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

清代人物

楊越(1622—1691年),原名楊春華,字友聲,號安成。浙江紹興人。“楊越”是他在流徙寧古塔后改的名字,以示懷念浙東故鄉。

目錄

正文


順治十六年(1659年),鄭成功抗清部隊撤離浙東后,清朝廷製造了“通海案”,楊越因探獄以解友難,被遣戍寧古塔。
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十一日,楊越同妻子范氏告別老母和兩個幼子楊賓、楊寶,赴寧古塔戍所。對於塞外荒涼詭異的景象,同路的難友中有的人嚇得面目失色甚或大聲慟哭,而楊越卻神色自若。
到戍所后,康熙三年(1664年),因沙俄入侵黑龍江,楊越在這年的二月被征編入伍,充當水兵。兵役結束后,他見當地土著旗人主要從事漁獵,而“耕者絕少”,於是首倡“滿漢人耕與賈”。
楊越一面傳播漢族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一面將自己所攜帶的布匹等拿來與當地居民交換魚皮等物品,使之知道市集交換的方法、知識。他還教土著民族以造屋取暖之術(火炕);同時教以《四書》、《五經》、《史記》、《漢書》等儒家經典,傳播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