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頭馬

始於清朝道光年間的美食

羊頭馬始於清道光年間,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到了第六代馬玉昆時,開始定點設攤兒,並在製作工藝和作料配製上逐步改進。白水羊頭在徠煮羊頭的過程中一點作料不能擱,純粹用清水,煮出來的羊頭只有羊肉的香氣,其他一點兒雜味沒有。然後趁熱把不要的部位剔除,等冷卻后切片,必須薄得透光才行,撒上精心配製的香鹽就可以吃了。“羊頭馬”的椒鹽很有講究,把大鹽和丁香、花椒等作料炒黃后,碾得精細,裝入一個牛角里,牛角里放東西不易受潮跑味。

詩歌


羊頭馬
十月燕京冷朔風。
羊頭上市味無窮。
鹽花撒得如雪飛,
薄薄切成如紙同。
—徠—清·雪印軒主《燕京小食品雜詠》。

歷史記載


當年,“羊頭馬”賣羊頭,每天只賣20個,多了不賣,上午煮得了,下午推著一個軲轆的小車出門,腰間挎著一個牛角,白帽白褂一塵不染。甭吆喝,老主顧們一準踩著鐘點在老地方等他。他家住南橫街,從南橫街推到廊房三條,4點來鍾,20個羊頭准能賣完。“羊頭馬”的絕活兒是刀工,一把一尺多長的片刀,片出的每一片都掛皮。顧客指哪兒切哪兒,那刀在他手上遊刃有餘,切得飛快,切出的肉薄如紙片,拿到燈下一照都能透亮。

店面位址


“羊頭馬”前門店地址:北京前門大柵欄西街33號青雲閣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