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噶舉派

西藏佛教噶舉派的支派

噶瑪噶舉派:西藏佛教噶舉派之支派。為塔布噶舉分出的四大支派之一。創始人都松欽巴(Dusgsummkhyen-pa chos-kyi grags-pa;1110~1193),為塔布拉傑的門徒,學過噶當、薩迦等各派的教法,但修習和傳授上仍以噶舉派的‘拙火定’和‘大印’法為主。1147年,他在康區類烏齊的噶瑪地方修建噶瑪丹薩寺,噶瑪噶舉因此得名。1187年,又在堆壟地方修建粗卜寺(又譯族普寺或粗朴寺)。其後,噶瑪丹薩寺地位下降,粗卜寺成為噶瑪噶舉的主寺。噶瑪噶舉派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中勢力最強、影響最大的一支派別,同時又是藏傳佛教中第一個採取活佛轉世制度的宗派,而且該派還先後建立了幾大活佛轉世系統,其中黑帽系和紅帽系最為著名。因而噶瑪噶舉派在藏傳佛教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基本概況


噶瑪噶舉派
噶瑪噶舉派
傳承的觀念對於了解嘉華噶瑪巴的歷史至為重要。佛陀的法教在多種傳承中已經保存了2500多年,他教導弟子各種法門,有些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教法。有些弟子對於某一部份教法特別精通,因此由這些早期的修行者結集而形成了小乘的十八個宗派。後來中觀和唯識的大乘系統經由龍樹和無著二大師的教示而漸成熟。接著由第五世紀起出現了金剛乘,或又稱為真言乘的佛法。因此當佛法傳到西藏時,藏密的傳承即是在此已具規模的基礎上發揚光大的。一個“傳承”,或者說“佛法的傳統”本身具有一些可見的特質,它包括一個修行上的主要見地,譬如噶舉傳承的“大手印”。此見地本身有屬於它自己的特殊修行法門和所象徵的本尊等。進而言之,這些特殊的法教是由諸多大師所保持並且傳授下來的,而他們本身即是代表此教法之真實組織系統,包括許多寺院、女尼寺院、佛學院、閉關中心等。而學僧則必須接受一系列有系統的訓練,包括經典佛理、實修、修法儀式、藝術和星相等。
在一個傳承中,除了師徒之間的傳授系統外,其他還有“祖古”,也就是“轉世上師”的系統。轉世的上師是指已超越我執之網的大修行或大成就者,為了實踐利眾的誓願而生生世世不斷重返世間。第二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西是西藏第一位被認證的祖古。雖然在印度亦曾認出轉世的上師,然而西藏具有偉大的文化和社會傳統的影響,能認出祖古並給予訓練,而當時這種方式在印度是無法做到的。在西藏的傳承中,轉世的上師是傳承之寶,通常他們是屬於較高層次的教師、瑜珈士或學者。
佛教在西藏一千年的歷史中,孕育了四個主要宗派,它們是噶舉、寧瑪、薩迦、和格魯。其間另有許多小的傳承和宗派產生,但大部份都已逐漸消失,沒有發展成獨立的派別。