成》,《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泰山後石塢元君廟與鄒城西關泰山香社——當代民間信仰組織的個案調查》,《民間文化論壇》2004年6月號
《泰山香社起源考略》,《東嶽論叢》2004年第3期
《泰山王母池九月九廟會調查報告》,合著,《民俗研究》2005年第4期
《泰山香社傳統進香儀式研究》,《思想戰線》2006年第第1期
《關德棟教授學術思想述略》,《民間文化論壇》2006年第2期
《青州井塘村四季社活動述略》,《民俗研究》2006年第2期
《信仰、儀式與村民的日常生活——井塘村的香社組織與民間信仰儀式》(日文),載【日本】鹿兒島國際大學附置地域綜合研究所《地域綜合研究》,第34卷第1號,2006年9月
《泰山石敢當源流考》,《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國村落民俗志的現狀及其反思》,《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1期
《泰萊山區石大夫信仰考察》,合著,《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3期
《碧霞元君信仰起源考》,《文史》2007年第4期
《泰山合山會考略》,《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碧霞元君信仰與華北鄉村社會——明清時期泰山香社考論》,《文史哲》2009年第2期。
《浙江民間信仰現狀及其調研述略》,載《中國宗教報告·2009》,金澤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6月
《民間傳說的歷史性與現代性》,《民俗研究》2009年第3期
《當代華北民間信仰組織:山東省鄒城市西關泰山香社調查》,載《異文化與多元媒體》,喬健主編,(台灣)世新大學出版中心,2009
《以年節和清明為例看傳統節日的傳承》,合著,《民俗研究》2010年第3期
《浙江民間信仰研究管窺》,《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台灣媽祖信仰考察札記》,《上海道教》2011年第1期
《龍牌會的變遷》,載《中國宗教報告·2011》,金澤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7月
《漫憶當年創刊時》,《民俗研究》2011年第4期
《俗文學、滿學與敦煌學家關德棟先生》,《文史哲》2011年第5期
《義烏城隍:社會轉型中的民間信仰》,合著,載《漢學研究與中國社會科學地推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澳門“石敢當行台”考察紀略》,載《2011泰山東嶽廟會國際論壇論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民間文獻與村落歷史的建構——山東青州井塘村村史鉤沉》,《民間文化論壇》2012年第3期
《山東地區的媽祖信仰及其傳播特點——兼及媽祖信仰的北傳問題》,《2012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載施懿琳主編,國立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出版,2012年11月
《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教授訪談錄》,《民俗研究》2012年第6期
《民間信仰與客家民系——讀<客家民間信仰與民俗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5月13日
《民間傳說的在地化》,《中國藝術報》2013年8月19日第S02版
《泰山石敢當習俗縱橫談》,《文化月刊》2013年第7期
《總司大帝源流考》,《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
《中國民俗學會與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民間文化論壇》2014年第2期
《金門五嶽信仰考察報告——台灣東嶽信仰調查與研究報告之一》,在《2014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陳益源主編,金門縣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年12月出版
《我與恩師李萬鵬》,《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7月13日第8版
《澳門地區民間信仰管窺》,載《澳門宗教報告》,邱永輝、陳進國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1月
《李萬鵬先生與山大民俗學》,《民俗研究》2016年第1期
《月老信仰習俗及其研究述略》,載《府城四大月老與月老信仰研究》,陳益源主編,里仁書局印行,2016年4月
《劉錫誠的使命意識與學術史寫作》,《民間文化論壇》2016年第3期
《民間文獻與民間傳說的在地化研究——以沂源牛郎織女傳說為中心的探討》,《民族藝術》2016年第4期
《在地化的“非遺”話語——<民間文獻與民間傳說的在地化研究>問答、評議與討論》,《民族藝術》2016年第4期
《關於泰山石敢當研究的幾個問題》,《民俗研究》2017年第6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山東沂源牛郎織女傳說的調查與研究》,《中國文化報》2017年8月28日
《作為傳統信仰文化載體的祇園祭——日本京都祇園祭考察札記》,《民俗研究》2018年第6期
《沖繩石敢當考察記》,《民族藝術》2019年第1期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民間信仰研究(1949-2019)》,載《新中國宗教學研究7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