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鎮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下轄鎮

安平鎮,隸屬於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地處嘉陵區西南部,東靠世陽鎮,南鄰龍嶺鎮,西連鹽溪鄉,北與天星鄉接壤,距嘉陵區城區51千米,區域總面積55.5平方千米。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為太平場;1992年,由安平鄉改為安平鎮。截至2019年末,安平鎮戶籍人口為29208人。截至2020年6月,安平鎮下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

徠截至2019年末,安平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歷史沿革


安平鎮
安平鎮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為太平場。清宣統二年(1910年),以場建立太平鎮。
1950年8月,屬南充縣第六區。
1952年5月,設太平區,太平鄉屬之。
1953年,太平鄉析3大隊置鹽溪鄉
1955年,撤太平區,太平鄉劃歸金鳳區。
1956年,改為太平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改為太平公社。
1961年,屬太平區。
1982年,太平公社改為安平鄉。
1992年,由安平鄉改為安平鎮。
1997年5月,巨石鄉單列。
2006年7月,巨石鄉再次併入安平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下轄安平1個社區,活香爐、邱家灣、銀匠溝、茶盤寺、燒柴溝、潘家溝、灘子溝、大河堰、龍孔田、老窯溝、燕子岩、梗石河、王家坡13個行政村;設28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安平鎮下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安平社區、梗石河社區、邱家灣社區、活香爐村、潘家溝村、大河堰村、大石橋村、吳家堰村、店子嘴村、依陽橋村。
安平鎮
安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平鎮地處嘉陵區西南部,
地形地貌
安平鎮地處丘陵,山高坡多;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火焰山之頂;最低點位於吉安河,海拔291米。
氣候
安平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宜農,冬暖春旱,霜雪稀少;多年平均氣溫17.5℃,1月平均氣溫6.4℃,極端最低氣溫-3.3℃(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氣溫27.6℃,極端最高氣溫41.5℃(2006年9月6日);最高月均氣溫32.5℃;平均氣溫年較差20.4℃,最大日較差18.9℃(1997年8月21日);生長期年平均266天,無霜期年平均300天,最長達340,最短為267天;0℃以上持續期352天(一般為2月10日—12月20日);年平均降水量1021.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41.2天,最多達178天(1974年),最少為113天(1969年);最大雨量1528.4毫米(1952年),最少雨量671.8毫米(197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水文
安平鎮境內最大河流為吉安河,從龍孔田村至芭蕉溝村,長6千米。
自然災害
安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風災、低溫、霜凍等;暴雨平均5年3遇;嚴重的一次暴雨發生在2002年6月8日,10個行政村、35個村民小組遭受重大損失。
自然資源
安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為頁岩,地質儲量450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168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總人口有3256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000人,城鎮化率36.9%;另有流動人口896人。總人口中,男性15080人,佔46%;女性17480人,佔54%;14歲以下5210人,佔16%;15—64歲8299人,佔56.2%;65歲以上9051人,佔27.8%;以漢族為主,達32527人,佔99.9%;藏族33人,佔0.%。2011年,安平鎮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7人。
截徠至2017年末,安平鎮常住人口為26622人。
截至2018年末,安平鎮戶籍人口為29566人。
截至2019年末,安平鎮戶籍人口為29208人。

經濟


綜述
2002年,安平鎮生產總值1.32億元,人均年純收入3000元。
2011年,安平鎮財政總收入1001萬元,比2010年增長32%。
截至2018年末,安平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農業
2011年,安平鎮有耕地19118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安平鎮農業總產值9845萬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1%。
工業
安平鎮工業以製造、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安平鎮有工業企業65個,職工992人;工業總產值為793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8%。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有商業網點152個,職工172人。2011年,安平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235萬元。
截至2019年末,安平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027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31456萬元。
安平鎮
安平鎮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551人,專任教師25人;小學2所,在校生1717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普通中學1所,初中在校生1850人,高中在校生680人,專任教師15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9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8%。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設有圖書室、閱覽室、電腦室等;村活動室11個,藏書2萬冊。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有學校體育場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9%。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312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有中心衛生院1個;設病床80張。執業醫師30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5人。2011年,安平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安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97戶,人數606人,支出114.9萬元,月人均15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17戶,人數1717人,支出119.5萬元,月人均58元;農村醫療救助1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0人次,共支出2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5.1萬元;社會福利費50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43張,收養農村五保43人;有社區服務設施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個;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46萬元;基金支出合計46萬元。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00人,參保率2.5%。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有郵政所1處;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境內通訊網路全覆蓋。

交通


安平鎮有李蟠公路過境,境內長10千米。截至2011年末,安平鎮公路通村率達100%;有客運站1個,每日發班車,年客運量26萬人次,年貨運量24852噸。

文化


● 地名由來
安平鎮原名太平鄉,取其“天下太平”之意;1982年,更名為安平。
● 文物古迹
安平鎮境內古迹有安平古鹽道。安平古鹽道始建於元朝,位於安平鎮活香爐村和巨石鄉一帶,石板路長1500米,從蓬溪往岳池一帶挑鹽的人來往,從而形成鹽道。當地農民利用忙閑,到“塘站”(挑鹽人活動場所)攬挑鹽生意,以5千米路為一段,每挑一趟,得幾個銅板。岳池、廣安等地用鹽也從該地運轉。
安平鎮
安平鎮

旅遊


● 明鏡山景區
明鏡山景區座落在安平鎮場鎮東北1千米處,海拔約1000米,傳說為九龍捧聖之地。1949年以前,廟宇佛像林立,有殿三個,佛像108尊。1958年,被毀。1993年農曆臘月初四,重建。現為佛教道場,有正殿1個,有觀音、文書、晉賢、玉皇、地藏、哼哈二將、水觀音、太上老君、青獅文書、金獅文書佛像11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