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寺
焦作保安寺
保安寺位於焦作市馬村區九里山鄉九里山南麓。現有大雄寶殿和中佛殿各三間,東西廊房各十間,內供樟木巨雕佛像九尊。
目錄
保安寺,初名延昌寺,始建於北魏年間,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其創建者為北朝魏人道明。出土於此的道明墓誌銘,敘述了道明的生平,內中有其創建此寺的緣由和經過:
居士諱道明,字靈仙,穎州永陰人也。祖蚝,昌黎郡。坦有大度,命世作則。父騷,汝南郡。君弱不好弄,長而可師。垂誨門庭,言行無擇。居士稟先人之誨,有儒雅之風。年在沖幼,德已大成。魏太和之初,邦國禮遣,對揚紫闕。第處甲科,為當時之冠。俄爾釋褐奉朝請。其後表奏陳聞,其辭炳蔚,為帝所知。后從高祖孝文皇帝南征壽春,見干戈撫天,旌旗若日,虎臣一闞,伏屍百萬。乃慈悲自中,喜舍外發。背當世之榮,志在閑獨之境。尋千嶺以求其安,換萬壑以覓其處。乃見其所於陸真之山,石城之上。遂營天宮以存聖容,修祗桓以安尊像。樓閣驚飛,文彩間出。庵羅給孤,豈異於此矣。居士修禪習定,惠心內起。十二等唱,方丈之說不殊;五典時言,洙泗之風若一。是以四部雲歸,若百川之注江海。天不遺憖,上算弗延。春秋八十有四,以武定七年十月二日卒於石城之舍。以齊天保三年正月十五日窆於石城西南三里之所。乃作銘曰:於赫嵩山,居乾之和。靈養八龍,莫適與過。詢詢善誘,等以四科。猷猷君子,閨門有則。行修釋氏,志述彌勒。六度為心,無為為德。哀哀哲人,泰山其頹。冥冥泉壤,燼為土灰。世無可杖,嗚呼哀哉。妻安定胡胡山海大女。海魏故鎮遠將軍。
從銘文中可知,道明因為品學兼優,被朝廷選用,作了奉朝請之類的閑官。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北魏孝文帝率領大軍南下,意欲一統天下。道明因為此前在朝中多所表奏,為孝文帝所知,得以隨駕從征。然而,就是這次南征,徹底改變了道明對當世的看法。在壽春之戰,“虎臣一闞,伏屍百萬”的慘烈場景,觸動了他內心的悲憫。歸來后,他以慈悲為懷,遠離世俗,開始帶髮修行。最終在陸真山(九里山的古稱)的石城之上,尋得佳境,構寺靜修。東魏武定七年(549年)卒,享年八十四歲,由此也可推定其出生之年當為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465年)。
寺內有石幢一尊。石幢為八面,高二尺有餘,上有頂,下有座,保存完好。幢文落款為後梁開平五年(911年)二月。所敘為信士李堅等對此寺的重修:“乃有陸真嵠之古寺,寺號延昌,精舍毀除,空存碑記,上為皇帝文武百竂過去先亡見存眷屬,各啟宏願,抽減靜資,再立殿台,構崇禪室,深嵠選石,遠召良工,造釋伽像壹尊,莊嚴具足。”
寺內還有一碑,為民國十七年(1928年)之物,細讀碑文,方知此寺在當時曾為周邊亮馬、趙屯、東馬村、毛寨、王張村、小盧庄、后夏庄七村共建共有,后因修武縣府推行教育改革,此廟一度改為七村共有的學校,並在七村各設分校。
另據周邊村民回憶,1942年至1943年,修武發生災荒,糧田無收,餓殍載道,人煙稀少,保安寺遂再次荒廢。直到1999年,七村信眾重新捐資再建,此處遂再響梵唄,重繚香煙。站在寺廟之上,極目四眺,一片悲涼湧上心頭。九里山本是名山,酈道元的《水經注》就記有此山。當年道明居士在此選址建寺,也正是看中了此處的絕佳風景:“右邇山陽之境,傍夯白鹿之峰,黃津一帶,長川回視,羊腸之嶺,瓊宮岌峇。”(保安寺石幢)。但此時的我,觸目所及,到處都是採石留下的百瘡千孔。而且,更讓人痛心的是,此廟所在處,恰在一個龐大的古漢墓群上,因為起土或者盜墓,導致土地塌陷,墓室暴露。這種赤裸裸的破壞,更是無疑於搶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