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

王願堅所著文章

課文主要寫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的憧憬陷入在一本書里的一個在電燈下讀書的孩子,並希望能用上電燈造福孩子;戰鬥打響后,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為後續部隊照亮前進的路郝副營長用火柴點燃了那本書,但火光卻暴露了自己,最後英勇犧牲了。

本文已被選入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0課、語文部教版(教育部新編寫,目前為試用版本)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課、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八單元第三課。

作品原文


燈光[王願堅所著文章]
燈光[王願堅所著文章]
我愛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尤其是晚上。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我心頭微微一震,是什麼時候聽到過這句話來著?噢,對了,那是很久以前了。於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憶。
那是1947年的初秋,當時我是戰地記者。挺進豫皖蘇平原的我軍部隊,把國民黨軍五十七師緊緊地包圍在一個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圍殲戰就要開始了。天黑的時候,我摸進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溝里找到了突擊連,來到了郝副營長的身邊。
郝副營長是一位著名的戰鬥英雄,雖然只有22歲,已經打過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帶領突擊連去攻破守敵的圍牆,為全軍打通殲滅敵軍的道路。大約一切準備工作都完成了,這會兒,他正倚著交通溝的胸牆坐著,一手拿著火柴盒,夾著自製的煙捲,一手輕輕地划著火柴。他並沒有點煙,卻借著微弱的亮光看擺在雙膝上的一本破舊的書。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課文中插圖
課文中插圖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突然,他湊到我的耳邊輕輕地問:“記者,你見過電燈嗎?”
我不由得一愣,搖了搖頭,說:“沒見過。”我說的是真話。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真的沒見過電燈。
“聽說一按電鈕,那玩意兒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半個小時以後,我剛回到團指揮所,戰鬥就打響了。三發綠色的信號彈升上天空,接著就是震天動地的炸藥包爆炸聲。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缺口,突擊連馬上沖了進去。沒想到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猛烈的阻擊,在黑暗裡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連失去了聯繫。
整個團指揮所的人都焦急地鑽出了地堡,望著黑魆魆的圍牆。突然,黑暗裡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這火光雖然微弱,對於尋找突破口的部隊來說已經夠亮了。戰士們靠著這微弱的火光衝進了圍牆,響起了一片喊殺聲。
後來才知道,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划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這一仗,我們消滅了敵人的一個整編師。戰鬥結束后,我們把郝副營長埋在茂密的沙柳叢里。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事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閱讀提示、讀後感
我們都非常熟悉,平時並不特別注意它。本課作者卻對燈光有著特殊的感受,因為在他的經歷中,圍繞燈光,發生過一個感人的故事。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讀了課文後的感受。
讀《燈光》有感
燈光是多麼光明,多麼溫暖,現代,我們所有人對燈光都非常熟悉,從沒覺得這燈光有什麼特殊,但當我讀完《燈光》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人們是多麼渴望能見到燈光。這篇課文以燈光為線索,通過郝副營長給後續部隊照亮前進的道路而英勇犧牲的,讚揚了革命烈士為了理想,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於獻身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革命烈士的高度讚揚和紀念。當我讀到“聽說一按電鈕,那玩意兒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的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未來的憧憬里。”的時候,我感覺到郝副營長是一心要孩子們在光亮的燈光下學習,就算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也使我明白,我們之所以可以在那麼亮的燈光下學習,是革命烈士拚命戰鬥,用性命換取回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些用生命換回來的幸福。當我讀到“後來才知道,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是郝副營長划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地高高的,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的時候,郝副營長那種勇於犧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到我們的幸福是多麼來之不以的。郝副營長的更是犧牲了自己,奪得了戰鬥的勝利,換得人民的幸福。課文中,郝副營長是多麼希望能見真的電燈一面,他是多麼嚮往,他非常想讓未來的孩子們用上電燈,讓他們能明亮的燈光下學習,長大后成為有用之材。正是這種信念,讓他心中產生了不惜性命而要革命勝利的念頭,最後,戰士們靠著郝營長點燃的一點亮光,使戰鬥勝利了,而郝副營長卻犧牲了。現在,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電燈,但卻沒有人想過,現在我們能用上電燈,而其中有多少人為此而亡,那些革命勇士,民族英雄,為了祖國的未來,為了我們這些後輩的未來,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做代價。那些英雄是如此英勇,他們換來了我們的今天,所以,我們應該永遠把他們銘記在心中!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①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這是寫郝副營長在激戰前,嚮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時的神態。從這種神態里,我們理解了他英勇戰鬥的偉大動力,感到他那顆為解放中國人民、為造福人民而跳動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實在的景象,在這裡正好襯托郝副營長對光明的嚮往。
②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這句話感情深沉,含義深刻。話中稱“年輕的戰友”,是對年僅22歲就在戰鬥中犧牲的郝副營長的痛惜。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後代的幸福和安樂,“孩子們在電燈底下學習”成了“幸福與安樂生活”的一種象徵,強調了郝副營長是為了理想而英勇獻身。最後一句話既是對前面的情節的呼應,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讚歎革命先烈為理想而獻身的無私和偉大。
③事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本文開頭運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尾又回到燈光,與開頭照應,顯得結構緊湊。
豫皖蘇:豫:河南省的簡稱。皖:安徽省的簡稱。蘇:江蘇省的簡稱。
宏偉:(規模、計劃等)雄偉壯大。
圍殲戰:包圍起來殲滅敵人的戰鬥。
交通溝:陣地內連接塹壕(háo)、工事,供交通聯絡的壕溝。也叫交通壕。
倚:靠著。
胸牆:為了便於射擊和減少敵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損失,在戰壕邊沿用土堆砌起來的矮牆。
黑魆(xū)魆:形容黑暗。
千鈞一髮: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等於30斤。千鈞一髮指千鈞的重量系在一根頭髮上,比喻極其危險。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本課指天安門廣場燈光耀眼。
華燈:雕飾華美或光華燦爛的燈。本課指天安門廣場的燈。
阻擊:指以防禦的手段阻止敵人增援、逃跑或攻擊。
清明節:一年中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間習慣在這幾天掃墓。
漫步:沒有目的而悠閑地走。
憧憬:對未來的美好期待與嚮往。《說文》憧,意不定也。從心,童聲。本義:心神不定。《說文》:憬,覺悟也。從心,景聲。詩曰憬彼淮夷。
注視:聚精會神,集中精神的看。
沙柳:沙柳為沙漠植物,也是極少數可以生長在鹽鹼地的一種植物。其幼枝黃色,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枝條叢生不怕沙壓,根系發達,萌芽力強,是固沙造林樹種,其天敵為沙柳毒蛾,生於河谷溪邊濕地,分佈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沙柳用於作北方防風沙的主力,是“三北防護林”的首選之一。
信號彈:一種具有獨特顏色和性質而被用作信號的煙火照明彈。
電鈕:電器開關或調節等設備中通常用手操作的部分。多用膠木、塑料等絕緣材料製成。有按下式、扳動式和轉動式。
整編師:整編師實際上就是軍。是把一軍壓縮成一個師。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燈光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它卻是戰爭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詞。本課以“燈光”為題,寫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門廣場,看到廣場上千萬盞燈時引起的一樁關於燈光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課文簡說
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借著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書的插圖,圖上畫著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這幅插圖使郝副營長陷入對未來的憧憬之中;戰鬥打響后,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繫。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用火光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結果暴露了自己。戰鬥勝利了,郝副營長卻犧牲了。
電燈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卻是戰爭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詞。為了全國解放,為了讓後代過上安寧生活,郝副營長和很多革命志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靜的口吻寫出自己的回憶,卻蘊涵著深沉動人的情感。
與《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樣,本文採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尾又回到寫燈光。首尾照應,結構緊湊,文脈相通,含義深刻。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對往事的回憶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調詳寫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而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作者卻用白描的手法“略寫”,兩相對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執著的理想。
本課的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繫。

