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三義廟的結果 展開

三義廟

北京通州區三義廟

位於通州新城南關。明萬曆九年(1581)始建,清雍正六年(1741)重修,后成為運河北端的山東會館。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於通州置義冢地十四畝,埋山東籍在通州故去的窮人或不及運回原籍的山東逝者。民國時曾是國民黨二十九軍駐地。解放後由糧食加工廠佔用,“文革”時嚴重毀壞,重修后略有改動。

目錄

簡介


三義廟[北京通州區三義廟]
三義廟[北京通州區三義廟]
三義廟布局為北向一進院落,山門一間,有側門左右各一。正殿三間,進深三間,耳房東西各兩間,進深一間。東西配殿各三間,進深一間。山門二歇山筒瓦,拱券無樑柱,前額嵌砌磚制匾,側券門硬山清水脊。正殿硬山筒瓦調大脊,大式做法,前廊與后廊均為五架梁,徹上明造,六抹斜式方格隔扇,各有窗四面。陽文“古剎三義廟”磚制匾。立有重修三義廟碑記,沉積岩石制,螭首方座,陰面無文。首高八十五厘米,寬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九厘米,楷書雙勾“萬古流芳”四個大字,身高一點三六米,寬八十一厘米,厚二十五厘米,淳雕纏枝菊花。碑文由湖北荊州府長陽縣教諭弟子譚一豫撰寫,共楷書十行,每行三十七字,右刻捐資人姓名,下款為雍正六年歲次戊午季夏月。座高七十厘米,寬一百零八厘米,浮雕梅、菊、鹿等動植物。
三義廟創立義園碑記一通,青砂岩身,漢白玉座;首高六十六厘米,寬九十厘米,厚二十七厘米,額頭陽面楷書“永垂不朽”,陰面楷書“山左同立”。碑身高一百七十厘米,寬八十六厘米,厚二十三厘米,陽面楷書銘文:“三義廟創立義園並施棺木碑記。”共六行,每行五十四字,右面刻捐資人姓名,落款:“大清嘉慶十三年歲次戊寅菊月吉日住持僧端率徒孫覺悟敬立。”陰面記園及香火地的面積,共有文字八行,每行五十六字。座高七十米,螭首方形,寬一百二十五厘米,厚四十九厘米,浮雕靈芝、雲等物。殿前有古楸樹、古柏樹各一株。三義廟總建築面積二百一十八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