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三義廟的結果 展開

三義廟

稷山縣西位村三義廟

三義廟在歷史上主要是供奉以忠義著稱的桃園三義士:劉備、關羽、張飛。張飛曾以屠豬賣肉為生,他豹頭環眼、煞氣十足、勇猛無敵,因此被業內人士尊為祖師爺、保護神。樊城區交通路37號原襄樊市食品公司家屬院內,在百年前,就曾有過一個以屠戶為主要組成人員崇拜行業神而創建的廟宇——三義廟。在三義廟的舊址尚存四通記事碑嵌於北山牆,襄陽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成員李秀樺已將碑文內容解讀。

簡介


稷山縣西位村三義廟創建於元大德七年(1303年),其位於西位村北,三義廟坐北朝南,南北長50米,東西寬40米,現存古建獻台、獻殿、鐘鼓樓和正殿。
正殿五間,東西寬16.5米,南北長6米,高12米。屬五檁四椽二架梁,五脊六獸磚木結構。在正殿里,有5尊或坐或立的彩塑像,正中間為劉備,右面是關羽,左面是張飛,左右兩邊分別還有伯王和觀音。大殿內東牆上繪有劉、關、張三顧茅廬請諸葛:西牆上畫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整座廟宇寬敞高大,造型古樸厚重,燒制精巧的一些脊飾物仍然完好,柱礎石上雕刻的各種吉祥獸也清晰可見,氣勢大大超過一般的村廟。在正殿兩旁各有長寬為3米、高6米的閣樓一座,東邊為鼓樓,西邊為鐘樓。獻殿東西寬16.5米,南北長4米,高10米。獻殿過廳上端高懸著一塊醒目的“三義廟”大牌匾,下面一副木質雕刻楹聯,上聯:桃園三結義,忠信仁勇千秋流芳;下聯:西位眾姓和,德善勤儉萬代傳承。殿內東西兩側牆上各有2米高,0.5米寬的石碑八塊。東邊碑文記載了此廟於元大德七年(1303年)創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咸豐三年(1853年)再次重修。西邊牆上碑文是施財人姓名和捐銀數量,其中最多的是軍功儀敘正九品寧金貴64兩。
三義廟獻殿側原各有廊房8間,1943年被侵華日軍拆毀。廟宇南面原有戲台三間,戲台東西兩側各有門樓一個,邊房兩間,1958年建學校時將其拆毀。三義廟整個布局雄偉壯觀,鄉間少有。神像高大威猛,壁畫栩栩如生。1985年10月,被稷山縣人民政府定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義廟碑文序


嘗考三國志而見夫英雄迭起豪傑並興卓卓者不可勝紀然求其生前能振綱常歿后宜享祀典者惟劉關張而已此五代以來各處所由建三義廟也本村正北舊有
觀音 左
三義廟 居中 其廟皆自大德七年創建至大清康
伯王 右
熙二十七年重修自此以後歷年又多廟貌不無虧損神像復見殘缺村中父老子弟觸目及此莫不發嘆願修但工程浩大費資不凡未敢輕於妄動沿至咸豐三年四月間鄉地糾合村中人等議定承首者四十餘人猝欲動工先將本廟柏樹賣銀壹佰叄拾余兩再求村人施銀九百餘兩又央人具疏募化得外方人施銀八百餘兩由是承首者大稱其心愈不得不共襄其事因先於正北重建神殿五間獻殿五間越台一座復於正南再重建戲樓三間門樓兩間邊房四間東西兩廊各八間自咸豐三年五月動工至咸豐四年七月間告竣自此舊者改觀新者巍煥廟貌非常重開前五百載之基祉神像尤整復啟后億萬人拜瞻豈弟虧損者聊為之補葺殘缺略為之黝堊已哉因敘其顛末並施財人姓名刊列於右以垂不朽雲。
儒學生員寧述賢 撰
儒學生員寧廷拔 書

修復開發


為了弘揚忠義仁勇美德,保護文化遺產,開發旅遊事業,不少村民提出修復三義廟,並組成村委會主任寧國創,老年協會會長寧惟佐、寧懷柱、寧鎖獅、村民寧三星、寧振明和寧彥新參加的理事會。於2010年農曆五月初一正式啟動,廣大村民熱情高漲,自發積極行動。有錢捐錢,有物獻物,有力出力,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無私奉獻。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期工程按期竣工。於當年農曆六月廿四日,舉行隆重開光慶典活動。村委主任寧國創講話,老年協會會長寧惟佐宣讀功德榜,寧國創、寧喜紅為三義廟揭匾。村民和周邊村群眾上萬人參加慶典活動。
二、三期工程包括:重塑十位戰神,建築戲台,門樓和東西廊坊及開發廟后桃園,建結義亭和刻功德碑。目前還在準備和籌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