作者簡介


王願堅(1929年-1991年1月25日)男,中國電影編劇、作家。山東諸城市相州鎮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時,在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的報社任編輯和記者。1952年調到新的單位,《解放軍文藝》的製作。1956年至1966年,參加回憶錄《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 197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文學部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中國作協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系(作家班)主任。王願堅也是部隊的指導員。主要作品有《黨費》《糧食的故事》《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媽媽》等;1974年與陸柱國創作了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人物生平: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地,1945年1月參加八路軍,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里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1952年任《解放軍文藝》編輯。
王願堅
王願堅
1954年開始寫短篇小說。《黨費》、《糧食的故事》、《媽媽》、《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等短篇小說。1956年至1966年,參加了“解放軍30年徵文”——革命回憶錄選集 《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有機會系統地學習了黨和軍隊的歷史,接觸到更多老一輩革命者,使他的創作題材更豐富,文筆更洗鍊。又陸續寫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隊政委》、《小游擊隊員》等十多篇短篇小說。1976年又繼續發表了《路標》、《足跡》等10篇短篇小說。1974年與陸柱國合作改編《閃閃的紅星》為電影文學劇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有:《糧食的故事》、《後代》、《普通勞動者》、《王願堅小說選》。他的優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向世界發行,傳記被收入《中國名人詞典》和英國《世界名人錄》等。王願堅的一生一直致力於小說創作,1974年創作了第一個劇本《閃閃的紅星》,塑造了身處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鬥爭正激烈的時刻,潘東子等嚮往參加革命的紅孩子形象。非常令人難忘。劇作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戲劇性強。
其中《三人行》是作者使用一個真實歷史人物作為小說主人公的一篇小說。主人公王吉文就是一位老紅軍,犧牲時是原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第8師師長。
1991年1月25日,王願堅因病於北京逝世,終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